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打捞工具及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2014年岗位大练兵常用打捞工具

2014年岗位大练兵常用打捞工具

1、可退式打捞矛1、名称:LM-T73可退式打捞矛 (LM-T89可退式打捞矛)2、使用范围及用途:从鱼腔内孔打捞的工具,对自由或遇卡状态的管柱都可抓捞。

3、结构:由芯轴、圆卡瓦、释放环、引鞋组成。

1、芯轴;2、圆卡瓦;3、释放圆环;4、引鞋4、工作原理:自由状态下,圆卡瓦略大于落物内径,进入鱼腔后,圆卡瓦被压缩,产生外胀力,紧贴落物内壁;上提芯轴,芯轴与圆卡瓦锯齿形螺纹吻合,产生径向力,实现打捞。

退出时,钻具下击,正转2-3圈,使圆卡瓦与芯轴锯齿形螺纹分开,上提退出。

5、技术规范:规格型号外型尺寸(mm)接头螺纹打捞尺寸(mm)许用拉力(KN)卡瓦窜动量(mm)LM-T73 95×651 230(73TBG)54.6~62 535 7.7LM-T89 105×670 210(73TBG)66.1~77.9 814 106、操作方法:选择检查工具,下至距鱼顶2m开泵循环,缓慢放入鱼腔,悬重有下降显示时,反转1-2圈,试提悬重增加,起钻;退出时,钻具下击,正转2-3圈,上提即退出。

7、注意事项:工具平稳入鱼,不能超出许用范围;用后清洗、检查和保养。

图3-2-7 可退式打捞矛1、用途及使用范围属于内捞工具,可以打捞钻杆、油管、套铣管、封隔器等有内孔落物。

又可对遇卡管柱进行倒扣或配合其它工具使用(如震击器、倒扣器等)。

2、结构由上接头、矛杆、卡瓦、锁块及螺钉组成。

3、原理当矛杆与卡瓦进入鱼腔之后,卡瓦依靠自重向下滑动,卡瓦与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卡瓦齿面与矛杆中心线距离增加,使其打捞尺寸逐渐加大,直至与鱼腔内壁接触为止。

上提矛杆时,斜面向上运动所产生的径向力迫使卡瓦咬入落物内壁,抓住了落物。

4、技术规范 序号 规格型号 外径mm 接头螺纹 打捞内径mm 许用拉力KN 1 HLM-D (S )48 73 2 3/8TBG 38 251 2 HLM-D (S )60 86 NC26(2A10) 42-53.8 496 3 HLM-D (S )73 105 NC26(210) 52.6-64.1 781 4 HLM-D (S )89 105 NC26(210) 64.1-77.9 1093 5 HLM-D (S )102 105 NC26(210) 77.6-92.1 1147 6 HLM-D (S )114 121 NC38(310) 90-102.5 2246 7 HLM-D (S )127 121 NC38(310) 103-117.8 2746 8 HLM-D (S )140 135 NC38(310) 115.7-129.3 3854 9 HLM-D (S )168 165 NC38(310) 138.3-156.3 5384 10 HLM-D (S )178 175 NC38(310) 152.3-168.1 59285、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方法①地面检查矛杆尺寸是否合适,卡瓦是否能自由下滑,并在卡瓦滑道上涂机油,用手来回滑动,使其运动灵活。

史上最全打捞工具概述(详细、量大、专业)

史上最全打捞工具概述(详细、量大、专业)

史上最全打捞工具概述(详细、量大、专业)概述在钻完井和井下作业中,钻杆、钻铤、套管、油管柱被卡或折断、钻头牙轮掉井、测井仪器或电缆被卡、电缆钢丝绳被拉断、封隔器被卡、沉砂、严重井漏、井塌、井喷等原因导致正常的钻井、修井、完井作业中断,需要用打捞工具或采取特别措施解除漏、塌、卡、喷以恢复正常作业。

解除漏、塌、卡、喷的作业和工艺就叫做“打捞”。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打捞作业不可避免。

据国内过去统计,每打五口井就可能有一口,每修五口井可能就有四口井需要进行打捞作业。

因此准备常用的打捞工具及了解掌握常用的打捞技术是必要的。

1打捞方式的分类1、根据打捞管柱•软捞:钢丝(绳)/电缆•硬捞:油管/钻杆/连续油管2、根据咬合关系•内捞:捞矛/公锥/外钩•外捞:捞筒/母锥/内钩/打捞篮2打捞工具的分类外捞:可退式打捞筒、母锥、内钩、三球打捞器等。

