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选用
建筑材料选用条例

建筑材料选用条例一、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质量和种类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以及环保,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建筑材料选用条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的原则、建筑材料标准和质量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1.环保性原则环保性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材料也不例外。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如绿色建筑材料、可降解材料等。
这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2.安全性原则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材料的安全性是选择的首要考量。
应选择具有抗震、防火、耐热、防水、抗腐蚀等特性的材料,以保障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和火灾等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建筑材料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的成本、使用寿命以及维修保养等费用都应该在选择考虑范围之内。
同时,应合理利用资源,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4.适用性原则建筑材料的功能和用途应该与所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结构要求、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所选材料的适用性。
三、建筑材料标准1.建筑材料分类标准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建筑材料分类标准。
如水泥、砖块、沥青、玻璃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其品质和使用要求。
2.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是保证其质量稳定的重要依据。
应根据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耐久性、导热系数等指标。
3.建筑材料检验标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是保证材料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措施。
应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材料能够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四、建筑材料质量监督1.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建立健全的建筑材料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建立建筑材料质量数据库建立建筑材料质量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信息。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材料性能与选用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材料性能与选用原则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而材料的选择是决定结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材料性能以及选用原则。
一、材料性能1. 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部力量引起的变形或破坏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选择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
常见的高强度材料包括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等。
2. 刚度:材料的刚度是指其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反映了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程度。
刚度较高的材料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定。
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通常具有较高的刚度。
3. 耐久性: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因此材料的耐久性是十分重要的。
耐久性较好的材料能够减少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例如,耐候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适合在海洋环境中使用。
4. 轻质性:随着建筑趋向轻质化,轻质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
轻质材料可以减轻结构的负荷,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效能。
例如,聚合物复合材料常用于制作轻质屋顶和悬挑结构。
二、材料选用原则1. 荷载特点:根据建筑物所受荷载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钢材的高强度和刚度使其适用于大跨度的梁和柱。
2. 资源可得性:材料的可得性是考虑材料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种材料在特定地区易于获得且价格合理,那么该材料可能成为首选。
例如,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木结构建筑更为常见。
3. 维护成本:在材料选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维护成本。
一些材料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维护和修复,增加了建筑物的运营成本。
因此,在设计中应选择耐久性较好且维护成本较低的材料。
4. 建筑风格:材料的选择应与建筑风格相匹配。
不同的材料可以给建筑物带来不同的外观和质感。
建筑师需要考虑材料的视觉效果以及与整体设计的协调性。
5. 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环保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使用再生混凝土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材料性能和选用原则密切相关。
