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比较及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国外以其丰富的环保经验和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成为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一、加强立法保障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以有效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责任分工国外环境保护制度注重明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分工。

例如,美国设立了环境保护局(EPA),负责环境监管和保护工作;德国则设立了联邦环境署(UBA),专门负责环境政策和规划等。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起明确的责任体系,提高环保部门的协同作用和效率。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国外环境保护制度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

各国建立了庞大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将监测数据公之于众,以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我国应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并积极推动环境数据的公开,加大信息透明度。

四、推行市场化环境保护手段市场化环境保护手段是国外环境保护的一大亮点。

例如,碳交易机制在欧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在美国实施,推动企业减排。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推行市场化环境保护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五、注重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国外环境保护制度注重开展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活动。

例如,日本的“自然保护活动家”项目和美国的“国土哨兵”计划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我国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并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环保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环保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图 2 我国环保行业绿色信贷支持情况(单位:亿元、%)
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带来大 量污染,爆发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 拉烟雾事件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为此,美 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助推环保行业发展,环 保行业产值快速增长,1970—1989 年间年均 增长率为 19% ;同时孵化了美国最早的一批 中小型环保企业,目前已发展成活跃在环保 领域的数万家公司和组织。
70
工作常态化。 (二)环保投资经历了高速增长到缓慢波
动的过程 得 益 于 国 家 围 绕“ 污 染 物 总 量 控 制 目
标”发布的多项环保政策,我国环境污染治 理投入不断增加(见图 1),2002 年起环境污 染治理投资进入高增速期,年均增速为 25%。 2008—2010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环 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速再创新高,最高达 45%。 此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环境污染治 理投资增速有所下降,2015 年甚至出现 -8% 的增速。
11871
2600
3422
1.98
2016.11
15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6310
3121
2.4
2017.4
31457
8687
4660
3.6
2017.8
39586
9181
5763
4.66
涉及省市 冀
蒙黑苏赣豫桂滇宁 京沪鄂粤渝陕甘 津晋辽皖闽湘黔 吉浙鲁琼川藏青新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ڕ‬ప⣜ධ↎ᴀ⇨⤳ែ䉱ᕨ䷊
‫ڕ‬ప⣜ධ↎ᴀ⇨⤳ែ䉱෋䕌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借鉴与启示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立法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立法和政策制定需要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注重科学研究的应用,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监管与执法机制的借鉴与启示国外环境保护制度中,监管与执法机制的完善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监管机制需要具备独立、权威和有效的特点,确保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另一方面,执法机制需要严格执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快速、公正、严厉的处罚。

我国在监管与执法机制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3. 环境评估与管控的借鉴与启示环境评估和管控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预防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环境保护制度中,环境评估和管控工作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我国在环境评估和管控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动环境评估和管控制度的完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4. 环保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环保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环境保护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领域,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环保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注重绿色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加大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5. 公众参与与意识提高的借鉴与启示国外环境保护制度中,公众的参与和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红艳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3年第02期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各国的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各国及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现代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目前关于什么是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国际、国内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有不同的称谓或术语,如“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NG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慈善组织”(charitable sector)、“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sector)、“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民间组织”、“免税组织”(tax-exempt sector)、“基金会”(foundation)及“非商业组织”(noncommercial organizations)等等。

有学者统计“社会组织”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演绎出了接近50种不同称谓,[1]这些不同的称谓由于其表述的主体、背景、场合不同而各有所侧重,但是它们基本上包含了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自主性、志愿性等特征的、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则是出现于17世纪时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和开展慈善救济等公益活动的组织。

国内外民间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民间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E- m a il:xu e h u i99@ 163.n e t \ 23
学会
XUE HUI
2 0 0 6 → 0 2 》》》
·改革与发展·
》》》
金专门用于民间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 3、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应明确关系原则 英国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签订了一项很重要的
协议,叫 COMPACT。这个协议有七、八个不同的版本, 包括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 的合作原则,比如政府对民间组织财政支持原则,保 证民间组织独立性、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原则。这个协 议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应,只是一项指导原则,要求政 府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时候要与民间组织建立合 作伙伴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1、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正在发生质变 我国现行的民间组织管理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 制,即:政府通过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两种 不同的行政机构( 或者准行政机构),实现对民间组 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民政部下设的民间组织 管理部门是政府授权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 责民间组织的依法登记注册、年度审查和日常监督 管理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 是相关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对民间组织 的业务指导和审核监督等,并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加 强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特点是 通过设置较高的门槛进行入口管理,相对来说忽视 过程管理。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 单位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能。登记管理机关 正在发生变化,正在从入口管理转向全面控制,而业 务主管单位却逐步丧失了监督管理能力。登记管理 机关和业务管理单位在职能上的变化使得民间组织 的监督管理出现了新的情况,双重管理在实践中被 提出质疑。 2、民间组织发展中最具典型性的特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民间组织发展中表现出两 个方面鲜明的特征,一个是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另 一个是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相当一部分依托政府 成立的民间组织具有很强的对政府的依赖性,以及 组织运作的行政性倾向。这部分组织主要的资源来 源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自政府,运作体制是参照政府