内捞:公锥、可退式打捞矛、套管捞矛、外钩、倒扣、捞矛。

其他:强磁打捞器、反循环强磁打捞器、打捞杯、反循环强磁打捞篮、反循、环打捞篮。

3管柱打捞工具1、可退式卡瓦打捞筒1)、用途:用于钻井、修井工程中从外部打捞钻铤、钻杆、油管以及其它柱状落鱼的专用打捞工具。

它根据钻铤、钻杆、油管、接头、接箍和其它井用管子的外径尺寸而设计的。

当抓住落鱼而不能捞出时,捞筒可退出落鱼,提回地面。

此外、卡瓦打捞筒抓住落鱼后能进行高压泥浆循环。

还带有铣鞋能有效地修理鱼顶,便于落鱼顺利进入捞筒。

2)、结构:由上接头、筒体、引鞋组成。

内部装有抓捞卡瓦、盘根和铣鞋或控制环组成,见下图。

6)“A”形盘根为橡胶短筒,内部有密封唇,为落鱼外径与筒体内壁间密封作用,与各种尺寸的螺旋卡瓦配套使用,它装在筒体的上部。

利用上接头的下端斜面把它适度压紧即具密封性,使用篮式卡瓦时安装“A”性盘根是无妨碍的。

7)“R”型盘根它的内面有密封唇,外表面粘结在控制环的内槽,与各种尺寸的篮式卡瓦配套使用。

8)常见配件•加大引鞋:增大抓捞面积•壁钩:鱼顶偏倚井壁时使用。

打捞工具详解

打捞工具详解

打捞工具详解★卡瓦打捞筒1.卡瓦大捞筒外筒中部车有节距较大的倒锯齿形左旋螺纹,Ф203mm卡瓦打捞筒节距60mm,角度9,共有3-4圈,它与卡瓦外部的左旋螺纹相配合,在螺纹的最下部有凹槽,其槽底与外筒壁平,此槽使卡瓦和控制环的凸键或控制环的卡键套合,阻止卡瓦在筒内转动。

2.相同外径打捞筒,螺旋卡瓦和篮状卡瓦可以互换,螺旋卡瓦体积较小,可以打捞较大落鱼。

篮状卡瓦体积较大,只能打捞较小落鱼。

3.内铣鞋:当鱼头变形较大,卡瓦筒自身铣鞋无法修正时,或在使用不带铣鞋的螺旋卡瓦打捞筒,可卸掉引鞋而接内铣鞋。

4.每种卡瓦打捞筒都配有三种以上不同内径卡瓦,每种卡瓦打捞为3mm,所有总抓范围为9-12mm,其打捞范围比数字大0.8mm,小2.4mm.具体说,177.8mm的卡瓦可以打捞178.6-175.4mm。

5.根据鱼头外径选择卡瓦尺寸,卡瓦内径应小于鱼头1-2mm,然后根据井径选择下入最大打捞筒外径,在裸眼中打捞,捞筒外径应小于井径20mm以上,套管内应小于套管内径6mm以上。

★反循环打捞篮1.边循环边缓慢转动下放钻具,距井底0.1-0.2米处,维持循环15-20分钟后,然后拨动钻具下放至井底。

2.如果井下捞物较多,进不了铣鞋,可以加适当压力(10-20kn)磨洗,使落物改变位置,或将落物磨碎,使其容易进入筒内。

磨铣要用低速,在落物未进入铣鞋时,憋跳是难免的,待落物进入铣鞋后憋跳会变轻或消失。

★公锥和母锥1.公锥由于在挤压下强行造扣,给鱼头较大的张应力,所以宜在管壁厚的地方使用,钻铤、钻杆接头及加厚部位,对钻杆本体或套管不适应。

2.公锥有带排屑槽或不带排屑槽的,应尽量使用不带排屑槽。

3.公锥下至距鱼头0.5-1米处,开泵循环钻井液,冲洗鱼顶沉沙,同时井内沉沙带出。

循环一周后下放公锥找鱼头,可停泵也可不停泵,开泵情况下比较容易判断是否进入鱼头,鱼头方入不是准确的清况下,需开泵拨动下放寻找鱼头,如果阻力消失泵压恢复正常,就继续下放,直到找到鱼头。

