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六章 畜牧场规划复习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动物科学以及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是动物生产(动物科学)和动物兽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家畜(家禽)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畜产公害。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畜牧场热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规律、畜牧场规划设计及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家畜场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一般掌握畜牧场光环境、水环境及其它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与健康的影响;了解畜舍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及畜牧生产中的污染控制;掌握环境气象指标、舍内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了解水质卫生评定的常规方法;了解畜牧场环境卫生评价的有关测定方法。
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一、复习思考题1、何谓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2、等热区理论对畜牧生产有何指导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牧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
3、低温和高温对动物健康及生产力有何影响?4、气湿和气流对动物生产有何影响?5、综合评价环境热状况的指标有哪些?意义何在?6、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力有何影响?7、何谓噪声?强烈的音乐是噪声吗?8、畜牧场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何影响?9、如何减少畜牧场或畜舍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10、土壤卫生状况对动物有哪些影响?11、简述热环境对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课程复习辅导资料

第1~3章1、什么是家畜的环境?影响家畜生产和健康的环境因子有哪些?答:主要指外环境,即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根据环境因子的性质,家畜的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因子。
空气环境因子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等热环境因子,空气成分、有害气体、空气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粒等空气环境质量因子;水环境因子主要是指水源、水质以及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光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及辐射。
此外,还有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等土壤因子,地球表面上的海洋、湖泊、陆地、草原、高山、丘陵、经纬度、海拔等地理因子;饲养设备、设施等组成的家畜生活空间环境因素;畜禽之间、及生物个体之间的社会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畜禽优良遗传性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饲料转化率的高低、及疾病产生的可能性等问题。
2、造成我国规模化畜禽场粪便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①由于我国发展集约化养殖业的时间不长,开始缺乏经验,资金短缺,尤其是认识不足,没有把畜禽粪便处理做为集约化畜禽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畜禽场建设计划。
②粪便排放量大,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跟不上。
③现代农业丢掉了粪便做为有机肥的传统习惯。
④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大中型养殖场,目前缺乏统一的粪便环境管理条例、标准和有关的法规,也是造成粪便污染环境的一个原因。
3、可见光是如何影响家畜的繁殖和生产的?答: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家畜产生光觉和色觉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家禽的产蛋需要较长的日照,而昼短夜长的冬季,满足不了母鸡产蛋对日照的需要,成为母鸡停产的主要原因。
在逐渐延长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的新母鸡(如12月份孵化的)较为早熟,开产日龄较小,但第一个产蛋年的小形蛋比例较大;反之,在逐渐缩短的光照条件下培育的种母鸡(如8月份孵化的小鸡),性成熟较晚,开产较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会提高成年后的产蛋率,增加蛋重。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第一章家畜环境与应激1.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答:一、应激与疾病1、应激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性溃疡。
2、应激能抑制免疫反应,阻碍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对肿瘤的抵抗力,使肿瘤容易发展和转移。
3、高强度的应激会提高鸡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寄生虫等侵袭的抵抗力。
4、导致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如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等。
二、应激与生产性能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 肉,以及少数产生DFD 肉。
三、环境应激的预防: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3、药物的应用4、加强锻炼第二章温热环境一、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二、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①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②低温高湿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三、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①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无论是在寒冷或是炎热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家畜的生产力下降。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合复习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温热环境1、应激:凡是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强称为应激,它是机体的一种非持异性反应。
2、温热环境:温热环境是指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气流等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3、气象:是对流层所发生的风、云、雨、雪、寒、暖、干、湿、光、声、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4、气象因素:决定气象(对流层所发生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各项因素,如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压、气流、云量和降水等称为气象因素。
