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基础差、起步晚、发展快。长期以来,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较差,这就必然带来服务业在国际交流方面缺乏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这是我国近年才提出的战略,服务贸易也是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展,而美国及欧洲各国早在二战后就着手发展了。但需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据最新预测,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进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服务贸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种类的不断开发,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离现实经济越来越远。单纯按照资源禀赋确定贸易和产业战略,只能在短期内获得静态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革命在全球迅速传递,生产要素也成为可以流动的资源。许多原先缺少资源禀赋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新材料的使用、人力资源的投资来获得产品质量上的优势,从而弥补产品在数量或成本上的优势。传统比较优势越发难以解释大量的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等的新的贸易现象。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需要动态因素的支持才能揭示新的贸易现象和贸易竞争格局。

相对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提出从更高的层次阐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

持。当某些产业在国际间转移,国际比较利益发生变化时,原先拥有的该种产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可能就会因为固守比较优势而失去贸易上的竞争优势,各国只有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动态调整中,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及资源,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服务业及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出以下四大发展趋势:(一)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化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在产业内容上将发生根本变化。

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支柱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而知识经济时代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服务业将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形态。从上世纪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处扩展的最富有的企业一直是工业企业。而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银行、综合商社、海陆空运输公司、电话电报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纷纷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就业的60%以上。尤其是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75%,提供的就业岗位占80%。发达国家服务业的现状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方向。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也开始呈现“业务服务化”趋势。(二)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知识型服务贸易将占主导地位。所谓知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使用高技能人员,知识、技术占主要地位的,对社会经济增长趋势与轨迹有着重要影响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参照原关税总协定秘书处开列的“服务部门参考清单”,这类服务大致包括:专业性服务中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与计算机相关联的服务;信息和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存款服务、与金融市场管理有关的服务、金融贷款、其他贷款业务、与债券市场有关的服务);保险业务中的货运保险、非货运保险、再保险以及附属于保险的服务等。上述各类服务业虽在不同领域存在差异,但却有一共同特点,即提供的产品

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交易的核心是蕴含在各种服务中的知识。近年来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迅速增长的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型服务产业基础之上的。世贸组织千年回合谈判将知识型服务业的开放列为两个主要议题之一更是表明了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这种趋势的认同和把握。

(三)服务贸易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来完成的。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参加国际经贸活动的国家和地区间流动,必然导致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方式以及竞争格局必然发生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新的信息比较优势将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分工的一种新力量,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所谓信息比较优势是指各国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一国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正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将极大地影响一国在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地位,各国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业的投入和竞争。自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均在筹划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也不甘落后。美国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构想的创始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加速实施。为了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经济优势谋求最大发展,美国政府1995年又宣布实施“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呼吁各国加入这一计划。与此同时,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务贸易的争夺战,且愈演愈烈。

(四)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化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尤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最快。据资料统计,1970

年全球服务贸易额仅710亿美元,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为0.117,到1997年猛增到12950亿美元,年均增长11.7%,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上升为0.238,预计15—20年后,这一比值将达到0.5以上。但从地区分布来看则呈现出不平衡趋势: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具有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1996年美国、日本、欧共体各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已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强,如果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约占80%。尤其是美国,1997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793亿美元,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已相当于出口额的40%。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地位不断上升,但服务出口中主要领域仍然在海上运输、旅游和劳务出口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及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等趋势的日益明朗,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结构的不平衡化不但不会消弱,反而可能进一步强化,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一)现状

1.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落后,综合竞争实力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柱。目前我国服务业仅占GDP的3

2.5%,就业的25%,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占GDP的38%)。而且中国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偏低,出口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1%,居于世界排名20位以后。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仅为0.128,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都市化程度比较高的上海,1997年的这个比例也只有0.146,均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0.232)。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货运和旅游两项就接近50%,而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弱,存在较大数额的贸易逆差。

3.服务贸易法制不健全,管理落后。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大部分贸易无法通过海关加以监控,需要以法律手段来限制或鼓励人员、资本的流动以及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到目前为止虽已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看,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条文模糊、抽象,甚至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或者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或者未能与WTO、GATS原则相符。同时,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发展生产性行业,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服务行业缺乏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没有系统的权威的关于服务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且管理多头,部门职责不清,产业布局分散且经营规模小。

4.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

5.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信息产业普遍企业规模较小,同时缺乏分工与协作的全面统筹安排。(二)政策选择。

