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预后与出院后管理(广西)

合集下载

(仅供参考)早产儿预后与出院后管理

(仅供参考)早产儿预后与出院后管理

VLBW/ELBW早产儿出院计划
• 出院前制定出院计划:
1对父母及照看者进行早产儿护理宣教 2指导出院后喂养和疾病预防 3未治愈疾病出院后治疗及随访 4某些特殊患儿的随访计划
出院后管理
• 疾病随访 • 营养与生长 • 发育监测 • 疾病筛查 • 预防接种 • 早期干预
随访
• 制定随访制度 • 随访人员 • 确定入选标准 • 随访内容 • 评估方法 • 随访时间
视觉损害
• 失明:出生体重1000克早产儿6%发生, 主要因早产儿视网膜病
• 弱视、斜视、青光眼
• 斜视与神经运动功能损害有关,出生体重 1000早产儿30%发生弱视
• 视觉听觉损害常同时发生
眼科问题
• ROP 1 ROP域值病变开始的高峰时间是矫正年
龄38W 2出院后的随访极为重要,直至急性ROP完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呼吸暂停 • ROP • 胃食道返流 • 贫血 •疝
神经发育结局
• 主要后遗症 1脑瘫 2精神发育迟缓 3听觉损害 4视觉损害 5脑积水 6癫痫
• 轻微功能损害 1认知 2语言 3神经运动功能 4神经行为问题 5学习问题
脑 瘫(CP)
Hagberg B, et al. Acta Paediatr 2001
精神发育迟缓
• IQ或DQ2SD • 头围3SD是危险因素 • 常伴其它残疾
有关认知远期预后的研究
• 227项:1980-2001 • 随访:儿童期或青春期 - 包括认知的研究:15项 - 包括行为的研究:16项 结果:1、早产儿认知评分较足月儿低10,与
上海5个 NICU
全国10个 三级医院
24000 1196 974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参考PPT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参考PPT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关注较少
14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生长发育低于正常水平 生长障碍 神经精神发育受限 骨矿物质含量低
15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 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 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 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 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 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16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 或母乳不足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 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适用于人工喂养的 早产儿或母乳不足时混合喂养,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 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 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22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出生时的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的第 十百分位)而出生后生长迅速者更容易发生成年 慢性疾病,
目前不建议对足月小样儿使用强化营养的配方, 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或强化母乳喂养,避免过 度追赶生长的弊端。
23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早产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 育成熟水平有关。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李鹏程
1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抢救存活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全面改善预 后才是最高境界
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和早期干预是NICU工作 的延续
2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尽早识别及处理高危因素,避免不良结局 及早发现体格、运动和智力的发育异常,

早产儿出院指导

早产儿出院指导

早产儿出院家庭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周的新生儿。

因为娩出较早,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抵抗力差、生活力不强,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1、保持适宜的温度。

通常适合早产儿的室温是24℃~28℃,可以用热水袋或空调将室温调节到最正确状态,使早产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一次体温,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保持体温的恒定。

1〕婴儿穿衣量应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增减,一般标准是同一环境下比成年人多一件衣服;2〕给早产儿戴绒帽减少散热;3〕如果室内开空调,应注意每周清洗空气过滤网,每天室内彻底通风换气2次。

可在室内挂温度计;4〕开空调时防止对流风吹在婴儿脸上;5〕没有空调,可以将婴儿放在妈妈身边保暖;6〕使用热水袋:注入水温应不超过50℃,水量小于热水袋容量的2/3,拧紧,应隔着棉被放置,不要直接放在婴儿的皮肤上。

2、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以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3、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的照明能使早产儿的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使用深色窗帘、防止灯光直接照到婴儿的眼睛等;4、减少疼痛的刺激。

大量致痛性操作可对早产儿造成一系列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在执行疼痛操作使可给婴儿肢体支持:拥抱婴儿、使其肢体屈曲状态,或给予安抚奶嘴、抚摩等,尽量减少对婴儿的肢体捆绑、粘贴胶布,必要时可要求医生使用镇痛剂。

二、出院后复查1、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到医院复查,主要的复查内容有听力检查、眼底检查、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2、一般1岁内每3个月复查1次。

1岁后每半年复查1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3、平时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喂养注意1、对早产儿强调坚持母乳喂养;2、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高风险人群,面临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等问题,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在评价早产儿体格生长时,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