井下打捞工具2

井下打捞工具2

2
钻头尺寸 /mm 266.70292.10 298.45317.50 320.68333.38 342.90-362 368.30-381 406.40 431.8-444.5 470-494.4 牙轮尺寸/mm 牙轮最大高度 137.71 155.60 160.33 178.60 187.72 205.00 208.40 223.04 牙轮最大外径 181.77 202.00 215.50 223.83 243.68 257.18 283.76 290.50
三、工 作 原 理
反循环打捞篮是利用工具的特殊结构,造成钻井液在井底
的局部反循环作用,将井底碎物冲入篮内而进行打捞的工具。
反循环打捞篮结构的组合要根据落物的形状、大小及地层
的软硬等因素来选配篮筐和铣鞋,必须做到使落物能进入篮筐。 如果井下落物是牙轮,就可参照表2所给的牙轮钻头的牙轮尺 寸来选择打捞篮。
86 95 121 105 156 159 178 219 244 340
引锥 直径 (mm)
48 59 59 83 95 102 144 184 210 298
落鱼尺寸 (mm) 钻杆
73.0 88.9 88.9 146 159 178 203
钻铤
油管
60.3 73.0 73.0 88.9 88.9 101.6 101.6






一、简
1、用途

反循环打捞篮主要用于捞取井底较小落物,如钻头牙轮、牙齿、手工工具 及碎铁等等。它在打捞作业时,可在井底形成局部反循环,落物被冲到打捞篮内。它 是清理井底的有效工具。 2、结构 反循环打捞篮主要由接头、喇叭口、钢球、上水眼、筒体、下水眼、打捞篮和铣鞋

石油钻井队打捞类工具介绍

石油钻井队打捞类工具介绍

石油钻井队打捞类工具介绍1、公锥2、母锥3、滑块捞矛4、分瓣捞矛5、TFLM-T提放式可退捞矛6、提放式分瓣捞矛7、可退捞矛8、伸缩捞矛9、二用伸缩捞矛10、可退式螺旋卡瓦捞筒11、可退式蓝式卡瓦捞筒12、卡瓦捞筒13、弯鱼头打捞筒14、提放式可退捞筒15、短鱼头打捞筒16、电泵捞筒17、可退式螺旋卡瓦电泵捞筒18、活页式捞筒19、不可退式抽油杆捞筒20、弯抽油杆捞筒21、组合式抽油杆捞筒22、提放式抽油杆捞筒23、三球打捞器24、抽油杆接箍捞矛25、多用打捞筒26、颠倒式抽油杆捞筒27、蓝式抽油杆捞筒28、螺旋式抽油杆捞筒29、偏心式抽油杆接箍捞筒30、提放式倒扣捞矛31、可胀式倒扣捞矛32、倒扣捞矛33、倒扣捞筒34、提放式倒扣捞筒35、反循环打捞蓝36、局部反循环打捞蓝37、开窗捞筒38、缆绳打捞钩39、外钩40、内钩41、内外组合钩42、活齿钩43、一把抓44、磁力打捞器45、测井仪器打捞器46、弹簧打捞筒47、老虎嘴公锥SY5114—92母锥SY5115--92滑块捞矛SY/T5069—2000可退式捞矛SY/T5069—2000分瓣捞矛SY/T5069—2000TFLM—T 型提放式可退捞矛提放式分瓣捞矛SY/T5069—2000伸缩捞矛SY/T5069—2000二用伸缩捞矛SY/T5069—2000可退式螺旋卡瓦打捞筒SY/T5068--2000可退式蓝式卡瓦捞筒SY/T5068-2000卡瓦捞筒SY/T5068—2000弯鱼头打捞筒SY/T5068-2000提放式可退捞筒短鱼头捞筒SY/T5068—2000电 泵 捞 筒SY/T5068—2000可退 式 螺 旋 卡 瓦 电 泵 捞 筒SY/T5068—2000活页式捞筒SY/T5068--2000不可退式抽油杆捞筒SY/T5068--2000弯抽油杆打捞筒SY/T5068—2000组合式抽油杆捞筒SY/T5068-2000提放式可退抽油杆捞筒SY/T5068-2000三球打捞器SY/T5068-2000抽油杆接箍捞矛SY/T5069-2000多用打捞筒SY/T5068-2000颠倒式抽油杆捞筒SY/T5068-2000蓝式抽油杆捞筒螺旋卡瓦式抽油杆捞筒SY/T5068-2000偏心式抽油杆接箍捞筒SY/T5068-2000提放式倒扣捞矛SY/T5069—2000倒扣捞矛SY/T5069-2000可胀式倒扣捞矛SY/T5069-2000倒扣捞筒SY/T5068—2000提放式倒扣捞筒SY/T5068—2000反循环捞篮局部反循环打捞篮开窗打捞筒SY/T5068--2000缆绳打捞钩外钩内钩内外组合钩活齿钩一把抓磁力打捞器SY/T5147--2000测井仪器打捞蓝弹簧打捞筒SY/T5068—2000老虎嘴产品型号: 可倒扣捞矛产品名称: 可倒扣捞矛相关说明:本工具为内捞式工具,它既可以用于打、倒扣,又可以释放落鱼,还能进行洗井液循环,可与反扣钻杆配套使用,他抗拉负荷大,倒扣力矩大,打捞成功率高。

