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困惑

怎一个“情”字了得——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困惑-中学语文论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困惑周兴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自30年代起一直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教材。
在海外,凡是有华文教育的地方都要选它作为教材,在华人世界里可谓耳熟能详。
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宁静、淡雅、朦胧的荷塘月色,像诗,像画。
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浓浓的哀愁和那淡淡的喜悦感人至深。
长期以来,人们“颇不宁静”的原因和那浓浓的哀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从政治的层面去解读,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有人从窘困的生活、不和谐的父子关系等家庭情况去解读,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生活的哀愁;有人从事业的角度去解读,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生作为“智者的孤独”;有人仅从结尾引用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去解读,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的赞美……笔者从人性的角度,从朱自清先生的实际婚姻状况出发,从《荷塘月色》文本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及意象来分析,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因情感生活的匮乏而产生的哀愁:渴望冲出“围城”,寻找真爱,但良知、道义和责任的沉重砝码又使得朱自清先生欲求而不得、欲罢而不能!一、1927年的婚姻——包办婚姻朱自清先生于1916年(年仅18岁),在扬州老家,遵从“父母之命”,和当地的一个中医世家的女儿武钟谦结婚。
“自己是长孙……十年前,家里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
“父亲生伤寒病,请了很多医生。
最后请着了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那天我正在父亲的病榻前听见了他们的话。
”他们的婚姻是包办婚姻,婚前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
1927年初,朱自清先生把武钟谦接到北京清华园,同年底,又被朱自清先生送回扬州老家,直到1929年武钟谦病逝于扬州老家。
结婚13年,只在1917年“教人写了一封复信……这是你第一次也可以说是第末次的抗议,我从此就没有给你写信。
”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多么的欠缺!我们从中可以知道武钟谦没有什么文化(甚至可能不识字),而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文人,他们之间的文化知识上差距很大。
高考满分作文——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吉林一考生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人为主的缘故。
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认知"的"理",相反,"理"大于"情","情"趋从于"理",怎--个",博"字了得呢?怎一个"情"字了得?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
"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扩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惟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
因此才推荐他。
"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
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裴然。
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贺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请"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欧丽。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1、〔06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06江苏卷〕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6四川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文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文
哎呀,说起这个“情”字,可真是有得一说了!你知道吗,有
时候情就像那突如其来的春雨,悄悄地来,湿透了你的心田。
你站
在那里,感受着雨滴打在脸上的清凉,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因为你
知道,那是爱的味道。
话说回来,情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
它就像捉迷藏一样,有时
候你明明觉得它就在你身边,伸手就能摸到,可一转眼,它又跑得
无影无踪了。
你找啊找,找得自己都累了,突然,它又出现在你面前,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过话说回来,情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它有时候让你觉得像
是站在山顶上,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有时候,它又让你觉得像是跌进了深渊,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重
要的东西。
不过,就算是这样,你还是得承认,情就是有种魔力,
让你又爱又恨,却又离不开。
说到底,情这个字,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它就像是一碗热腾
腾的麻辣烫,辣得你直吸气,却又舍不得放下。
你知道,有时候,
情就是这样,让你欲罢不能,却又甘之如饴。
所以嘛,不管情是什
么样的,咱们都得好好珍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真的不容易。
语文教师,怎一个“情”字了得?

多 么 需 要我 们 语 文 教 师 的 “ 情 ” 古 感 !
人 云 : 人 心 者 , 先 乎情 。 感 莫 心理 学 告 诉 我们 : 极 的 情 感 能 有 效 地 促 进 学 积 生 的 学 习 。 情 感 具 有 感 染 性 和 迁 移
语文教师 , 三河一 一情 怎 口小学 1 一 个 _ 字 得 江苏常 州市武进 区
爱 祖 国 语言 文 字 的 I 。 青感
外 书屋 , 这里面为学生们推荐 了《 森林报》 《 、细菌世界
历 险记 》 《 、穿过地平线》 《 、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 《 、 昆
虫记》 《 、地球的故事》 《 、十万个为什么》《 、小哥白尼 》 等
一
系 列 的课 外 书 目。 然 , 果我 们 在 单 元教 学 结 束 后 显 如
本 单元 主题 课 文题 目 写 了谁 的 生 命 历 初 读 感 受 或 对 主 程( 或故事) 人公的第一印象
除 了独 具 匠心 的 教 学 没 计 , 们 更 多 我
地 看 到 他 们 春 风 满 面 ,热 情 洋 溢 , 语 言 妙 趣 横 生 , 生和 听课 教 师 都 如 沐 学 春风 , 动心 动 『 细 细 推 究 这 两种 课 , ' 青。 其 中有 一 个 “ ” 的 距 离 。 语 文课 , 情 字
永 生 的 眼 睛 生 命 生 命
花 的 勇 气
一
触摸 春 天
张 春 燕
性 , 教 师 之 情 动 学 生 之 情 . 强 人 以 加
文 关 怀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进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 促 语文 教 师 , 怎 一 个 “ ” 了得 ? 情 字
切为 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着: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园中菊花OrG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鉴赏】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
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习作一个“情”字了得——小学习作指导例谈