5、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降水)所决定的大气状况,如寒暖、阴晴、干湿、雨雪、风云等。
6、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既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或特殊天气状况。
这种天气变化规律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
7、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也称作用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或人类与生物的活动,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8、畜舍小气候:指畜舍内部的气象状况。
畜舍中小气候的形成除受舍外气象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舍内的家畜种类,饲养方式、密度、垫草使用,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通风换气、排水防潮,以及日常饲养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
9、体温: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
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10、基础代谢热:基础代谢在动物常称为‘饥饿代谢’。
指饥饿、休息。
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
也是动物的最低产热量。
基础代谢=293 W0.75 (kJ/日)11、体增热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或“饲料特种动力作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是体增热的主要来源。
12、隐汗蒸发:又叫渗透蒸发,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在皮肤表面蒸发,当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含水量增加时,渗透作用也大为加强。
家畜环境卫生学期末复习纲要

家畜环境卫生学期末复习纲要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纲要绪论一、概念1、家畜环境: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畜禽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照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改善和保护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
是由环境科学和动物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学科。
3、畜牧生产存在四大限制因素包括:品种、饲料、疫病、环境,四种限制因素占比例分别为10%~20%、30%~40%、20%~30%、10%~20%。
二、简答1、家畜环境因素的分类(掌握)(1)物理因素如温热、光照、噪声和畜舍等。
(2)化学因素如空气、土壤、水中的化学成分。
(3)生物因素如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4)社会因素如畜群群体间关系和人类社会条件等2、环境与家畜生产的关系(掌握)(1)环境影响家畜:自然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家畜的影响(2)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家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章适应与应激一、概念1、适应: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理机能反应或遗传反应。
2、良好的适应的表现→体重无明显变化、繁殖力不降低、发病及死亡率不高、能保持良好生产性能(畜禽适应的最重要标志)。
3、适应的类型: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遗传适应。
4、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5、PSE(pale,soft,exudative)6、DFD(dry,firm,dark)二、简答1、适应的基本原理(1)伯格曼法则:指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
即同种恒温动物,居住在热带的体型较小,居住在寒带体型较大,而且体型趋近于圆形。
(2)爱伦法则:寒带动物身体末梢部位如四肢、耳朵、尾巴等较小,减少散热,热带动物这些部位较大,以增加散热的体表面积。
(3)威尔逊法则:主要指动物体表的表皮绝缘层与气候的关系。
寒冷地区的动物具有较密、较厚的被毛和很厚的皮下组织;炎热地区动物,毛短,轻而且有光泽。
家畜环境复习重点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3.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例如:农田、牧场、温室、住房、畜舍的小气候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12.消耗饲料产热: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
(每克水蒸发能吸收2.43KJ的汽化热)15.辐射、传导和对流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也称为“显热发散”或“可感散热”。
16.潜在发散:蒸发散热只能使环境湿度升高,称为“潜在发散”17.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概述1.1 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2 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1.3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2.1 空气环境的要求2.2 水质的要求2.3 土壤环境的要求2.4 噪声和辐射的要求第三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3.1 环境卫生质量评价方法3.2 环境卫生监测方法3.3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第四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环境卫生管理组织4.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5.1 常见家畜环境卫生问题5.2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5.3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第六章:家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6.2 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6.3 粪便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七、第七章:家畜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7.1 废水性质及污染指标7.2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7.3 废水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八、第八章:家畜养殖废气处理8.1 废气成分及污染指标8.2 废气处理技术及工艺8.3 废气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九、第九章:家畜养殖环境设计与改善9.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9.2 养殖舍设计要求9.3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十、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标准10.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0.2 环境卫生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六、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单选、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3个大题;带“*”为重点考点)第一章(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中本来的组成成分或状态以及环境素质发生了变化,扰乱并破坏生态系统与人、畜正常的生活条件,对人、畜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