西方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借鉴研究

西方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借鉴研究
C h e n L i n g ,Z h o u J i n g ,Z h o u Me i c h u n
( C h a n g z h o u Ac a d e m y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C h a n g z h o u 2 1 3 0 2 2, C h i n a )
t r i e s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o v e r v i e w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NGO i n we s t e r n c o u n t i r e s a r e b ie r l f y d e s c i r b e d i n t h e p a p e r .F o u r o p e r a t i n g mo d e s a y e e mp h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w h i c h a r e c o r p o r a t i o n w i t h g o v e n me r n t s ,e n t e pr r is e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t h e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a n d me d i a .T h e wo r k i n g f e a t u r e s s u c h a s n e t wo r k,d i v e r s i i f c a t i o n,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e c o n o mi c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 c e l e b i r t y e f f e c t a r e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探析-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探析-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探析-环境生态论文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探析文/丁国军环保民间组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十项目标之一,公众的环保热情日益高涨。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已达到几千家,尤其是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民间组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一直活跃在环保第一线。

然而,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尚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资源及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也十分有限。

如何认清局限、打破限制,使环保民间组织走出一条稳扎稳打的发展之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阶段及重要作用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阶段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起到20世纪90年代初,环保民间组织走过了诞生和兴起阶段。

在这一阶段,几家时至今日仍颇有影响力的环保民间组织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1978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由政府发起并组建成立;1984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1986年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19 92年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成立;1993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

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21世纪初,此时环保工作向社区和基层延伸,进入了发展阶段。

1994年,著名学者梁从诫成立“自然之友”,此后北京地球村、绿色江河、保护母亲河行动专项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阿拉善SEE生态保护协会等耳熟能详的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2005年年底,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调查统计,我国共有各类环保民间组织2768家,共计22.4万人。

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至今,环保组织的活动逐步发展到组织公众参与环保、为国家环保事业建言献策、开展社会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领域,环保NGO进入了成熟阶段。

浅谈中国民间环保组织

浅谈中国民间环保组织

浅谈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摘要: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是推动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民间环保组织及其作用,阐明了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环保组织;作用;现状;特征;问题;建议Briefly discussing about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s in ChinaAbstract: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is the important power on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major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and its function is introducted in this article,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is talked about ,then its development advice is put forward against its feature and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function; status; feature; problem; advice1前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加深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史无前例的挑战,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发展、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以及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比较及启示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民间组织源起于18 世纪中旬,经历了精英人士的发起阶段、公众参与的成熟阶段以及全球网络化的发展阶段三大阶段,目前已经成为民间团体中较有影响力的一类组织[1]。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全会报告;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前,国家的支持、社会的重视让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处于飞速发展中,合理借鉴西方经验不仅对环保组织自身建设有着影响,更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治理、社会组织的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现状一)环保民间组织数量结构不合理有调查显示,草根环保民间组织增长量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

北京、广州、云南等城市的增长量最为明显,在全国名列前茅[2]。

根据XX局社会统计年鉴,近年来,我国环保民间组织数量较2010 年有很大的增长(见图1)。

但笔者认为,真正发挥作用的组织数量占比远远不够。

不能简单地将环保民间组织数量的增长与环保民间组织发展划等号,真正扩大影响力的组织还是少之又少。

二)环保民间组织参与政府治理效果不理想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保持着合作互助的关系,多数环保民间组织往往以较低的姿态行事,以不给社会添麻烦、不干预政府行为、不喧宾夺主、不违规违法为原则,希望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 持,两者相辅相成,在环保领域各司其职。

