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貌水准测量记录表
XX医院综合大楼东侧场平工程土方开挖原始地形地貌高程点测量报告(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密级:I 编号:1XXXX中医一附院外科综合大楼东侧场平工程土方开挖原始地形地貌高程点测量报告贵州公司2018年6月XXXX中医一附院外科综合大楼东侧场平工程土方开挖原始地形地貌高程点测量报告批准/审定:审核:编写:测量人员:贵州公司2018年6月目录1. 工程概况 (3)2. 作业依据 (4)3. 已有资料 (4)4. 坐标系统 (5)5. 人员、仪器及施测方法 (6)6. 计算说明 (9)7. 质量控制 (10)8. 成果资料 (10)1. 工程概况受XXXX中医一附院医基建处的委托,我公司承接XXXX中医一附院医外科综合大楼东侧场平工程施工,根据甲方提出工期要求及项目推进计划,甲方组织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场平施工单位、主体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于2018年6月22日对地块界线内土方挖填工程量计算的原始地形地貌高程点测量,该项目建设地块位于云岩区宝山北路XXXX中医一附院医范围内,东侧宝山北路,南侧为省休校,西侧为外科综合大楼,北侧为医院门急部,项目测区地块现状为建筑物建渣乱堆土为主。
工程建设规模:占地面积约6200.0平方米。
2. 作业依据2.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3.已有资料3.1 控制点资料甲方提供是地勘单位钻探报告中注记的已知控制点。
控制点成果资料:平面坐标系:XXXX独立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如下示意图:3.2图纸资料甲方提供的项目建设工程红线总平面图。
4. 坐标系统4.1 已知控制点根据甲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资料对控制点位现场踏勘,控制点位保存完好。
则本次采用KZ-02控点为基准点,KZ-01为检查复核点。
控制点坐标数据如下:4.2 本次采用坐标系4.2.1 平面控制为XXXX市独立坐标系;4.2.2 高程控制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用excel快速制作cad断面图示例(绝对有用)

利用EXCEL表格快速在CAD中画横断面图在高速公路项目中,施工单位前期进场都会对原地面进行复测,测量人员要快速地用复测数据绘图并算出土方的填挖量,对项目组织相应的工作策划及部署至关重要。
这也就对测量人员提出了出图效率问题,本文以横断面为例进行说明。
1 数据获取现在施工单位都普及了全站仪,我们只需要将根据地貌特征点选取好断面来测量,在土方的数据量上来说是不会有很大的出入,目前我们大多使用的是CASIO和SHARP-E500计算器,我们最好编写的程序能用坐标计算出此点所对应的桩号、边距(顺路线前进方向左侧边距为负,右侧为正),只需要记录断面桩号、边距、高程就可以顺利出断面图了。
2 Excel上处理数据将现场测量数据录入Excel中,数据格式如下表一,其中D列的100,300,500的等差数组,是为了在CAD上能按断面里程从左至右依次画多个断面图。
使它们不会出现上一断面的右部与下一断面的左部相交。
在E3、F3中先分别输入E2、F2数据并回车后再点击E3、F3,表格亮显后按住右下角的“十”字拖动成了点位数据列。
表一3 绘制图形3.1 绘制路线标准图形绘制标准图形时按照1:1的比例进行绘制,这样在后面填写断面面积、填挖高度时直接将查询数据输入就完事。
根据纵曲线数据计算出K126+270、K126+290、K126+305断面的中桩高程为分别为690.000、690.800、691.400。
K126+270断面的标准图形根据点位坐标(100,690.000)在CAD 中按照路面横坡往两侧绘制路基线,然后在两侧将边坡线连接在路基的两边。
如果后面的断面与本断面也是相同的话,使用CAD中的Copy命令进行复制。
方法是在文本窗口中:选择所有线形,回车确认后在“指定基点或位移”时我们将基点选择在(100,690.000),对于后面的“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 <用第一点作位移>:”时输入(300,690.800)回车后继续输入(500,691.400)。
数字地形测量基本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基本要求1.1数字地形测量1.1.1图根控制测量1.1.1.1图根点精度要求图根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
1.1.1.2图根控制点的布设(1)图根控制网采用一级图根导线形式,测角中误差为土12〃,测距中误差为土12mm。
界址(界址)控制点宣布设成多结点网形或附合线路形式,附合线路长度不超过1500米。
测区内各等级GPS点可作为图根导线的起算点。
多结点导线线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联测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的高等级控制点,以保证界址(图根)控制点的点位精度均匀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布设二级图根导线。
(2)图根控制点应保证足够的密度,按照数字测量的要求,结合地籍要素测量需要,图根点的密度一类地形每不;不少于96点,二、三类地形每不;不少于 64点,建筑密集区域需适当增加密度。
(3)个别困难地带(如死胡同),一级导线确实无法贯通的,可用去导线方式补充发展支导线不得超过一站,并且需要往返测量。
(4)图根导线采用全站仪施测,不宜超过两次附合,采用手簿记录或电子记簿。
图根埋石点须用一级图根导线联测。
1.1.1.3图根控制点的埋设(1)图根点采用固定标志,如用水泥钉或在水泥地上刻十字,并标明点号。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通视、设站良好,便于使用保存的地方。
(2)埋设图根控制点时,每幅图至少应埋设1个固定点(如大铆钉、水泥桩),并且每个固定点要和一个相近GPS一级点通视,以保证每幅图不少于2个埋石点。
1.1.1.4图根控制点编号图根控制点的编号以作业小组为单位,以不同的字母开头,后带三位流水号排列,采用“英文字母” + “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用大写英文字母A、B、C、……代表作业组号,后用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从1至999,为不影响图面美观,编号不得大于999。
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但不得重复。
为避免同其它等级控制点混淆,图根控制点编号中的英文字母不使用E、I、O等字母。
测量学 第8章 地形图的测绘

