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计划

合集下载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是由病毒引起的(80%以上),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15%~20%)。

病毒与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鼻咽部。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本病预后良好。

2.护理:
3.出院指导:
(1)药物:指导家长正确的使用退热药物。

(2)饮食:合理喂养小儿,及时添加辅食,加强营养,保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及维生素,要营养平衡,纠正偏食。

(3)生活起居:居室宽敞、整洁,经常开窗通风,成人避免在小儿居室内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疾病的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4)运动与休息: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附:常见护理问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鼻、鼻烟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 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2)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因受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如患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

如病程中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的早期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促进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在18-22 度,湿度50%-60% ;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于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 麻黄碱液滴鼻,每次1-2 滴。

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允的婴幼儿,应在哺乳前10-15 分钟滴鼻,是鼻腔通畅,保证吸允;注意观察咽部充水肿等情况,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片或行雾化吸入。

4、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个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如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以机体抵抗力,但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

鼓励母乳喂养,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如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如有伤感流行趋势,应早期隔离患儿,室内用食醋熏蒸法消毒。

支气管炎(急性)的护理【疾病概述】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后为一些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可称为急性支气管炎。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利于排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要症状,尤其是体温、咽痛、咳嗽等变化。

2、评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无缓解,有无耳鸣、耳痛等中耳炎症状。

3、观察患者恢复期有无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疼痛等。

二、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症状较轻者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或年老者卧床休息为主。

良好的休息可增加机体修复和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3、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进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

发热患者增加液体的摄入,以补充体液的消耗,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生活规律,适当体育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的气体,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等感染诱发因素,疾病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注意隔离患者,减少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指导患者咳嗽或打喷嘘时应避免对着他人,并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患者使用的餐具、痰盂等按规定及时消毒,加强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1、患病期间做好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疾病传播。

2、患病期间遵医嘱用药,如出现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气管-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就诊。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指鼻、咽、喉以及近于喉远处的气道受到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

以下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1.提供休息和充足的水分: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功能。

饮水量应增加,有助于稀释痰液并保持水分平衡。

2.维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干燥的环境。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来提高空气湿度,有助于改善咳嗽和喉咙痛症状。

3.喉咙痛缓解:可采用含有表面麻醉剂的含片、漱口液或含漱剂来缓解喉咙疼痛。

温盐水漱口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4.鼻塞缓解:可以使用盐水鼻液或鼻腔冲洗剂来清洁和湿润鼻腔,改善鼻塞症状。

鼻塞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鼻腔吸引器或舌下滴剂来缓解症状。

5.疼痛缓解:对于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疼痛缓解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同时,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遵循用药指导。

6.患者隔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具有较高的感染性,患者应保持适当的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小儿与老人、免疫功能较低的个体。

7.遵循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患者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同时,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频繁洗手。

8.营养支持:患者需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加免疫系统的能力对抗病原体。

此外,维生素C和锌的补充也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9.应激与焦虑管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焦虑、压力和睡眠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舒缓技巧和放松疗法来管理患者的焦虑和应激反应。

10.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时处理高热、呼吸困难、持续喉咙痛等严重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加强自我保护和预防措施,防止再次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个性化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个性化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及需求:
1.舒适的改变:鼻塞、流涕、咽痛、头痛
2.体温过高
3.清理呼吸道无效
4.睡眠形态紊乱
5.潜在并发症:中耳炎、鼻窦炎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2.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7.5℃时,每四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及时报告医生,当体温>39℃时应采取物理降温如在额头上冷敷湿毛巾,温水擦浴,酒精擦拭等,如降温效果不明显可遵医嘱选用适当解热剂进行降温,并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有痰的患者应指导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如痰液较多且粘稠,可遵医嘱给雾化治疗,或遵医嘱给予化痰药嘱病人多饮水。

4.部分病人因鼻塞,头痛,咳嗽而影响正常睡眠,护士应为病人提供容易入睡的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周围环境安静,告知病人或家属睡前不宜激烈运动,过于兴奋,不宜喝浓茶、咖啡等,指导病人或家属运用促进睡眠的方式如睡前泡脚,听音乐等。

5.护士应多巡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

如患者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等提示中耳炎,如患者发热、剧烈头痛伴浓涕,鼻塞有压痛提示鼻窦炎。

6.护理人员应与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通过对病情的客观评价,解答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顾虑,去除不良心理反应,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7.在患者出入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引起疾病的病因及本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本病的护理要点,出院后在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如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8.告知病人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等症状。

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二主要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

2.舒适度改变。

3.潜在并发症:鼻窦炎、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

三护理措施1.环境与休息护理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休息,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

2.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3.发热护理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表现出高烧的症状,需要保证其绝对静卧休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若效果仍不理想,需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治疗,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4.感染预防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具有传染性。

注意隔离患者,减少探视。

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免对着他人,并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

患者使用的餐具、痰盂等用具应按规定每日消毒。

四健康宣教1.避免受寒、过度劳累,注意保暖,室内通风换气,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2.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采取疫苗预防。

3.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忌烟酒。

鼓励患者多喝水,严重体液不足者给予静脉补液。

4.患者应进行病情的自我监测。

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等中耳炎症状,或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水肿、腰酸或关节痛者,及时就诊。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1)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及时清除鼻腔及咽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湿度,使其维持在55%-65%左右。

(3)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l 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4)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咽部不适时可给与润喉台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 .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注意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

(2)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与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5、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消毒。

(2)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3)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4)另外要积极防止各种慢性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环境和休息:高热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

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面片、蔬菜、牛奶、瘦肉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1500mL以上。

3.高热护理:按时监测体温,高热时,可给患者行头部冰敷、温水擦浴或给予乙醇浴,必要时使用冰毯物理降温。

应用药物降温,30min后测体温观察疗效。

出汗后及时协助更换衣服。

4.口腔护理:进食后漱口或刷牙,尤其睡前应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5.防止交叉感染:注意隔离患者,减少探视,嘱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背对他人。

【健康教育】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寒能力,如用冷水洗脸等。

易感染者可注射相关的疫苗。

2.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引起疾病的诱发因素,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戒烟,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室内可用食醋加等量水稀释熏蒸,5~10mL/m3,每天1次,连用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计划
一、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
二、护理目标:
1、患儿体温控制在在C范围内
2、患儿能够在帮助下自行排痰
3、患儿未发生高热惊厥
三、护理措施:
1 、高热护理:
( 1 )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感染。

(2)监测体温,超过度,每 4 小时监测体温 1 次。

注意观察体温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体温>度时,应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鼓励多饮水,注意保暖。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

嘱患儿多饮水,注意咳痰情况,如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咳嗽的频率及程度。

(2)教会家属有效的拍背方法,帮助患儿咳嗽排痰。

(3)遵医嘱为患儿进行雾化,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4)嘱患儿进清淡易消化含热量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
3、惊厥的护理
(1)加强巡视,监测呼吸及医师的变化,及时发现抽搐先兆。

(2)给患儿设床栏,做各种操作之后紧扣床栏,必要时患儿四肢予以约束。

(3)抽搐时遵医嘱给予特护。

(4)备好抢救用物、器械在床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5)惊厥发作时,遵医嘱使用止痉药,并观察止痉效果。

(6)抽搐时不能强行按压肢体,护理人员可轻握肢体,必要时使用舌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者不能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7)控制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预防惊厥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