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1各科考试说明详细解读.doc
《高考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高考考试说明》详细解读高考其实是有一定周期的选拔性考试,出题内容有规律可循。
在高考命题组专家的眼里,高考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其变化又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关,所以高考不仅要选拔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还得有利于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以后的学习。
从表面上看,高考命题有很大的随意性,实际上,看似扑朔迷离的高考命题有相当的确定性,有规律蕴含其中。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可以发现那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高考命题规律,从而引领学生脱离题海,走上高效的高考复习之路。
如果不去分析高考题的特点,不去琢磨高考题的规律,一味地在题海战术里打拼,不仅学生累得头脑昏昏,老师也累得叫苦连天,最后的结果还往往是,一拿到高考卷子,老师感叹这一年的力白出了,学生感觉高三这一年似乎就是不做那么多题目,也能得这么些分。
这些都说明,由于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大家竟然把研究高考动向、高考规律这件最重要的事耽误了。
利用考试说明摸清高考内容怎样提高高考的复习效率呢?我觉得,第一件应该做的事,就是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高考的题型分布、难度分布、考试重点、考试难点,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考试说明中。
高考被定义为选拔性的考试,它的特点就是要让前20%的人拉开差距,所以高考题肯定是有相当难度的,对此还请大家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幻想高考题要是简单了怎么办。
另外,国家规定高考题的难度系数应该维持在0. 6左右。
如果某一年由于把握不准,题目出得简单了,第二年肯定要调整一下,这个调整是围绕着高考的难度系数0. 6进行调控的,这些信息都写在了考试说明中。
进入3月,各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基本上都已经颁布了,我们应该抓住考试说明,认真落实到高考前的复习中去。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好三项工作!第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不光是老师,学生更应该掌握考试说明。
如果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考,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复习的过程中审慎地加以取舍,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搞清楚侧重点,并进行定点突破。
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全解读

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全解读一、整体评价(一)命题水平本套试题的命题水平很高,题目同时注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的逻辑能力和一定的解题经验。
本套试题没有出现“套路题型”,简单和适中的题目都可以使用基本的方法思路按部就班地解决,难题需要运用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没有所谓背会几个“秒杀公式”“小窍门”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
总之,这是一套很好的试题,不论是简单的题目还是较难的题目,都可以用来作为做题训练的示范。
(二)题目难度本套试卷的难度整体偏难,但是算不上很难,没有“变态难”的题目。
选择填空的难度较以往偏难,解答题的难度较为适中。
本套试卷的计算量偏大,在近年来高考数学卷计算量加大的基础上又有增大。
特别是选择填空部分的计算量明显加大,解答题部分的计算量较以往持平。
整体难度偏难、计算量偏大、难度和计算量都主要体现在前面的选择填空部分,且大都集中在同一批选择填空题,很少有“思路难度大但计算量小”和“思路难度小但计算量大”的题目,导致解决题目的难度成几何级增大。
对于绝大部分习惯于按照顺序从头至尾依次答题的考生很不友好。
很容易在做选择填空题时花费过多时间,甚至自信心遭到很大打击,使得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耐心解决其实整体难度适中的解答题。
(三)综合影响本套试卷对考生产生的影响,不会主要在“优异”“普通”“薄弱”等不同水平的考生之间产生的区别,而是主要在心态良好、心态一般、心态较差的不同心态的考生之间产生差别,以及在“从前往后按顺序做”、“先挑会做的做”、“按顺序做的同时跳过不会”的不同答题顺序的考生之间产生差别。
高考的考察内容除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之外,增加了更多心态和策略方面的影响。
二、逐题评价题目和题目的详细解答在最后,这里只对题目的难度、特点、方向等作简要分析,建议找套试题对照着一起看。
(一)单选题:第1题:考察集合的基本知识,非常简单,没有陷阱。
第2题:考察复数的运算,非常简单,没有陷阱。
全国卷1考试说明

