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之死》阅读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五、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教材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生:监生的意思。
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
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
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生:亲人,故友……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预设: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什么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示: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2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监”、“侄”、“郎”,会认“痰”字。
读准并理解“穿梭”、“一声不倒一声”、“诸亲六眷”、“挑掉”、“两茎灯草”、“登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吝啬”的性格特点。
4.初步领悟作者通过动作、神态这一细节塑造人物的方法。
5.启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初步领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品味,还原空白,丰满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预设】一、导入1.示题,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位很有钱的病人,病到什么程度了呢?齐读课题。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jiān)生。
师:他的名字叫严致和,(手指“监生”二字)“监生”是古时候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所以读“jiàn”。
再来齐读课题。
众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jiàn)生。
转:这篇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明清时期的白话文,与我们现在说的话不大一样,想要读好,有难度,你们有信心吗?(有!)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1.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师:大家要注意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当你能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时,再停下来,给我一个自信的眼神。
学生自由读书。
师:看着自信的你们,我想这些词语一定难不住大家。
课件出示:诸亲六眷、侄子、穿梭、郎中、一声不倒一声、哥子、两茎灯草、挑掉、登时师:认真看两个红色的字。
师:闭上眼睛书空一下。
生闭眼书空。
师:再看一看,写对了吗?师: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认为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比如读音或意思)如果无学生回应:师:“诸亲六眷”什么意思?(指许多亲戚。
)“穿梭”呢?(文中指五个侄子来来回回地跑着弄药。
)“两茎灯草”呢?(两根灯芯儿。
)相当于现在蜡烛中的棉线。
师:其中加点的两个字是多音字,你会读准吗?生:一声不倒(dǎo)一声若学生误读:一声不倒(dào)一声。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的习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着这样的观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上,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描写人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身份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家喻户晓的,在世界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师随机正音并简介“监生”。
(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2、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特别是他临死前的那一幕,奠定了小说《儒林外史》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板书补充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导语。
二根据提纲,自主学习,交流感悟1、(展示字词)这是篇半文言半白话文,许多字词比较生僻,只有将这些字词读对了,才能读好并读懂文章。
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登时、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tiǎo,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已后、那里”不是错别字………指名读——正音——齐读2、(展示朗读)指名朗读,正音,评价3、(展示初读感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4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严监生临死前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生命的关系,理解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严监生临死前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
2.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贪婪吝啬的根源。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中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1.《儒林外史》相关章节的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严监生形象图片、古代生活场景图等。
3.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古装、扇子、假银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背景介绍:教师简述《儒林外史》的成书背景及作者吴敬梓的生平,引导学生进入古代社会的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吗?它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学生回答,教师补充)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并提问:“‘严监生’是谁?他临死前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教师引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监、诸、侄、挑”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概括大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分析人物形象:o严监生: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吝啬至极)“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最新五年级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设计(精品)

五年级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知道严监生1、古人云,观其言,察其行而知其人。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叫严监生。
3、板书课题,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与“临”的区别。
介绍“监生”的意思。
4、了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5、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1、打开书,好好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
2、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1、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范读,生思考。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2、品读猜测。
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画出大家怎么猜的,严监生又如何反应呢?A、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1、《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教材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个片段,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描写方法的借鉴。
二、拟定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侄、痰;会写3个生字:监、侄、郎;能正确读写“侄子、穿梭、郎中”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利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等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学生特征剖析我班孩子们平常喜欢看绘本故事和阅读中外名著,特别是刘语萱、郭浩阳、魏子晨等教师子女以及部分家庭比较重视阅读的孩子,所以经常也会有一些经典读物在孩子们中间传阅,如《狼王梦》、《第七条猎狗》、《鲁宾孙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等等。
但是资源有限,没有太多的书籍供孩子们欣赏,而孩子们天性比较好奇,喜欢想象,喜欢阅读,喜欢探究,喜欢模仿。
因此,本文的学习,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兴趣,让他们模仿文中的语言,演绎主人公的动作,揣摩和感受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感受,促使孩子们学习和借鉴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他们刻画人物、发展语言能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详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齐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有一个字大家读的特别准确,就是这个字(监)。
这个字读什么?原来我们学过,读什么?它是一个多音字。
解释:“监生”咱们今天就走进严监生的内心去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古白话文)(1)介绍古白话文的特点:既有古文的成分,也有白话文的成分。
(2)谁来说说有哪字、词与现在的意思不同一声不倒一声再不回头哥子郎中揩揩眼泪下药不曾莫不是已后(以后)诸亲六眷重点解释:诸亲六眷:诸,表示多;亲、眷,表示亲戚;六眷:早先指父、母、妻、子、兄、弟,即至亲,现在指多有亲戚。
诸亲六眷在文中指谁?(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两位舅爷)(3)在读词语,感受古白话文的特点。
2、读完词语、刚刚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吝啬、爱财如命....(.板书:吝啬、爱财如命)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为什么一下子,你就觉得他吝啬、爱财如命?1、感受临死前的奄奄一息一个临死的生命(板书:生命)他的心里只有?(两茎灯草)(板书:灯草)。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个临死前的生命。
谁来给大家找一找文中哪写了他临死前的样子?(找一个学生回答)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监生之死》阅读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
几个侄子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笔银子的,有说为两处田产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说:\'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她凑到严监生耳边低低地说了句。
众人看严监生时,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还要从去年严老太爷的死说起.
