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自2024年初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该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二、工作成果1. 搬迁规模扩大在2024年,我们的搬迁规模有所扩大,共搬迁贫困户5000户,累计搬迁人口达1.5万人。

搬迁地区包括贫困山区和贫困沿海地区,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 产业发展促进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们注重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提供土地、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目前,已有许多贫困户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建立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3. 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改善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我们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搬迁地区修建了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和生活水平。

4. 教育和医疗服务改善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我们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

在搬迁地区修建了学校和医院,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三、工作亮点1. 特色产业发展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们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和特色,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例如,在沿海地区,我们引导贫困户养殖海产品,利用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组织的参与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我们能够更好地建立起贫困户和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促进贫困户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3. 多方合作为了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与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与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工作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四、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搬迁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的资金来源有限,无法满足需求。

这导致一些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度较慢,无法满足贫困户的需求。

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条件更好、发展更有潜力的地区,并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就业支持,以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贫的目标。

在今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扩大。

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共有X个贫困地区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XX个贫困县,XX万贫困人口受益。

这些贫困人口纷纷从偏远山区、高海拔地区迁往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区和县城,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二、搬迁安置工作取得进展。

上半年,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工作,不仅保障了搬迁户的基本住所需求,还提供了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项目资金的投入,确保了搬迁户的生活补助和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

三、搬迁户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许多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们从原来的破旧房屋迁移到了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新居,有了稳定的供水、电力和通讯网络。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搬迁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支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四、就业和创业促进。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仅要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

上半年,政府积极引导搬迁户就近就业或开展创业,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就业技能和创业知识。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新入职企业和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监管力度加强。

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密集的检查和督导,确保了工作的透明和规范进行。

同时,加强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监控,严防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通过监管的力度加强,有效地保障了贫困户权益,提高了搬迁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

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宣传推广加强。

上半年,各级政府通过举办论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推广。

2024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2024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2024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2024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实施方案制定:上半年,我们制定了2024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2.搬迁对象确定:通过深入调研和排查,我们确定了上半年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了解。

3.搬迁场所建设:我们在搬迁目的地进行了场所建设,包括新建房屋、道路修筑、水电设施等,确保搬迁后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4.搬迁过程管理:在实施搬迁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详细规划和组织,确保搬迁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为贫困户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5.后续帮扶措施:搬迁后,我们继续关注贫困户的生活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扶措施,包括就业培训、产业扶持等,帮助他们稳定生活,摆脱贫困。

总体来说,2024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拆迁安置问题、贫困户适应新生活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半年继续努力解决。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搬迁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2024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下面对2024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工作进展1. 完成搬迁规划。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保搬迁对象的准确确定,搬迁项目的合理规划,并进行了案前论证工作。

2. 土地流转顺利。

在易地搬迁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上半年,各地加大了土地流转的推进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和沟通协商等方式,解决了大部分土地流转问题,确保了搬迁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易地搬迁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搬迁对象生活质量的关键。

上半年,各地在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确保了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加大力度,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了搬迁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社会力量也参与到社保体系的完善中,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改善了搬迁对象的生活条件。

5. 就业培训逐步展开。

易地搬迁后,就业是每个搬迁对象面临的首要问题。

上半年,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培训活动,提高了搬迁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同时组织了一些就业推介会,为搬迁对象提供就业机会。

6. 搬迁后综合脱贫措施落实。

易地搬迁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搬迁后如何确保搬迁对象在新地点可以持续脱贫是一个重要问题。

各地通过加强产业扶持、金融扶贫和社会帮扶等措施,确保了搬迁对象的综合脱贫。

二、成果评价1. 搬迁对象生活条件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后,搬迁对象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水通电、交通便利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搬迁对象的生活品质。

2. 就业率提高。

上半年,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搬迁对象的就业机会。

通过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方式,搬迁对象的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一部分搬迁对象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3. 农民收入增加。

易地扶贫搬迁后,搬迁对象参与了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在农产品销售和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扶贫年度搬迁工作总结(3篇)

扶贫年度搬迁工作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与目标2023年,我国扶贫搬迁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1. 搬迁安置工作: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了搬迁群众能够顺利入住新居。

2.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投入资金XX亿元,用于搬迁安置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

3. 产业扶贫: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我们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实现增收致富。

全年共带动搬迁群众参与产业项目XX个,人均增收XX元。

4. 就业帮扶: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全年共有XX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XX人。

5. 社会融入:我们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

全年共开展各类社会融入活动XX场,受益群众达XX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就业稳定性不足:部分搬迁群众就业技能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就业稳定性不高。

改进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

2. 产业发展不足:部分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搬迁群众增收需求。

改进措施: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3. 社区治理能力不足:部分搬迁安置区社区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搬迁群众的需求。

改进措施:加强社区治理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四、展望与展望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2. 进一步完善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易的扶贫搬迁年度总结(3篇)

易的扶贫搬迁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

2023年,我国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工作成效1. 搬迁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3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960万户、5805万人,其中本年度完成搬迁任务约100万户、500万人。

