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单元测试第六章统计指数含答案8K

合集下载

(完整版)统计基础6第六章统计指数测试卷8K

(完整版)统计基础6第六章统计指数测试卷8K

(完整版)统计基础6第六章统计指数测试卷8K统计基础知识测试题第六章统计指数⼀、判断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义的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种形式。

×3.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因素分析。

√4.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和进⾏因素分析的基本⽅法;主要⽤于分析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如物价变动、产量变动、劳动⽣产率变动、股价变动、成本变动等。

√5.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种形式。

×6.综合法总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资料,对起综合作⽤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较严格,⼀般采⽤与指数化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对应的全⾯实际资料。

⽽平均法总指数则既适⽤于全⾯的资料,也适⽤于⾮全⾯资料。

√7.如果零售物价上升2%,商品销售量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增长10%。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4年⼯业总产值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4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1.348倍。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般⽤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10.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个因素的变动⽅向和变动程度。

×11.综合指数是根据全⾯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全⾯资料计算的。

√12.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13.物价综合指数的分⼦减去分母后的差额综合反映由于物价变动⽽增减的销售额。

√14.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15.狭义的指数是指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能直接对⽐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数量综合变动的⼀种特殊相对数。

√16.总指数最主要的作⽤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向和变动程度。

第六章 统计指数含答案

第六章 统计指数含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不能同度量的事物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

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

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相对数,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B 85%C 115%D 117.6%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统计第6章答案解析

统计第6章答案解析

二、单选1-5ACBDC 6-10ACBDB 11-15ABBAC三、多选1.BCDE ;2.ABC ;3.BDE ;4.ACD ;5.CDE ;6.ABCE ;7.CDE ;8.ABCDE ;9.BCE ;10.AB ;11.ABE ;12.ABE ;13.ABCDE ;四、计算题1.解:已知200n =件,140n =件,2%n N = 则样本一级品率为1400.2200n p n ===或20% 样本一级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0.028p μ===或2.8% 2.解:已知1500N =亩,100n =亩,455x =斤,50σ=斤(1)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5x μ===斤 (2)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4.83 μ===斤 3.解:已知500n =,17535%500p == (1)当195%α-=时, 1.96t =0.0213 p μ=== 1.960.02130.0417p p t μ∆==⨯=观众喜欢该影片的区间范围为35%±4.17%35% 4.17%35%+4.17%P -≤≤30.83%39.17%P ≤≤(2)当 4.26%p ∆=时,0.042620.0213pp t μ∆===,195.45%α-= 极限误差不超过4.26%时,把握程度为95.45%。

4.解:已知4500,450020%900, 1.96N n t ==⨯==(1) 4.94fx x f =⋅=∑∑次1.99σ===次0.059 μ===次 1.960.0590.12x x t μ∆==⨯=次4.940.12x X x =±∆=±4.825.06X ≤≤即平均每名学生每月上网约5次。

(2)402550.7100p ++==0.0137 p μ== 1.960.01370.0269p p t μ∆==⨯=0.70.0269p P p =±∆=±67.31%72.69%P ≤≤计算表明,在95%的可靠性,每月上网4次以上的学生比重为67.31%~72.69%。

必修3第6章统计(含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必修3第6章统计(含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实用文档必修3 第6章 统计 参考答案6.1.1 简单随机抽样1.C 2.C 3.A 4.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向上、向下、向左、向右5.21 6.60,30 7.相等,Nn 8.略 9.(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

(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由于它是放回抽样10.选法二不是抽签法,因为抽签法要求所有的签编号互不相同,而选法二中39个白球无法相互区分。

这两种选法相同之处在于每名学生被选中的概率都相等,等于401。

6.1.2 系统抽样1.A 2.B 3.B 4.B 5.A 、B 、D 6. 200450 7.(一)简单随机抽样(1) 将每一个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2) 制作大小相同的号签并写上号码;(3) 放入一个大容器,均匀搅拌;(4)依次抽取10个号签具有这十个编号的人组成一个样本。

(二)系统抽样(1)将每一个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2)选用随机数表法找3个号,将这3个人排除;(3)重新编号0001至1000;(4)在编号为0001至010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得一个号L;(5)按编号将:L,100+L,…,900+L共10个号选出。

这10个号所对应的人组成样本。

8.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在将总体中的个体均分后的每一段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同的是,系统抽样也属于等可能抽样。

