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十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of
and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课时分配 • 约用6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 放的起步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展开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 的新阶段 •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阅读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 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 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 —2月21日)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3)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 性成就,正确认识这些成就同新中国成立 以来取得的成就的相互关系; • (4)全面理解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和十 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新中 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 探索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学重点 • (1)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伟大历史转折; • (2)充分认识邓小平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 及其在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中的历史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19.【单选题】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中共十届 ( )A. 三中全会B. 四中全会C. 五中全会D. 六中全会答案:A解析:1977年7見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P21420.【单选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于 ( )A. 1976年5月11日B. 1977年5月11日C. 1978年5月11日D. 1979年5月11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的内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P12421.【单选题】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A. 三中全会B. 四中全会C. 五中全会D. 六中全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内容。

从1979年11月起,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该决议。

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故本题选D。

P21722.【单选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讲话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D. 《对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P21524.【单选题】促进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的是 ( )A. 村民自治组织的普遍建立B. 乡(镇)基层政权的普遍建立C.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D.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等改革突破性进展的内容。

考研政治要点归纳之近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要点归纳之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有⼗章内容,⼤致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旧民主主义⾰命。

该部分是第⼀章到第三章内容 ⼆、新民主主义⾰命。

该部分就是第四章到第七章内容 三、社会主义⾰命、建设和改⾰。

该部分就是第⼋章到第⼗章内容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要点:全⾯掌握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实⾏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化渗透的主要途径及内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的⽃争 1 .三元⾥抗英:中国近代中国⼈民第⼀次⼤规模的反侵略武装⽃争。

2 .中法战争:刘铭传 3 .镇南关⼤捷:冯⼦材 4 .中⽇甲午战争:邓世昌、林永升 5 .俄、德、法“三国⼲涉还辽”事件 6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7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洋务运动 1 . “洋务派”的代表⼈物及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 2. 历史作⽤: 3. 失败原因: 4. 洋务运动失败的性质及其教训 三、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变法背景 2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社会活动 3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4 .百⽇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化教育各个⽅⾯的变化, 5 . “戊戌六君⼦” 6 .历史意义 7 .失败的原因 8 .维新派本⾝的局限性:⾸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民群众。

9 .教训 第三章⾟亥⾰命问题 ⼀、历史背景 ⼆、资产阶级⾰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案 三民主义的概念,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民群众的作⽤、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彩。

和 1924 年国民党⼀⼤时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区别。

四、⾰命与改良的辩论 1 .要不要以⾰命⼿段*清王朝 2 .要不要*帝制,实⾏共和 3 .要不要社会⾰命 五、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 第三章、⾟亥⾰命问题 ⼀、历史背景 ⼆、资产阶级⾰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案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民群众的作⽤、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彩。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读书笔记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中国近代史纲要》要求的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 -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 -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 -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 -、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 -,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第十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第十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第十章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第十章内容,该章节主要涉及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

10.1 经济变革中国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封闭与落后到开放与发展的转变。

第十章详细描述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10.1.1 经济改革开放20世纪末,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放松对私营企业的限制等措施,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一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0.1.2 工业化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制造业、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提升了整体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0.1.3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本章节探讨了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不平衡问题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等。

10.2 政治变革中国在近现代政治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第十章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新发展。

10.2.1 政治制度改革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措施,从而实现了政权的稳定和政治体制的完善。

这些措施包括深化党内民主、依法治国、加强反腐败工作等。

本章节分析了这些措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和作用。

10.2.2 国际事务参与中国在近现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球影响力国家。

本章节探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等方面的重要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总结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第十章: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1976年至今)本章主要涵盖了中国自1976年以来的近代史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第十章的笔记总结:毛泽东逝世与华国锋接班:1976年,毛泽东逝世,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

华国锋接任中国共产党主席,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元素,逐步放松计划经济的控制,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后,中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引入外资和技术,建立了经济特区,并放开了对外贸易。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加强了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中国还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港澳回归与两岸关系: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中国,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一步。