物理考点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高考数学全国卷(一)考纲分析

• 我想它应缺少“决策的能力”,思维引领方法,方法制定策略,学生作为 “决策者”,如何统筹,才能最优化解题,可能正是所缺少的东西。 • 以后是圆锥曲线与导数的一些专题复习资料,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1
2 3 4 5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与概率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6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二.知识要求的三个层面:
1 2
3
了解,理解,掌握.它是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 知道(了解,模仿)
理解(独立操作)
掌握(运用,迁移)
三.能力要求方面:
5种能力,2种意识,这与2015年安徽考纲的要求是一样 的。 “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 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个性品质方面:
• 体现学生个性品质,对考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体会数学的美的 意义,以及考生的遇到问题,克服心态,利用自己的意志,去解 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23年高考全国卷考试说明解读知识内容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Ⅱ
6题、32题
6题、32题
6题
6题、32题
6题
32题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Ⅱ
6题
(4)伴性遗传
Ⅱ
32题(1)
6题
6题、32题
32题
32题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Ⅱ
2题②32题(1)(3)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Ⅱ
32题(1)(2)
Ⅱ
1题A项
29题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Ⅱ
1题BC项
(2)细胞的全能性
Ⅱ
1题D项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
健Ⅱ
2题CD选项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2题D项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Ⅱ
1题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
Ⅱ
知识内容
要求
16年Ⅰ卷
17年Ⅱ卷
17年Ⅲ卷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Ⅰ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Ⅱ
31题
4题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31题
4题C项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Ⅱ
3-4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要求
16年Ⅰ卷
16年Ⅱ卷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其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情人节是北半球冬季,此时美国气温低,不利于玫瑰花的生长,而哥伦比亚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玫瑰花的生长。
而两国地形、降水、土壤都比较复杂,不限定具体地方很难比较,故A 、B 、D 错误。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较远,而玫瑰花属于易变质的鲜货,需要快速运到市场,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比较,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为美国邻国,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故运输费用低,A 项正确;墨西哥比哥伦比亚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具优势,B 项错误;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优势不明显,C 项错误,而鲜花的品种从题中无法判断,故D 项错误。
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 ,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全国卷1各科考试说明详细解读2017高考全国卷1各科考试说明详细解读
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科目详细解读
考查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从语文科来看,主要有四点修订内容,一是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二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三是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四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解读:阅读多一篇时间更紧张
广铁一中语文科组长周瑛表示,以往的高考大纲中,现代文阅读共有三篇,其中一篇论述类文章阅读是必考内容,而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则是二选其一。
现在三篇都是必考了,等于增加了一篇阅读。
一篇2000字的文章,阅读加答题的时间约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其他题量没有减少,就意味着语文高考答题时间将更加紧张。
同时,这对许多学生的备考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一些学生为了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就会主攻实用类文章阅读,而基本放弃了文学类阅读,大纲调整后,因为过去练得少,他们在文学类阅读上可能要下更大的力气。
另外,新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也提高了,而这恰恰是广东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
增加的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更是需要平时积累,不能临急抱佛脚。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以传记为主,考查的文化常识有官职、纪年等,难倒了不少考生。
关于节气、习俗类的内容考查得比较少,但考生在备考时也不能忽略。
周瑛说。
攻略:夯实文言文基础
周瑛建议,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着力夯实文言文、古诗文
的基础。
从这一个月来的几次考试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此前广州举行了一次古诗文积累考试,平均分很低。
在一次考试中,古诗词鉴赏考了贺铸的《浣溪沙》,其中一道题问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很多学生看到了淡黄杨柳四个字,就写了秋天,还有学生看到了梅花,就写了冬天。
但诗中有一句东风寒似夜来些,明显提示了是初春。
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那句著名的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但答题时却对于东风熟视无睹,可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周瑛说。
2017高考全国卷1数学科目详细解读
减少一个选考模块增加数学文化要求
高考数学的新大纲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同时,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
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解读:考查学生能否举一反三
广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黄桂林表示,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发布高考大纲,部分科目会有一些微调。
最新发布的大纲,调整力度算是近年来比较大的一次。
具体到数学科目,选考模块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模块比较独立和单一,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较少,因此想体现知识点之间的交叉比较难。
出题灵活些,大部分学生就做不出来,往年高考中选做该题的学生也较少,出得简单了,很容易变成送分题。
对于增加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一要求,黄桂林认为,这一要求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想靠刷题拿高分将越来越难了。
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以刷题为主,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生成过程、推导过程都是稀里糊涂的。
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机械地背定理、背公式,做题的时候直接往里套,简单题还能应付过去,稍微灵活一点的就束手无策了。
黄桂林说,注重基础性,并不
意味着题目会变得简单,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公式、定理能否吃透,能否举一反三。
过去几年里,就有一些省在高考中考查某个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果难倒了不少考生。
类似的考法,不排除在以后的高考中也会出现。
另外,在大纲中提到的数学文化,黄桂林表示,如何在考试中体现还不得而知,有可能会在题干中作为背景提及。
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攻略:第一阶段先吃透公式、概念
对于高三毕业生的复习,黄桂林表示,现在处于第一轮复习阶段,有足够时间,还来得及,考生一定要注重对于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的理解。
查缺补漏,发现对哪个概念没有吃透的,要好好钻研,没必要急着刷题。
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部分老师的数学教学,都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拿到题就讲,题讲得越多、做得越多越好,这样没有创新性可言。
2017高考全国卷1化学科目详细解读
删去两个模块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
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华师附中化学高级教师,广州市高考研究小组、广州市高三化学中心组成员蔡伟表示,因为之前的广东自主高考命题时,主要考查的就是有机模块,并没有涉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以及物质结构三个选修模块。
在2017年广东备考当中,有很多的学校选择了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同时排课,复习备考。
选另外两个模块备考的学生相对很少。
所以考纲的调整,对广东高考化学备考影响不大。
2017高考全国卷1生物科目详细解读
删去植物组织培养内容
生物科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
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
华师附中生物高级老师、广州市中学生物高考研究组专家成员刘桦表示,变动内容少且不是核心内容,所以对难度的影响较小。
物理科目详细解读
删去选修2-2的内容
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优化考试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华附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潘克勤表示,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对考生主要有两大影响。
一方面,从内容上来说,去年高考使用全国卷,很多学校在备考时只选讲了选修3-3、3-4、3-5其中一个模块。
现在将3-5纳入必修,这意味着今年高三生比去年的将多学一个模块,这对复习时间有一定的冲击,但就考试公平性而言,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问题也不大。
另一方面,从难度上看,3-5的主要内容是动量,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之一。
现在纳入必考,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让其获得更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实际上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是有帮助的。
但这有可能使得一些综合题目的难度加大,由于原本考牛顿力学与能
量的结合问题的复杂程度并不会低,如今新增了动量进来,涉及知识多了、综合性更强,难度适度增大了些。
2017高考全国卷1历史科目详细解读
删去三个选考模块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思想政治科目详细解读
强调德育导向
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广州一中副校长、中学政治高级老师何茹表示,新考纲中政治变化不大,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但考试大纲增加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核,是和全国卷相对接,此项能力要求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目的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高考全国卷1地理科目详细解读
删去一个选考模块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三选一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