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应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应根据营养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可以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以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强化后人乳中主要营养素含量详见表2.SGA儿童的喂养策略应该根据胎龄而非出生体重来制定,以促进适度生长,特别是线性生长,从而确保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并避免过度喂养,以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对于早产SGA儿童,喂养应考虑到不同胎龄的成熟度来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

对于胎龄小于34周的SGA早产儿,他们属于高危或中危早产儿,出院后应采用强化人乳或早产儿过渡配方喂养,以促进体格生长适度均衡,尽可能使各项指标达到P10以上,特别是头围和身长的增长,以有利于远期健康。

对于出生体重相似的足月SGA和早产儿,其成熟度、生长轨迹和营养需求有很大差异。

为了避免短期过快的体重增长增加后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推荐在足月SGA出院后常规使用早产儿配方或早产儿过渡配方促进生长。

2母乳喂养是首选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母乳喂养对于SGA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ﻫ(一)早产儿就是指胎龄<37周出生得新生儿,就是新生儿死亡发生得重点人群,也就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得高危人群。

本规范将早产儿分为: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得早产儿. ﻫ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得早产儿。

ﻫ (二)早产儿保健就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得医疗保健服务.(三)早产儿专案管理就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得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ﻫ(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ﻫ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与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ﻫ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ﻫ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得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得收集、上报工作.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ﻫ 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得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ﻫ3、负责指导与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得健康教育材料。

ﻫ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得管理工作。

ﻫ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与能力相适应得早产儿保健服务。

ﻫ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得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内容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内容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内容哎呀,刚刚迎接小生命,心里那个开心啊,真是别提了。

不过,早产儿的出院可不是说走就走的,后面还有一大堆事情要操心。

大家一定要明白,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可比一般小宝宝脆弱得多,得像捧着宝一样小心翼翼。

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听着就让人兴奋又紧张。

饮食得重视。

早产儿可能需要特别的奶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那种营养成分丰富的奶,真的是小宝宝的“营养快递”。

有的妈妈可能会选择母乳,那可是上天赐予的天然良药。

可是,母乳也得保证新鲜、干净,还得适时补充营养。

你想啊,肚子里的小家伙刚出来,营养可得跟得上,否则可就得哭闹不停,奶嘴不离手。

体温调控可是一门大学问。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弱得很,所以你得准备好一个温暖的小窝,室温控制在24到26度之间。

别让小家伙冷着了,稍微凉了就得发抖,那真是让人心疼。

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给他裹得严严实实,像小粽子一样,既暖和又舒适,别让小家伙一翻身就给冻醒。

再说说健康监测。

刚出院的早产儿,身体各项指标得时刻关注。

比如体重、心率、呼吸等等,每天都得量一量,记录一下,心里有个底。

这可不是小事,毕竟健康才是王道嘛。

尤其是看小家伙的皮肤,有没有黄疸,哎,看到那一抹黄,心里可得打个突,要尽早处理,别拖拉。

定期复诊也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可不像魔法师,但他们能给出最专业的建议,帮助你解决一堆烦恼。

出院后,你得按时去医院检查,不然可是会有小隐患的。

每次去看医生,妈妈们可得准备好一颗勇敢的心,虽然路上可能会遇到小堵车,但为了宝宝,什么都值得。

家里的环境得保持干净,空气流通。

小家伙的免疫力低,容易感染,别小看一个小感冒,轻则咳嗽重则住院。

为此,家里一定要定期消毒,尤其是玩具和衣物。

这时候,别的宝妈们也许会打个电话过来问候,嘿,那可得好好聊聊,互相交流一下经验,毕竟“前车之鉴”总是值得参考的嘛。

心理健康也得顾及。

早产儿的父母,心里肯定有一肚子的担忧,偶尔放松一下也很重要。

多跟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别一个人憋着,长时间的压力可不好。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一)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也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

本规范将早产儿分为: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二)早产儿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早产儿专案管理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1.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3.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

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的管理工作。

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

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早产儿保健服务。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的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早产儿是新生儿的高危管理人群之一,早产儿住院治疗结束出院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仍有很大的生长发育不良及发育障碍的风险,有很高的罹患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一套综合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涵盖体格发育监测、定期医院随访、营养管理、早期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1. 体格发育的家庭监测:每周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将这些数据与早产儿生长曲线图(Fenton曲线)进行比较,若此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小于15.0g/kg·d,身长增长小于1cm/周,头围小于0.5cm/周,或对照生长曲线在低于原来的生长发育趋势时需要警惕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的营养指导。