《工程材料》第9章 工程材料的选用

1.1 机械零件的失效 零件在达到或超过设计的预期寿命后发生的失效,属于正常失效; 在低于设计的预期寿命时发生的失效,属于非正常失效。 所谓失效是指: ① 零件完全破坏,不能继续工作; ② 零件严重损伤,继续工作很不安全; ③ 零件虽能安全工作,但已不能满意地起到预定的作用。 只要发生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认为零件已经失效。
选择,对容器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制造压力容器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主要是各种钢板,包括碳素结构钢板、
优质碳素结构钢板、锅炉钢板、高压容器用层板、低合金结构钢板、不锈钢板 及不锈钢复合钢板等。 选材时除了从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等各方面作 全面考虑和合理选择外,还需注意其特殊性。决定压力容器工作条件的主要因 素是压力、温度和介质。其压力可高达1500~ 2500MPa,温度可在-200℃以下和 500℃以上,介质多具有腐蚀性。压力容器的热处理一般有正火、淬火与高温回 火、消除应力退火。对于不锈钢制容器,有时焊后还要求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 理
其工艺路线是: 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高频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 火→磨削加 工→送验入库
其工艺路线是: 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及半 精加工→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 →喷丸→磨齿→送验入库
3.2轴类零件选材 轴是机械中的重要零件,一切做回转运动的零件都要装在轴上。轴的工 作条件是:传递转矩,承受交变的扭转应力和交变弯曲应力;轴颈承受较大的摩 擦作用,有时还要承受一定的过载或冲击载荷。根据轴类零件的工作特点可 知,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断裂、 过量变形、磨损。因此,对轴的性能要 求是: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的疲劳强度,轴颈处具有高的耐磨性。故轴类 零件一般用中碳钢 或 中碳合金调质钢制造,主要有 45Cr、 40Cr、40MnB、 30CrMnSi、38CrMoAl/35CrMo和40CrNiMo等。对于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的轴 类零件, 可选用20CrMnTi、20Cr等低碳合金渗碳钢,经渗碳、淬火、低温回 火后使用。
关于机械工程中材料选用分析

关于机械工程中材料选用分析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款优秀的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用的材料。
在材料选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力学性能、耐腐蚀性、温度特性、密度、成本等。
下面将重点分析几个材料选用的关键点。
首先是力学性能。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主要承担的是负荷和力,因此要选择具有较高强度、较好的延展性和高的韧性的材料。
常用于机械工程的金属材料中,钢材是最常见的选择。
不同品种的钢材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来选择合适品种的钢材。
此外,特殊的使用场合和特定目的下,也可利用合金金属、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等材料。
其次是耐腐蚀性。
机械零件或机械装备经常会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因此要选择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的材料。
例如,在海上工作的船舶零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海水腐蚀性的材料。
常用的耐腐蚀材料有不锈钢、红铜、钛及玻璃钢等,具体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再次是温度特性。
机械零件或机械装备常常要经受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的工作,因此在选材时要选择具有良好温度特性的材料。
例如,在航空和煤矿等场合的机械设备中,需要选择耐高温材料。
通常情况下选择铸造合金钢、高温合金和陶瓷等作为耐高温材料。
而在低温等环境下,由于材料的脆性特别严重,钢材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最后是成本。
机械零件或机械装备的成本也是材料选用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优质材料成本较高,有时甚至难以承受。
为了减少成本,选取的材料常常需要在力学性能、耐腐蚀性、温度特性等方面作出妥协,以达到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于不同部位,不同机械,选择不同的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未来的机械工程设计中,应采用多材料组合的设计方案,以求得更高的性能表现。
常用金属材料选用规范

常用金属材料选用规范金属材料是工程设计和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机械和电子等领域。
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对于产品性能、成本和可靠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用金属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力学性能: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的强度、硬度、延展性、塑性等力学性能。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作条件下对材料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汽车行业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的材料以提高安全性能。
2.耐蚀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与环境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等发生作用,可能导致腐蚀和氧化。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常用于含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场合。