井下打捞工具手册

井下打捞工具手册

一、公锥1名称型号:GZ105-1公锥2、用途:专门从油管、钻杆、套铣筒、封隔器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主要用于有接箍的油管或厚壁管类落物。

3、结构:公锥是长锥形整体结构,分接头和打捞丝扣两部分。

接头上部有与钻杆相连接的螺纹,有正反扣标志槽,便于归类与识别。

4、原理:当公锥进入打捞内孔之后,加适当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丝扣挤压吃入落物内壁进行造扣。

当所造之扣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和扭距时,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办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

5、技术规范:(1)规格型号:GZ105-1 (2)外形尺寸:Ø105mmx535mm (3)接头螺纹:NC31(210)(4)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㈠打捞螺纹表面硬度HRC60-65. ㈡抗拉极限:大于等于932Mpa. ㈢冲击韧性:大于等于58.8S/cm3. ㈣打捞直径:54-77mm。

6、操作方法:当工具下至鱼顶上部1-2m时,开泵循环,并逐渐下放工具至鱼顶,观察泵压变化。

如泵压突然上升,指重表悬重下降,说明公锥进入鱼腔,可以进行造扣打捞。

如果悬重逐步下降而泵压并无变化,说明公锥插入鱼腔外壁的套管环形空间,应上提钻柱,然后转动管柱,重对鱼腔,直至悬重与泵压均有明显变化(公锥入腔),才能加压造扣进行打捞。

打捞鱼腔畅通,泵压无明显变化的落鱼时,应增加扶正找中接头或采用引鞋结构,以防止造扣位置错误,酿成事故。

7、注意事项:打捞操作时,不允许猛顿鱼顶,以防将鱼顶或打捞螺纹顿坏。

尤其应注意分析判断造扣螺纹位置,切忌在落鱼外壁与套管内壁的环行空间造扣,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二、母锥1、名称型号:MZ/NC31-1母锥2、用途:母锥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等管状落物外壁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可用于无内孔或内孔堵死的圆柱形落物进行打捞。

3、结构:母锥是长筒形整体结构,由上接头与本体两部分构成。

上接头有正反扣标志槽(一道槽为正扣。

两道槽为反扣),本体内锥面上有打捞螺纹。

检修,常用修井打捞工具(DOC)

检修,常用修井打捞工具(DOC)

第六章检修常用修井打捞工具一、学习目标掌握常用修井用公锥母锥、打捞矛、打捞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能够识别常用修井打捞工具的规格,掌握常用修井打捞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修井打捞工具的维修保养。

二、使用工具(1)专用工作台和压力钳;(2)1200mm管钳;(3)扳手和螺丝刀各一套。

三、工作内容注:(1)D应小于施工井套管内径6—8mm。

(2)δ一般为5—6mm。

(3)一般井长度为500mm,特殊井可按井下工具长度而定。

3)通井规的维修保养:①清除通井规本体及螺纹部分的油污等杂质。

②检查螺纹部分有无缺齿、滑扣及变形等现象,影响使用的应予以淘汰。

③检查通井规本体有无损伤及变形等现象,影响使用的应予以淘汰。

④检查通井规水眼有无堵塞。

⑤螺纹部分涂抹黄油,带上护丝,油纸包裹,装箱于干燥处保存。

(二)检修公锥1.公锥的用途公锥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封隔器、配水器、配产器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对于带接箍的管类落物,打捞成功率较高。