2. 定期医院随访计划:初次随访(出院后1周至2周内):主要评估早产儿疾病恢复情况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医生将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各项体格发育参数的测量、心肺听诊以及腹部触诊等。

对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时可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发育内容进行评估。

2个月随访:在此次随访中,医生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检查、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此期间后,可以开展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3个月随访:继续之前的检查,同时评估宝宝有无追赶性生长以及其他需要干预的神经发育异常。

6个月随访:通过全面评估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干预,并且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

3. 营养管理指导: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吸吮。

母乳强化剂:一部分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或宫外发育迟缓,体重或身长在校正同月龄儿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可能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出院配方奶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添加,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员
• 多学科医护人员组成的随访队伍 • 康复科、心理科、理疗科、神经科、 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护士
出院计划
•出院前评估 •出院前宣教 •出院后随访安排
随访时间
• 开始随访的时间:出院后7-10天,评估 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 • 纠正年龄4个月左右: 有无追赶生长和需 要早期干预的神经学异常 • 纠正年龄8~12个月,证实是否存在CP或 其他神经学异常的可能性 • 18-24个月,可作出儿童最终生长发育 和智力发育的预测
• 慢性肺病,肺功能异常
• 呼吸道感染 • 中耳炎
心肺功能
• VLBW/ELBW早产儿学龄期及成年期肺 功能异常 • 肺动脉高压、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 • BPD早产儿远期肺功能异常
Hove M, Pediatrics 2015 Bhandari A, et al. Semi Perinat 2013
3919
4000
总病例数: 8019
Survival Rate
100% 90% 80%
3047 956
Number
3000 2000 1000 0
97
<26w 26-28w 29-31w 32-33w Survival Rate
70% 60% 50% 40% 30% 20%
Birth Weight
Number
感觉统合失调
• • • • • •
肌张力与协调动作困难 多动 注意分散 语言障碍 行为障碍 学习困难:阅读、书写、数学
胃食道返流(GER)
• 生长落后 • 呕吐
• 反复吸入
• 进食恶
• 贫血
• 返流性食管炎_进食行为改变
• GER症状常在出院后几周或数月后出现,如 出现持续喂养困难应考虑
胃食道返流(GER)
后遗症 行为问题 教育问题 生存质量
VLBW/ELBW早产儿出院后面临的问题
• 再次住院 • 常见疾病 • 视觉听觉问题 • 体格生长发育迟缓
• 营养问题
• 行为问题 • 后遗症
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 34周孕周37周 • 我国早产儿的主要人群 • 美国:孕35-36周的早产儿占全部早产儿的 58.3% • 晚期早产儿死亡率、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 • 应关注远期结局
VLBW/ELBW早产儿出院计划
• 出院前制定出院计划:
1对父母及照看者进行早产儿护理宣教
2指导出院后喂养和疾病预防
3未治愈疾病出院后治疗及随访
4某些特殊患儿的随访计划
出院后管理
• • • • • • 疾病随访 营养与生长 发育监测 疾病筛查 预防接种 早期干预
随访
• • • • • • 制定随访制度 随访人员 确定入选标准 随访内容 评估方法 随访时间
神经发育
• 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 量评估 • GMs是最常出现和最复杂的一种自发性运动模 式,最早出现于妊娠9周的胎儿直至出生后5 到6个月 发育神经学家Prechtl提出 早产儿、足月儿几小婴儿脑功能障碍 评估方法 定期的GMs质量评估可帮助临床超早期(生后3 ~4个月)预测痉挛性脑瘫的发生
Bhutta, et al. JAMA 2002; 288:728-737
随访内容
神经发育
暂时性神经发育异常 • 发生于40%-80%的高危新生儿 • 表现为肌张力异常 生后3-4月出现强直状态预后不良
神经发育
•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 综合美国Brazelton新生儿行为估价评 分和法国AmielTison神经运动测定方法 用于足月儿
Embleton NE, et al. Pediatrics 2001 Clark RH, et al. Pediatrics 2003
出院后喂养问题
• • • • • • • 生长缓慢: 按校正年龄 喂养困难: 口腔厌恶, 对新事物恐惧 父母应激/焦虑 喂养行为/环境 营养摄入不足: BPD, SGA 其它问题: GER, 便秘, 管饲喂养 过敏因素
神经发育
• Amiel-Tison 神经学评估(Amiel-Tison neurologic assessment) 神经运动功能检查方法 校正年龄>40周 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姿 势反应 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神经评估 Ameil-Tison
• • • • • • • • Amiel-Tison神经发育评估:0-12月 1. 肌力、肌张力、姿势 2. 功能区, 颅神经、小脑功能、反射 a) 轴线位 –头、颈 b) 轴线位 –躯干 c) 上肢功能 d) 下肢姿势 e) 手眼协调 f) 感觉神经功能- 视听觉, 语言
早产儿远期肺功能
• 早产儿远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 尤其在发生BPD的早产儿 • 但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仍然在后期发生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 • 需要远期随访干预
Greenough A,Hot Topics in Neonatology 2014

