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nterspiratorytractinef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987年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2007年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会”上,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诊断理解为“临床概念”;将“诊断参考标准”修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
[1][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収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一、病因: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
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2. 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3.护理恰当;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5. 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一、病因:多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使病情向下蔓延所致。
大多也是致病微生物引起,少数与原収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2.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収性痉挛性喉炎等鉴别;3.抗感染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定,合理应用抗生素;4. 对症治疗同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病变。
1、免疫缺陷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2、先天性疾病(气道、肺及血管、心脏畸形)?3、纤毛运动障碍(原収与继収)?4、管腔内阻塞或管外压迫?5、反复吸入?(一)病因:(1)原収性免疫缺陷病:原収性抗体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吞噬功能缺陷病以及其他原収性免疫缺陷病等。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护理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护理1.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
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
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提高患儿的舒适度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
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5.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小儿感冒有发烧咳嗽时,不要一上来就服抗生素,应该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概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
(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t h e. 0 5 1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h e mo g l o b i n w a s 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P>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m a i n f a c t o r o f R R T I i n c h i l d r e n p a t i e n t s i s i r o n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t r a c e e l e m e n t s a n d t h e l a g o f c h a n g e s i n h e m o g l o b i n
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是保持患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以确保患儿能够得到适当的呼吸支持和治疗。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
我们应该教育患儿及其家人妥善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存在病毒或细菌的场所后。
此外,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玩具、床单、毛巾等,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其次,在患儿的生活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尽量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浓度。
可以通过频繁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进而降低患病风险。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可以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如新鲜水果、蔬菜、鱼类等。
此外,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患儿应按时接种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疫苗,如麻疹、流感、肺炎球菌等。
疫苗能够有效地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注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途径。
教育患儿及其家人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如使用纸巾或弯曲肘部遮挡口鼻。
同时,避免与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减少患儿感染风险。
在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时,我们还需注意呼吸支持的重要性。
患儿可能需要吸氧治疗,将氧气输送到他们的肺部,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此外,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合理使用药物也是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重要手段。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南,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其他相关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和病情的恶化。
综上所述,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播途径、呼吸支持和合理使用药物。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自09年以来通过对1368例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
结果: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由原来的43%下降到20%,而且患儿每年复发的次数也大幅降低。
结论:只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相当一部分小儿呼吸道感染病症是可以预防或者避免的。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原因;护理对策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 )简称复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而言[1]。
随着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变化,病原体变异性增大,外感疾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报道[2],儿科门诊患儿80%为呼吸道感染,其中复感占到30%。
由于复感涉及的病种和证候较为复杂,旧感初愈,新感复起,经常反复,缠绵难愈。
加之长期用药治疗,不仅增加患儿成年后患慢性肺系疾病的可能性,而且生长发育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给家长带来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
1资料与方法本组1368例,均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标准依据。
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参考标准执行[1],见表1,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
男699例,女669例,年龄8月~12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在1~2周。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
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部分患儿出现不同形态皮疹。
肺部体征阴性。
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并将1368例患儿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儿感染以外的发病原因逐一分析认定,得到相关结果供临床参考。
见表2表1 复感诊断纳入标准表2本组复感病例2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2.1小儿呼吸道易感染的解剖特点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耳咽管、喉;小儿的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故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易引起鼻塞,呼吸困难,小儿耳咽管相对较宽直且短,呈水平位,眼部相对狭小且较垂直,咽部集结的淋巴组织,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和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且富于血管,故感染时易发生充血水肿而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有的妈妈说,我的宝宝总是身体体质差,隔三差五的就得了感冒、气管炎,动不动就要跑医院。
千万别小看这些症状,说不定你家宝宝就被反复呼吸道感染找上了门!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宝宝的常见病,关于它的症状你了解吗?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 岁最常见。
在1 年内有7~10 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轻症患儿会有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嗓子痛、扁桃体充血的症状,但发热一般低于38.5℃,症状持续两三天。
重症患儿体温可达39℃~40℃,并有流涕、咳嗽、头疼、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婴幼儿还有合并呕吐、腹泻的,高热甚至可达一两周。
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我家的宝宝感冒了好几次,难道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吗?妈妈们不要过于紧张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身体体质差容易生病是十分常见的,不一定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哦!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呢?下面教你怎么看!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不是宝宝一感冒多了就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年龄在0至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3次;3至5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6至1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
同时,两次呼吸道感染的间隔时间至少应在7天以上,方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未达到诊断标准,可加下呼吸感染的次数。
根据上面的判断标准,妈妈们可以看看宝宝是否是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早发现早进行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宝宝反复感冒,患上气管炎、肺炎,等妈妈们发现的时候其实宝宝就已经患上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是宝宝到底是为什么患上这种疾病的呢?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下面的科普知识告诉你!1、宝宝身体体质差宝宝免疫系统和机械屏障功能均未发育完善,鼻粘膜娇嫩、缺少鼻毛、常用口呼吸、易呛奶,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30% ,以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rrti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与患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或免疫缺陷有关。
近年来多种免疫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疗效各异。
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配合护理辅助治疗小儿rrti,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2-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儿科门诊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1岁4个月~6岁6个月。
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未发现其它重要器官病变.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2.2±1.0)岁,近半年每个月呼吸道感染(1.2±1.3)次;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2.4±1.1)岁,近半年每月呼吸道感染(1.3±1.1)次,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相近,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抗菌(如二、三代头孢菌素),抗病毒(如病毒唑、阿昔洛韦)及对症治疗。
加味玉屏风散:黄芪50g,白术(炒)30g,防风15g,茯苓10g,党参10g,共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用量0.2 g/kg,每日2次,隔日服。
左旋眯唑,用量每日1.5~2.5mg/kg,每周2次,2个月为1个疗程。
患儿均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1.3 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对流风,避免被动吸烟及异味刺激。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执行呼吸道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20T14:54:58.6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江林
[导读] 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
江林
湖北省洪湖市洪湖市人民医院 4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0)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
结论: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加快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生多与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有关,多发于冬春两季,患儿会出现鼻塞、打喷嚏以及流水样鼻涕等症状,需要根据鼻部症状以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进行诊断,由于病程迁延反复,病情恶化较快,所以需要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来加快康复速度[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我院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女12;年龄最小0.5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1.35±0.65)岁。
对照组男20,女10;年龄最小0.9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1.75±0.35)岁。
两组患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心率以及体温变化,避免出现高热现象,同时根据其口腔黏膜的具体情况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进行记录,进行对症处理。
1.2.2.2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儿清理咽喉以及鼻腔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若出现不适需要立即给予喷雾剂进行处理。
同时查看其口腔情况,饭前饭后均要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1.2.2.3体温护理
该种疾病患儿极易发生高烧,对其健康危害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体温护理,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进行冰袋降温处理,同时使用酒精为患儿擦拭身体。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对数据分析整理的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较低,P<0.05。
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呈反复发作趋势,且久治不愈,对患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延长治疗时间,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保障患儿健康[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
原因分析为:综合护理的涵盖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护理效果较好。
通过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可监测其体温以及心率的变化状况,可有效避免高热现象出现,
及时处理相关症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做好呼吸道护理可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喷雾剂的使用可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保证口腔清洁。
另外,加强体温护理可避免患儿出现高热症状,有助于将其体温保证在稳定状态避免长时间高烧对患儿造成损害,进而保证其尽快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病情明显好转,表明综合护理的实施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康复意义重大[3]。
综上所述,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加快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护理干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1):181-182.
[2]王文霞,李夏,李世敏,等.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636-6637.
[3]陈建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6):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