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第7章(第8节).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数学1)》辅导书-高等数学-第8章 常微分方程【圣才出品】

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记作
y f x, y
y
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0
y0
1 1
4.特解 确定了通解中的任意常数以后,就得到微分方程的特解。
5.积分曲线
微分方程的解的图形是一条曲线,叫做微分方程的积分曲线,初值问题(1-1)的几何
1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如果微分方程是一阶的,通常用来确定任意常数的条件是
y xx0 y0
(2)如果微分方程是二阶的,通常用来确定任意常数的条件是
y xx0 y0, y xx0 y0
上述这种条件称为初值条件。
3.初值问题
意义,就是求微分方程的通过点(x0,y0)的那条积分曲线,二阶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y f x, y, y
y
x x0
y0, y
x x0
y 0
的几何意义,是求微分方程的通过点(x0,y0)且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y0 的那条积
2 / 16
圣才电子书
分曲线。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在非齐次的情形下,令
x X h, y Y k
其中 h 及 k 是待定的常数,则
dY aX bY ah bk c dX a1X b1Y a1h b1k c1
如果方程组
ah bk c 0 a1h b1k c1 0
a
的系数行列式
b 0 ,即 a1 b1 ,则可以定出 h 及 k 使它们满足上述方程
(1)齐次线性方程
dy P(x) y 0 dx
的通解
第8节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在点
左连续 间断的类型
右连续
第一类间断点 第二类间断点
22
可去间断点 左右极限都存在 跳跃间断点 无穷间断点 左右极限至少有一 个不存在 振荡间断点
高等数学 ● 戴本忠
19
第 一 类 间 断 点 y 第 二 类 间 断 点
y
y
可去型
跳跃型
o
x0
x
o y
x0
x
o
x0
x
o
x 振荡型
如果 lim f ( x ) f ( x ) 存在且等于 f ( x ) 即 f ( x 0 0 0 ) f ( x0 ) x x0
则函数f ( x)在点x0左连续;
如果 lim f ( x ) f ( x ) 存在且等于 f ( x ) 即 f ( x 0 0 0 ) f ( x0 ), x x0
无穷型
22
高等数学 ● 戴本忠
20
思考与练习
1. 讨论函数 间断点的类型.
答案: x = 1 是第一类可去间断点 , x = 2 是第二类无穷间断点 . x sin 1 x0 x , , a ____ 时 f ( x) 为 2. 设 f ( x ) 2 a x , x 0 连续函数. 提示: f (0 ) 0 , f (0 ) f (0) a
22
高等数学 ● 戴本忠
15
, 例 6 当 a取 何 值 时 cos x , f ( x) a x , x 0, x 0, 在 x 0处 连 续 .
解 f ( 0) a ,
lim f ( x ) limcos x 1,
x 0 x 0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章课件.ppt