1.深刻认识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紧迫性,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知识经济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服务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和保障。而在中国,传统上存在着浓厚的“重农抑商”观念和歧视性的“三教九流”式的社会阶层划分,再加上计划经济时期“服务无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此,一要加大宣传,打破业已形成的落后观念,实现在社会产品观和劳动价值观上的突破,使人们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里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服务经济的大发展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奠定思想基础。二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国家财政特别要重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三要增强服务业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一样,规模是决定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大部分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企业的规模都很小,面对全球

服务业跨国并购的浪潮,政府在增强内资企业竞争力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推动企业的联合。其次可以考虑选择一批有潜在优势的新兴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进行定向扶持。如采取鼓励性税收政策,对这些企业实行减免税;在政府采购方面实行倾斜;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国际服务贸易信息等。

2.正确处理传统比较优势与信息比较优势的关系,努力培育信息比较优势由于信息国际化趋势的强化,国际服务贸易中传统比较优势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发达国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联合以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达到在21世纪主导国际服务贸易主流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若仅仅以本国拥有的传统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虽能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极易跌入“比较优势陷阱”,无法获得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局部产业、局部地区信息化的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通过局部信息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来形成未来的信息竞争优势。在当前,可以将传统比较优势与信息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相互促进。一方面,用信息比较优势带动传统比较优势,引导传统服务业向高增值高信息含量方向发展,促进或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用传统比较优势支持信息比较优势,促进信息竞争优势的形成。

3.加强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在进行服务贸易立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渐进原则。由于服务贸易协调的复杂性,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如从暂行办法、管理条例过渡到正式法律。简单的法律在先或实践在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配套原则。在制定地方法规时要考虑到与全国法律的衔接,地方法管什么,国家法律管理什么,立法中要明确。(3)系统原则。既要有各部门通用法规,如对服务贸易统计、服务贸易从业人员资格规定、外国移民、服务贸易反不正当竞争、服务贸易企业组织等行为的规范,又要有对具体行业的立法,这对我国已开放和承诺开放的行业特别重要。(4)接轨原则。WTO、GATS已确立了世界范围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我们应加强对WTO、GATS有关条款原则的研

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服务贸易的透明度。此外要特别注意增加反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等专项条款,使其具有与国际法衔接的效力。

4.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不同产业的企业,关键性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对服务贸易企业来讲,人才是关键要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解决人才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二是开展“海外引智”工程,积极引进人才。三是防止人才流失。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大批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如何防止服务贸易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显然十分紧迫。否则一边培养一边向外输送,自己的人才问题还是始终难以解决。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摘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发展迅猛、结构优化,分布不平衡以及贸易壁垒隐蔽化趋势等。随着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改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经济效率及国际经济竞争力,乃至增加外汇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加强立法工作,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贸易趋势全球化贸易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全球服务贸易总额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并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战略,认清和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加大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力度,将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近年来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通讯服务、咨询服务、广告等项目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如旅游、销售服务等)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运输、电讯、金融等)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专业服务、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等)。这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趋势。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目前,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仍居主导地位。从国家分布的情况看,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长期以来都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各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按国家类型看,服务贸易大国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很不平衡。但比较乐观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亚洲(主要是东亚)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三)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的特殊性,各国纷纷采取隐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如政府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时,优先考虑支持本国企业;政府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通过采取各

