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

1、隋代文学:国祚甚短,成就不高;炀帝尚艺文,推动南北文风合流;

2、初唐文学:宫廷文学发达,近体诗趋于成熟;四杰和陈子昂走上诗坛。

3、盛唐文学:诗歌大放异彩;涌现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

4、中唐文学:讽谕精神再次激发;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对诗艺的探求、讽谕精神背景下的中唐古文运动;古代小说走向成熟。

5、晚唐文学:时代的没落导致感伤情调弥漫;爱情诗、讽刺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刺小品大放异彩;词体走向成熟。

6、五代文学:西蜀与南唐——乱世中的两个享乐集团创作大量精美而富于感伤意味的五代词。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前代诗歌艺术的积淀;

2、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发;

3、科举取士制度的涵育;

4、诗人自觉的创新意识;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隋代文学:

1、隋代文学总体风貌及其文学史意义

隋朝国祚甚短,总体文学成就不高。苏绰、李谔等曾上书改革文风,倡导平实质朴的文风,排斥华艳文风,然无实效;炀帝平陈后,南方文士入隋,南北文学渐趋合流。

2、隋诗名家举隅

由周入隋的文士多有辞气刚健之作,如卢思道《从军行》(史P19)、杨素《出塞》等;然无法抑制对南方华艳诗风的向慕,如薛道衡《昔昔盐》(史P20)、《人日思归》(选P231),杨广《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二、初唐诗坛:

1.上官体:

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上官体“猗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上官仪贞观初即参与宫廷应制,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著称。其诗体物精工,笔法精细,形式精巧,后人概括其诗风为“绮错婉媚”。

2.王绩: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先生、斗酒学士。不乐功名,性嗜酒,孤傲不群。

代表作《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真切而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东皋子集》《王无功文集》

王绩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是当时真正能够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诗人,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士人,官小志大,名高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同时,他们怀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猗靡,提倡刚健骨气,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有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王勃:

诗文兼擅,所作《滕王阁序》为唐代骈文杰作。其诗题材较为广阔,语言清新,风格刚健,尤以别友怀乡、登临山水之作最具风采。名篇如《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等皆脍炙人口。为初唐四杰之首,有《王子安集》。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杨炯:

诗才出众,擅长五律,尤以写边塞征战之作为最上乘,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风格豪壮。其他唱和、纪游之作则未脱尽绮艳之风。代表作《从军行》。

卢照邻:

诗文兼擅,尤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长安古意》,以赋为诗,绝大部分篇幅铺陈长安之繁华,辞采富艳,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末八句笔势一转,抚今追昔,沧海桑田之感,升沉荣辱之慨,从笔端流出。感慨深沉,意境清迥。另有《行路难》。

骆宾王:

擅长七言歌行,与卢照邻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的基本体式。五言诗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卓然鲜俪。代表作有《帝京篇》、《在狱咏蝉》等。

“四杰”贡献:

“初唐四杰”大大拓展诗歌题材和主题,经过他们的努力,题材和主题由宫廷和淫靡改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关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和骈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影响,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夹杂着少量三言体式。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四杰用来铺写抒情,夹以议论,使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是一种适合表现他们所追求的刚健骨气的抒情题材。

4.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5.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言律诗的定型:

(1)台阁应制与五言律诗的定型:诗赋取士——供奉应制——精研声律

杜审言是唐代最伟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在四友中最富诗才。其早期应制供奉之作已完全合乎五言律诗的要求。

沈佺期、宋之问主要活动于武后朝,早年因文才受到赏识而入朝为官,主要创作台阁应制之作。诗名极盛,二人对诗歌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

(2)五言律诗的声律规则:

五言律诗声律规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要求:

押韵(押平声韵、首句入韵、首句不入韵),平仄、粘、对,对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3)游宦贬谪与五言律诗思想内涵的超越:

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三人在高宗、武后朝均曾因政治原因遭到流放和贬谪,这种人生遭遇使他们的创作在情感内涵方面大大超越了前期供奉应制之作。使五言律诗抒情性方面新的发展动力。

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1.陈子昂的理论主张:

初盛唐之际最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兴寄,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反对齐梁绮靡文风。诗风质朴刚健,词意激昂,风格高峻,一洗初唐浮艳诗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字。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唐诗风骨:

对风骨的追求,提出诗美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