公锥与正、反扣钻杆及其他工具配℃合使用,可实现不同的打捞工艺。

2.公锥的结构公锥是长锥形整体结构。

可分为接头和打捞螺纹两部分,如图2-6-2所示。

接头上部有与钻杆相连接的螺纹。

有正、反扣标志槽,便于归类和识别。

接头下部有细牙螺纹,用以连接引鞋。

公锥自上至下有水眼。

公锥最重要的部分是打捞螺纹,按牙尖角分类有两种不同的规范。

(1)螺纹牙尖角为55,螺距为8牙/25.4。

这种打捞螺纹日前使用较多,其优点是螺纹牙尖角较小,易于吃人落鱼内壁,所需的造扣扭矩也较小,但巾于牙尖角小,齿根断而也相应较小,螺纹强度较低,不适于打捞材质较硬、韧性较大的落物。

如P110材质的落物,在造扣时可能造成螺纹崩扣挤毁,打捞部分螺纹损坏,导致打捞失败。

(2)螺纹牙尖角为89030/,螺距为5牙/25.4mm。

其优点是增大了牙尖角,加大了螺距,也相对的增加了螺纹根部的断面积,从而提高了打捞螺纹的强度,使之能承受较大的造扣扭矩及提拉负荷。

打捞工具技术参数大全

打捞工具技术参数大全

第一章 安全接头安全接头是连接在井内管柱上的一种易于脱扣、对扣的安全工具。

它安装在管柱需要脱开的位置,可同管柱一起传送扭矩和承受各种复合应力,井内发生故障时通过井口操作完成作业管柱的脱扣、对扣,为预防及解除井下事故提供保障工具。

1、安全接头规格与主要参数2、结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安全接头由公接头、母接头和上、下“O ”形密封圈组成,公、母接头用宽锯齿螺纹连结。

公、母接头上设计有拉紧结构,在圆周上等分为三个凸台,工作面是接触面,施加一定的扭矩后,由于工作面的升角,使公、母接头被拉紧并联结成一刚性体。

“O ”形密封圈是隔绝接头内外的泥浆,即使是高泵压循环,宽锯齿螺纹也不致遭受泥浆的冲蚀。

3、使用、操作 (一)、钻柱组合安全接头用于钻井、打捞、洗井、修井和测试等作业以及安装在油管柱上,外径和水眼直径一般应与所匹配的管柱相同。

接头螺纹和管柱一致,尽量不用转换接头。

(1) 打捞作业时,一般连接在打捞工具(公锥、母锥、捞矛、捞篮、捞筒等)之上,震击工具之下。

(2) 测试作业时,连接在地层测验器和封隔之上,震击工具之下。

(3)洗井作业时,连接在洗井管柱和钻杆之间。

(4)安全接头在油管柱上使用时,连接在油管悬挂器或封隔器之上。

(二)操作(1)下井1) 下井前拆开检查“O”型密封圈是否完好。

2) 把宽锯齿螺纹联结上紧,扭矩与所匹配的管柱相等。

3) 上紧每根管具螺纹,下至预定深度时,记录安全接头以上管柱的悬重。

(2)退安全接头1) 如右旋安全接头,则将钻柱向左(逆时针方向);左旋安全接头,则将钻柱向右(顺时针方向)转动1~3圈(浅井转动l圈,深井、定向井转动2~3圈),在保持扭矩的同时,快速下放钻柱,使安全接头受200~400KN的冲击力。

然后上提(不超过安全接头以上钻柱的悬重)、下放反复数次,使安全接头锯齿螺纹的自动松开。

注:倒扣时不要使安全接头处于受拉力的状态,因为在拉力状态下倒扣,不但难以倒开,而且有损坏宽锯齿螺纹的危险,也有可能从管子接头扣处倒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打捞工具及技术参数工程技术公司-彭辉第一章公锥公锥是打捞管柱内孔部位的一种常用打捞工具。

是由高强度合金钢锻料车制,并经过处理制成。

公锥按照接头螺纹与打捞螺纹规格分为右旋螺纹(正扣公锥)和左旋螺纹(反扣公锥)有的公锥开有排屑槽。

打捞螺纹分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两种。

•1.技术规格2.操作要点1)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公锥规格。

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2)测量各部位尺寸,绘制草图,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