中国与外国服务贸易比较

一、市场占有率与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货物贸易角度衡量,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贸易大国,目前总量位居第三。事实上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我国也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九,进口位居第八,是唯一进入服务贸易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排名第十)。如果以经济体计算,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位居第四。而十年以前的1993年,中国仅处于世界排名第21位,十年间我国的排名前进了十几位。 从总量上来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另外两个最直观的指标是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年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某行业或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状态,它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的某个产业所具有的实力。出口年增长率则说明一国该产业的扩张速度和发展势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近十年来增长迅速,世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不少传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服务贸易大国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二、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在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时候通常使用的一个指标是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有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或贸易专业化系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示的是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贸易差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值。七个国家过去十年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该指数显示,与90年代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确有所下降,然而从2000年开始,该指数处于稳定状态。国内一些人士担心由于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垄断和保护状态,很难抗衡国外同行的竞争,再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服务业开放做出的许多承诺,因此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将出现大的滑坡。应当指出的是,在使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时可能会产生偏颇,因为该指数仅仅考虑进出口量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导致进出口量变化背后的政策原因和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服务贸易的竞争指数一直为正数,这并非意味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于目前水平,而是当时我国的市场开放度小。2001年中国入世后在服务市场逐渐放开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能够维持原水平,这一事实本身表明我国的竞争力也在相应地提高。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商品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与该国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之比。当一国该商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大于该国总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时,则表示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主要发展中国家RCA指数的比较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是从199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几乎每个国家的RCA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国家在90年代中期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都有所下降;第二是按照该指数排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印度和新加坡,而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墨西哥和中国。第三,比较而言中国在这些国家中的竞争力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 然而RCA指数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它只考虑了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生课程考核论文1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目次 1 引言 (1) 2 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状况 (1) 2.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 2.2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2) 2.3 服务贸易结构及现状 (3) 2.4 服务贸易结构的再分类 (4) 2.5 服务贸易的贡献分析 (4) 3 服务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 3.1 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5) 3.2 平稳性检验 (6) 3.3 VAR模型的建立 (7) 3.4 脉冲分析 (9) 3.5 结果分析 (10) 4 我国各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1) 5 建议 (12) 5.1 劳动密集型发展原有比较优势 (12) 5.2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 (12) 5.3 提高服务行业质量 (13) 5.4 平衡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 (13) 5.5 政府的大力支持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附表;1998-2013年服务贸易进口分类表 (17) 1998-2013年服务贸易出口分类表 (18) 201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服务出口情况 (19) 201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服务进口情况 (21)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显而易见的趋势,国际贸易由于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使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得以更合理的分配而占据着重要地位。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近年来,服务贸易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有关“无形贸易项目”的观念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由于服务贸易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几乎涵盖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对服务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GATS对服务贸易的说明为:(a)跨境提供(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d) 自然人流动。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极受世界瞩目,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而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服务贸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都关注到了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但多数的研究着眼于服务贸易整体的进出口额,而非各贸易部门或各生产要素。本文欲以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2013年我国各省的服务贸易分类数据,对主要省进行简单的比较,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 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状况 2.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998-2013年间中国的服务贸易呈上升趋势,如图: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着。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图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主流的声音。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初思想。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H-O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

(完整版)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

关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今年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在海南等15个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海南与上海、天津是其中三个省级层面的试点地区,试点期为2年,自国务院批复之日起算,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准入。2月26日和3月22日,省政府便召开第59次和第60次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并通过《海南省开展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海南在旅游、运输、文化服务、保险服务、服务外包、中医药服务等6大领域、8个方面的创新任务,细化分工,落实到责任单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服务贸易是比服务外包更为广阔的产业领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海南省难得的产业发展契机,发展服务贸易是全面提升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和依托,也是充分发挥我省特色优势、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构建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海南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劣势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海南省服

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从服务贸易的国内区域布局来看,服务进出口集中在东部省份,其中京、沪、粤三地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其他省份。但笔者认为,从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素角度而言,海南省具有先天的差异化优势,具有在服务贸易领域打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 区域环境优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为海南省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环境作为出行旅游、投资置业、选择职业、定居的重要参考依据。 区位优势。海南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处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中心,靠近主要国际门户香港、澳门,毗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政策优势。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省份,“国际旅游岛”战略等在海南省的落地,为海南省发展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的政策平台,各类资源和政策的倾斜,有助于海南省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金融八班 学号:B12090612 姓名:曹靖竹

摘要: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要使各国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面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更是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影响;政策 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况 1、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定义 所谓贸易自由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贸易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贸易自由化在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的其它国家。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都必须要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迎接竞争和挑战。 2、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服务贸易自由化涉及范围更广,包括运输、旅游、教育、金融、通讯等行业;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确定因素更多等。在自由化过程中,这些特点导致达成统一规则难度大,所花费时间长。因此在考虑一国

