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英国民谣对比 超详细

合集下载

经典客家山歌和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艺术赏析

经典客家山歌和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艺术赏析

经典客家山歌和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艺术赏析作者:魏琳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第10期摘要:客家山歌和英国民谣都是人类文化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本文从意象、修辞、音韵等方面对比了客家山歌与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异同,进而深入探讨了客家山歌的特点。

关键词:客家山歌英国民谣意象美修辞美音韵美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是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西方民谣的经典代表作。

笔者拟对客家山歌与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意象、修辞及音韵方面的对比赏析,从而凸显出客家山歌的独特之处,为读者带来别样美感。

一、意象美1.英国民谣《一朵红红的玫瑰》意象赏析众所周知,《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民谣的典型代表。

在这首情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衬托对爱人的情感,以“my love is like a red,red rose”开篇,因为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爱情之花。

作者以“红玫瑰”作为意象,使女主人公的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开篇第一句表面上虽然描绘了一幅六月里红玫瑰含苞待放的美景,实际上描绘的是作者爱人的清纯可爱,后面一句运用“melodie”,即“乐曲”这一意象,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了爱人甜美的淑女风姿,让读者能想象出一个靓丽鲜美的美人形象,给人一种“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感觉,仿佛世间的所有女子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看到心爱之人,竟然联想到“红玫瑰”和“乐曲”这两个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非凡感受,体验了民谣情诗的意象之美。

2.意象赏析客家山歌《生死缠紧嫩娇蓉》中写道:“半山腰上种条松,松树底下种芙蓉;芙蓉底下种生葛,生死缠紧嫩娇蓉!”客家山歌既然是一种具有《诗经》遗风的文化体裁,自然而然也继承了《诗经》的部分写作特色,作者通常会运用大量赋予情感色彩的意象,营造出唯美的意境,以此更加明确地表达作者的心境。

英国和中国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有何区别?

英国和中国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有何区别?

英国和中国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有何区别?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以英国和中国为例,两者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将从音乐历史、音乐类型和音乐表现形式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英国和中国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区别。

1. 音乐历史英国音乐历史有着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具有一定的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被称为“英式古典主义”。

其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有亨德尔、贝多芬、莫扎特等。

而中国音乐历史虽然也很悠久,但主要是指古代的音乐,因为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传统音乐的发展较慢,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注重创新和现代化,同时古典音乐的发展也不一定有着强制的国家支持。

2. 音乐类型英国音乐类型较多,从民间音乐、爵士乐到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样样俱全,可以说是音乐的综合体现。

而中国音乐类型以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为主,更多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歌曲中吸取灵感,展现出中国音乐的深奥魅力。

3. 音乐表现形式英国音乐表现形式不仅多样,而且更加注重现场表演和音乐会,尤其是古典音乐的表演场所极为讲究,既有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庄重,也有舒适的音乐会氛围。

而中国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民间音乐以传统舞蹈或歌唱的形式呈现,古典音乐则在剧院、音乐厅中演奏。

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较多样化,电影配乐、歌唱比赛、街头表演等均可见到现代流行曲的表演形式。

综上所述,英国和中国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两国的音乐发展历史、音乐类型和音乐表现形式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文化是全球分享的,如今两个国家的音乐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和引导了很多人,音乐是一个沟通交往的桥梁。

欧美风格与中国流行音乐风格上的差异

欧美风格与中国流行音乐风格上的差异

谈谈欧美风格与中国流行音乐风格上的差异1、歌曲风格和形式欧美地区由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在歌曲的形式及风格上都有较大的空间。

福音、灵魂乐、音乐剧、节奏蓝调、Hip-Hop、民谣、传统摇滚、迪斯科等是一开始的几种形式。

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一些新兴的流行音乐形式例如电子舞曲、朋克、重金属开始出现了,这些演变渐渐组成了现在听到的流行音乐的模式。

中国的流行音乐在早期的时候以民谣(校园歌曲)、民族流行(如青藏高原)、乡村、传统摇滚为主。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的开放,欧美的一些如节奏蓝调、嘻哈、电子等音乐开始影响我国本土的音乐。

但至今,民族流行的独特音乐形式仍然存在并得以衍生,韩红就是这个流派典型代表。

2、编曲欧美流行音乐的编曲一般都较为复杂和巧妙。

它结合了上述提到的多种元素,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首作品中,同时加上丰富的配器使音乐更锦上添花。

这种编曲的风格常见于黑人的流行音乐中。

中国流行音乐的编曲相比较就简单多了,一般仅有Verse,Chorus和间奏3部分组成,配器一般由鼓、吉他、Bass组成,但在现在的中国流行音乐中,曲作者会将中国的传统戏曲的旋律和配器加入歌曲中,可以说是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

3、作词欧美流行音乐在歌词的表达中也具有高超的水平,有的充满哲理、如诗如画,有的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但同时也有些歌曲在歌词中大量地描述暴力、性、种族和性别歧视。

中国流行音乐的歌词大多也较优美,整个歌词的线条是流畅的,但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有些艺人无法真正表达自己内心所想的东西。

4、演唱方法和技巧这个是欧美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最大的差别所在。

欧美通俗演唱方法,主要是以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来体现。

同时,承纪继了严肃音乐一部分的发声状态。

比如真假声转换,高音华彩部分、跳跃技巧,连续跨越八度音区的声音展现。

大多数的中国流行歌手在唱高音和低音时候都没有用到腔体,使之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或者就是靠喉咙硬“喊”上去的,给听着的感觉音没有支撑力,漂浮不定,摇摇欲坠。

英国和中国的传统音乐有何异同?

