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得就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得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得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得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得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得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A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有条件得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无条件得联系着C事物就是变化发展得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得作用 B忽视了外因得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得运动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 B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 C静止就是一种不显著得运动,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D事物总就是运动变化得6、“如果您无法成为山顶得劲松,那就做山谷得小树吧,如果您不能成为太阳,那您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得实际出发 B从自己得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得需要出发 D从自己得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与逆境得要求得就是( )A要以积极得心态对待挫折与逆境 B要正确瞧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得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得心态面对挫折与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得就是( )A物质就是运动得 B运动就是绝对得 C运动就是相对得 D运动就是物质得9、新事物就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得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得事物。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①胜利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自觉能动性
二、理解说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谕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百花齐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待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唯有洛阳最盛。
毕业于花卉培植专业的中职生齐韵,通过仔细研究,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者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她培育的牡丹花经常销售一空,不预定都买不上,她用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问题思考:
1、从哲学角度看,作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什么也不能令牡丹在冬天开放?(3分)2、从哲学角度看,说明齐韵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愿望开放的道理。(4分)
3、结合齐韵的事迹,说明中职生如何在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中实现人生胜利?(8分)
三、拓展训练(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为自己的生命从头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险阻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20XX年《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A、客观实际B、主观意志C、意识D、兴趣2、( )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前提和依据。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物质3、()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A、物质B、行动C、时间D、经验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5、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C、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6、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A、蝴蝶很容易死B、人能够消灭规律C、人能够创造规律D、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就事物的旧事物的精华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8、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的特征是()A、知行统一B、实践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认识9、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B、善于抓住机会C、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D、善于约束自己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本试卷适用于电工部10高考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 、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 、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欧阳歌谷(2021.02.01)(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海南————学校2020秋季《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用蓝、黑色钢笔答题。
保持卷面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
”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成功和失败是对立的,二者没有关系
2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启示我们要用()的眼光看问题。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实践
2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4、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A.顺境和逆境
B.前进性与曲折性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退
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具有主观性
B、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C、是孤立存在的
D、是多样的
26、“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借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的格言警句,共同表明:
A、身处困境有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
B、经历困难便一定会成功
C、理想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理想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27、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
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主观与客观不是统一的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
28、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2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④顺其自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
B、金钱
C、信仰
D、行动
1、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
()
2、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
()
3、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4、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
5、物质决定意识是唯心主义哲学。
()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7、“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多经受挫折和不幸。
()
8、丢了钉子,亡了帝国。
()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
()
10、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
()
三、材料分析题(共10分)
着名励志演讲家、残疾歌手——陈州,自幼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去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场,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从无腿乞丐成为今天的中国激励大师,体现了陈州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如何做到自强?
四、问答题(共10分)
我们应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