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_New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
《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下面是给大家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舞台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杜丽娘,原名杜菱纱,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杜丽娘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真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娇媚机智的智慧女人。
下面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头黑亮的长发,还有一张精致的面容。
丽娘是个十分美丽动人的女子,尤其是在小说中與长发飘飘的杨过一同嬉闹、较量的情景中,更是美得让人心动。
而且,杜丽娘的美丽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即她善良、聪明、正直和乐观的性格给人以美感。
其次,杜丽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机智灵活,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丽娘在小说中多次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与人较量时总是能够轻松破解对方的招式,为难倒对手。
她反应敏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常能够在眨眼之间洞察敌人的意图。
与此同时,杜丽娘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不满足于傻呵呵地过日子,而是积极思考人生、探求真理。
这一点在她对等待杨过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再次,杜丽娘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
尽管她年纪尚轻,但她的爱情观却成熟、坚定。
她无私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去保护那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
她对杨过始终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和困难,也从不放弃。
此外,杜丽娘还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从未退缩过。
她在大雪山庄、九阳真经、冰火岛等处的遭遇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面对怎样的危险和困境,她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积极地应对挑 challenges。
最后,杜丽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女子。
她在小说中体现出很大的奉献精神,从不计较回报地为了帮助杨过,以及救治受伤的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她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
尽管她在很多时候面临危险和痛苦,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为了她所爱的人,为了她认为对的事情,勇往直前。
杜丽娘人物分析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一)杜丽娘。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之一.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的,都是以下的分析要涉及到的.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
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
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
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
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
她的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她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丽娘的形象非常丰满,她具有多种特点和才能。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的个性、外貌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1. 杜丽娘的个性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大方的女子。
她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困难和挑战总是充满勇气。
她与众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和冒险的女性,经常主动参与战斗和救助师父的任务。
杜丽娘还具有热情和真诚的特点,她总是能够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其他队友,为大家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2. 杜丽娘的外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的美貌给人一种温柔和纯洁的感觉。
她有着黑色的长发,皮肤白皙而光滑。
杜丽娘明亮的眼睛里透露着聪明和活力,笑容可爱而迷人。
她身材匀称而丰满,穿着华丽的汉服,更加彰显了她的优雅和端庄。
3. 杜丽娘对剧情的影响杜丽娘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对剧情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杜丽娘是师徒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的勇气和机智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她乐于助人,善于解决问题,经常在关键时刻提供智慧和帮助。
这使她成为团队中的定心丸,给其他队员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杜丽娘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是剧情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她对唐僧充满了深深的爱意,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她都会义无反顾地保护和支持唐僧,这种坚定的爱意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温情。
•最后,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力量。
她不仅仅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勇敢和智慧证明了女性在困境中同样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
杜丽娘对传统角色的突破和拓展,使她成为受到许多读者和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
结论杜丽娘作为《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多元化。
她的个性特点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她的外貌给人一种美丽和善良的感觉。
此外,她对剧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她的勇气和智慧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她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温情动人。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