y C2 ex ,再利用 y (0) = 1 得 C2 1, 故所求曲线方程为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小结 可降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 降阶法
逐次积分
令 y p(x) ,
令 y p(y) ,
第五节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n 阶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y(n) a1(x) y(n1) an1(x) y an (x) y f (x) f (x) 0 时, 称为非齐次方程 ; f (x) 0 时, 称为齐次方程.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例 求解 解
代入方程得
则 y d p d p dy p d p dx dy dx dy
两端积分得 ln p ln y ln C1 , 即 p C1y,
(一阶线性齐次方程)
故所求通解为
第四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例
解初值问题
y e2y 0 y x 0 0 ,
y p(x) y q(x) y f (x), 为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复习: 一阶线性方程 y P(x) y Q(x)
通解:
y
C
e
P(x)d
x
eP(x)d x
Q(x) eP(x)d x dx
齐次方程通解Y 非齐次方程特解 y
第五节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线性齐次方程解的结构
定理 若函数 y1(x), y2 (x) 是二阶线性齐次方程 y P(x) y Q(x) y 0
的两个解, 则 y C1y1(x) C2 y2 (x)
也是该方程的解. (叠加原理)
证 将 y C1y1(x) C2 y2 (x) 代入方程左边, 得 [C1y1 C2 y2 ] P(x)[C1y1 C2 y2 ]
高等数学第七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必备的基础知识.本章首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引进有广泛应用的向量代数,以它为工具,讨论空间的平面和直线,最后介绍空间曲面和空间曲线的部分内容.第一节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解析几何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所谓解析几何就是用解析的,或者说是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坐标法把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代数运算的基本对象是数,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正如我们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所见到的那样,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几何中的点与代数的有序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运动的观点,使平面曲线和方程对应,从而使我们能够运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同样,要运用代数的方法去研究空间的图形——曲面和空间曲线,就必须建立空间内点与数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推广.过空间一定点O,作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数轴,它们都以O为原点.这三条数轴分别叫做x轴(横轴)、y轴(纵轴)、z轴(竖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正方向按右手法则确定,即以右手握住z轴,右手的四个手指指向x轴的正向以π2角度转向y轴的正向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轴的正向(图7-1),这样的三条坐标轴就组成了一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做坐标原点.图7-1三条坐标轴两两分别确定一个平面,这样定出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xOy,yOz,zOx,统称为坐标面.三个坐标面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个卦限,上半空间(z>0)中,从含有x 轴、y轴、z轴正半轴的那个卦限数起,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叫做Ⅰ,Ⅱ,Ⅲ,Ⅳ卦限,下半空间(z<0)中,与Ⅰ,Ⅱ,Ⅲ,Ⅳ四个卦限依次对应地叫做Ⅴ,Ⅵ,Ⅶ,Ⅷ卦限(图7-2).图7-2确定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就可以建立起空间点与数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设M为空间的一点,过点M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三条坐标轴,它们与x轴、y轴、z 轴的交点依次为P、Q、R(图7-3).这三点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空间的一点M就惟一地确定了一个有序数组(x,y,z),它称为点M的直角坐标,并依次把x,y和z叫做点M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坐标为(x,y,z)的点M通常记为M(x,y,z).图7-3反过来,给定了一有序数组(x,y,z),我们可以在x轴上取坐标为x的点P,在y轴上取坐标为y的点Q,在z轴上取坐标为z的点R,然后通过P、Q与R分别作x轴,y轴与z 轴的垂直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M就是具有坐标(x,y,z)的点(图7-3).从而对应于一有序数组(x,y,z),必有空间的一个确定的点M.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的点M和有序数组(x,y,z)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图7-3所示x轴,y轴和z轴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P(x,0,0),Q(0,y,0),R(0,0,z);xOy面,yOz面和zOx面上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x,y,0),B(0,y,z),C(x,0,z);坐标原点O的坐标为O(0,0,0).它们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应注意区分.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设M1(x1,y1,z1)、M2(x2,y2,z2)为空间两点,为了用两点的坐标来表达它们间的距离d,我们过M1,M2各作三个分别垂直于三条坐标轴的平面.这六个平面围成一个以M1,M2为对角线的长方体(图7-4).根据勾股定理,有图7-4|M 1M 2|2=|M 1N |2+|NM 2|2=|M 1P |2+|M 1Q |2+|M 1R |2.由于|M 1P |=|P 1P 2|=|x 2-x 1|,|M 1Q |=|Q 1Q 2|=|y 2-y 1|,|M 1R |=|R 1R 2|=|z 2-z 1|,所以d =|M 1M 2|=212212212)()()(z z y y x x -+-+-,这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特别地,点M (x,y,z )与坐标原点O (0,0,0)的距离为d =|OM |=222z y x ++。
《高等数学》 第七章

C
;
第三步,求积分的通解: G( y) F(x) C .
其中 G( y) , F (x) 分别是 1 , f (x) 一个原函数. g ( y)
第二节 一阶微分方程
例 1 求微分方程 dy y sin x 0 的通解. dx
解 将方程分离变量,得到 dy sin xdx , y
两边积分,即得
(*)
例如,以上六个方程中,(1)、(2)、(5)、(6)是一阶常微分方程,(3)是二阶
常微分方程,(4)是二阶偏微分方程.
定义 3 如果微分方程中含的未知函数及其所有导数都是一次多项式,则称该方
程为线性方程,否则称为非线性方程.
一般说来,n 阶线性方程具有如下形状:
a0(x) y(n) a1(x) y(n1) an1(x) y an (x) y (x) .
第二节 一阶微分方程
例 3 求方程 dy y 1 的解. dx x 1
为方便起见,以后在解微分方程的过程中,如果积分后出现对数,理应都需作
类似下述的处理,其结果是一样的.以例 3 为例叙述如下:
分离变量后得
1 dy 1 dx , y 1 x 1
两边积分得
ln | y 1| ln | x 1| ln C ,
再分离变量,得 du 1 dx ; f (u) u x
第三步,两端分别积分后得
du f (u) u
ln | x | C1
.
求出积分后,再用 y 代替 u ,便可得到方程关于 x 的通解. x
第二节 一阶微分方程
例 4 求微分方程 xy y(1 ln y ln x) 的通解.
解
将方程化为齐次方程的形式
dy dx
y x
1
数二高数课后题(考研)

