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生产过程、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编制的,个个环节都用账户来体现,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平衡项是本账户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通过平衡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1.生产账户:生产核算账户包括两个账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账户。
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放映。
总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务量。
根据2003年北京地区相关数据: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亿元来源使用总产出546764.71 中间消耗359198.91进口59398.46 最终使用246964.26最终消费97822.69总资本形成80646.3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77304.80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存货增加3341.50贵重物品净增加出口68495.27总供给606163.17 总需求606163.17生产核算账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生产账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
生产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中间消耗359198.91 总产出546764.71国内生产总值187565.8固定资本消耗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支出总额546764.71 生产总额546764.712.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与生产的各机构部门流量。
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过程的起点。
统计师资格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真题2009年试卷

统计工作实务真题2009年(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1.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U}} {{/U}}。
∙ A.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B.我国驻外援助机构∙ C.短期出国访问、旅游的中国公民∙ D.外国驻华使领馆(分数:1.00)A.B.C.D. √解析:2.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商品房买卖属于{{U}} {{/U}}活动的组成部分。
∙ A.生产∙ B.投资∙ C.消费∙ D.分配(分数:1.00)A.B. √C.D.解析:3.在现行机构部门划分中,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属于{{U}} {{/U}}。
∙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其他部门(分数:1.00)A.B.C. √D.解析: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U}} {{/U}}。
∙ A.农业有存货∙ B.工业有存货∙ C.建筑业有存货∙ D.服务业没有存货(分数:1.00)A.B.C.D. √解析:5.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支出为601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56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为604亿元,合计为12189亿元。
这是根据{{U}} {{/U}}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混合法(分数:1.00)A.B.C. √D.解析:6.投入产出表中有一些基本的平衡关系,下列平衡关系中正确的是{{U}} {{/U}}。
∙ A.某部门的中间投入=该部门的中间使用∙ B.某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使用∙ C.某部门的最初投入=该部门的增加值∙ D.中间投入+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总投入(分数:1.00)A.B.C. √D.解析:7.在国民收入分配分析指标中,国民总储蓄与总投资之间的差别为{{U}} {{/U}}。
∙ A.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 B.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C.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 D.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性转移净收入(分数:1.00)A.B.C.D. √解析:8.在收入分配统计中,下列各项属于再分配项目的是{{U}} {{/U}}。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1、(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
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政府经济学作业1题目:什么是政府什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例子;2.个人准备的提纲;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
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
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
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
年国民经济核算题与答案-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 0分)(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指 标单位 1978 1990 20002008每天创造的财富:99214.6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645.2 18667.8 13395.2 300670.0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1132.26 2937.10 3 61330.35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1122.09 3083.59 15886.5 62592.66 粮食 万吨 30476.5 44626.3 052870.9 钢材万吨2208515346217.5 1314658488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2239.1 12090.5 61516 149112.6 居民消费支出 1759.1 9450.9 45854.6 108392.2 公共消费支出480 2639.6 15661.4 407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1559830039106108488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1377.9 6747 34842.8 133612.3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3.9 4827.8 33844.4 126209.5 亿元 3041919.2 998.4 7402.9 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4517 32971.7 172828.4 亿美元206.4 1154.4 4742.9 25632.6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97.5 108.9620.9 533.52492 2250.914306.9 11325.6(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 名2.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20分)(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 出口 1200亿元; (5) 进口 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最新最全国开(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

第一题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 最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

