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
九年级学生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对氧气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
一、电解水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电解水是通过电解过程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带电电极在水中施加电流,使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氢气。
2. 实验步骤首先,将两个电极(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插入水中,确保它们不接触。
然后,通过连接电源,在电解槽中施加适当的电压。
随着电流通过水分子,水分子将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将在正极产生,氢气将在负极产生。
3.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谨慎操作,注意安全。
确保电压和电流不会过高,以避免发生危险。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干燥,以避免可能的意外。
二、高温分解金氧化物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高温分解金氧化物是一种通过加热金氧化物使其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金氧化物(如二氧化锆)在高温下分解成氧气和金属。
2. 实验步骤在实验中,首先将金氧化物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高温反应器中。
然后,通过加热装置对样品进行加热。
高温下,金氧化物分解成氧气和金属,氧气可以通过合适的装置进行收集。
3. 应用领域高温分解金氧化物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它可以用于制备氧气气体,以供科学实验或工业过程中使用。
三、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氧气1. 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制取出氧气。
2.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盆含有光合作用植物(如绿叶植物)的水培实验装置。
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注意到氧气在植物叶子上的气泡形成。
3. 实际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教育等领域。
通过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它对环境产生的气体影响,以及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B实验原理:MnO2表达式: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MnO2表达式: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用向上排空法。
初中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初中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1)加热法;(2)用排水法;(3)用氧化铁红做催化剂。
一、加热法
装置:集气瓶+固体试剂+酒精灯。
原理:将生成的氧气通
过加热的方式放出,再收集到集气瓶中。
具体操作步骤:①用燃着的木条搭在试管口上,并使试管倾斜;②集气瓶(或塑料瓶)向下倾斜,把水倒入试管中;③收集到的氧气通过导管,经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二、排水法
原理:通过导管将空气吸入集气瓶中,使其充满整个集气瓶,然后再将空气排出,在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
三、氧化法
具体操作步骤:①将集气瓶(或塑料瓶)放在桌上;②将燃着的木条(或烧红的铁片)搭在集气瓶口上;③用小火柴点燃木条或烧红的铁片,随即将导管放入水中(导管不能放入水中);
④收集到的氧气通过导管进入集气室中;⑤熄灭酒精灯。
—— 1 —1 —。
【化学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化学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方法二: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加热
分解(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方法三: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
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
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
1、色味态: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液态为天蓝色液体,固态为蓝色晶体;
2、熔点-218.4℃,沸点-182.9℃;
3、密度:气体密度1.429克/升,略大于空气,液态密度1.419克/立方厘米,固态
密度1.426克/立方厘米;
4、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5、贮存方式:天蓝色钢瓶。
1、氧气在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但在高温下很活跃,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
2、具有氧化性,除了惰性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类反应被称为氧化反应,反应产生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3、具有助燃性,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制造氧气知识点总结初中

制造氧气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氧气的性质: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能自然存在于纯净的空气中,只能通过人工制造或分离氧气。
2. 氧气对大多数物质都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使许多物质燃烧或氧化。
3. 氧气是生命的必需气体,人体的呼吸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同时,许多生物和微生物也需要氧气来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存。
二、氧气的制备方法:1. 分解过氧化钠:将过氧化钠加热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2. 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可以释放氧气。
3. 负载使氧化铜加热: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释放氧气。
4. 电解水:用电解法将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三、氧气的应用:1. 医疗用途:氧气可以用作呼吸困难、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
2. 工业用途:氧气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焊接、火焰喷射和油田开发等工业领域。
3. 化工用途:氧气可以用于化学合成、氧化反应、氧化性处理等化工过程中。
4. 环境保护:氧气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保护领域。
四、氧气的生产设备:1. 液氧制备设备:通过液化技术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
2. 高温分解设备:使用高温反应筒可以将含氧化合物的材料分解成氧气和其他物质。
3. 电解设备:用电解法将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五、氧气的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纯净氧气:为了避免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氧气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杂质的存在。
2. 安全操作: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3. 储存和运输:氧气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与其他物质反应。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高温环境。
六、未来发展趋势:1. 氧气在医疗、工业、化工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扩大,对氧气的需求将会增加。
2. 新的氧气制备技术将会不断出现,如膜分离技术、化学反应制备技术等,以提高氧气的制备效率和纯度。
3. 绿色制备:未来氧气的制备过程将朝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氧气作为生命必需的气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氧气制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附上相关示意图以帮助理解。
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化学式为O2,表示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氧气对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活性,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可被用作火焰的供氧剂。
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1.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高岭土或氧化亚铜)加热至一定温度,氧气便会从中释放出来。
2.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
3. 电解水: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氧气被生成在阳极上。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呼吸和燃烧: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和动物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同时,氧气也是燃烧过程中的必需品,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进行更充分的燃烧。
2. 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工业生产中,例如焊接、熔炼金属、氧化反应等。
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医疗用途: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缺氧症状等。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通过供给额外的氧气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四、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此处插入相应的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述的制取氧气方法仅为简要介绍,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谨慎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氧气的制法氧气的制法: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MnO2+O2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重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③水通电(正O2 负H2 ,体积比1:2)2H2O 2H2 ↑ + O2 ↑④加热氧化汞 2HgO 2Hg + O2 ↑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可跟酸(盐酸或硫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 +H2 ↑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H2 ↑ 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和钢:是混合物,都是铁的合金,不同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法初三化学知识点姓名学号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KClO3
∆2
MnO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2.实验装置
凡用固体加热来制取气体,都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1)此实验所用仪器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2)此装置的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
部,合试管炸裂。
②.导管伸入试管不宜过长,刚过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中混
合。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②.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时撤出,再撤掉酒精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底部,
使试管炸裂。
③.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入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3.收集方法
1)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排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在瓶口即可。
4.实验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证明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验满方法: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3)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
①.只有一瓶气体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为氧气。
②.两瓶以上气体,一般用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证明该瓶内氧气。
二、催化剂
要注意几点:
1.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
..。
“改变”既包括加快,又包含减慢之意,改变的只是“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因为催化剂的使用,而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也不能决定反应是否进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反应
中不一定不变。
3.催化剂要针对某个具本反应。
某物质在这个反应里是催化剂,在另一个反应里可能是
生成物。
4.催化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能起到加快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不是仅有二氧化
锰,用氧化铁也可以。
三、分解反应
特征是一变多
四、氧气的式业制法
原理: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办法得到大量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空气
降温
加热
液态空气
C︒
-196
蒸发
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鉴别氯酸钾与氯化钾?
把10克干燥的氯酸钾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装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6克。
问:
1.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试管中所剩固体物质分别为何物?质量各是多少?
氮气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