2012届钻石卡学员考研数学学习计划(基础阶段)数学二——高等数学第一单元学习计划——函数、极限、连续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4.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极限及左右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6.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7.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会利用其求极限;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8.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9.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左、右连续的概念,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10.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会用这些性质。
第一单元调整学习计划第二单元学习计划——一元函数微分学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3.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会求以下函数的导数:分段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反函数;5.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泰勒(Taylor)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会用这四个定理证明;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7.函数极值的概念,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会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会求函数的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9.曲率、曲率圆与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第二单元学习计划调整任务第三单元学习计划——不定积分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2.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第三单元学习计划调整任务第四单元学习计划——定积分及其应用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2.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3.积分上限的函数的概念和它的导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4.反常积分的概念与计算;5.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函数的平均值.第五单元学习计划——常微分方程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 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 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 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4. 可降阶微分方程:()(),(,)(,)n yf x y f x y y f y y ''''''===和的解法;5.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6.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7. 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第五单元学习计划调整任务第六单元——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考研数学二不要求)第七单元学习计划——多元函数微分学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二元函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全微分;4.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5.隐函数存在定理,计算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6.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七单元学习计划调整任务第八单元学习计划——重积分本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1.二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2.会利用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第八单元学习计划调整任务第九单元——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考研数学二不要求)第十单元——无穷级数(考研数学二不要求)。
《高等数学(下册)》课件 高等数学 第7章

un
1 lim
n n
0
,所以该级数收敛。
(2)该级数也为交错级数。因为
lim
n
un
lim
n
n 2n 1
1 2
0
,所以
该级数发散。
三、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如果数项级数的项可正可负,那么称为任意项级数。对于任 意项级数,有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定理4 设 un 为任意项级数,如果级数 | un | 收敛,则级数 un
定义1 设 un (x) (n 1,2 , ) 是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级数
un (x) u1(x) u2 (x) un (x)
n 1
称为区间
I
上的函数项级数。对于区间
I
内确定的点
x0, n 1
un
( x0
)
即是数项级数。若
n 1
un
(x0 )
收敛,那么
x0
就称为级数
n 1
un (x)
当级数 un 收敛时,其和与部分和的差,即 S Sn ,称为级数 n 1
的余项,记为 rn ,则
rn S Sn un1 un2
例2
讨论级数
1 1 2
11 23 34
1 n(n 1)
的敛散性。
解
级数一般项
un
1 n(n 1)
1 n
1 n 1
,所以级数的部分和为
Sn
1 1 2
1 23
1 34
n 1
n 1
n 1
收敛。
证明
令n
1 2
(|
un
|
un ) ,n
1,2 ,
,则级数 n 为正项级数。
高等数学第七章.ppt

规
划
a11x1+a12x2+…+a1nxn=b1
(1)
的
a21x1+a22x2+…+a2nxn=b2
(2)
标
准
……
型
am1x1+am2x2+…+amnxn=bm
(m)
x1 ,x2 ,…xn≥0
第三节 单纯形法
其简缩形式为
一
max Z c1x1 c2 x2 cn xn
线 性
n
aij x j bi
ZA=300 ZB=175 ZC=110 ZD=150
x2 15 A
3x1+x2=15
可行域
10
B
x1+x2=10
5
C
O
5
10
A(0,15) B(2.5,7.5) C(9,1) D (15,0)
x1+6x2=15
D
15
x1
10x1+20x2=0
第三节 单纯形法
单纯形方法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步骤 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它的原理涉 及到较多的数学理论上的推导和证明,我 们在此仅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 每一步的经济上的含义。为更好地说明问 题,我们仍结合实例介绍这种方法
第
一
节
线
《经济大词典》定义线性规划:一种
性
具有确定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又有
规
一定限制,且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函数关
划 模 型
系是线性的条件下,从所有可供选择的 方案中求解出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
的
基
本
原
理
二、线性规划三要素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