英国和中国的传统音乐有何异同?

英国和中国的传统音乐有何异同?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对音乐的影响让各国的音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英国和中国的传统音乐也不例外。

一、音乐类型英国传统音乐主要分为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两类,其中民间音乐是最具特色的一类,包括苏格兰风笛音乐、爱尔兰民谣音乐、威尔士竖琴音乐等等。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其中宫廷音乐又分为雅乐和宫廷办乐两种。

民间音乐则按地域分为各具特色的乐曲种类,如云南的花灯舞曲、江苏的河海鼓、山东的二胡独奏等。

二、音乐形式英国传统音乐的形式较为自由,歌词往往是唱词故事型或者评论型的,而曲式则以曲调变化均衡为主,旋律多为欢快的中快节奏。

中文传统音乐则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曲调变化不大的独奏、高音与低音相间的对唱、以及雅乐中的组合运用等等,这些形式都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使用乐器英国传统音乐中常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小提琴、长笛、风笛、和弦乐器和鼓等等,其中风笛常常被用来演奏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民谣曲目。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乐器则更加有名,从古时的竹管乐器、弦鸣乐器到明清时期的锣鼓班子、戏曲伴奏乐器再到现代的交响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着其独特的声音和演奏技巧,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

四、表达方式英国传统音乐在表达方式上多是通过歌词表达情感,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注重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比如《二泉映月》以清幽的琴声表现出月夜乌溪清幽的景象,而《梅花三弄》则通过三章曲式表现出梅花在冬季中坚毅的精神,这些音乐在表达音乐之外的情感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结尾总结虽然英国和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珍贵财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生活中的传统音乐,这不仅是为了保持多元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为了让这些音乐在未来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诗经》与英国民谣比较研究

《诗经》与英国民谣比较研究

《诗经》与英国民谣比较研究作者:唐荧苓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摘要:《诗经》与英国民谣都是传统诗歌,都是聚集了人民智慧才华的伟大作品,二者都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情感及社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日后阅读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希望对两国文化异同的理解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经》;英国民谣;比较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42-02一、《诗经》及英国民谣简介民谣是诗歌的一种,通常是具有音律的叙事诗。

英国民谣是典型的流行诗歌,从中世纪后期到19世纪也是典型的英国岛屿之歌。

英国民谣在欧洲及之后的美国、澳大利亚、北非等地广为流传。

本文主要讨论传统的英国民谣。

“传统的,经典的或者流行的(属于人民的)民谣被视为是由中世纪晚期的流浪歌手传唱开的”,在十五世纪末之前,民谣都是以口头形式传唱的。

《诗经》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诗集,涵盖了从公元前11世纪至7世纪的305首诗歌,因此《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是传统的“四书五经”中的一经,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及邻国学子广味诵传。

“《诗经》包含最早的编年体诗歌”,大多数诗歌都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包含“风”、“雅”、“颂”三部分。

二、《诗经》与英国民谣比较研究本文将从内容、人物形象以及形式三个方面来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一)内容民谣在年代上的跨度很大,比如《罗宾汉》在15世纪末或者16世纪初就已经有文字形式了。

一般来说,传统的英国民谣与一般民谣相比情调上显得更为沉重、黑暗,典型的传统民谣表达的主题有爱情、魔幻、嫉妒、禁爱、幻想等。

通常民谣表达的內容有超自然、半人、权力滥用、赌博、原罪、惩罚、历史事件、复仇、暴力、六方、人性弱点、民间英雄等。

英国传统民谣着重讲述关于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罗宾汉的,一部分是关于亚瑟王的,还有一小部分非常不雅。

世界各国民歌一览

世界各国民歌一览

世界各国民歌一览除了我们熟悉的国内各地民歌以外,在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的民歌闪耀着他们独特的光芒。

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代表作。

世界各国民歌:英国民歌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人口的80%是英格兰人,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历史上英国和爱尔兰曾居住着凯尔特、朱特、盎格鲁、撤克逊和诺曼等民族,国世纪时法国北部某些地区也曾辖属于英国。

爱尔兰独立后,英国与爱尔兰仍有不少微妙联系,因此英国音乐文化较为复杂。

英国民歌是七声自然调式,还有很多是五声音阶的调式,曲调具有哀愁伤感的特色。

英国的民间乡土音乐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风俗习惯和基督相结合垢特色,有圣诞颂歌凯罗尔和在节日里围着花柱跳舞的摩里斯舞曲。