3.密度和重量:考虑到产品的重量和性能要求,需要选择密度适中的材料。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选择具有轻量化特性的高强度金属材料,以降低飞行器的总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4.工艺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成本。
包括材料的可加工性、可铸性、可焊性等。
例如,在机械制造领域中,选择易于加工的材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5.价格:根据项目的预算要求,需要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铜、镁、钛等,价格会有所差异。
需要综合考虑材料价格和性能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6.可回收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回收性成为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选择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金属材料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7.特殊要求:根据产品设计和工作条件的特殊要求,可能需要选择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
例如,高温环境下需要选择耐高温材料,磁性要求需要选择磁性材料等。
总之,在金属材料选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要求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选择。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参考航空材料选型指南,汽车行业可以参考汽车金属材料标准等。
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用户需求。
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
合理选择适当的工程材料可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效益。
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因素,如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机械性能以及环境适应性等。
首先,工程材料的物理特性是考察材料是否适合特定工程环境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以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材料的开裂或变形。
其次,化学性质决定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尤其在某些特殊工况下,如海洋环境或化工厂等,对材料的耐蚀性要求特别高。
再者,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决定了材料在工程中承受荷载的能力和变形行为。
最后,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意味着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变化情况,例如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为工程师们提供更好的材料选择方案。
在选材原则中,还应考虑到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选择符合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材料。
此外,经济性也是选材原则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成本,还应考虑到其加工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整体的工程成本。
综上所述,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应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注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持久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工程材料选用将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可以期待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工程材料的涌现和应用。
文章结构是一个长文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1.1 概述:介绍工程材料选用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释合理选择工程材料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
概述文章的大纲和目录,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结构,使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框架。
金属材料的常规选用

为了避免因类似材料问题的再次出现,现将我对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规知识以及材料的一般选用原则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和分享。
一、金属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
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性;材料的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化学稳定性;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冷加工工艺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在判断加工可能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铸造工艺性——指材料的液态流动性、收缩率、偏析程度及产生缩孔的倾向性等。
锻造工艺性——指材料的延展性、热脆性及冷态和热态下塑性变形的能力等。
焊接工艺性——指材料的焊接性能及焊缝产生裂纹的倾向性等。
热处理工艺性——指材料的可淬性、淬火变形倾向性及热处理介质对它的渗透能力等。
冷加工工艺性——指材料的硬度、易切削性、冷作硬化程度及切削后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等。
二、材料的一般选用原则1、材料的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满足工况介质的要求;2、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能满足设计的要求;3、材料有好的性价比,经济效果明显。
三、材料的耐腐蚀性及耐蚀材料选择1、金属的腐蚀类型及特征:在腐蚀介质中选材时往往涉及的是材料的耐腐蚀性。
