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有机氯摘要
原油加工过程氯的腐蚀与防治问题

原油加工过程氯的腐蚀与防治问题摘要:对于原油加工而言,腐蚀问题历来是管理重点和难题,其中氯化物的腐蚀最为突出,既影响了设备性能,也对炼厂安全构成了威胁,故必须加以有效防治。
对此,笔者阐述了原油加工中氯化物腐蚀的危害,并以其腐蚀机理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希望对缓解原油加工中氯的腐蚀现状有所助益。
关键词:原油加工;氯化物腐蚀;防治近年来,原油重质化、劣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氯元素的不断增加,对设备性能和炼厂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进而使得氯化物超标问题备受关注。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原油加工中氯腐蚀的高危害性,并立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通过减少氯的含量,促进原油加工朝着安全、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一、原油加工过程中氯腐蚀的危害由于油田时常会遇到油井堵塞问题,制约了采油产量的提高,所以往往会加入含有氯代烷烃的清蜡剂、降凝剂、降粘剂、清解堵剂等诸多化学药剂来改善采收率,当其与原油一同进入炼油系统时,便会直接或间接的腐蚀炼油设备和装置。
具体的说,当化学药剂中的氯代烷烃经高温水解形成氯化物后会在蒸馏塔中严重腐蚀减压蒸馏装置、冷凝装置,使其难以安全生产,而且还可能引发管道阻塞、催化剂中毒等问题,如某炼油厂的常减压装置在氯化物的腐蚀下出现了多次泄露、塌陷、浮阀脱落问题,高压换热器和空冷也存在严重的腐蚀等等,二次加工装置也难以幸免。
故原油加工过程中氯的腐蚀无论是对炼油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使用寿命,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均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亟待改善。
二、原油加工过程中氯的腐蚀机理之所以在原油加工过程氯腐蚀的防治问题中分析氯的腐蚀机理,是因为只有了解其形成过程,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更好的解决氯腐蚀问题。
研究发现,原油加工过程中的氯主要分为有机氯化物和无机氯化物,虽然两者属性不同,但均会造成设备腐蚀以及催化剂中毒,而且腐蚀设备的过程都与 HCl有关。
无机氯化物可与水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HCl,而有机氯化物则难以发生水解,但当其到达减压塔时,经电脱盐处理后的水 PH 值会有所提升变为碱性,致使部分有机氯化物发生水解产生气体 HCl,并随油气流一同到达减压塔顶部,当其遇到水便会形成腐蚀性强的稀盐酸,最终腐蚀设备,同时少量的水蒸气达到冷凝系统变成冰时,气体 HCl 会溶于其中形成稀盐酸环境,进而对周围设备造成腐蚀[1]。
外输原油中有机氯超标问题的来源与分析

