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答题神器(表现手法全类型)

合集下载

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有例子有答案)

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有例子有答案)

语文古诗8大万能答题模板对于语文古诗一共就8大答题模板,只要你看出问题是怎么提问的,那么照着这个答题模板就能轻松解题,不拿高分都难!我们一起来看看!01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02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单字赏析题:
答题模式:Leabharlann 必背)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手 法(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景象(或情态),表现了……的气氛(或表达 了……的思想感情)。
例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的意思是“聚集”,这里运用拟人手法, 把大自然人格化(或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特别宠爱泰山,把所有的神奇秀丽 都聚集到了泰山上,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由衷赞美。
常用手法的答题模式:(必背) 1、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① “……”是实写,“……”是虚写,强烈的对比, 表达了诗人的…… 。
②运用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2、化静为动的作用:
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 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景物显得生机勃勃)。 3、借景抒情的作用:
借……景,抒发了作者……之情。
三、画面描绘题: 答题要点:(必背)
找全景物,加上这些景物的修饰语或修辞,运用联想和 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如: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描写的画面。 1、找全景物: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上修饰语,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 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四、表达情感题: 答题要点:(必背) 通过描写……形象或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如:
说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 气不改,表达了作者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孤高傲世的情怀。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 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 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 诗的关键?为什么?或:诗中的哪一个词 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 用?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意象特点和 怎样的意境,或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题 答题技巧
第一种类型: ⑴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 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 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 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 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 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 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 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⑸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 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 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⑹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 (形和色),听觉(声),嗅觉, 味觉,触觉;或通感。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 ⑴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 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⑵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 描写,细节描写。 ⑶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 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设问,反 问,反语。 ⑷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七种类型:分析人物形象 常式问: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概括是什么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 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③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 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改动用)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改动用)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1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2012邯郸一模)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共5分)答题示例2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5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答题步骤及常见答案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答题步骤及常见答案

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2)——表现手法题型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2)——表现手法题型

诗歌鉴赏二轮小专题(2)——表现手法题型知识汇总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古讽(喻)今。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比兴。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

(2)联想与想象,以叫虚实结合。

(3)正反对比。

(4)白描。

(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

(7)象征(8)点与面的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分类点睛一、抒情手法类1.基础知识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借古讽今;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表达这些手法作用的术语: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等;2.设问示例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答题步骤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4.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通过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诗的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试题精练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说春天追逐行人 而去。 ②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以虚写实,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 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 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 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走春尽。 ③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 浓浓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
“炼字题”答题思路及模版
答题思路: ①“炼字题”即是某“字”用的妙处、即是用其它字不能进行替 换、即是赏析该字的艺术表现力。 ②一般“炼字题”炼的字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 词”。 ③赏析某字的表现力即是赏析它的表现手法,即是谈本义、谈句 中义、谈句中表现手法、谈作用、谈表达情感。 答题模版: ①谈本义:简单进行字面解释。 ②谈句中义:描绘了/表现了……(有表现手法的谈表现手法及作 用) ③谈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回顾你能用得着的所有 “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类: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反问、对比、用典、借代、象征、 双关、反语等 二、描写手法类: 衬托(烘托、反衬)、细节描写(动作、神态)、侧面描写、 远近结合、高低(俯仰结合)、色彩明暗结合、动静结合、视 听觉结合、虚实结合等。 三、抒情手法类: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融情于物、 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景物特征及作用题” 答题思路及模版
答题思路: ①“景物特征”题即是诗歌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即是用四字成 语或形容词来给景物所构成的画图一个诠释。 ②要想答满分,前面是要点词,后面加上简单翻译。 ③“景物作用”题即是景物对于作者抒情上的推动作用,对于全诗情感 基调的奠定作用。 答题模版: “景物特征”题: ①描绘了一幅(四字成语或形容词)的……图。 ②把景物所在的句子进行简单翻译。 “景物作用”题: ①交代环境或时代背景,渲染……气氛; ②烘托或反衬作者……情感; ③与下文……形成对比或为下文抒情蓄势。

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由远而近的表现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 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 动了起来。 ③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 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三、“景物特征及作用”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 开极茂盛。 问题: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 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四、“如何表达情感”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 极茂盛。 问题: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 说你的理解。(5分)
“如何表达情感题” 答题思路及模版
答题思路: ①“如何表达情感”题即是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即是情感的表 现手法,即是“抒情手法”类表现手法。 ②优先考虑“抒情手法”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③其次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手法”通过描写景物而抒发情感,如“细节 描写”、“间接描写”、“反衬”等。 ④再次考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如“比喻”、“拟人”、 “夸张”、“反语”等。 答题模版: ①抒情手法+简单解释; ②描写手法+简单解释; ③修辞手法+简单解释; ④扣题目进行总结。(5分题答两个手法,6分题答3个手法)

一、“炼字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 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 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 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 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 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 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 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 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 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问题: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 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
难点补充2:“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题 即是问诗歌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鲜明特征。 答题方向: 1、可根据“诗歌题材”推断“诗歌语言特色”:如“田园 诗”——清新脱俗,“政治诗”——幽默讽刺,“怀古诗”— —雄浑沉郁等。 2、可积累一些常用的诗歌语言特色词,帮助答题:含蓄质朴、 浪漫豪放、幽默讽刺、运用反语、清新明丽、沉郁雄浑、通俗 易懂等
二、“炼句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四犯令 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拼 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 留春住。 问题: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 被人们称道,请分析其中原因。
“炼句题”答题思路及模版

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关注, 祝大家学有所获!
答题思路: ①“炼句题”即句子用的妙处、即被人们称道的原因、即赏析 该句的表现手法。 ②5分答两个表现手法;6分答3个表现手法。 ③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考虑“描写手法”,最后考虑 “抒情手法”,一般前两者可构成答案。 答题模版: ①运用了……手法,+描绘了/突出了…… ②运用了……手法,+描绘了/突出了…… ③这样写更加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感情。
难点补充1:“构思手法”
“构思手法”=“结构”题=“章法”题
此类题的答题方向: ①理想与现实的穿越 ②空间或时间的转换 ③用想象 ④设细节 ⑤移步换景 ⑥名词罗列 举例: ①少年有意伏中行……空怅望——“理想与现实的穿越”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空间或时间的转换 ③断肠人去春将半,半将春去人肠断。归客倦花飞,飞花倦客 归。小窗寒梦晓,晓梦寒窗小。谁与画愁眉?眉愁画与谁?— —“移步换景”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示例

①空,白白地,空自。(1分)
②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年复一 年空自来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 河之中。(3分。意思接近即可) ③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 疾能够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2分。答 “感慨朝廷没有抗敌英雄”类给1分)
——“表现手法全类型”下
今日积累: 《拥挤的家胜过孤独的豪宅》
“你的房子真够简陋的,”乌龟对鸟说,“它是用树枝建成 的,没有屋顶,你还得自己建造。与我的背壳——也就是与 我的房子相比,它真是太可怜了。” “是的,”鸟说,“我的巢是我自己建的,建材相当粗糙, 巢也是开放式的。但我喜欢它。” “我想,你的巢不会差过其他鸟巢,”乌龟说,“尽管如此, 但你一定很羡慕我的房子。” “正相反,”鸟说,“与你的背壳不同的是,我的巢有地方 接纳家人和朋友。所以我敢说,你可能有更好的房子,而我 有更好的家。” 拥挤的家,要胜过孤独的豪宅。
“炼句题”补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 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问题: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5分)
答案示例

答案示例

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 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 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2分) ③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