3)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

4)公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

5)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2米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

根据下放深度、泵压、悬重的变化判断公锥是否进入鱼顶。

6)造扣。

造扣时,落鱼尺寸不同,造扣压力也不同。

落鱼尺寸大,造扣钻压也大。

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

1:16锥度8扣/英寸的公锥造8扣(指实进扣数)就可以。

7)打捞起钻前,应提起钻具,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3米处猛刹车,检验打捞是否可靠。

起钻要求平稳,严禁转盘卸扣。

•母锥是从鱼顶外部打捞管柱的一种工具。

和公锥一样,也是由高强度合金钢锻料车制,并经过处理制成。

有的母锥也开有排屑槽。

打捞螺纹分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两种,螺纹规格与公锥相同。

•1.技术规格2.操作要点母锥的使用方法和公锥的基本相同。

1)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母锥规格。

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2)测量各部位尺寸,绘制草图,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

3)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

4)母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

5)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2米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

根据下放深度、泵压、悬重的变化判断是否鱼顶进入母锥。

6)造扣。

造扣时,落鱼尺寸不同,造扣压力也不同。

落鱼尺寸大,造扣钻压也大。

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

1:16锥度8扣/英寸的公锥造8扣(指实进扣数)就可以。

7)打捞起钻前,应提起钻具,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3米处猛刹车,检验打捞是否可靠。