杜丽娘的形象多次被描绘在戏曲、诗歌和小说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外貌杜丽娘有着风华绝代的容貌,她的皮肤白皙如雪,眼睛明亮有神,柳叶眉弯弯如画,秀发黑亮、丰盈而乌黑。
她的身材窈窕婀娜,身姿曼妙,步履自如,给人一种优雅而自信的感觉。
性格杜丽娘的性格温婉善良,善解人意,她对人友善体贴,总是乐于助人。
她一直以来都被描绘为一个温柔、聪明、乐观的女子,在困境中能够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才艺杜丽娘不仅外貌出众,她还拥有非凡的才艺。
她擅长歌舞,歌喉悦耳动人,舞姿翩翩起伏如波。
她的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通,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的才艺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杜丽娘是纯洁的爱情的化身。
无论是在诗歌、戏曲还是小说中,她都是故事的主角,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层出不穷。
她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美貌和善良感动身边的人,她的真挚的爱情使她在众多者社会中脱颖而出。
品德杜丽娘的高尚品德使她备受赞扬。
她对待身边的人总是真诚、善良、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她以正义和坚定的意愿来维护公正和道义。
她忠诚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学形象,杜丽娘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她被描述为一个普通女子,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品德和才华。
她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
她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和开发自己的才艺。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女子形象。
她的美貌、才艺和高尚品德使她成为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经典形象。
她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美好,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她将继续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
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
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
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
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
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
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
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
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
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一)杜丽娘形象
1. 青春觉醒的少女
- 她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是其青春觉醒的重要标志。
园林中的花鸟鱼虫、花草树木,都成为触发她内心情感的媒介。
她不再满足于深闺中的单调生活,而是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地享受青春。
2. 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
- 杜丽娘所处的时代,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极为严重,女子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等诸多规范。
但杜丽娘在游园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反抗意识。
她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私自走出闺房游园,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 她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在封建礼教下,女子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包办,没有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
而杜丽娘在游园时,心中萌生出对爱情的向往,她想象着“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她追求自然的爱情,这种爱情观念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二)春香形象
1. 天真活泼的丫鬟
2. 杜丽娘觉醒的推动者
- 春香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杜丽娘的青春觉醒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她的一些言行影响了杜丽娘。
她对封建礼教的一些调侃,以及她积极鼓励杜丽娘游园的态度。
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杜丽娘沉闷压抑的生活。
当杜丽娘对游园还有些犹豫时,春香不断地催促她,促使杜丽娘迈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走进园林,从而开启了杜丽娘内心深处情感的觉醒之旅。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摘要】《牡丹亭》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冲击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杜丽娘还魂归来的传奇爱情,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理论,以其叛逆性成为反抗礼教、解放人性的典型,以动人的魅力感染着世人。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反叛性;人物形象《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绘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贞爱情,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者形象。
这一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本文通过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前后蜕变分析,透视人物性格中的复杂性,着重阐释这一形象的反叛性并探视这一形象的价值所在。
一、从遵从到反抗——内心的蜕变杜丽娘是传统封建礼教孕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闺秀,是南安太守杜宝与夫人甄氏的独生女。
对待父母她乖巧听话,她聪慧无比,擅长女工,精通琴棋书画。
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却仍旧时常自叹,“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
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①。
因为丽娘不是男儿,所以她的父母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她能贤德淑慧,只求找一个贤德的女婿来光耀门楣。
面对这种守旧的传统思想,此时的杜丽娘似乎并无怨言。
她对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什么反抗,而是选择默默地接受。
第七出《闺孰》详细描述了杜丽娘读书求学的场景,腐儒陈最良要她早起读书,丽娘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抗拒,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①;而当天真调皮的丫头春香对先生“之乎者也”的说教表示不满时,丽娘甚至出声制止。