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及特征腐蚀类型特征均匀腐蚀在金属材料的整个暴露表面或大面积上均匀地发生化学和电化学反应,金属宏观变薄。
是常见的腐蚀现象。
晶间腐蚀沿金属晶粒边界发生腐蚀现象,主要特点是金属外部尺寸不变,大多数仍保持金属光泽,但金属的强度和延性下降,冷弯后表面出现裂缝。
选择性腐蚀合金中某元素或某组织在腐蚀过程中选择性地受到腐蚀例如:铬锰钼氮双相钢在工业醋酸中发生的奥氏体选择性腐蚀。
应力腐蚀开裂金属在持久à-应力和特定的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出现的脆性开裂特点是出现腐蚀裂缝甚至断裂,裂缝的起源点往往在点腐蚀小空或腐蚀小坑的底部,裂纹扩散有沿晶、穿晶和混合型三种,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
工程材料学第10章工程材料的选用

陶瓷材料的选用
• 总结词: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电子等领域。 • 详细描述: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硅等,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强度的环境。
在机械领域,陶瓷材料用于制造刀具、磨具、密封件等,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寿 命。在化工领域,陶瓷材料用于制造管道、阀门、反应器等,具有高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能够保证化工生 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电子领域,陶瓷材料用于制造电路基板、电容器、绝缘子等,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 热稳定性,能够保证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透光材料
选用高透光性能的材料,如光学玻璃、聚合物等, 用于制造眼镜片、镜头等。
滤光材料
选用具有特定光谱透射性能的材料,如红外截止 滤光片、紫外滤光片等。
反射材料
选用具有高反射性能的材料,如金属膜、铝膜等, 用于制造反射镜、凹面镜等。
05 工程材料选用的合材料
利用先进技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 料,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 久性,满足高端装备和产品的需
04 功能材料的选用
电功能材料的选用
电绝缘材料
选用高绝缘性能的材料,如陶瓷、玻 璃、聚合物等,用于制造绝缘子、绝 缘套管、绝缘胶带等。
导电材料
选用高导电性能的材料,如铜、铝、 银等,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极等。
压电材料
选用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如石英、 锆钛酸铅等,用于制造压电器件。
热电材料
选用具有热电效应的材料,如碲化铋、 碲化铅等,用于制造热电器件。
复合材料的选用
• 总结词: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各组成材料的优 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选用一、选材的一般原则1、材料的使用性能;2、材料的工艺性;3、材料的经济性。
A、高分子材料在机械工程中常用于制造轻载传动的齿轮、轴承、和密封垫圈等。
(成形工艺比较简单,切削加工性能较好,导热性差)B、陶瓷材料硬而脆,耐高温,耐蚀。
因此可用于制造耐高温、耐蚀、耐磨的零件,亦有用以制作切削刀具。
(可以用碳化硅、金刚石砂轮磨削,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切削加工)C、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高,韧性好,疲劳抗力高,公益性好,用来制造重要的机器零件和工程构件。
(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及热处理)从工艺性出发,如果设计的是铸件,选择共晶合金;锻件、冲压件,选择加工时呈固溶体的合金;焊接结构,不选用铸件,宜选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铜合金、铝合金的焊接性能都不够好。
二、零件的实效与选材常用材料1、45号钢介绍:45号钢,是GB中的叫法,JIS中称为:S45C,ASTM中称为1045,080M46,DIN称为:C45 。
国内常叫45号钢,也有叫“油钢”。
一般,市场现货热轧居多。
冷轧规格1.0~4.0mm 之间。
化学成分:含碳(C)量是0.42~0.50%,Si含量为0.17~0.37%,Mn含量0.50~0.80%,Cr含量<=0.25%。
热处理: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1. 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 45号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
GB/T699-1999标准规定的45钢推荐热处理制度为850℃正火、840℃淬火、600℃回火,达到的性能为屈服强度≥355MPaGB/T699-1999标准规定45钢抗拉强度为600MPa,屈服强度为355MPa,伸长率为16%,断面收缩率为40%,冲击功为39J2、LY12介绍:LY12是旧牌号,新牌号是2A12,这是一种高强度硬铝,LY12为铝-铜-镁系中的典型硬铝合金,其成份比较合理,综合性能较好。
该合金的特点是:强度高,有一定的耐热性,可用作150°C以下的工作零件。
温度高于125°C,2024合金的强度比7075铝合金的还高。
内应力(人工时效):完美的预拉伸消除内应力工艺处理,彻底消除内应力,产品在加工和受力时也不会翘曲、开裂及变形。
加工性能:将化学成分、强度及硬度的偏差降至最小,加工中不会发生"粘刀"、"崩刀"现象。
均匀性:热处理技术卓越,产品在300mm厚度(或直径)以下,强度、硬度可保持一致。
稳定性:生产工序全部电脑控制,绝少人为偏差,不同批次生产也可保证性能一样。
染色效果:染色处理效果均匀而有光泽,表面无“条纹”状或“斑点”状、颜色不一的现象发生。
抗腐蚀性能:通过金属及合金的显微检验,具有优良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及抗腐蚀鳞状剥落性能,在各种介质(如水蒸气、弱酸、弱碱等)环境下长久使用不会产生凹坑或发黑现象。
抗高温性能:在400℃工作环境中不会产生永久变形。
弯曲性能:板材全部通过半导弯曲检验,弯曲180度不会产生开裂现象。
LY12密度:LY12密度2.78g/cm3热处理工艺:状态、退火和新淬火状态下成形性能都比较好,热处理强化效果显著,但热处理工艺要求严格。
抗蚀性较差,但用纯铝包覆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焊接时易产生裂纹,但采用特殊工艺可以焊接,也可以铆接。
3、SKD11介绍:SKD11为日本工具钢牌号,日立和大同钢厂都有生产,日立产SKD11商品名为SLD(最新改良版称作SLD-MAGIC),大同钢厂商品名为DC11。
两者在大陆均有设厂,在业界最为知名,价格也最高。
KD11使用方法1.“淬火+回火”状态下使用2.“淬火+冷处理+回火”状态下使用(适于高精度与尺寸稳定要求)3.“淬火+回火+氮化处理”状态下使用(适于表面高硬度要求)4. 深冷处理为获得最高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模具在淬火后立即深冷-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保持3-4小时,然后再回火处理,经深冷处理的工具或模具硬度比常规热处理硬度高1-3HRC。