9.是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的三等奖号码的,共有100个。

10.略(参考第7小题)6.1.3 分层抽样实用文档Nm1.B 2.B 3.104 4.n5.70,80 6.系统抽样,100个7.总体中的个体个数较多,差异不明显;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中年:200人;青年:120人;老年:80人8.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9.因为总体共有彩电3000台,数量较大,所以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又由于三种彩电的进货数量差异较大,故也不宜用系统方法,而以分层抽样为妥。

必修3第6章统计(含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必修3第6章统计(含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必修3 第6章 统计 参考答案6.1.1 简单随机抽样1.C 2.C 3.A 4.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向上、向下、向左、向右5.21 6.60,30 7.相等,Nn 8.略 9.(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

(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由于它是放回抽样10.选法二不是抽签法,因为抽签法要求所有的签编号互不相同,而选法二中39个白球无法相互区分。

这两种选法相同之处在于每名学生被选中的概率都相等,等于401。

6.1.2 系统抽样1.A 2.B 3.B 4.B 5.A 、B 、D 6.200450 7.(一)简单随机抽样(1) 将每一个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2) 制作大小相同的号签并写上号码;(3) 放入一个大容器,均匀搅拌;(4) 依次抽取10个号签具有这十个编号的人组成一个样本。

(二)系统抽样(1) 将每一个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2) 选用随机数表法找3个号,将这3个人排除;(3) 重新编号0001至1000;(4) 在编号为0001至010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得一个号L ;(5) 按编号将:L ,100+L ,…,900+L 共10个号选出。

这10个号所对应的人组成样本。

8.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在将总体中的个体均分后的每一段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同的是,系统抽样也属于等可能抽样。

9.是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的三等奖号码的,共有100个。

10.略(参考第7小题)6.1.3 分层抽样1.B 2.B 3.104 4.nNm 5.70,80 6.系统抽样,100个7.总体中的个体个数较多,差异不明显;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中年:200人;青年:120人;老年:80人8.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9.因为总体共有彩电3000台,数量较大,所以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又由于三种彩电的进货数量差异较大,故也不宜用系统方法,而以分层抽样为妥。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一、指数的意义 对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分析采用一 种特殊的方法——指数法。所要研究的 现象总体可以区分为简单现象总体和复 杂现象总体。
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的指数: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 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 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指一切说 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 的相对数。 狭义的指数: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 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 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 方面
二、指数的种类
(一)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 指数和总指数 1、 个体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即 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销售量指数统称为个体物量 指数。 q1 kq q 公式表示: 0 p1 k 个体价格指数公式: p
p
0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1
25 25 件 千克 40 36 50 70 米 — —
15000 21600 12600 49200
15000 24000 9000 48000
合计 —
pq k 1 pq k
1 1 p 1 p
49200 102.5% 48000
1
三、在平均指数的应用中,平均指数和综 合指数比较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综合指数主要适用于全面资料编制, 而平均指数既可以依据全面资料编制, 也可以依据非全面资料编制; (二)综合指数一般采用实际资料做权 数编制,平均数指数在编制时,除了用 实际资料做权数外,也可以用估算的资 料做权数。
p q p q p q p q
1 0 0 1 0 0
1 1
q1 q0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亩产量与施肥量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A -∞< r <+∞B -1≤r≤+1C -1< r < +1D 0≤r≤+1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A +1B -1C 0.5D 1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ŷ=a+bx。

