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附属工程之踏步和坡道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整体 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 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硬化耐磨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 爆)面层、自流平面层、涂料面层、塑胶面层、地面辐射供暖的整体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 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面层: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 板块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人造石板块面层)、料石面层(条石、块石面层)、 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金属板面层、地毯面层、地面辐射供暖的板块面层 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 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 面层:实木地板、实木集成地板、竹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条材、 块材面层)、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软木类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 层)、地面辐射供暖的木板面层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基层铺设 4.1 一般规定 4.2 基土 4.3 灰土垫层 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4.5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 4.6 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 4.7 炉渣垫层 4.8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 凝土垫层 4.9 找平层 4.10 隔离层 4.11 填充层 4.12 绝热层 1 2 3 4
将原规范中主3.0.4、3.0.5合并为新规范中的 3.0.4。 3.0.4 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料石等 天然石材以及砖、预制板块、地毯、人造板材、 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或 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放 射性、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具有 检测报告。
城市景观铺地(二)

柔性铺地
软性材料边缘 土边 面层 碾压的沙地接合层 混凝土层 防风雨粘胶剂 土织物膜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面层
用于承重的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石头碎木铺地
安全铺地
刚性铺地
石方块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石块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天然石块砌 边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铺 地 尺 度
概述
铺装是指在现代景观中,运用自然或人工材料铺设而成的表面装饰。作 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铺装不仅展现了景观空间的功能实用性,还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地域文化。而尺度作为铺装品质的衡量手段影响人 们的行为方式和景观体验,是人性化景观的重要体现。
尺度
尺度的概念:景观空间尺度,即空间个要素的大小与人体的相对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铺装的尺度主要是指景观铺装所构成的空间尺度,包括 铺装面积及其界面细节与人体感知的相对关系。 尺度与比例:比例是指存在于整体与局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尺寸找到合适的比值关系,建立协调.匀称.统一的 比例,便产生了和谐的视觉形象。在景观铺装中,合理侧比例是尺度的 构建方式,是整个景观空间构建的核心。各要素在具备合事的单体尺寸 的同时,必须满足合适的组合比例,才能形成一个合适的铺装界面。 感知尺度:人们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空间尺度,人们早生活中积累了无 数的尺度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人么评判尺度的标准。所以通过对人么这 些尺度评判标准的研究,设计者就可以运用这些尺度评判标准设计出带 给人们不同尺度感受的景观铺装。
图案——组合方式
在景观营建中,铺装的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 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铺地纹样因场所的 不同又各有变化。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 设计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小心仔细。通常,与视线相垂直的直线可 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那些横向通过视线的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 感。另外,一些基于平行的形式(如住宅楼板)和一些成一条直线铺装 的砖或瓷砖,会使地面产生伸长或缩短的透视效果。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2.0.2面层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3结合层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2.0.4基层base 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2.0.5填充层filler course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2.0.6隔离层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找平层troweling cour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8垫层un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9基土foundation ear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0缩缝shrinkage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建筑地面 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2.0.2面层 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3结合层 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2.0.4基层 base 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2.0.5填充层 