形状复杂和尺寸变化较大的零件,深冷处理有产生开裂的危险。
5. 氮化处理模具或工件氮化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很高硬度和一定耐蚀性的硬化组织。
6. 在525℃氮化的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约为1250HV,氮化时间对渗层影响如下表所示。
氮化时间(小时) 20 30 60 渗氮层深度mm 0.25 0.30 0.357.在570℃软氮化处理,工件表层硬度约为950HV。
通常软氮化处理2小时,硬化层深度可达到10-20um. 磨削加工模坯或工作在低温回火状态,磨削容易产生磨削开裂。
为防止裂纹发生应采取小的磨削进给量多次磨削,同时辅加良好的水冷条件。
线切割加工形状复杂或尺寸较大的模具,最终成行采用线切割加工时,通常会遇到开裂现象发生。
为防止开裂,建议采用气淬及高温回火处理,以降低热处理应力,或对模胚进行腔预加工处理。
淬火:先预热700~750℃,再加热至1000~1050℃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如钢具厚度在6寸以上者加热至980~1030℃在油中淬硬更佳。
回火:加热至150~200℃,在此温度中停留,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硬度:HRC61℃以上。
退火:加热至800~850℃,在此温度停留1~3小时,在炉中任其渐冷。
锻制:1050~950℃。
4、黄铜介绍: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
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
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5、Q235是一种钢材的材质。
Q代表的是这种材质的屈服度,后面的235,就是指这种材质的屈服值,在235左右。
并会随着材质的厚度的增加而使其屈服值减小。
由于含碳适中,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用途最广泛。
常轧制成盘条或圆钢、方钢、扁钢、角钢、工字钢、槽钢、窗框钢等型钢,中厚钢板。
大量应用于建筑及工程结构。
用以制作钢筋或建造厂房房架、高压输电铁塔、桥梁、车辆、锅炉、容器、船舶等,也大量用作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机械零件。
Q235A级,是不做冲击;Q235B级,是20度常温冲击;Q235C级,是0度冲击;Q235D级,是-20度冲击。
在不同的冲击温度,冲击的数值也有所不同。
6、65Mn65Mn,锰提高淬透性,φ12mm的钢材油中可以淬透,表面脱碳倾向比硅钢小,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
65Mn 钢板强度.硬度.弹性和淬透性均比65号钢高,具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倾向,水淬有形成裂纹倾向。
退火态可切削性尚可,冷变形塑性低,焊接性差。
受中等载荷的板弹簧,直径达7-20mm的螺旋弹簧及弹簧垫圈.弹簧环。
高耐磨性零件,如磨床主轴.弹簧卡头.精密机床丝杆.切刀.螺旋辊子轴承上的套环.铁道钢轨等。
7、SUS304特性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无磁性。
用途家庭用品、橱柜、室内管线、热水器、锅炉、浴缸、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建材、化学、食品工业、农业、船舶部件。
SUS304热处理规范:固溶1010~1150℃快冷。
金相组织:组织特征为奥氏体型。
SUS304即18/8不锈钢。
GB牌号为0Cr18Ni9。
8、SK5特性及适用范围:淬火回火后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但热硬性低、淬透性差、易变形、塑性及强度较低。
用作需要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各种工具,如形状简单的模子和冲头、切削金属的刀具、打眼工具、木工用的铣刀、埋头钻、斧、凿、纵向手用锯、以及钳工装配工具、铆钉冲模等次要工具。
9、Cr12是应用广泛的冷作模具钢,具有高强度、较好的淬透性和良好的耐磨性,但冲击韧性差。
主要用作承受冲击负荷较小,要求高耐磨的冷冲模及冲头、冷切剪刀、钻套、量规、拉丝模、压印模、搓丝板、拉延模和螺纹滚模等。
10、TA6或TC7(TC6)是一种具有复杂显微组织结构的两相钛合金。
拥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但其材料成本昂贵,难以进行锻造加工成形。
普通退火状态TC6钛合金在300℃/5000h以下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性能稳定性,不同温度瞬时拉伸、蠕变、持久等高温性能与双重退火和等温退火状态相当。
经普通退火处理的TC6钛合金半成品可以满足飞机结构件的使用温度(300℃以下)要求。
11、亚克力亚克力由英文Acrylics音译而来。
亚克力的的化学名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在香港多称做阿加力胶,具有高透明度,低价格,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是平常经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
压克力-物理性能 1. PMMA的密度比玻璃低:PMMA的密度亚克力CD展示架[1]大约在1150-1190 kg/m³,是玻璃(2400-2800 kg/m³)的一半。
2. PMMA的重量较轻:PMMA的密度为1.19g/cm³,同样大小的材料,其重量只有普通玻璃的一半,金属铝(属于轻金属)的43%。
3. PMMA的机械强度较高: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万,是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形成分子的链很柔软,因此,有机玻璃的强度比较高,抗拉伸和抗冲击的能力比普通玻璃高7~18倍。
有一种经过加热和拉伸处理过的有机玻璃,其中的分子链段排列得非常有次序,使材料的韧性有显著提高。
用钉子钉进这种有机玻璃,即使钉子穿透了,有机玻璃上也不产生裂纹。
这种有机玻璃被子弹击穿后同样不会破成碎片。
因此,拉伸处理的有机玻璃可用作防弹玻璃,也用作军用飞机上的座舱盖。
4. PMMA的熔点较低:PMMA的熔点约130–140 °C (265–285 °F)比玻璃约1000度的高温低很多。
5. PMMA的透光率较高6. 可见光:PMMA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率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
7. 紫外光:石英能完全透过紫外线,但价格高昂,普通玻璃只能透过0.6%的紫外线,但PMMA却能透过73%。
PMMA不能滤除紫外线(UV)。
紫外光会穿透PMMA,部份制造商在PMMA表面进行镀膜,以增加其滤除紫外光的效果和性质。
另一方面,在照射紫外光的状况下,与聚碳酸酯相比,PMMA具有更佳的稳定性。
8. 红外线:PMMA允许小于2800nm波长的红外线通过。
更长波长的IR,小于25,000nm 时,基本上可被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