起钻要求平稳,严禁转盘卸扣。

一、概述可退式卡瓦打捞筒是从落鱼外径抓捞落鱼的打捞工具。

它可以打捞钻铤、钻杆、油管、接头、接箍和其它井用管子。

该系列工具功能完备,有密封结构,抓住落鱼后能进行泥浆循环。

若抓住的落鱼被卡也,能很容易退出来。

还带有铣鞋,能有效地修理鱼顶裂口、飞边,便于落鱼顺利进入捞筒。

如果需要增大网捞面积可连接加大引鞋,鱼顶偏倚井壁时可使用壁钩,抓捞部位距鱼顶太远可增接加长节。

二、型号表示方法三、打捞筒规格系列及性能参数四、结构、工作原理1、结构可退式打捞筒的外筒由上接头、筒体、引鞋组成。

内部装有抓捞卡瓦、盘根和铣鞋或控制环(卡)。

打捞卡瓦分为螺旋卡瓦和兰状卡瓦两类,每类又有几种尺寸的打捞卡瓦。

进行打捞时,可选用一种适合落鱼外径的卡瓦装入筒体内。

如图1、图2。

螺旋卡瓦;螺旋卡瓦形如弹簧,外部为宽锯齿左旋螺纹,与筒体内螺纹配合,螺距相同,但螺纹面较筒体的窄得多。

内部是抓捞牙为多头左旋锯齿形螺牙,螺牙锋利坚硬。

螺旋卡瓦下端焊有指形键,与控制卡配合后就阻止了螺旋卡瓦在简体内转动。

这类螺旋卡瓦通常设计三种抓捞尺寸。

其总抓捞尺寸范围9~12mm,考虑到管子的磨损,每个卡瓦的抓捞尺寸在标准打捞尺寸以下3mm的范围。

这就适应了井内管柱的磨损尺寸变化。

篮状卡瓦:篮状卡瓦为园筒状,形似花篮。

外部与螺旋卡瓦一样,但为完整的宽锯齿左旋螺纹,内部抓捞牙亦为多头左旋锯齿形螺牙,下端开有键槽,纵向开有等分胀缩槽,尤如弹簧卡头。

考虑到管子的磨损,每个卡瓦的抓捞尺寸在标准打捞尺寸以下3mm范围。

控制卡:由控制卡套和卡键焊接而成,供螺旋卡瓦通用,其作用在于限制螺旋卡瓦在筒体内只能上下运动不能转动。

铣鞋或控制环:控制环下端的喇叭口带有铣齿即为铣鞋,供篮状卡瓦用,其作用有二,控制环的指形键与篮状卡瓦的键槽配合,约束篮状卡瓦在简体中只能上下运动不能转动。

另外是一个密封总成。

内槽粘结有和各种尺寸的篮状卡瓦相适应的“R”形盘根。

起着与落鱼外径密封作用,外部装有“O”形密封圈,是密封总成的通用件起着控制环与筒体内壁的密封作用,如果下端喇叭口带有铣齿,又起着修整鱼顶裂口飞边的作用。

“A”形盘根:为橡胶短筒,内部有密封唇,为落鱼外径与简体内壁间密封用,与各种尺寸的螺旋卡瓦配套使用,它装在筒体的上部。

利用上接头的下端斜面把它适度压紧即具密封性,使用篮状卡瓦时安装“A”形盘根是无防碍的。

“R”形盘根:它的内面有密封唇,外表面粘结在控制环的内槽,与各种尺寸的篮状卡瓦配套使用。

上接头:有两个作用,上端有接头扣和捞柱连接,下端有螺纹与简体联结,下端而为斜面,起着压紧“A”形盘根的作用。

筒体:两端有螺纹,上端的螺纹与上接头或加长节联结,下端螺纹与引鞋或壁钩联结。

内部有宽锯齿螺纹和螺旋卡瓦或篮状卡瓦的宽锯齿螺纹配合,但螺纹的公称直径要比卡瓦大,这样就给卡瓦在简体内上下运动和胀缩创造了条件。

引鞋:外径和筒体外径一致,上端有螺纹和筒体联结,上端斜面起到压紧“O”圈的作用,下端构成一个螺旋口,能诱导落鱼进入捞筒。

打捞筒附件;包括加长节,加大引鞋和壁钩,操作者可根据井内情况选用。

如图3。

图1 打捞筒装篮状卡瓦图2 打捞筒装螺旋卡瓦图3 卡瓦打捞筒附件2、工作原理打捞筒的抓捞零部件是螺旋卡瓦和篮状卡瓦,其外部的宽锯齿螺纹和内面的抓捞牙均是左旋螺纹,与简体相配合的间隙较大,这样就能使卡瓦在筒体内有一定行程能胀大和缩小。

当落鱼被引入捞筒后,只要施加一轴向压力,卡瓦在筒体内上行。

由于轴向压力使落鱼进入卡瓦,此时卡瓦上行并张大,运用它坚硬锋利的卡牙借弹性力的作用将落鱼咬住卡紧。

当上提捞柱,卡瓦在简体内相对地向下运动。

因宽锯齿螺纹的纵断面是锥形斜面,卡瓦必然带着沉重的落鱼向锥体的小锥端运动,此时落鱼重量愈大卡得也愈紧。

整个重量由卡瓦传递给简体。

上面已述,简体的宽锯齿螺纹和卡瓦的内外螺纹均为左旋螺纹。

卡瓦与筒体配合后,也由控制卡或控制环约束了他的旋转运动,所以释放落鱼时只要施加一定压力,顺时针方向旋转捞柱,即将捞筒由落鱼上退出。

由于抓捞牙为多头左旋螺纹,退出的速度较快。

五、使用、操作1、打捞钻具的组合(1)井身质量好,不易发生捞后卡钻的情况打捞筒+下击器+钻具(2)井下情况不明,可能出现捞后卡钻的情况打捞筒+安全接头+下击器+上击器+钻铤+钻具2、下井前准备(1)工具选择1) 根据落鱼尺寸选用适当捞筒,配相应尺寸的一种卡瓦和盘根等。

