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范文

合集下载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中医内科重视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只是简单的组织和器官的集合。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中医内科医生注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状态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其次,中医内科强调“治未病”。

中医内科医生注重预防和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只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才能在疾病来临之前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内科医生在治疗疾病之外,还会提供日常生活建议和调理方法,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另外,中医内科讲究个性化治疗。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所以治疗方法应该因人而异。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学习中医内科,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内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体系。

通过学习中医内科,我懂得了更多关于人体的奥秘和中医的智慧。

同时,我也学会了一些中医调理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健康。

中医内科的学习让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身体。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篇1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doc
很荣幸能在这学期进行中医内科的实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中医内科的实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我还学到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同时,我还学到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通过这些治疗方法,我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其次,中医内科的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患者的需求和心理。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很多患者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们的病情和需要。

有些患者前来看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求个安慰,有些患者则非常焦虑和担心。

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们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这对我以后从事医生工作时非常有帮助。

最后,中医内科的实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发病后再治疗。

这点与西医的观念不同,但在实践中却非常有效。

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患者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患者一直有胃痛的困扰,通过调理饮食和服用中药,患者
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这让我对中医的治疗方法充满了信心。

总的来说,中医内科的实习让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中医的理念和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医生工作中,为患者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内科学实践心得体会

中医内科学实践心得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内科疾病。

在我从事中医内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医理论的学习与实践1.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进行有效实践的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这些理论不仅指导我们诊断疾病,还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过程中,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例如,在学习脾胃病的治疗时,我了解到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有关,治疗应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为主。

在实际临床中,我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诊断与治疗的特色1. 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四诊(望、闻、问、切)所得,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病位,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辨证论治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不仅包括中药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际临床中,我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

三、中医内科学实践中的感悟1.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要求我们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在实际临床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面对患者,我们要耐心倾听、仔细观察,准确把握病情,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关注患者,以人为本中医内科学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关爱。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通用12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通用12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通用12篇)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篇1持续了近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同学们或多或少收获了一些吧。

这些天里,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嚎叫,一起不断的胡闹,使得实习继承了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上还是来时的那样,物价高涨,每年都在继续,而我们聪明的同学更会用简单的方法胜过了这一考题,赢得了不少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砝码,艰苦的宿舍环境却仍旧平添着喜乐,扬颜着欢笑,更增加着友谊。

细数这些天来的回忆,恍如隔夜,时间真的短暂,美好的学习生涯也即将离我们远去,我们终将离开象牙塔,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去欣赏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去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在这里呆久了同学们对昌吉州中医医院产生了情感,这个绝然不同于其他的心理学名词,无形中揭示着我们与这所医院的联系。

同学们在安静维稳的环境中学习,在娱乐中学习,正是减压的好方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还不息,时而谈谈心,唠唠嗑,交流交流经验,纠正下自己的错误,储备知识,增加赢得机会的实力。

古人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

的确是这个道理啊。

然而这里不是学校,不能提供完全的学习机会,只能自己把握。

在此也祝愿全体实习生日后能够更有作为,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社会在向我们招手,理想在向我们微笑,未来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们的人生也应当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是学习好、工作好一切的基础,要适时锻炼,增加免疫力哦,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生理上的也很重要的啊。

同学们都是学医的,但是个人有个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见解。

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人生,社会也因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纱,遮住了她迷人的面庞。

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实习十个月是短暂的,按医院与学院的要求要轮完内、外、妇、儿以及针灸、骨伤、眼科、康复、急诊等科室,很多科室都只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其实实习也只能让我们初步了解医院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比如在儿科就要学着与小朋友沟通,在手术室就要加强自己的无菌观念,锻炼自己的胆魄,在针灸科室,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独立的给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并得到了患者的支持与关爱,使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篇三: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顺从天意 天意不可去违抗,只能顺从不可挡, 下雨由天嫁由娘,凡夫俗子谁能犟, 掩耳不忙细细想,替天行道莫迷向, 良心无愧自知详,知足常乐无祸殃。 敬老爱幼 人在世间为谁忙,磨去磨来有多长, 上为父母孝应当,下为儿女来教养, 不可白活人世间,千方百计务正行, 孝悌忠信礼义讲,廉耻分明最高尚。
2013年8月下旬,贾道爷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

实用中医内科期末总结范文

实用中医内科期末总结范文

实用中医内科期末总结范文近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我对中医内科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中医内科医生的角色和责任。

一、理论学习在中医内科的理论学习中,我主要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内科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还学习了与中医内科密切相关的病因、病机和病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六淫”、“七情”、“内伤”等。

这些理论的掌握,为我们确定疾病的诊断方向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诊断技术中医内科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问诊、望诊、切诊和闻诊四诊法。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详细的问诊,以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学会了如何通过望诊患者的舌苔、脉象和病理表现,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学会了如何通过切诊和闻诊患者的病理体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向。

这些诊断技术的掌握,对我准确诊断疾病和确定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三、治疗方法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康复理疗三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机和病理,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针灸疗法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病理,选用适当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在康复理疗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机和病理,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这些治疗方法的掌握,对我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四、角色和责任作为中医内科医生,我们的角色和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个医师和朋友。

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我们不仅仅要给予他们医学上的帮助,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我们要用心用情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全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总之,中医内科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理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篇一」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

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

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

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
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在这学期的中医
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
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
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
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
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
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
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
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
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
和方法。

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
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
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
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
疾病的本质。

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
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
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
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
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

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
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
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
和记忆。

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
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
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