I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民间音乐独具特征,以至一直吸引着像海顿、贝多芬、格林卡等许多卓越的音乐家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兴趣。

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叙事体裁有着重要意义,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

爱尔兰民间音乐的调式是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为基础的,其中五声音阶的因素明显突出。

爱尔兰民歌中有很多独特的五拍子和拍子节奏,从中可看到古老说唱所留下的痕迹。

作品赏析:《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使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

这首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人们习惯在和朋友告别时演唱这支歌。

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

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

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 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歌曲还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此歌唱出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

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艺术论文世界各国民歌的特点及作品赏析一、日本民歌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帄洋西部的一个岛国。

它与我国隔海相望。

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

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如谣曲是古典剧“能剧”的一个要素,义太夫调是大阪木偶戏的音乐,常盘津调、清无调是日本歌舞伎的音乐。

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奠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日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10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日歌、游戏歌、儿歌。

`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非凡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

日本民歌的五声调式可分为无半音调式和有半音的五声调式两种。

如无半音调式有:Sg5M=Z律调式: 5 6 1 2 3 5 民谣调式: 6 1 2 3 5有半音调式的有:都节调式: 3 4 6 7 1 3 琉球调式: 1 3 4 5 7 1 作品赏析《拉网小调》顾名思义,《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

日本四周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

渔民在海上捕鱼是跟大海及风浪搏斗,有捕捉鱼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又有些迷信色彩。

这首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

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说半唱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这首歌在我国也曾广泛传唱,有些歌唱家以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曲目。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在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太帄洋与印度洋浩瀚辽阔的洋面上,有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就是漂亮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国家,共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历史上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长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种种原因,印尼音乐的形态多种多样。

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有何异同?

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有何异同?

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有何异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均有着独特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一、音乐流派: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流派存在明显差异。

英国是世界著名的流行音乐发源地之一,从摇滚、流行、嘻哈到电子音乐,一直占据着国际音乐市场的重要位置。

而中国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其传统音乐更多的是受到民间文化和宫廷乐舞的影响,如京剧、昆曲、民乐等。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影响,洋流行音乐也得到了不少的青睐。

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英国和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

英国是一个文化艺术大国,音乐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幼儿园到大学,英国的音乐课程一直在优化和提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教育却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对民众早期音乐素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音乐教育是否为深入开展还需要更多的文化氛围来支持。

三、社会价值观:两国的音乐文化在社会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英国的音乐产业被视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在这个行业里,音乐家受到大众的追捧和礼遇,价值观更开放。

而在中国社会,尤其是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音乐家和艺术家在一些场合仍然不被重视,还存在着保守和陈旧的思想,不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四、音乐市场:音乐市场上英国和中国也存在巨大差异。

英国音乐市场稳定成熟,音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巨大。

相比而言,中国的音乐市场还相对不太成熟,产品多为流行音乐和影视歌曲,音乐产业的内涵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拓。

总之,英国和中国的音乐文化各自拥有独特的特色。

通过探讨两国在音乐流派、音乐教育、社会价值观和音乐市场等方面差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与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中国
• • • • • • 劳动歌 时政歌 仪式歌 情歌 儿歌 生活歌
特点—绵不断、长线条
特点——中国
• 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烈 • 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北方民歌 粗犷、豪放;南方民歌清新、活泼 • “诗、歌、舞”相结合
发展——中国
• • • • • • •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 唐代(公元615——967) 宋代(公元960——1279) 明代(公元1368——1684) 清代(公元1641——1911) 20世纪以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类别——英国
• • • • • 民间传说 滑稽歌谣 历史故事 英雄业绩 家族悲剧
The Comparison of the Britain and Chinese popular ballads 中英民谣对比
该ppt的赞点: 1,分成了五大点来介绍中英民谣差别,简洁明了 2,结构清晰,总结得到位 3,拥有配套word文档,word文档中是ppt中介绍的大点的细致详细 的介绍,两者可以联合使用,讲解效果会非常好。 配套word文档名称:
大纲
一 起源 二 发展 三类别 四 特点 五 影响
起源——英国
• 起源于12、13世纪 • 凯尔特、英国捷格舞和纺车舞成为英 国民谣的三大元素 • 最著名的民谣集
起源——中国
• 狩猎、搬运、祭祀、娱 神、仪式、求偶 • 《诗经》
发展——英国
• 英格兰和苏格兰 • 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和鼎盛时期 • 民谣的复兴——启蒙运动与浪 漫主义的影响
影响——英国
• 开创了英国的“民谣复兴活动” • 对浪漫主义影响最大的作品 • <英国古诗选>和<莪相集>
影响——中国
• • • • 教育与传承功用 人生礼仪功用 祭祀与驱邪功用 交际功用
Thank yo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