2. 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各地加大投入,加强搬迁安置区道路、供水、供电、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生活品质。

3. 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有力。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4. 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搬迁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5.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搬迁安置区产业扶贫,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6. 后续扶持政策持续完善。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三、工作经验1.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

针对搬迁安置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生活品质。

2.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3. 优化安置模式,提高搬迁群众满意度。

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创新安置模式,提高搬迁群众满意度。

4. 强化就业帮扶,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加强搬迁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四、未来展望2024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 加强就业帮扶,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

3. 推动产业扶贫,促进搬迁安置区经济发展。

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6篇

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6篇

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易地搬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和手段。

为了彻底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各地区纷纷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我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建议。

一、成绩总结自2016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我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级部门的协调作用,积极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

在易地扶贫搬迁选址、搬迁安置、产业扶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选址合理,规划科学我区在易地搬迁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避免了搬迁后因生活环境、就业机会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区还注重规划科学,推动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搬迁户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2.搬迁安置有序,政策落实到位在搬迁安置方面,我区充分考虑了搬迁户的意愿和需要,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安置,确保搬迁户的生活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搬迁户的帮扶力度,确保搬迁户能够稳定就业、稳定生活。

3.产业扶持有力,就业机会增加为了解决搬迁后的就业问题,我区加大了对搬迁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为搬迁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通过产业扶持,不仅解决了搬迁户的就业问题,还增加了搬迁地区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存在问题虽然在易地搬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尽管在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搬迁地区的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由于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之搬迁户自身的就业能力有限,导致就业问题仍然难以完全解决。

2.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尽管在搬迁安置过程中考虑了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部分搬迁户对新生活环境适应不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导致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根本要求,积聚全镇力量,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涉及 5 个村个村民小组,完成搬迁任务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同步搬迁户户人。

分年度规模为 20年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20年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

集中安置 6 个点共户人,其中赛云村赛云一组大鱼塘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6 户人),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 户人);赛云村赛云二组那诺地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2 户 5 人);太和村小寨组古蜡平掌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20年实施 5 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 户 3 人);太和村新寨组恩乐地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20年实施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 户人);官厅村厄里组拉古普池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于 20年实施;官厅村玉能一二组瓦场安置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于 20年实施。

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其中新华村 3 户人,官厅村 5 户人,路思村 2 户 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一)项目建设情况。

截止 20 年 12 月 2 日,全镇已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集中安置点开工 6 个,已竣工 6 个,竣工率 100;分散安置户开工户人,已竣工户人,竣工率 100;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竣工。

全镇搬迁入住户人,搬迁入住率达 100;完成旧房拆除 227 幢,拆除率达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体上进展顺利,各县都能依照省批方案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四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1 XX年并将这项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我办突出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XX年,继续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万人口的移民目标。

涉及11个市、73个县。

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80%;两年滚动入住6万人。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1、XX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0811户、64369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2、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户、93887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17%。

3、XX年已入住17678户、54673人;XX年已入住3132户、10214人,两年滚动入住20810户、64887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需总投资亿元。

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5亿元,;后续产业奖补资金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5亿元,农民自筹22亿元。

二、工作亮点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

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

截至10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

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2万元,自筹部分不足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

在此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

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

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企业帮扶额度每年不得低于10万元,并且进行连续帮扶,鼓励企业对搬迁旧村进行产业开发。

各地依托当地特色种养基地、超前谋划、同步安排产业开发项目,推行“一户一圈”、“一户一店”、“一户一棚”等新模式。

实施定向移民、有业安置。

右玉县高家堡乡移民小区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养羊圈舍;二十五湾村移民小区,利用相邻水库的休闲旅游优势,帮助农民建起一户一院的农家乐式院落;天镇县南河堡乡闫家园移民新村,每户新房配套建设一栋蔬菜大棚,韩小屯村移民小区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一座养猪场,引进种猪344头,带动439户移民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紧盯目标、督导检查。

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分析研判形势,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点瞄准移民搬迁滚动入住率这一指标,有重点地对开工迟缓、入住率不高的市、县进行分批次专项督导推进。

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工作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标准。

晋城市在省级补助标准基础上,市级增加补助每人XX元,并对重点贫困县陵川县再增加补助每人1000元;长治市财政每人增加补助2500元,其中沁源县财政每人再增加补助13800元;吕梁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人增加补助200元,并列入年度预算;阳泉市加大资金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达到每人9000元。

乡宁县财政增加扶贫资金6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移民搬迁。

三是多措并举、解决用地。

长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旧农场、旧林场、旧学校、倒闭工矿企业闲置土地,建设移民新村。

一些搬迁村集体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尽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困难。

大同市南郊区将4个贫困村整体搬迁到同煤集团开发区和市政府棚户改造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搬迁用地困难。

四是创新机制、破解难题。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深入,任务不断加大,搬迁对象更加困难,工作压力逐年增加。