filler course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2.0.6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找平层 troweling cour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8垫层 un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9基土 foundation ear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0缩缝 shrinkage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总则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1.0.1本条是在建设部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规范体系中,提出修订《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原则,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说明:1.0.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对本规范未包括的建筑地面工程(含基层铺设和各类面层铺设)施工质量验收必须按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
1.0.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说明:1.0.3本条规定了本规范检验、验收的质量标准和原则,考虑了目前的情况,还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中附加条文中有关建筑地面工程的质量指标,但其质量指标均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说明:1.0.4本条提出了本规范编制的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以下简称《统一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系建筑工程中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因此在执行本规范时,强调应与《统一标准》配套使用。
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说明:1.0.5由于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涉及面较广,与相关专业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条提出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与本规范相关的其他有关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总则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本条是在建设部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规范体系中,提出修订《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原则,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说明: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对本规范未包括的建筑地面工程(含基层铺设和各类面层铺设)施工质量验收必须按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说明:本条规定了本规范检验、验收的质量标准和原则,考虑了目前的情况,还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中附加条文中有关建筑地面工程的质量指标,但其质量指标均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说明:本条提出了本规范编制的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以下简称《统一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系建筑工程中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因此在执行本规范时,强调应与《统一标准》配套使用。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说明:由于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涉及面较广,与相关专业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条提出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与本规范相关的其他有关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面层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结合层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幼儿园室外附属工程施工

幼儿园室外附属工程施工幼儿园室外附属工程包括了园区的围墙、游乐设施、绿化和道路等配套设施。
这些工程是幼儿园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美化了园区环境,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
因此,在进行幼儿园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和环保,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对施工现场的勘测和规划,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周期,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相关申报手续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和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按计划进行。
安全施工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的围挡和标识,确保园区内的孩子们不会误闯施工现场。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其施工作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另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环保施工除了安全施工外,环保也是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进行绿化工程时,需要选择环保且适宜园区环境的植物,并确保其能够得到良好的养护。
同时在进行道路和围墙等土建工程时,需要对废弃物和污水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对园区环境造成污染。
品质保障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时,还需要特别关注工程的品质。
这包括了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另外,还需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把关,确保其符合标准并能够保证工程的品质。