2009年,澳门也回归中国。

中国在处理与台湾的关系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在经济改革中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逐步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资,提高了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专业人才。

社会变革与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

总的来说,第十章展示了中国自1976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经济改革开放、国际地位提升、港澳回归、两岸关系、科技与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它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结束了千年封建制度,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3. 辛亥革命主要由武装起义、政治斗争和外交运动三个阶段组成。

武装起义是推翻清朝的起点,袁世凯的复辟则标志着政治斗争的开展。

最后,外交运动使得清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得以成立。

4.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和合作。

5.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以及外部压力成为了新生的中华民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使得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道路充满曲折和挑战。

6.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不可忽视的一章。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也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

虽然历经坎坷,但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

7.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的第十章是以辛亥革命为主线的。

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众多爱国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自由和尊严,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这一历史事件,从中汲取教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十章
一、章节特点
史纲第十章是改革开放史部分,讲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一章节在史纲中的地位是重点章节,从命题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章节的考点容易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

二、复习重点
史纲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农村改革的过程,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 中共十二大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2.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5.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内容和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1. 邓小平南方谈话。

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等。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2.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等。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2. 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3.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6. 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

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
稳定的心态:在考研的复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自己总是看着别人的复习进度,这样往往自己的复习计划被打乱。

看着别人复习的进度比自己快了,心里就会很焦急,进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

凯程老师建议考生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复习。

对于别人的复习进度,可以参考和借鉴,但是千万不能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原则。

如果考生在复习中出现一段时间看不进去书的状态,拿起书来就感到非常烦躁。

出现这样的情况,凯程老师建议考生在感到烦躁时,可以由这门课换为另一门。

如果还是不管用,干脆,合起书本,找到要好的知心的朋友,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聊一些大家都开心的事,看看校园中匆忙的身影,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其实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态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成功的学生,除了刚开始纠结于考不考得上这个问题紧张心绪不稳定之外,后来都挺稳定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或许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稳定的,而且偶尔还是会出现抓狂的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

只要坚持到考研的最后的一刻,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那么你就一定会成成功。

效率与时间:要记住效率第一,时间第二,就是说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再去延长复习的时间,不要每天十几个小时,基本都是浑浑噩噩地过去的,那还不如几小时高效率的复习,大家看高效的学生,每天都是六点半醒,其实这到后面已经是一种习惯,都不给自己设置闹铃,自然醒,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这么早醒来,偶尔也会出现一次那种睡到八九点的情况,我想这是身体的需要的,所以从来也不刻意强制自己每天都准时起来,这是我的想法,还有就是当你坐在桌前感觉学不动的时候,出去听听歌或者看看财经新闻啥的放松放松。

坚定的意志:考研是场耗体力、耗脑力又耗心力的拉锯战,所以保持心态的慢跑,不要让心态坐上“过山车”,学着调节心态的奔跑速度和节奏,能帮助你练就一颗坚定的心。

考研考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场心理素质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你要时刻警醒,不然随时都会有倒下的可能。

而且对于自己的复习成果要经常肯定,要自信!疲惫时,多和朋友聊天,以积极的态度彼此鼓励。

当你在对别人给予鼓励和信任时,也会对自己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

此外也可以运用自我暗示法,调整人的情绪状态。

这一方法是通过语言这个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得到改善。

如感到自己紧张不安时,可反复地暗示自己:“我很平静”“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我能坚持下去”等。

当感到没有学习的热情时,想一下自己当初考研的动力是什么,要不言败,不放弃,要持之以恒坚持到成功,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可以在自己的手机音乐播放器里存一些特别励志的歌曲,休息期间可以听听,让自己疲惫下来的心理瞬间又满血复活。

在凯程,不断有测试,有排名,你就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找到差距,就能充足能量继续复习。

最后,无论以何种方法复习,考生都要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凯程考研祝
大家考研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