严老太爷年事已高,不幸染了肺病,撒手西去.而此时碰巧大儿子严贡生出差未归,料理老爷子后事的责任就自然落到了小儿子严监生身上.
在围绕该土葬还是火葬的问题上,族人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土葬,另一派则坚持火葬.双方各自罗列理由一二三四五,争执不休,吵吵了三天三夜也没能敲定下来(幸亏严老太爷已经归西,不然听了这话估计非从棺材里跳出来不可.).
这时,人称\'铁算盘\'的严监生保持了高度清醒的头脑,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101遍的比较,演算,推敲,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还是火葬好,火葬划算,省钱又省事。
于是最后严监生一锤定音:火葬.
说办就办,严监生手忙脚乱地雇车,雇鼓乐班子,一路吹吹打打把老爷子运到了火葬厂。
可人家不让,说还需要办一系列手续。
经人指点,严监生颠颠地来到收费大厅。
放眼望去,长长一溜收费窗口,活象一张张饥饿
的嘴巴。
严监生直看得腿肚子抽筋,倒抽凉气.
严监生硬着头皮蹩到第一个收费窗口,见窗口处贴着一张小标签,写着:50元(鲜花费).严监生心里打个哆嗦,想到随行还带有几个大花圈,灵机一动,就探头向窗口后面正忙于用手机炒股的中年妇女问道:“同志,用花圈代替一下鲜花,行不?”
“不行!”中年妇女目不斜视,从窗口硬邦邦地扔出一句,像丢出块大石头,差点没把严监生砸着。
严监生吓了一跳,忙向第二个窗口转移。
他见窗口标签上写着:90元(卸尸费),马上肉痛起来,卸个尸还要90元,这不是明刀子宰人吗?于是他堆起笑容,问道:“同志,太贵了,能不能少点儿?”
窗口后面正埋头看报的小伙子,半天才抬头懒洋洋地瞟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当这是啥地方?菜市场啊?讨价还价的?”
严监生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难怪常听人家说,火葬场里有三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今儿算是真正领教了。
挪到第三个窗口,标签上写着:90元(美容费).千不该万不该,严监生蹦出一句:“同志,这个美啥费能不能不交?”
窗口后面年轻小姐正跟人烫电话堡。
被他打断,她美丽的瞳孔朝严监生翻了翻,小嘴撇成八字:\'火葬场大门朝南开,腰里没钱就别进来啊!瞧你这身穷酸相,一看就是个乡下土鳖!\' 一句话把严监生呛得直翻白眼根子,恨不得立马冲进去赏这个目中无人的小姐两个耳括子.可转念一想,人死为大,倘若将来叫别人知道自己吝惜这几十块钱,耽误了老爷子火化归天,到时候不被族人戳断脊梁骨才怪哩!
严监生虽说吝啬成性,却也是个爱惜羽毛的人。
财与名不可兼
得,舍财而取名也。
他这么一想,只得乖乖交足了90块美容费.
接下来,严监生又一五一十地交纳了30元装尸费,120元卫生包,40元骨灰袋,70元遗体整理费80元消毒费,100元焚化园费,340元殡仪车费,380元火化费,520元告别礼厅费,等等。
最后,严监生扳扳指头,粗粗一算,总计竟达3800多元。
眼看着自己半辈子的心血,眨眼儿间付诸东流,心疼得他叭叭直掉眼泪.
打这,严监生就添了块心病。
他吃不下睡不香,整天忧心忡忡的。
不出一个月,就病倒了。
几天水米不进,人瘦的跟柴鸡儿似的,拎起来也没三斤重。
家里人吓坏了,连着请了几个大夫诊治。
可这些大夫都束手无策,一个个把头摇的跟拨郎鼓似的.
严监生自知大限将至,一想到将来自己死后火化,高昂的火葬费又要花掉自己半辈子的心血,肠子就像打了结一样的难受。
……所以他吊着一口气,咋也不肯咽下。
幸好,明白他心事的赵氏凑到他耳边,安慰道:“放心吧!老头子!我已经跟火葬场联系好了,拉到他们那里火化,可以打八折优惠.并且量大从优,要是一次火化俩人,能够优惠一半儿呢!”
奇迹出现了!原本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严监生污浊的眼睛陡然放亮了,干瘪的嘴唇轻微蠕动着,似乎在说着什么.
旁边的人费力巴交听了半天,才分辨出原来他说的是------“嗨,你咋不早说呢?”上一篇:《山地回忆》教案
下一篇:《海明威的对话艺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