天镇县塔儿村、右玉县高家堡、黎城县南社村移民小区由以往移民安置新房毛墙、毛地交付使用,转变为刷墙、铺地、砌暖炕,让搬迁农户直接入住成品房,加快了群众搬迁入住。

太原市扶贫办提出易地扶贫搬迁“产城一体化建设”,即在移民搬迁中注重产业发展、教育跟进、医疗服务等全方位配套建设,同时结合其他惠民政策给予继续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吕梁市抓住采煤区沉陷治理这一机遇,调动企业积极性,将扶贫移民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捆绑使用,加快推进扶贫移民搬迁。

五是示范引路、推广典型。

为了及时推广各地工作中好的经验、作法,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五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即:阳高县设施农业与搬迁建房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左权县移民搬迁与旧村开发利用的庄园经济模式;五寨县整乡搬迁集中建设单元楼小区的城镇化安置模式;阳曲县、万荣县吸引企业参与移民搬迁工程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壶关县分类规划设计、集中安置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搬迁、社会保障模式。

今年,我办还多次编发简报、新闻报道各地移民搬迁典型经验。

四、关于我省移民搬迁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瓶颈突出的困难问题和瓶颈制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问题。

2018年之前,我省对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指标没有下达计划,一些地方指标不够,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有的土地和规划不好调整。

由于土地和规划的相关手续不能及时办理,导致房屋使用证也不能办理。

易地扶贫搬迁在城镇安置建设用地与市场同价、费用高。

搬迁旧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绝大多数没有盘活、没有进入市场交易,没能给贫困户带来财产性收入。

2、产业配套问题。

以前,移民搬迁更多地考虑的是搬迁问题,没有将产业配套同步规划,或是将移民与产业结合的不紧密,未将新村产业作为必备内容。

产业项目规模小、覆盖面窄、带动力不足。

3、农民自筹问题。

目前,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入户均建房补助不足2 万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10-13万元。

部分贫困群众举债搬迁,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部分贫困户存在想搬搬不动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一是建议重点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专项资金、出台重点政策措施、确定具体目标,强力推进。

二是建议联系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

支持移民新村和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三配套政策。

三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优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村、搬迁户。

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的搬迁积极性。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2 我委作为行业扶贫部门,牵头负责全市“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工作。

去年以来,我委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之战”,务求XX年首战告捷,为争取率先在长株潭地区及全省完成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现将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总体情况XX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3976人,截止XX 年1月31日,全市已搬迁入住2146户6963人,其中:省计划内完成1225户3978人,省计划内易地扶贫搬迁户均竣工达到入住条件;省计划外完成921户2985人,实际完成数为省计划任务数的175%,占“十三五”期间总任务数的%。

株洲县XX年计划搬迁23户68人,实际完成搬迁68户202人,其中:计划内完成23户68人;计划外完成45户134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

株洲县针对分散安置特点,通过乡镇政府和村支两委“帮”,贫困户亲属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助”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建设用地、征地及土地平整费用不足等问题。

#p#分页标题#e# 攸县XX年计划搬迁20户70人,实际完成搬迁278户973人,其中:计划内完成20户72人;计划外完成258户901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41%。

攸县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矛盾。

建房自筹部分采取村里投工投劳的形式予以筹集,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排忧解难。

茶陵县XX年计划搬迁505户1656人,实际完成搬迁690户2281人,其中:计划内完成505户1656人;计划外完成185户625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

茶陵县把制度挺在前面,工作干在一线,基础工作扎实有力,用“一个《细则》,一个口令、一份责任、一个标准、一腔爱心”规范茶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对选址用地地形不规则的200多户,根据宅基地地势“量身”设计;对超建筑面积的一律不予补助,直至整改到位;对无力建房的贫困户,实行“帮筹措资金、帮请施工队,帮把质量关,帮安置房验收”,通过“四帮”把党的关怀传达到建档立卡的困难群众中去。

炎陵县XX年计划搬迁677户2182人,实际完成搬迁924户2936人,其中:计划内完成677户2182人;计划外完成247户754人,实际完成数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比例为%。

炎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注重抓好顶层设计,通过“四个必须定户、统分结合定点、严格标准定标、加快建设定期、压实责任定责、确定脱贫措施定业”的“六定”工作法,总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按照1人户50平方米、2人户75平方米、3人户100平方米、4人及以上户125平方米四档,每档提供3套设计图纸供比选,实行统一规划,采取分档统规统建、统规帮建或统规自建等方式实施,并按统一风格进行外墙粉刷和装修,做到美观实用,通过高识别度的规划设计,体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力度。

同时,炎陵县将严守政策与对贫困户的关怀有机结合,为贫困户脱贫后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在设计上预留了空间。

醴陵市XX年省里未安排搬迁任务,实际完成搬迁186户571人,占“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比例为%。

醴陵市虽然XX年没有省定任务计划,但按照其他县市标准要求自身,积极组织召开该市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会暨培训会,安排各乡镇提早对XX年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摸底,并根据市领导批复要求“XX年完成‘十三五’期间任务数的20%”提前开展试点工作,为该市XX年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1819人的搬迁任务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