服务贸易竞争力长期发展战略时候,需要把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进去。现有国际贸易体制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平等和歧视。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3、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1)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坚持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原则服务贸易自由化应当做到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中国许多服务部门原来由国家垄断。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应该对内开放,打破国家垄断,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竞争,为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2)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坚持适度保护原则实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不完全排除政府保护本国服务业。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方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生物安全和国际收支平衡,可以适当实行政府干预和保护措施,还规定“贸易自由化进程应适当尊重每一成员国内的政策目标与发展水平”,逐步实行自由化。 (3)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坚持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支持地区均衡发展原则中国的经济发展各地区是不均衡的,为了给予内陆落后地区平等机会,在实行服务贸易自由化时应坚持地区均衡发展原则。 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 1、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总的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的提高,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学号:20100003236 姓名: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2班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重要角色,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在国际上的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主要用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预见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国际竞争力政策研究 1.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和我国服务贸易之间的概况 1.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 服务贸易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的地位在一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比重也在逐步的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中,增长迅猛,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WTO不完全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8.8个百分点,为1.44万亿美元。2004年超过2万亿美元,占有19.6个百分点,到2009年占到了21.1个百分点。虽然在十年的发展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可是在全体中还是发展迅速的。 表1 2000-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与全球贸易的比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全面的发展中,服务贸易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虽然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较低,只有17.97%的是服务贸易,而82.03%是货物贸易。所以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潜力也不断提升,我们要把握发展机会。 1.2)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 我国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分析占比重低,但在发展速度上看较快,可是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是比较低。在2000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2.2个百分点,到2009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4.5个百分点。如下表3:

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基础差、起步晚、发展快。长期以来,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较差,这就必然带来服务业在国际交流方面缺乏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这是我国近年才提出的战略,服务贸易也是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展,而美国及欧洲各国早在二战后就着手发展了。但需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据最新预测,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进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服务贸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种类的不断开发,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离现实经济越来越远。单纯按照资源禀赋确定贸易和产业战略,只能在短期内获得静态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革命在全球迅速传递,生产要素也成为可以流动的资源。许多原先缺少资源禀赋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新材料的使用、人力资源的投资来获得产品质量上的优势,从而弥补产品在数量或成本上的优势。传统比较优势越发难以解释大量的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等的新的贸易现象。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需要动态因素的支持才能揭示新的贸易现象和贸易竞争格局。 相对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提出从更高的层次阐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2886635.html,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冯丽娜刘东强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8期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重心逐渐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贸易结构、交易类型、竞争力模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渐现代化、高级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仍然占有优势。 关键词:服务贸易;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1e2886635.html,ki.1672.3198.2016.28.021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进步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各经济体联系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也呈几何倍数扩大。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化,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量指标再创新高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到90258亿美 元,比2012年的85709亿美元增长了5.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4644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6%;服务贸易进口额4381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 2000年至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9550亿美元增加到90258亿美元,平均增速达9%;出口额从14913亿美元增加到4644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9.1%;进口额从14637亿美元增加到438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8%。服务贸易占世界对外贸易的比例也在提升,从2000年的18.3%提升到2013年的19.3%。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出现了的降幅,但2010年就出现强劲复苏;除此之外,其余各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迅速。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服务贸易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2 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且稳定性好于货物贸易

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中国之后的服务贸易发展给出可行的建议,提出从教育改革、法律完善、政策鼓励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建议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状况 自2001年入世以来,在技术、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之下,中国服务行业发展呈现出新的走向,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在经济交易中渐渐占有主导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全年GDP达到了74.4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6.7%。第三产业增加额在GDP中的比例远远领先于第二产业,达到46%,说明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标志着全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D型站上了新平台。由于第三产业可以解决更多就业人口,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更小,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中国未来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正在酝酿一个趋势:中国的消费提升速度在将来会上升,政府公共服务将逐步完善,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型社会又能进一步刺激消费,升高消费对GDP的拉动程度,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中国2002年的总额为855亿美元,到2015年总额增长到7130亿美元,这十年间增长额为6275亿美元,增长率为740%。就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2002年中国出口额为394亿美元,2015年出口额为288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9.2%。对服务贸易进口额而言,2002 年中国进口额为461亿美元,2015年进口额为4248.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77%,高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 另外,自2002年到2015年这十三年之间,除2009年外,中国服务贸易基本上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同2008年相比,降低了5.8%。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下降12.2%,服务贸易进口额则几乎停滞不前,仅仅增加了1亿美元。这主要是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作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陷入了经济衰退阶段,各国的服务贸易需求减少,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国内需求减少,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才呈现出中国服务贸易不增反减的现象。再看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又回到了持续增长的快速列车上,服务贸易总体增长26.4%。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利用宏观经济调控,使用了政府这一只“有形的手”,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导读: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国际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FDI与国际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1 从国民财富实质谈网络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测度及方式创新 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8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30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探究_37 国际贸易_外国直接投资_技术进步和收入分配差距 4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_ 48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分析_基于政府视角的考察 50 国际贸易对污染_收入关系的影响研_省略_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 56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分析 64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_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6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77 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99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的计量研究 101 二、发展篇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08 国际贸易中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110 环境保护_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之路 118 基于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6 基于回归分析的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_129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31 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_ 138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 140 浅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_ 146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148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_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151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157 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 163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综述171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贸易政策内生性理论分析 175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同名25094)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同名25094)