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1 货物和服务账户来源使用总产出中间消耗进口最终产品使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固定资产形成消耗库存增加出口333总供给总需求2 生产账户使用来源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支出总额生产总额3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消耗(折旧)净营业盈余收入形成使用总额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支出劳动者报酬国民总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民净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合计合计5 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经常转移收入6合计合计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储蓄净额合计合计7 资本交易账户使用来源总资本形成国民储蓄净额固定资本形成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固定资本消耗(-)资金余缺合计合计8 金融交易账户使用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 资金余缺负债净额合计960 合计9602、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
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
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
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
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
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生产过程、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编制的,个个环节
都用账户来体现,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平衡项是本账户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通过平衡
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1.生产账户:生产核算账户包括两个账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账户。
它是以一个国家
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放映。
总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务量。
根据2003年北京地区相关数据:
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亿元
来源使用
总产出546764.71 中间消耗359198.91
进口59398.46 最终使用246964.26
最终消费97822.69
总资本形成80646.3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77304.80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
存货增加3341.50
贵重物品净增加
出口68495.27总供给606163.17 总需求606163.17
生产核算账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生产账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
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
生产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59198.91 总产出546764.71
国内生产总值187565.8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生产支出总额546764.71 生产总额546764.71
2.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
与生产的各机构部门流量。
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要素收入
的形成,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过程的起点。
收入形成账户的来源方记录作为分配初始流量的部门增加值,使用方记录该部门对劳动者报酬和
生产税净额的支付流量,总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支付后的剩余额,也记录在使用方,在账户中起平衡项的作用。
收入形成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收入)
劳动者报酬77731.60增加值187565.8
生产税净额25337.64固定资本消耗(一)
总营业盈余84496.56净增加值
固定资本消耗(一)
净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187565.8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187565.8
3.原始(初次)收入分配账户:初次分配收入,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束后,各部门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支付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记录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
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平衡项总营业盈余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始点,“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初次分配总收入,是“再分配账户”的起始点。
初次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收入)
财产收入44450.36 总营业盈余84496.56
固定资本消耗(一)
净营业盈余
初次分配总收入184088.7 财产收入21487.6
固定资本消耗(一)劳动者报酬(住户部门)92799.9
初次分配净收入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29755
合计228539.06 合计228539.06
4.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甚而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分配过程中
的收支流量不再是性的,而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核算就是要通过账户反映整个收入再分配的过程和
结果。
此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总收入。
等于初次分配总收入加经常转移性收入减经常转移性支出。
经常转移内容种类众多,这里归纳为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再分配
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总收入是下一个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的起点、而此账户与上一个账户“初次分配账户”的联系点是初次分配总收入。
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收入)经常转移支出21008.3 初次分配总收入184088.7
现期所得税等6457.6 固定资本消耗(一)
社会缴款6975.2 原始净收入
社会福利6179.8 经常转移收入24223.9 其他经常转移1395.7 现期所得税等6457.6
可支配总收入187304.3 社会缴款6975.2
固定资本消耗(一)社会福利6179.8 可支配净收入其他经常转移4611.3 合计208312.6 合计208312.6
5.使用账户: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衔接,称为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可支配收入使用
账户以收入再分配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为初始流量,记录在账户的来源方,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其平衡项为储蓄。
由于固定资本的存在,储蓄按总储蓄和净储蓄两个项目表示。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收入)最终消费97822.7 可支配总收入187304.3
居民消费71217.5 固定资本消耗(一)
政府消费26605.2
总储蓄89481.6
固定资本消耗(一)
净储蓄
合计187304.3 合计187304.3
6.资本账户:资本账户是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
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的账户,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资本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可用
于资本形成的资金来源、资本形成的规模以及资金剩余或短缺的规模。
账户的左方记录的是经济交易中各种非金融资产的当期变动,按照资产分类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等具体项目,其中前两者的加和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
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是本部门除固定资产和存货以外的非金融资产价值的获得减去处置的差额。
账户右方记录的是有关资本筹集的各项目,包括总储蓄和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资金余缺是办账户的平衡项。
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余,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
还可供其他部门用于非金融投资;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为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必需从其他部门净借入资金。
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收入)
资本形成总额80646.3 总储蓄89481.6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77304.8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存货增加3341.5 资本转移收入2198.05 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投资性补助收入2198.05 资金余缺8835.3 其他资本转移收入
减:资本转移支出2198.05
投资性补助支出2198.05
其他资本转移支出
合计89481.6 合计89481.6
7.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
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借出。
账户左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及资金余缺。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关系:两个账户密切相连,平衡项都是净金融投资。
资本账户反映资本的
形成,并算出平衡项净金融投资;金融账户反映资金剩余(包括净金融投资)的去向和资金短缺之来源。
金融交易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通货2409.96 通货2563.37 存款42312.98 存款43318.20 贷款22623.08 贷款22499.98 证券21299.93 证券22966.61 股票及其他股权0 股票及其他股权0 保险准备金4394.12 保险准备金4394.12 其他金融资产-2351.52 其他负债-735.59 国外直接投资7407.95 国外直接投资7407.95 其他对外债权4242.79 其他对外债务2358.57 储备资产16958.13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小计-5688.91
资金余缺8835.3 合计119297.42 合计1192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