不 错 了。
“ 爷 爷 , 你是 什 么 时候 喝 上 茶 叶 的 ? ” “ 那 是 你 爸 爸 跟 你 差 不 多大 的 时 候 ,你 奶 奶 硬 是 不 让 我喝 麦果茶 了。她说 那 东西呛 嗓子 ,容 易上 火 。她 每年 都
要给我称几 两菊花茶 ,或者安徽毛峰 的末子。”
师 :如果 ,一篇 习作里只许 你写一 件事 ,你打算 怎样 写具体 、写清晰呢 ? 生1 :刚才大家 说了很多事 ,我这 里也有很多事情 ,但 我要选取有意义的素材 , 把有意义的事写进 习作才更有价 值。 生2 :把事 情经过写清楚。要写清事情 的起 因 、发展 、 结果 ,也可 以倒叙 ,把事 情发生 的时 间、地点 以及相关 的 人物等必要 内容交代清 楚,这样 文章 才会 有条理 。 生3 :要 写具 体 ,尽量 回 忆 当时的情 景 ,如 当时 的环 境 、气 氛 、人 物 的动 作 、表情 、对 话等 ,详细地 、具体地 写出来 。这样才能给人身临其境 的感 觉。 师 :现在请 再看一 下我们这 次的 习作提示 ,看如何 写 得精彩? ( 生习作后 交流评 点 )
师 :最近 ,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感受深啊? 生1 :最近开 的家长会很特别 ,全校各年级合在一 起在 教学 楼前开 的时候 ,低年 级 同学 坐在爸 妈的怀 里 ,高年 级 的同学依偎 在家长 的旁边 ,我们 觉得很温 馨 。回到班 级的 时候 ,我们 站在 后面 ,家长坐在我 们 的凳 子上 ,老师 说的 大 多是表 扬的话 。我们很 开心 ,也很 想努力一 把 ,再 上一
“ 爷 爷 ,三 十 年 前 茶 壶 里 泡 什 么呀 ? ” “ 大麦果呀。” 三 十 年 前 , 爷 爷 奶 奶 一 分 钱 都 舍 不 得 多 用 。 听 爸 爸 说 ,爷爷给他 和叔 叔的压 岁钱 没有超过 两毛钱 ,哪 舍得 上 街 买茶叶 ?春 节 ,亲戚 来拜年 ,能喝 上 当年 的杨柳 叶就 算
深圳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材外古诗词及教材内《唐睢不辱使命》《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的!》

得出结论:一字一词皆传神,这次弟,怎一个“亦”字了得,这次弟,怎一个情字了得!
六.结语:吟咏诵读,含英咀华,反复品味,同学们会发现语文的语言世界怎么这么奇妙:一标一点总关情,一字一词皆传神。
借用宋朝释延寿先生的话来说:“能探风雅无穷意同,始于乾坤绝妙辞”,这次弟,怎一个“情”字了得!
结论:通过消品读、分析,此处用问号似乎最符合词人的心境。
四、比读:同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最后一句“?”的作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离别之作,以痴情语挽结,谓别后年光漫长,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岂非枉然?这个?似在向远别的情人倾诉和告白,表达了词人无限的伤感、留恋和惋惜、无奈之情。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黄英
微课名称
这次弟,怎一个情字了得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初三□教材版本:教材内、外
□所属章节:教材外古诗词及教材内《唐睢不辱使命》
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录制
设计思路
一.导入:由课题“这次弟,怎一个情字了得”引出李清照“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品一品标这句话以什么标点符号作结?
问号作结——作者是在大声嚎啕、问天问地,还是只能无助凄苦地问向自己的内心呢?显然,作者在“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之后,只落得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境地,寻寻觅觅寻而不得,内心的愁苦、孤独无以诉说、无以排遣、无以发泄,只能在心里一遍遍无语低吟地问向自己,一个问号传达出词人内心那一腔无以言说的孤苦愤闷之情,此举呼号无声,这是词人绝望的悲鸣,是无助的呻吟,哀哀欲绝,让人感到撕心裂肺之痛,催人泪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一个情字了得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李林芝
古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瑰宝,我也特别喜欢古诗词。
先人们太伟大了,短短几十个字,勾画了一个又一个迷人的情境,那种欲说还羞的情愫、孤独寂寞的落魄、满心壮志的豪情跃然纸上。
怎么样让孩子们理解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呢?在教学《古诗词三首》时,我重点让孩子们了解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文。
当孩子们刚读《独坐敬亭山》时。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怎样的一种落寞和凄凉,孩子们理解不了。
当我把李白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孩子们出示出来: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 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把这些给孩子们讲完之后,再次朗读时,不用老师指导,孩子们自觉地把那种孤独寂寞读了出来。
“能不忆江南?”对啊,江南那么美丽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我紧抓“忆”字,问孩子“为什么忆?”反复问。
在孩子们说了江南红似火的江花、绿如兰的江水时,我告诉他们: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苏州的人们都不舍得他走,含泪为他送别。
刘禹锡在《白太守》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这下孩子们理解那份情,再次走进文本时,也能读出那份留恋、那份深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让孩子走进作者,读懂作者内心,教学任务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其实我们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经典,品尝到了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