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2)()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B、联动思维C、原点思维D、逆向思维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追求自由D、社会关系的总和三、多选题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B、客观性C、重复性D、普遍性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D、具有主观性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B、有超越性C、有阶段性D、有客观性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二、填空题(30分)1、2、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三、四、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本试卷适用于电工部10高考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 、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 、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A.别人的想法B.客观实际C.父母的要求D.自身的幻想5.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6.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刻舟求剑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体现的思想是()。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欧阳歌谷(2021.02.01)(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
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6、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多选题
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四、判断题
()1、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西。
()2、本质是表现在外部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3、现象具有多变、易逝的特点。
()4、现象上的一致并不说明本质相同,同样是微笑有的发自内心有的出于客套。
()5、现象决定本质。
()6、本质决定现象。
()7、真相是客观的现象,假象和错觉由主观的幻想和臆想造成。
()8、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9、错觉是以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一种错觉。
()11、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12、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也要遵循科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所以没有必要把二者分开。
( ) 13、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辩证思维方法,但它包含了辩证思维方法。
()14、社会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它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15、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因而完全可以忽视偶然性。
()16、个人理想等于个人奋斗。
()17、意志的实质在于执行决定、克服困难、实现目的。
()18、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原因不在人的自然本性而在社会关系。
()19、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20、个人利益等于个人主义。
五、简答题
1、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
2、例举5个教材中关于科学创新思维的事例。
3、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4、怎样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5、个性自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