*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
*应激: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的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环境应激: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源:引起应激的有害环境因素。
应激反应过程:警觉反应、抵抗阶段、衰竭阶段应激反应特征意义警觉阶段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释放儿茶酚胺,分解代谢增强快速防御,惊恐反应抵抗阶段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多,获得适应;肝糖原异化,蛋白质分解生长、繁殖、免疫受抑制衰竭阶段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肾上腺皮质衰竭;内环境紊乱机体抵抗力降低,衰竭应激对家畜的三个危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健康的影响、对畜禽免疫的影响。
*驯化:如果家畜“服习”的时间延长,经过几个月后,会进一步引起保温隔热性能的改变。
因不良气候所致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又恢复或趋于正常。
这种气候驯化,其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
当不良的气候条件消失之后,动物又恢复原来状态。
*适应: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为适合外界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改善的表现,是经过若干年、若干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行为、生理、解剖和形态上已发生根本的改变,并能遗传给后代。
第二章(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气象:指对流层所发生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雷、霜、雾、雪、电等各种物理现象。
气象因素:用作描述大气物理现象的特征量,称之。
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云量和降水等。
天气:一个地方在短时期内由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所构成的大气综合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4
5
四、畜群结构及畜群周转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不同需 求,将畜禽分成不同类群。 五、饲养管理方式
包括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 六、卫生防疫制度
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要有车辆消毒 池;人员消毒更衣室;病畜隔离、尸体剖检和处理区等。
七、各种环境参数和标准
包括温、湿度、光照、通风、有害气体允许浓度、饲养 密度、采食及饮水宽度、日耗料量、粪尿污水排出量等。
2020/10/14
6
第六章 畜牧场规划
第三节 畜牧场总平面布局
一、规划和布局原则(了解) 二、畜牧场功能分区及其规划(掌握) 三、各区布局(掌握)
2020/10/14
7
一、畜牧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了解) 1、因地制宜; 2、经济合理; 3、便于饲养管理; 4、创造适宜小气候; 5、场内卫生防疫放在首位,实现清洁生产; 6、节约用地。
2020/10/14
8
二、畜牧场功能分区及其规划(掌握)
1、各功能区及其规划(掌握)
(1)管理区
场内最高地势、上风向,与生产区间隔200~300米, 鸡场500米以上。
(2) 生产区
应进一步划分为种畜、幼畜、育成畜、商品畜等。种 畜和幼畜应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地方,一般要求上风向;
(3) 隔离区
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和地势低处,与其它畜舍保持 300m的卫生间距。
2020/10/14
4
第六章 畜牧场规划
第二节 畜牧场工艺设计(掌握) 一、牧场的性质和规模
二、生产工艺流程
指根据畜禽不同时期对环境、设备和饲养管理等条件 的要求不同,而划分不同的饲养阶段。
三、主要工艺参数
主要包括:公母比例,种畜利用年限,情期受胎率, 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仔畜出生重,种蛋受精率,种蛋 孵化率,各饲养阶段的死淘率,耗料和劳动定额等。
第六章 畜牧场规划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选择
一、畜牧场用地面积的估计(了解) 二、自然条件因素(掌握) 三、社会条件因素(掌握)
2020/10/14
1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
一、畜牧场用地面积的估计(了解)
一般商品场可按建筑物占全场面积的15~25%来估算, 种畜禽场可按10~15%估算。
二、自然条件因素(掌握)
要求使下风向畜舍保证有足够的通风;而且使其免 受上风向排出的污浊空气的影响,有利于卫生防疫。 (3)根据防火间距确定畜舍间距
2020/10/14
13
2020/10/14
11
三、各区布局(掌握)
1、建筑物的排列(了解)
2、建筑物的位置(掌握)
(1)考虑功能关系
猪舍应按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装 猪台等顺序安排;饲料库和贮粪场与每栋猪舍都发生联系, 应合理安排。
(2)考虑防疫要求
主要考虑场地地势和主风向。先种、幼畜,再次为生 产群,病畜和粪污处理在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
2020/10/14
9
种畜
幼畜 育成群
生产群 风向
文化生活
生产管理
地势 生产区
兽医防疫、隔离 粪污处理
2、场内道路(了解) (1)足够宽度 (2)与房屋及畜舍间距 (3)污道、净道分开,勿交叉使用 (4)道路坚实、不泥泞 3、排水设施(了解)
可分为排雨雪水设施和排污水设施,两者要分开。
4、绿化设施(了解)
1、地势地形
(1)地势
要求:A 地势高燥;B 排水良好;C 地下水位应在 2m以下;D 在山区建场宜选择在南向坡地。
2020/10/14
2
(2)地形 要求:A 开阔整齐;B 边角不宜过多
2、水源 (1)水量丰富(丰水季、枯水季) (2)水质良好 3、土壤
透水透气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弱, 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2020/10/14
3
三、社会条件因素(掌握)
1、地理位置 畜牧场距离国道和铁路的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省
级道路不少于300m;距地方公路不少于50m; 2、疫情环境
与其它畜牧场、居民点的距离小型场不少于200m, 大型场不少于500m。 3、污染控制
牧场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但要离开 居民点及污染企业的污水排出口。
2020/10/14
12
3、建筑物的朝向(掌握) (1)根据日照确定畜舍朝向
畜舍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偏西45度以内为宜。 (2)根据通风确定畜舍朝向
适宜朝向应与主风向成30-45度角。 4 建筑物的间距(了解) (1)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
畜舍间距要求冬季前排畜舍不挡后排日照。 (2)根据通风确定畜舍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