例如:河流名、 厂矿名、道路 名等。
地物符号——比例符号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地物符号——非比例符号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假山
避雷针
亭
碉堡
窨井
井
纪念碑 里程桩 旗杆 水塔
塔
烟囱
灯塔
地物符号 ——线形符号
围墙 土围墙 1:2000图中的围墙 栅栏 铁丝网 绿篱 行列树
土坎 加固的坎 斜坡 加固斜坡 土垅 围墙 城墙 已毁城墙
② 正确处理视距长度。取决于测点间距离、比例尺、 碎部点性质。长——精度低,短——速度慢。
③ 合理掌握碎部点密度(特别是地貌点,必须是特 征点。 ④ 适当取舍(小路、树,起方位作用)。
⑤ 工作有计划,一般从图廓边开始。(针对你们, 刚开始尽量先测简单的地方,慢慢熟练)
⑥ 加强测绘工作检查(搬站检查零方向)图上所有 文字和注记尽量字头朝北.
等高线勾绘
先勾地性线(连接地貌特征点),再内 插等高线。
原理:比例内插法
(1)相邻两点的坡度视为均匀坡度。
(2)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与高差成正比。
方法:计算法、目估法、图解法
步骤:定有无、定条数、定两端、平分中间
21.2 A 22 27.6 27 B
23
24
25
26
图上: 48mm / 6.4m = 7.5mm / m
1:2000
1:50000 1:500000
1:5000
1:100000 1:1000000
1:200000 1:250000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
3、比例尺的精度
地形图上0.1mm长度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
项目地形测绘及土石方算量任务书

项目地形测绘及土石方算量任务书一、测绘范围本项目位于宜昌市猇亭区,先锋路、机场路、七里冲路之间,主要村庄有六眼冲五组、高家一组、鸡山二组。
该测区属丘陵地带,海拔高程最低约为145米, 最高约为198米。
测绘具体范围以我方提供的原始地貌地形图上指定的测绘范围为准。
本次测绘分五期,后附图第一期测绘范围。
二、测绘操作及土石方算量内容1、测绘内容(1)控制点测量:要求每期测绘地形范围内提供不少于10个控制点;测量密集区按照甲方的要求增加控制点的测量(2)控制点坐标要求按照四等导线进行符合导线平差,闭合精度小于1/35000;高程要求按照三、四等水准测量进行;(3)提供原始地貌测绘数据及图纸、施工过程中土质类别发生改变的数量测绘数据及图纸、工程完工后成型测绘数据及图纸。
2、本地块测量按照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进行测绘,包括地块开挖前原始地形测量和地块开挖后测量。
以挖前与挖后地形测量数据为依据,采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鉴于猇亭地区特有的地质条件,在遇到大片石方的情况下补测石方和土方的原始界面,没有进行此项工作的一律作为土方进行计量。
进行测量须甲方项目部测量工程师监督陪同,每次测量完后,应现场将原始数据导出交付给甲方项目部测量工程师,不准进行数据的二次修整,自行增加点位,否则此次测量的结果作废。
三、执行技术标准(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028—96(3)《卫星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2007(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57.1—2007 (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2—95(10)本测区技术设计书四、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要求1.采用RTK野外数据采集,配合成图专用软件内业成图。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与指导书测绘工程系编制2010年8月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书一、实习性质与目的: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
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与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4、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测绘职业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流程:1、实训地点:学校南北校区,每班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X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
2、首级控制:首级平面控制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已有的GPS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的高程,由各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3、地形图分幅: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XX南角坐标。
4、图根控制: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在本图幅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足够的图根控制点(开阔地区不少于50个/km2,复杂地区适当增加)。
(1)图根平面控制采用图根导线的形式。
图根导线尽量布设成附和导线形式,复杂地区也可以布设成无定向导线形式,其计算方法参照教材的有关章节。
图根导线测角采用J6经纬仪观测,测距采用全站仪观测。
图根点的进一步加密可采用角度交会或全站仪支导线(不超过2点)。
(2)图根高程控制采用图根水准的方式。
(3)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工程测量规X》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与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控制的内业计算和展点: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计算,要求在原始观测记录检查、摘抄无误的情况下,采用两人对算的形式,对算一致且闭合差符合要求后,方可整理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整理完毕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