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及质量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4 一级学科名称:土木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402 二级学科名称:结构工程)要求具备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掌握复杂结构系统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培养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师资和管理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一、研究方向1.混凝土及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2.现代预应力结构体系及计算理论3.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4.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5.巨型、高层结构的力学分析及应用6.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力学分析及应用7.土木工程施工研究二、知识域要求三、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注:1.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16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

2.要求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东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条例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校攻读研究生学位,鼓励在校研究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培养研究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普通奖学金、硕士生优秀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一、普通奖学金(一)普通奖学金标准(二)申请条件凡经过统一入学考试(或推荐免试)并经审查后的研究生(国家计划内),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申请享受普通奖学金。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

2)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研究生培养与学位管理的各项条例。

3)认真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研究生在校期间,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考核不合格,或因违反校纪校规、违法乱纪而受到纪律处分者,视情节轻重,扣发部分或取消普通奖学金。

二、硕士生优秀奖学金(一)硕士生优秀奖学金的标准及比例一等奖 1000元/年 (比例10%)二等奖 500元/年 (比例10%)(二)申请条件硕士生优秀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学期间品学兼优的在校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的硕士生,可获得一、二等优秀奖学金,并颁发奖学金证书。

东南大学关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东南大学关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东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将全面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在2015级硕士研究生和2016级博士研究生中实施。

现对我校学术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修订作如下要求:一、指导思想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应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标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

二、基本原则1.高水平原则:各学科应认真总结本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本学科的培养方案。

2.硕博一体化原则:各学科应当在硕士\博士不同培养阶段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体现贯通式培养。

统筹安排、科学衔接硕士\博士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的各个环节,避免重复或简单的延伸。

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同时要兼顾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硕士阶段的课程原则上不应列入博士阶段学位课。

3.一级学科原则:原则上各学科应当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

培养方案一般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学科专业名称制定。

学科专业点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跨院系单位参加招生的,应共同修订或制定培养方案,由其中一个院系牵头,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小组,负责完成修订工作。

4.跨学科培养原则: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过程、导师指导等方面应当切实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三、培养方案修订范围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包括以下类型:1.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学术型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部分为二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6学分。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8学分。

1、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学位外语4学分工程伦理1学分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至少9学分2、非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门1学分其余选修门数应满足总学分要求。

3、必修环节:专业实践6学分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1学分4、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须含:①企业工程师讲授课程或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学分(累计不少于72学时,实践教学2小时折算1学时)。

②不少于5学分的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研究的项目课程、企业实践类课程(含企业生产实践或运营实习)等。

(二)其它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执行。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外语、自然辩证法概论、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等课程与环节按学校规定要求执行。

(三)其他要求:1、学位课程学分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部分为二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6学分。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8学分。

1、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学位外语4学分工程伦理1学分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至少9学分2、非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门1学分其余选修门数应满足总学分要求。

3、必修环节:专业实践6学分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1学分4、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须含:①企业工程师讲授课程或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学分(累计不少于72学时,实践教学2小时折算1学时)。

②不少于5学分的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研究的项目课程、企业实践类课程(含企业生产实践或运营实习)等。

(二)其它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执行。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外语、自然辩证法概论、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等课程与环节按学校规定要求执行。

(三)其他要求:1、学位课程学分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2、非学位课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当年的开课目录中选择。

研究生培养方案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案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案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了培养研究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课程、科研和实践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1. 授课式:以授课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系统性强,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科知识体系。

2. 研究式:以研究为主,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协作式:通过合作完成某个项目或任务,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式: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5. 混合式:以上几种方式的结合,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培养方式的优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各有优缺点,高校或科研机构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东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办法(暂行)

东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办法(暂行)

东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办法(暂行)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立足国内和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与规范硕博连读生的培养和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学制与课程学习1、硕博连读生学制为要求:4 5~5年。

2、硕博连读生总学分至少应修满:理工类45学分、医学类47学分、文管类51学分,其中硕士阶段课程要求不少于32(医学类34学分,文管类38学分)学分(含实践环节的2个学分),其余为博士阶段课程的学分。

3、硕博连读生的全部课程学分原则上应在硕士入学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其中要求入学后的第一年内完成30个学分。

4、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如下:(1)政治理论课程:单独开设综合讲授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政治课内容,并计入硕士阶段,学分为3。

(2)学位外语课程:第一外语为英语者,硕士阶段按硕士生学位英语要求进行学习,学分为4(在此阶段,除参加校内学位英语课程考试外,还应参加学位英语统考)。

博士阶段按博士生学位英语课程要求进行学习,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

第一外语为小语种者,硕士与博士阶段分别按硕士生与博士生小语种要求进行学习,其中硕士阶段学习为4个学分(只需参加校内小语种课程考试),博士阶段英语(二外)为学位课,学分为3。

详见“东南大学研究生外语学习管理办法”。

(3)硕士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位课程必须全部修读并取得学分;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其他学位课程学习取得的学分不少于5个学分。

另外,方案中的“学术讨论”与“参加学术会议”两项要求可和硕士阶段连续计算次数。

(4)在满足总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其它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取得可按我校硕士生与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

二、学历与学位1、硕博连读生原则上不做硕士学位论文。

对确有能力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者,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在硕士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结束前提交开题报告和完成30个学分的硕士阶段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经研究生院审批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4 一级学科名称:土木工
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程)
请点击这里查看英文培养方案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要求具备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掌握复杂结构系统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培养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师资和管理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一、研究方向
1.多高层建筑抗震理论及其应用
2.建筑结构隔震、减震与振动控制
3.结构防灾安全性评价
二、知识域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注:1.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16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

2.要求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及质量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集中优质资源,着力为全校师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目前建有四牌楼、丁家桥、九龙湖等校区,四牌楼校区位于市中心,环境优美,设备先进,06年起九龙湖校区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位于江宁区,占地3700亩,其中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和基础体育设施一举俱全,机械学院、材料学院等十几个院系在此建成,众多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来校深造的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东南大学一项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积极的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大的影响。

08年学校的科研经费超过八亿元,专利申请和授权书都位于全国前列,这些为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先后和130多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邀请了包括杨振宁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访问,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

学校不断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为研究生积极开拓创新,设置了一系列基金,为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设置了国外学术交流基金,鼓励他们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以及到国外科研院所和实验室进行短期合作交流和研究,我们学校每年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的项目,我们会选拔一百多名优秀研究生,到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攻读学位,我校已逐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导师的选择考核,研究生的招生改革,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控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