举手投足间表现现出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这时候的杜丽娘很端庄乖巧。
可是在她封建闺秀的外表下,有着天性使然的热切情感。
《闺塾》一出中,看似温婉的丽娘,其活泼自然的少女天性便借着春香的顽皮表现了出来。
春香为她打开了释放了内心世界的大门。
青春年华的丽娘迫切的想看看在春香口中“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①的花园是个怎样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意识的觉醒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
姓名:玉冬葵学号:1028090235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2班摘要:汤显祖是明朝晚期的文学家、戏剧家。
杜丽娘的那种对自然、自由、爱的强烈的精神渴望,与挣扎在重重围墙内,无以解脱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即柔而不顺,决不妥协的个性逐渐苏醒,使她在众多女性形象中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她的身上既集中了当时女性的集体特征,温柔、纯净、美丽、恬淡,又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执着、坚定、勇敢,恰似一朵艳丽、柔弱的小花,却顽强而自豪地要在岩缝中绽放。
关键词:汤显祖杜丽娘封建礼教意识觉醒
明朝的文学家、剧作家汤显祖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理学束缚,追个性解放的创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其“主情”创作原则的是剧作《牡丹亭》---“玉茗堂四梦”。
这部剧作中女主角杜丽娘是继崔莺莺之后,林黛玉出现之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在礼教严苛的中国封建传统统治下,女性追求真情、真性,反抗压迫的人性光辉。
一、社会思潮革新下的“情”与“理”
杜丽娘所处的社会环境令人窒息: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大肆旌表所谓的贞妇烈女,以束缚妇女的身体和精神,为礼教殉身的妇女,数字大得惊人,创造了空前的历史记录。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的空前强化。
杜丽娘根本没有机会像元代的崔莺莺一样邂逅一个少年郎。
对于爱情,她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觉醒依靠自己灵与肉的不懈追求。
所以她的反抗比莺莺主动、彻底、顽强也更艰难。
汤显祖在《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
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杜丽娘“情”指生命的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和真实的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
“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具有活跃性,两者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杜丽娘的对手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从追求情爱的天性被压抑,到只能在梦幻与幽冥中才能实现人性解放,到最终无法
摆脱只能流俗。
这个有情的人与无情的世界就这样无形而尖锐地对立着,造成丽娘性格的反叛但却压抑,热情却又矛盾。
杜丽娘“以情抗理”,她追求的“天然之情”,追求人性与人的本能被承认,这在晚明的黑暗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牡丹亭》也就是那个最压抑年代的一场春梦。
因此,杜丽娘只能走入虚幻。
她以鬼与梦梅相恋结合,充满浪漫,然而这更加显示出现实世界的无奈,只有在梦境与幽冥中,她的爱情才能得以实现。
等她回复到人身,她又不得不守起礼法。
当丽娘含恨化为鬼魂,她释放了被压抑许久的情绪,苦苦寻觅,奋力争取冥判,热情地“幽媾”,而千辛万苦复活团聚后,书生求婚,她却要“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
”这时的杜丽娘还是有着许多的矛盾与懦弱,但是当后来杜宝对他们的婚姻不停阻挠,打破他们乐观的估计后,她的思想有了突破,面对皇帝重复提出她回生时承诺的:“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可成亲,她侃侃答道:“真乃无媒而嫁?保亲的是母丧,送亲的是女夜叉!”丽娘的坚强抵抗发挥在了至高处,但当“夫荣妻贵”皆大欢喜的道路铺平了,她也便妥协顺从了。
当爱的目的达成了,她反倒对她对抗的封建势力感激涕零。
这才是更深的一层悲哀。
这层悲哀是潜在的,也是作者的刻意之作。
二、被压迫的青春意识的觉醒
(一)礼教禁锢和情欲苏醒
杜丽娘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官的家庭,父亲杜宝是“西蜀名儒,南安太守”,母亲甄氏贤德爱女,家教甚严。
她秉风貌、擅丹青、女红刺绣、知书识礼,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这就注定她从降生就要受到封建社会一系列规矩的约束,不能稍有
越礼出格,否则就要受到责备。
“闺塾”一出中说“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不仅如此,礼教对于源自人内心的情感也不放过,该爱什么,该恨什么,到什么程度都有着严格的界定。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杜丽娘,最显著的性格特征是“嫩脸娇羞,老成尊重”。
一个花季少女,本应天真自然,开朗活泼,封建礼教却将这些生命本真活力一点一点从她身上剥离,再加上沉重的枷锁。
可是人之本能,其基本的特征是要满足自身的新陈代谢、繁衍生息以及纯真的情感欲求。
因此,不管社会意识
空谈。
杜丽娘作为一个觉醒的形象,有她的进步性。
她所表现的不仅是一种潜意识的律动,更是一种生命本能的追求;不仅是少女情怀之梦,还代表着一些女性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我的生命光辉。
她性格中的妥协与软弱并不能掩盖这种光辉。
因为她所受的教育、生长环境、封建社会的荼毒、礼教的戕害已经决定了她反抗的不彻底性。
唯其不彻底,更凸显出封建礼教满口的“仁义道德”,不过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三、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一个个性解放、讲究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再来读《牡丹亭》,已经不会像俞二娘、商小玲、冯小青那样自哀身世,恸伤而死。
今天的人们会以新的目光、新的评价接受这部剧作,这一人物。
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作品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女主角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她的独立自主、勇敢抗挣还是建立在男性本位的价值观上的,但作家提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几千年来的男权思想让女性的从属成为一种本能,这是女性真正的生存困境。
即使在当今时代,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非易事,因为它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还要受到女性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影响。
这就需要当代文学家继续挖掘这一主题。
不仅要关注人的命运,更应该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思考生命价值,探索生命意义,为女性、为人类的更深层次的解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3]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
[4]孙绍先:《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当代文
艺思潮》,1987,第 5 期
中国文学史论文
题目:意识的觉醒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
姓名:玉冬葵
学号:1038090235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