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初中地理知识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观点,掌握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3. 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举世观念。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降水差别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案例等。
2. 准备地图和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情况。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诠释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和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稳固提高和教室小结。
底下我会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引入一些实际的天气情况,如降雨和降雪,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新课教学:(1)起首,我们将介绍降水的观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2)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
通过这些图表和数据,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4)最后,我们将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将分组,模拟一个地区的降水变化,并诠释原因。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稳固提高:为了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课件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随堂检测
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 时间各部相同.如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 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 C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 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 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2.降水量柱状图 (3) 判读
(1)合肥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7、8月降水较多 →为夏季 12、1、2月降水较少 →为冬季
(2)说出合肥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月份
合肥年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测定 平均气温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
随堂检测
读图,思考和计算: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高月均温21℃,在7月。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温1℃,在1月。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课堂探究
2. 气温年变化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 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 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一月 ,南半球出现在七月。
合作探究
3. 气温年较差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该地的气温年较
差。
哈尔滨
24-(-20)=44 ℃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变化规律及降水分布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现象的能力,并提升其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论知识的复习:学生需回顾并总结降水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2. 降水分布图的解读:学生需选取一份降水分布图,识别图例,理解图中所表达的信息,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地区(如所在城市或感兴趣的城市),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并尝试分析影响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因素。
4. 思考题探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并尝试提出应对策略。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的复习:要求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阐述,并用地理术语表达自己的理解。
2. 降水分布图的解读:学生需在图上标注出关键信息,如降水量等级、季节变化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解读报告,报告应包括图例说明、地区选择依据及降水分布特点分析。
3. 案例分析:学生需收集近年的气象数据或官方发布的降水报告,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并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
4. 思考题探讨:学生需结合课本知识和网络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应对策略,并在报告中阐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依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图表的解读能力、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思考题的回答逻辑与深度等方面进行。
2. 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可邀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以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反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业,分享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中,安排时间让学生就作业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1、(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的等级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
(日、月、年降水量)
(4)、通常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
2、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接成线。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⑵季节变化: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的分布情况。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⑷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四多四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件—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第三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 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精巧点拨 1.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看“总量”,说“多少”。 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 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 “较多”“较少”或“少”。
第三章 节降水第的三变节化降与水分的布变课化件与—分学布年 人课教件版—2地02理0-七20年21级学上年册人优教秀版p地pt理课七件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第三章 节降水第的三变节化降与水分的布变课化件与—分学布年 人课教件版—2地02理0-七20年21级学上年册人优教秀版p地pt理课七件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阿塔卡马沙漠
D. 乞拉朋齐
第三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 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第三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 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第三章 节降水第的三变节化降与水分的布变课化件与—分学布年 人课教件版—2地02理0-七20年21级学上年册人优教秀版p地pt理课七件年级上 册(共34 张PPT)
(2)看“差值”,说“变化”。 ①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对 应的月份。 ②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
A.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初中地理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件

P61
根据P60读图: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赤道降水多,两
大陆东岸降水多, 极降水少,大陆
中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你知道乞拉朋齐为什么降水多吗?
世界干极:
受西 风影 响多 雨, 受副 高控 制少 雨
距海 远, 水汽 难以 到达
夏季 风从 东部 海洋 吹向 陆地
温度 低, 冷空 气下 沉, 不易 降雨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
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C A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P60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观察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 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雨
雪
雹
降水的概念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 水。
想一想
雾与霜属不属降水?
降水的形成
水份的循环
降水量的测定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 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 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 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 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 固态(经融化后)降 水,未经蒸发、渗透、 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 聚的深度。降水量以 毫米为单位。
印度东北部的阿萨母邦,有一个叫乞 拉朋齐的小山村,打破了一项世界降雨 记录:它的年降水量达到20447毫米,荣 获了“世界雨极”的称号。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分类检测题(十九)中国的气候解析版

中国的气候一、单选题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
”读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宁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D.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地区2.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①阻挡西北冷空气②阻挡西北沙漠入侵③减少洪涝灾害④增加山地降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继“共享单车”之后,又迎来了“共享雨伞”,如果只考虑降水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广州B.乌鲁木齐C.北京D.兰州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被创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4.从地理视角看,南繁基地最大的优势是()A.地势低平B.高新技术发达C.交通便利D.热量充足5.“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
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生产力较高B.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C.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弃牧毁草开荒,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多的现状6.下图是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表示的地理变化规律是()A.地势逐渐降低B.降水量逐渐增多C.气温逐渐降低D.河流水量逐渐变大7.安溪县地处福建东南,地形多丘陵。
当地居民小区多依山而建挡土墙,尤以“草方格”挡土墙最为典型。
下图是某小区“草方格”挡土墙,长度约50 米,高达8—10 米,坡度70°— 80°。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草方格”挡土墙最主要的作用是()A.防止风沙侵袭B.提高森林覆盖率C.为牲畜提供饲料D.防止滑坡8.近年来,青甘大环线成为一条网红旅游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知识点的认识】
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季节之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 5﹣10 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 7、8 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的年际变化就是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大,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小;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大,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小.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小.
【命题的方向】
例: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修建水库.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
解答: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修建水库.
故答案为:夏秋;冬春;修建水库.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理解记忆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的概况.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