视井身变化和井径选定引鞋或加大引鞋,亦或壁钩,确定落鱼的抓捞部位是否需要连接加长节。

2) 卡瓦公称打捞内径一般应小于鱼顶打捞部位外径1~3mm。

3) 根据实际情况,当需要增大网捞面积时,可选择使用加大引鞋;当鱼顶偏倚井壁时,可选择使用壁勾;当打捞部位距鱼顶较远时,可选择使用加长节。

(2)检查下井前应按跟踪卡检查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下井。

3、操作筒体内无论是装螺旋卡瓦或篮状卡瓦,打捞作业过程中打捞和释放落鱼退出捞筒的操作是相同的。

(1)下钻前计算好碰顶方入、铣鞋方入和打捞方入。

(2)将捞筒连接在捞柱上,大钳不得夹卡在筒体上,以免损坏筒体,紧扣扭矩与捞柱相等。

(3)把可退式打捞筒下到距鱼顶0.3~0.5m位置,开泵循环,冲洗鱼顶周围的沉积物。

(4)停泵,顺时针间断转动并缓慢下放钻具,试探鱼顶。

(5)根据打捞方入及打捞钻具悬重变化,判断卡瓦已进入鱼顶打捞部位后,停止转动并施加3~5吨的钻压,使落鱼进入卡瓦。

(6)缓慢上提钻具,根据悬重变化判断是否捞获。

未捞获时,可重复上述步骤。

(7)将落鱼提离井底0.5~0.8m,猛刹车2~3次,证明落鱼卡牢即可正常起钻。

(8)在鱼顶方入找不到鱼顶时,如打捞钻具长度校对无误,可在可退式打捞筒上带加大引鞋或壁钩,亦可加肘节或弯钻杆再捞。

(9)井内如需要退出落鱼,下放钻柱,顺时针方向旋转钻柱并慢慢上提,直到可退式打捞筒退出落鱼为止。

无法退出时,推荐用地面震击器,用5~10吨震击力多次震击。

(10)捞上落鱼后,起钻拆卸立柱时不能用转盘卸扣。

(11)当落鱼起出井口后不应在井口释放,更不能在井口压松可退式打捞筒,有可能时可在钻台上压松落鱼。

(12)从落鱼上退出打捞筒,先卡住落鱼,用链钳卡住打捞筒,顺时针转动即一、概述LM型可退式卡瓦打捞矛是从落鱼的内径进行打捞的一种工具。

主要用于打捞钻杆,油管、套管等。

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与内割刀、震击器等工具配合使用。

如果落鱼提捞不起,打捞矛也能很容易的退出来。

二、型号表示方法1、现有型号LM-13 3/8″、LM-9 5/8″、LM-7″、LM-51/2″、LM-5″、LM-4 1/2″、LM-3 1/2″、LM-3 1/2″、LM-2 7/8″、LM-2 3/8″第四章卡瓦打捞矛三、结构、工作原理。

可退式卡瓦打捞矛的结构如图1所示。

它是由心轴,卡瓦、释放环、引锥等组成。

每种规格的打捞矛都配有多种不同尺寸的卡瓦,供打捞作业时选用。

图1卡瓦打捞矛四、使用、操作1、打捞钻具的组合为了避免捞后卡钻,一般情况下打捞矛上面不接钻铤。

(1)井身质量好,不易发生捞后卡钻的情况打捞矛+下击器+钻具(2)井下情况不明,可能出现捞后卡钻的情况打捞矛+安全接头+下击器+上击器+钻铤+钻具(3)捞后须蹩泵循环的情况堵塞器+打捞矛+钻具(4)与内割刀配合使用的情况内割刀+小钻具+打捞矛+钻具上最好是:找箍器+内割刀+小钻具+打捞矛+下击器+钻具2、下井前准备(1)工具选择1) 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可退式打捞矛的规格。

(见表1)2) 卡瓦有效打捞尺寸应比落鱼水眼尺寸大1~3mm。

(2)检查1) 拆卸检查,各零部件必须齐全完好,螺纹无损伤。

2) 卡瓦在心轴上转动灵活。

3) 检查完毕后重新组装。

将卡瓦旋至接头位置,在运送中用麻布将卡瓦包住加以保护。

(3)操作要点1) 当鱼顶有向内的毛刺时,应设法磨铣掉。

2) 下钻前计算好鱼顶方入和打捞方入。

3) 下钻时按钻具规定扭矩紧扣。

4)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停泵打捞或开泵打捞。

缓慢下放钻柱,加压直至打捞方入,再逆时针旋转1.5~2圈,然后轻提,观察悬重。

捞获后试开泵顶通水眼,若落鱼被卡,则活动钻具或启动震击器解卡。

也可退出可退式打捞矛。

5) 在井下退出可退式打捞矛时,先用50~200kN钻具重力下压或启动下击器下击,松开卡瓦和落鱼内壁之间的咬合。

再上提钻具并使其悬重小于打捞悬重5kN,然后,顺时针转动钻柱3~5圈;如此反复操作,直至退出可退式打捞矛为止。

6) 在钻台上从落鱼水眼卸打捞矛的方法,是先下击后右旋即可,或在小鼠洞内下击释放落鱼。

7) 起钻不准用钻盘卸扣。

8) 起钻遇卡,应开泵循环上下活动钻具解卡,不可转动或猛提猛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