沟通协调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现场和园区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这包括了及时与园区方面沟通工程进展和问题,确保其能够对施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总结幼儿园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是园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安全、环保和品质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1道路附属工程设计(1)人行过街设施本项目人行过街系统为人行横道,其作用在于引导和规范行人从指定地点横穿道路。
行人斑马线设置在交叉路口及临近公交停靠站的位置,避免在弯道设置行人斑马线。
交又口范围内利用合适的机动车相位通行。
相位中设置人行相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人车完全分离。
行人通行时间内禁止一切与行人通行有冲突的车辆行驶。
(2)无障碍设计缘石坡道是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通常缘石坡道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
道路交叉口是缘石坡道重点设置部位,要注意与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的良好结合,使乘轮椅残疾人安全,方便地行驶到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
缘石坡道不仅解决了乘轮椅残疾人的通行困难,对老年人、妇女、幼儿及携带行李者也带来了方便。
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缘石坡道设计做了如下规定: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单面坡缘石坡道是缘石坡道的主要形式,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并要求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 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三面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单面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复合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城市人行过街设施的无障碍化是保证残疾人、年老体弱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措施。
本次设计为方便残障人士,在人行道上铺设宽度为60cm的盲道,并在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中间人行道处设置缘石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
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附属工程之踏步
室外入口踏步(台阶)
台阶即室外入口踏步。
常用台阶采用有水泥砂浆、水磨石、砖等材料铺设而成。
还有采用毛石、条石、整体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架空、预制混凝土板搁置、条石搁置等台阶。
其构造做法见图18-99、图18-100、图18-101、图18-102、图18-103以及图18-104、图18-105、图18-106。
图18-99 水磨石台阶构造做法示意图
图18-100 砖台阶构造做法示意图
图18-101 毛石台阶构造图
图18-102 条石台阶构造图
图18-103 整体混凝土台阶构造图
图18-104 钢筋混凝土架空台阶构造图
图18-105 预制混凝土板搁置台阶构造图
图18-106 条石搁置台阶构造图
水泥砂浆台阶及水磨石台阶施工时,应按台阶的坡度将基土夯成斜面,以上的灰土也夯成斜面,然后立模板,现浇混凝土做成踏步,各踏步上的面层按照相应楼梯踏步面层进行施工。
砖砌台阶施工时,基土夯成斜面,灰土则夯成踏步形。
然后在灰土层上砌砖,每个踏步先砌一层平砖,再砌一层侧砖。
台阶阳角处则平砌一砖见方。
砖间缝隙要挤满砂浆。
清水砖台阶则应用1:1.5水泥砂浆勾缝。
室内楼层踏步(踏步)
室内楼层踏步,常用踏步面层采用水泥砂浆、水磨石(整体水磨石或预制水磨石板块)材料铺设而成。
亦有采用大理石、花岗石和砖(缸砖、陶瓷地砖、水泥花砖)等板块材料铺设而成。
1.组成材料
所用的材料同本章“18-4 整体面层铺设”和“18-5 板块面层铺设”中同类面层中的组成材料。
2.施工要点
(1)楼梯踏步的高度,应以楼梯间结构层的标高结合楼梯上、下级踏步与平台、走道连接处面层的做法进行划分,以使铺设后每级踏步的高度与上一级踏步和下一级踏步的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2)楼梯踏步面施工前,应在楼梯一侧墙面上画出各个踏步做面层后的高宽尺寸及形状,或按每个梯段的上、下两头踏步口画一斜线作为分步标准,见图18-107。
图18-107 画斜线作为分步标准示意图
(3)楼梯踏步面层的施工与相应的面层基本相同,每个踏步宜先抹立面(踢面)后再抹平面(踏面)。
楼梯踏步面层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
(4)水磨石面层常做水泥钢屑防滑条,见图18-108。
有防滑条的踏步,应在底层砂浆抹完后,用素水泥浆粘上用水浸泡过的米厘条,然后抹面层砂浆,与米厘条相平,待面层砂浆凝固后,取出米厘条,在槽内填以1:1.5水泥钢屑浆,并高出踏面4~5mm,用圆阳角抹子捋实捋光。
亦可采用预制的水泥钢屑防滑条,用素水泥浆粘结埋入槽内。
图18-108 楼梯防滑条踏步面层构造做法图
(5)水泥砂浆楼梯踏步施工:
1)清扫基层,洒水润湿,并涂素水泥浆一道,随即抹1:3水泥砂浆(体积比)底子灰,厚约15mm;
2)抹立面(踢面)时,先用靠尺压在上面,并按尺寸留出灰口,依着靠尺用木抹搓平,见图18-109(a);再把靠尺支在立面上抹平面,依着靠尺用木抹搓平,见图18-109(b),并做出棱角,把底子灰划麻,次日罩面;
图18-109 楼梯踏步抹面步骤
3)罩面灰宜采用1:2~2.5水泥砂浆(体积比),厚8mm。
应根据砂浆干湿情况先抹出几步,再返上去压光,并用阴、阳角抹子将阴、阳角搏光,24h后开始浇水养护,一般是一周左右,在未达到强度前严禁上人。
(6)现制水磨石楼梯踏步施工:
1)罩面一般用1:1.5水泥石粒浆(体积比),石粒常用粒径为4~6mm。
其他参见“水泥砂浆楼梯踏步”和同类面层施工;
2)完工后应用木板或草帘等铺设在踏步上保护。
(7)预制水磨石、大理石板等楼梯踏步施工:
1)先在立墙上弹出踢脚线和踏步线,方法参见本施工要求(2);
2)安装顺序应为踢脚板→踏步立板→踏步板,逐步由上往下安装;
3)穿踏步板的楼梯栏杆洞眼位置必须准确,洞眼可稍大一些,楼梯栏杆安装后用与踏步板同颜色的素水泥浆灌严;
4)踢脚线、踏步立板和踏步板的施工(安装)方法,参见本章“18-5-3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18-5-4预制板块面层”;
5)施工(安装)后应铺设木板保护,7d内不准上人,14d内不准运输材料等重物。
(8)楼梯踏步面层未验收前,应严加保护,以防碰坏或撞掉踏步边角。
坡道
坡道(大门坡道)采用水泥砂浆、水磨石、混凝土等材料铺设而成,其构造做法参见图18-110大门坡道构造做法示意图。
图18-110 大门坡道构造做法示意图
(a)大门坡道平面示意;(b)大门坡道构造;(c)大门坡道齿槽大样;
(d)混凝土面坡道;(e)水泥地面坡道;(f)水磨石坡道坡道的施工方法与相应的地面工程施工基本相同,只是基土及垫层等均按斜度做成斜面,其基土、垫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坡道的斜度大于10%时,斜坡面层应做齿槽形,亦称礓擦(石+察)。
礓擦(石+察)表面齿槽做法:当面层砂浆抹平时,用两块靠尺(断面为80mm
×6mm),相距80mm,平行地放在面层上,用水泥砂浆在两靠尺间抹面,上口与上靠尺顶边齐平,下口与下靠尺底边相平。
这样从上到下逐条抹出即成齿槽(图18-111)。
礓擦(石+察)也可用砖砌,即在礓擦(石+察)的上边及下边各砌一行立砖,斜段部分用普通黏土砖侧砌,用砂作垫层及扫缝(图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