理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球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竞争力低下。本文主要主要阐明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及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措施 1.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1.1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服务贸易指国家之间的服务的交换,表现为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 班 级: 2012级0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惺惺惜惺惺xx 调研报告成绩(百分制)

国家之间的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表现为提供,进口表现为消费。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则是以服务提供的地点和消费的地点划分,一般而言,他们主要是发生在一国关境以内的地区。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 (1)跨境交付:从以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通过建立营业企业或者其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来自于一方成员国境内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在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1.2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由于服务本身存在的一些独特特点,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与国际货物贸易不同的特点。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比较,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服务是无形的,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

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1e2886635.html, 2012年5月 225 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石家庄经济学院 段亚敏 摘 要:虽然我们的服务贸易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但还必须从相关理论出发研究服务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稳定服务贸易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可能性,以及阐述了应如何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关键词: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 服务业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b)-225-03 1 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的现状 从大处着眼,服务贸易依存度指的是一国的对外服务贸易额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是衡量一国第三产业是否发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体现其整体服务业水平在国际环境当中所处的地位。主要的计算公式是:服务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额/GDP ×100%。服务贸易包涵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方面,具体到服务贸易依存度则可以分为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进口额占一国GDP 的比重)及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服务出口额占一国GDP 的比重)。改革开放30年 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2008的26年间,我国的服务贸易就从原先的45.4亿美元跃升到3044.5亿美元,总共的服务贸易总额占到世界总服务贸易总额的4.19%,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而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攀升。1997~2008年,服务贸易依存度从5.48%升到7.03%;服务贸易出口贸易依存度从2.57%升到3.38%;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从2.91%升到3.65%。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供应链融资主要就是银行在供应链中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在企业贸易结算记录、合同履约能力和现金流转情况规范的基础上提供金融支持。也可以根据产业、区域、集群供应链的模式和特点,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信贷评级的办法,对企业的规模并不重视。当前社会,供应链融资发展得很快,其生产模式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产业的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例如2008年5月,全球最大的银行中90%以上都向企业提供了此项服务,甚至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尽管西方国家的银行信贷紧缩,却丝毫没有影响供应链成为国际性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领域中持续高速增长、稳居业务榜首的地位。不仅国外,对国内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此情况之下,国内银行业也开始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和创新。在深圳发展银行的带动下,我国多家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也都开办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将其纳入银行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体系,逐渐形成了风险可控性及营销模式的理念。3.2 典当融资模式 典当融资是指中小型企业快速获得资金筹集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根据典当行业的基本特点,以抵押或质押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典当行是国家特许存在的以从事特殊的融资放款业务的一种机构,与作为社会主流的融资渠道的银行贷款相比较而言,其旨在面向中小型企业和特殊个人,为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而发挥的辅助性作用的一种筹资方式。当然,典当行业因其自身简洁的手续,快捷的服务,高效的放款速率等优越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开始利用典当作为为企业融资、周转资金的有效方式,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融资短缺问题。自从典当行业复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变是在2005年经由国家商务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经公安部同意正式公布的《典当管理办法》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在2008年遭遇的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新兴起的当行行业任层出不穷。典当行业的作用已从初始的救济快速转变为融资、理财等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方式。基于银行信贷的高台阶,民间贷款的不稳定性,典当不断的转变成为为广 大中小型企业提供短时的抵押贷款的特殊非银行机构的金融型组织,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新型、便捷、快速的融资通道。同时,商务部吧《典当管理条例》的相关行政法规作为2010年的重点任务。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将作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要不断改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坚持为其服务的宗旨,促使其合理快速发展。在新环节的发展中,典当业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3 发展场外证券交易市场融资模式 2010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要全力支持广大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拓宽小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发展交易所内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来直接向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型企业的融资困难,并为其提供长期性资金作准备。但是由于交易所的本身数量有限,所以只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状,就需要大力发展场外证券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展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3.4 探索信贷担保体系新融资模式 共建各级贷款担保体系,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在信用担保的基础上,由各金融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数额十倍的信贷担保业务。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既遭受着挑战,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因此,面对这种情况,要想实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加强融资模式创新,提高自身经营水平,拓展融资渠道,以最合理的办法走出融资困境,扭转融资难的局面,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旭红.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3). [2] 沈瑾.后危机时代下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研究[J].中国商 界,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