所以环保民间组织往 往不敢对政府的政策、 行为提出质疑或要求。

目前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形式包括论证会、 听证会, 也包括由环评单位组织的专意见,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参与程度和行使的权利效果 还有待考量。

王社坤在 《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 与作用》一文中提到,截止至 2012 年,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共提 起了 6 起环境公益诉讼,胜诉率为一半。

2013年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 7 其诉讼案件中,没有一起被法院受理 [3] 。

三)环保民间组织经费来源不稳定关于环保民间组织的经费来源多数学者都认为, 资金短缺是 其面临的重要难题。

2008 年我国仅有不到三成的环保民间组织有其稳定的经济来源,与三年前相比,同比增长 2.1%[4] 。

环保联合会的调研指出会员缴费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首要依靠,第二为社会捐款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的财政支持, 第三是微乎 出:正真的草根民间组织其实并不享有政府拨款和补贴, 政府的 资助更多针对的是有着官方背景的特殊民间组织 [6] 。

目前,环 保民间组织的资金渠道单一、 大众对其服务不了解、 服务效果也 不深入人心, 同时财务上透明度较低, 从而资金稳定性也相对较 弱[7] 。

处于雏形期的组织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探索期,想要做家咨询会、现场勘探 等来对网上公开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提出中华其微的相关服务和咨询费 [5] 。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指二、国外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特征一)环保民间组织数量结构合理在美国, 环保民间组织数量较多,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 十年代,由起初的 5个增加了近十倍。

早在 2008 年,美国已有 上万家环保民间组织。

在二十世七十年代成立的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 织,短短三十年后, 这一组织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发展了跨国组织, 成员多达五十多万。

在 2002 年,其支持者和成员达到了 100 多 万,其全职工作者也有约 1200 名。

在日本, 统计共有两万个环保民间组织, 也就是说平均八千 人中就存在一个环保民间组织。

日本环保民间组织涉及的领域通 常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环境友好等,更有专 业组织针对于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为政府出谋划策, 进行国际交 流,涉及领域十分广 [9] 。

在意大利, 环境联盟是该国环保民间组织的领头者。

其发起 者认为不仅要关注能源危机, 更要重视长远的环境问题。

经过三 十多年的发展,该组织已拥有十几万名会员,分设组织上千家, 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环保民间组织 [10] 。

在英国,环保民间组织的会员数量占其总人口的比重相当 大。

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参与民间环保组织的群众就超 过两百万,占据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到八十年代,会员数量就 出成绩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获取其资助也相对不易[8] 。

)起初只是一个国内组增长至450 万。

环保民间组织会员人数不仅保证了全面参与环保的基础,也扩大了组织的资金来源[11] 。

二)环保民间组织政治参与程度高西方国家的环保民间组织在早些时期就有了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面对多数环境问题,环保民间组织理性地通过呼吁、游说、诉讼等途径,最终通过政府决策或立法,完成其目标。

他们认为采取有效措施来赢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往往比组织单独举办环保活动要事半功倍得多。

在英国,许多环保民间组织大胆地将自身定位成国家环境政策制定的监督者,巧妙地通过一切合法渠道来给政府施加压力,在英国环保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意大利,环保民间组织将参与政治生活摆在组织目标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意大利的环境联盟,根据其多年搜集的数据和经验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同时在政治参与中坚持不懈,过各种方式游说政府采纳并实施这些建议[12] 。

除了显而易见的对象政府之外,一些与制定环保政策或环保行为相关的主体都是环保民间组织探索的对象。

在英国,环保民间组织将市场上的营销手段运用在其政治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包装和游说,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兜售给广大民众以及政府下属的环保机构和环保团体。

一方面,环保民间组织根据消费者需求试图为其提供所需的环境类服务,希望潜移默化地将环保意识植入其购物行为中,从而通过改变市场需求来促使政府行政和企业生产的转型。

另一方面,环保民间组织努力缓和与政府下属环保机构和环保团体的紧张关系,双方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使他们能够在环保事业中给予环境民间组织更为有利的帮助。

在意大利,环境联盟同“生态黑手党”的抗争结果也是相当有成效。

“生态黑手党”即指那些黑心企业,生产或使用有毒有害工业垃圾或废料,从中谋取利润。

环境联盟中具有环境专业背景的人员,通过对他们长期的调查、取样、跟踪以及化验分析,为意大利惩处违法垃圾掩埋场、非法油罐车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诉讼依据。