经计算,方程为ŷ=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B b值是明显不对的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A 8B 0.32C 2D 12.5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0.相关分析是研究(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在回归直线y c=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B r=lC 0< r<1D -1<r <012.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3.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14.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方程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D商品价格一定,商品销售与额商品销售量关系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A因果关系 C变异程度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4.可用来判断现象线性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a D估计标准误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c=78- 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6元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8元C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78元6.估计标准误的作用是表明( )A样本的变异程度 B回归方程的代表性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完全相关 B单相关 C负相关 D复相关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9.相关系数r的数值(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C 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A r=1B r=0C r=-1D S y=0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C对等关系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C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而因变量是随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基础单元测试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10题20分)
1.下列属于指数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销售量
C.商品销售额的发展速度
D.以上都是 2.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3.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条件是 A.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 B.指数化指标是否相同 C.计算是否加权 D.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 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个体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5.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变通形式
D.简单加总 6.调和平均法指数要在为质量指标指数的变形,其权数一般是
A. 01p q
B. 11p q
C. 10p q
D. 00p q
7.某单位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60%,销售量增长了25%,则价格增长了
A.35%
B.85%
C.28%
D.2%
8.甲地区销售额今年与去年对比为125%;乙地区各种产品产量去年与前年对比为115%,以上是总指数的为 A.甲 B.乙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A.为零 B.降低 C.增长 D.
不变 10.编制综合法总指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A.选择基期 B.选择报告期 C.选择同度量因素 D.选择计量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8题24分) 1.以下各项中属于广义指数的是 A.发展速度 B.计划完成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2.按指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不同划分的种类有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
B.同质作用
C.同度量作用
D.权数作用 4.某地区零售物价今年为去年的108%,这是 A.数量指标指数B.个体指数C.总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 5.以下指数的主要作用有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B.对复杂现象总体进行因素分析
C.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长期趋
D.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6.已知某企业产品的和产费用2013年为50万元,比2012年增加20万元。

其产量较2012年增长30%,则 A.该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为136.67% B.该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为128.21% C.由于产量增加使和产费用增加6万元 D.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和产费用增加11万元
7.平均法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
A.简单算术平均法指数
B.简单调和平均法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数 8.对某商店某时期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A.销售量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总平均价格指数
D.销售额指数 三、填空题(10分)
1.总指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法总指数和平均法总指数
2.统计指数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的指数称为数量指标指数,综合反映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程度的指数称为质量指标指数
3.编制综合法总指数需要全面资料,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必须采用平均法指数计算
4.同度量因素可以把不能直接加总或直接对比的因素
过渡到可以加总或对比 5.在综合法总指数01
00
q p q K p q
=
∑∑中,同度量因素是0p
6.平均法指数是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求得,它既是综合
法指数的变形,也是有独立的意义
7.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来90%的商品,则价格变动指数为111.11%
8.在指数体系中,从相对量来看,总价值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从绝对量来看,总价值量的绝对额变动等于各因素指数绝对额变动的和 四、简答题(3题15分) 1.什么是统计指数?
答:广义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能直接对比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数量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统计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答:指数能够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能分析多项事物复杂现象的总变动中,各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响、影响程度和绝对效果。

3.什么是综合法指数?综合法指数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答:综合法总指数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考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出来的总指数就叫做综合法总指数。

其编制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五、计算分析题(15+8+8=31分) 1.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解:1145600z q =∑(元),0132000z q =∑(元),
01
43000z q
=∑(元)
(1) 计算三个指数 11
0000
45600
142.532000
zq z q
K z q
=
=
≈∑∑, 110013600zq d z q z q =-=∑∑(元); 110001
45600
106.0543000
z z q
K z q
=
=
≈∑∑, 11012600z d z q z q =-=∑∑(元); 01
0000
43000
134.3832000
q z q
K z q
=
=
≈∑∑, 010011000q d z q z q =-=∑∑(元)。

(2)建立指数体系
相对数方面 zq z q K K K =⋅, 绝对数方面zq
z q d d d =+。

(3)(3)分析说明:该企业6月份总成本比5月份上升了42.5%,上升的绝对额为13600元是由于单位成本上升6.05%使总成本增加2600元,以及产量上升34.38%使总成本增加11000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价格总指数及其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额 (2)计算销售额指数和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解:(1) 1111
000000
111322
1111322
10210397p p
p q
K p q
k ++=
=
++
∑∑
0046
100.3545.84
=
≈ 11111
4645.840.16p p
d p q p q k =-=-=∑∑
(万元)
(2) 11
0000
46
102.2245
pq p q K p q
=
=
≈∑∑ 110046451pq d p q p q =-=-=∑∑(万元)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今年产品产量分别比去年增长5%、15%、10%,去年三种产品的产值分别为10、30、50万元。

(1)计算今年产量比去年增长多少? (2)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是多少?
(3)假设又知三种产品今年的总产值为120万元,则价格总指数是多少? (1)00
00
q q k p q K p q
=
∑∑000000
101053011550110103050
⨯+⨯+⨯=
++
00100
111.1190
=
≈ 111.11%-1=11.11%
(2) 00001009010q q d k p q p q =-=-=∑∑(万元) (3) 110000
120
120100
p q
p q K k p q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