• 腹股沟疝:易发生嵌顿 • 脐疝
代谢性骨病
2000
0
Gestational Age (weeks)
预后
• GA22-25周早产儿成活率65% • 死亡率逐年降低 • 成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较脑瘫明显
发达国家对超未成熟儿救治
• GA22周及25周:这两个孕周已确定,22周 不主张救治,25周均救治 • GA23周、24周为“grey zone of viability”,给以“individualized care”
预后与随访内容
营养及生长问题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状况不理想
Carlson S. Nutrition of the preterm. 2005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Restrition, EUGR
• 定义:指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 指标小于等于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 值的第10百分位(生长曲线的第10分 位)
Dev Med Child Neurol 2002; 44: 633–40
脑瘫
孕周<28周:85.5/1000 孕周28-31周:60.4/1000
孕周32-36周:6.2/1000
孕周37周:1.3/1000
Hagberg B, et al. Acta Paediatr 2001
精神发育迟缓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预后与出院后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曹云
新生儿医学进展
• 1970-1990: NICU 的建立和发展
Doing better and better with smaller and smaller BW: 1500g 1000g 800g 500g
• 1990s: NICU 技术进步( HFV, 肺表面活 性物质, NO,产前激素)
Doing better and better with the infants with who we need to be doing better
澳大利亚/新西兰资料
Battin MR, et al. J Pediatr Child Health
国内早产儿资料(CMB)
Gestational Age
• 婴儿期的头围是脑容量的准确的预测指标 • • 新生儿期头围增长缓慢和缺乏后期的追赶 生长均可能表示存在脑损伤或预示神经发 育预后不良
疾病随访
• 神经系统损伤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呼吸暂停 • ROP • 胃食道返流 • 贫血 •疝
• IQ或DQ2SD • 头围3SD是危险因素 • 常伴其它残疾
有关认知远期预后的研究
• 227项:1980-2001 • 随访:儿童期或青春期 - 包括认知的研究:15项 - 包括行为的研究:16项 结果:1、早产儿认知评分较足月儿低10,与 早产儿发育不成熟有关 2、早产儿较足月儿有更多行为问题
• 平衡协调困难
• 运动功能损害,包括精细运动
• 20%存在视运动、视感觉功能障碍
神经行为问题
• 婴儿早期:视听定向、状态控制、自主神 经功能调节,早产儿较哭闹,不易安慰 • 表现能力、社交行为、情感等方面问题 • 羞涩、退缩、注意不集中、胆怯、急躁、 睡眠障碍 • 发育行为障碍
Kuban KC, J Pediatr 2009 Saigal S,et al. JAMA 2006
6000 4000
5063
2506 450
<1000g 1000-1499g ≥1500g
10% 0%
Infants who received active care All infants Canadian Neonatal Network <2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眼科问题
• PVL与视觉障碍 • 视神经萎缩和/或皮质视觉损伤
听觉障碍
• • • • NICU高危儿发生率22.6% 听觉障碍可导致语言障碍及行为问题 听力筛查:耳声发射 听觉诊断检查:脑干诱发电位
耳聋发生率
• 正常儿 • NICU患儿 1/1000 10/1000
神经感觉障碍
• 姿势控制差
• 通过改变喂养方式进行干预,如喂养时改 变体位 • 严重者可喂养浓缩奶方或特殊配方奶 • 上述方法无效可使用H2受体阻滞剂及促胃 动力药
贫 血
• 早产儿易发生贫血
• 出生后2月应补铁剂2-4mg/kg/d,注意监测 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
呼吸系统
• 长期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声门下狭窄,气 管软化,声带麻痹,咽部肉芽肿, 可影响萌 牙、听力、发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