1998年,意大利联盟检举揭发的此类违法事件高达二三十万起,有近万人涉案被起诉。

总之,在西方环保民间组织的实践过程中,更多地加入了一些市场化的方法,逐渐试着运用合适、合理的方法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13] 。

三)环保民间组织经费来源多样化同我国嗷嗷待哺的一些环保民间组织不同,国外环保组织很少向政府寻求资金帮助,多数靠自身筹集。

各个组织内部成员历年缴纳的费用是组织的首要收入,这也成为了其最稳定的收入之织有能力去捐助一些为保护环境而展开的活动。

比如在1970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自然信用基金”,该活动号召项目中各个参与者捐款一万美元贡献于环保事业,参与其中的也多为有经济实力、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

同时,该笔费用的利息则用于组织的日常运行,这样循环有序的资金链为组织经济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许多国外环保民间组织采取了“以债务换环保”的政策。

主要是借鉴了市场交易形式,通过民间组织购买一个国家国债为条件,从而要求政府实现对某项环保项目的承诺,当然这也必须建立在强大的资金支持基础上。

玻利维亚政府对其热带雨林进行保护并为其建立缓冲区这一行为就是保护自然国际组织通过购买其债务而获得的。

同样的活动在波兰、菲律宾、厄瓜多尔等国家也进行了尝试。

这为我国的环保民间组织的运作模式又提供了新的借鉴,但我们国家环保民间组织的实际探索中仍有许多与之大相径庭的政治和社会背景需要考虑。

在一些大企业家或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下,许多环保民间组其次是组织规模大,资助多。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外环保民间组织的参与人数和民众为环保事业所做出的投入也不同,其所涉及的地域和各组织之间的跨地、跨国的合作更是为组织的资金募集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环保民间组织在西方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是目前我们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在1983 年,世界野生物基金组织在美国地区的资金收入就达到了近千万美元,到九十年代初已翻了五倍,前后资助了世界各国两千多个项目。

知名的绿色和平组织其会员更是达到了成百上千万,在三十多个国家分设了办事点,平均一年的资助金额超过了一亿美元。

再者是其广告和服务收入多。

在意大利,许多生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都争先成为环境联盟的赞助者。

这是因为在意大利,环境联盟往往被贴上专业且公正的标签,也获得了社会高度的认可,不论是其制作的环评报告,调查的数据还是作出的评价都具有较高的权威。

同样,其广告收入也不可忽视。

只要是被环境联盟认定为“清洁的”的海滨浴场都会作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这样的经济效益使得许多海滨浴场积极地资助环境联盟的各项活动。

同时,环境联盟每年设计的环保策划和方案经常会被环保专家相中,并且实施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这样的良性循环让环保组织获得了可观的方案设计费[14] 。

三、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启示一)调整组织数量结构调整环保民间组织准入机制,打破双重管理的的管理机制是目前学界和社会正努力尝试的方向。

不少地方已开始试点,将登记制”变为“登记、备案双轨制”,成立社会组织除了登记之外,多了备案一个渠道。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登记之后取得的是法人资格,而备案不能获得法人资格,但是对其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则更为便利[15] 。

登记制度的完善是环保民间组织获得法律认同的第一步,合法性的获得也为今后环保民间组织获得便利条件奠rH定了基础。

二)提升政治参与效果第一,环保民间组织应尽可能地建立社会关系网络,拓宽人脉资源,重视同领域跨地域的合作,或者是同地域跨领域的合作,如环保联合会等,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选择适时的施压和适当的妥协,再而寻求政治目标的实现。

第二,寻求媒体关注。

许多成功的环保政治诉求的实现都来自环保民间组织和媒体的双剑合璧。

对于媒体来说,环保这样一个时下大热的话题是许多媒体都争先报道的;对于环保组织来说,这样的机遇使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环保民间组织应与媒体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良性伙伴关系:在组织内部建立专业的媒体机构或传媒负责人,进行媒体策划,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利用新媒体、微媒体发展时机,加强对网络的利用与管理[16] 。

三)增强资金筹措能力第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环保民间组织的组织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环保民间组织来说,单纯依靠成员个人的捐助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下,许多高校环保能源、环境法学以及相关企业等专家都受邀参与环评过程,环保民间组织贴近大众的性质可为其提供许多民间的一手资料,与之合作便是提高其影响力的一大捷径。

一方面为组织筹得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与环保相关的企业的广告赞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