文章 编 号 :1008—2336(2015)03.0051-06
洛 并 占
OFFSH ORE OIL
Vb1.35 N O.3 Sep.2015
外 输原 油 中有 机 氯超 标 问题 的 来 源 与分 析
饶 翔 ,汪 晋 ,袁 用波
(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江汉油 田分公 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 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Hale Waihona Puke 腐 蚀 引发 的事故 也 时有 发生 _l】。 原 油 氯 化 物 中的 氯分 为 无 机 氯 和 有 机 氯两 种
形 态 ,其 中有 机 氯 物 质 是 长 期 积 累 的 ,主要 有 两 个 来 源 :一 是 天 然 存 在 的有 机 氯 化 物 ,该 有 机 氯 化 物 以某 种 复 杂 的络 合 物 形 式 天 然 存 在 ,主要 浓 缩 在 沥青 质 和 胶 质 中 (受 其 影 响 ,催 化 裂化 以渣 油 等重 质 油 为 原 料 的炼 油 厂 出现 的 非正 常停 工 频 率 远 高 于其 他炼 油 厂 );二 是 来 自采 油过 程 中使 用 的化 学 助 剂 。 油 田使 用 的无 机类 和有 机 类 含 氯 化 学 助剂 均可 在开 采过 程 中混人 原油 [2],这 两种 形式
oil of Jianghan oil producing area in Bamianhe Oilfield has been studied.The chem ical reaction pathways lead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new organochlorine in oils produced from Bam ianhe Oilfield has been discussed.Finally,suggestions are m ade on how to control the use of chem ical additives in chlorine—contained oilfield,w 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on how to avoid the organochlorine exceeding problem in externally—transported crude oil,and in tu rn to avoid the organochlorine corrosion problem in the downstream ref ining equipm ents. K eywords:extern ally—transpor ted crude oil;organochlorine;w ater f looding;acidif ication;borof luoric acid;organosulfur
原油有机氯对油田处理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原油有机氯对油田处理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摘要】原油中的氯化物一般认为有两种,即以氯代烃存在的有机氯化物和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形成的无机氯化物。
这两种形式存在的氯化物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均可造成催化剂中毒和设备腐蚀。
无机氯化物可在原油脱盐脱水过程中随水而脱除。
但是有机氯化物采用常规方法不易脱除,脱盐后原油有机氯含量几乎不降低。
有机氯的存在会给油田处理系统尤其是炼化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有机氯迫在眉睫。
【关键词】原油有机氯油田处理系统危害预防措施1 原油有机氯在油田处理系统的认识现状随着塔河油田原油开采深度的增加,酸压、裂化等措施井的增多,原油中的有机氯含量也呈不断增大趋势。
塔河油田对于原油有机氯的认识较晚,在2012年以前所处理的外输原油只要保证含水在标准范围之内,即可进行外输。
对于原油有机氯含量检测直到2012年2月才引起重视,局分公司连续下发三个文件要求尽快解决原油有机氯的超标问题。
2 原油有机氯的来源(1)天然存在的有机氯,在原油中有机氯化合物以某种复杂的络合物形式天然存在,主要浓缩在沥青质和胶质中;塔河油田高含胶质沥青质,部分油井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含胶质沥青导致原油有机氯偏高。
(2)来自采油过程中所添加的油田化学助剂,随着油藏开发时间的延长,油藏压力等参数的逐渐下降,胶质沥青质随之不断析出。
为解决胶质沥青质堵塞井筒的问题,采油厂引进了部分油田化学助剂,引进药剂未经有机氯检测环节直接投入油井导致原油有机氯含量大幅提高。
据塔石化检测结果表明,其中WD-06型高效溶胶分散剂有机氯含量高达570000μg/g,SY-601型清洗剂有机氯含量高达125355μg/g;塔河油田TH10403X单井原油有机氯含量为5182.45μg/g,TP115CH单井有机氯含量为41.79μg/g,S115-5X单井有机氯含量为12.61μg/g,这些单井的原油有机氯含量大大超过了原油有机氯含量标准。
油区防控治理原油有机氯(氧)污染探析

油区防控治理原油有机氯(氧)污染探析原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开采、储运、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机氯(氧)污染物。
这些有机氯(氧)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油区防控治理原油有机氯(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污染源、污染特性、防控技术等方面对原油有机氯(氧)污染进行探析。
一、污染源原油有机氯(氧)污染主要来自于原油开采、储运和加工过程。
在开采阶段,水力压裂、注水采油等作业会使得含氯、含氧有机物与地下水混合形成污染物质。
在储运阶段,由于管道腐蚀、泄漏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有机氯(氧)污染物的释放。
在加工过程中,原油中的含氯(氧)化合物在炼油过程中会被进一步转化成有机氯(氧)污染物,比如二硫化碳、有机氯乙烷等。
以上这些环节都是造成原油有机氯(氧)污染的主要源头。
二、污染特性原油中的有机氯(氧)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常见的有机氯(氧)污染物包括:二硫化碳、有机氯乙烷、苯并[a]芘等。
这些有机氯(氧)污染物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易挥发等特点。
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地下水、大气等方面。
对土壤而言,有机氯(氧)污染物会降低土壤肥力,妨碍农作物生长;对地下水而言,有机氯(氧)污染物会使地下水污染,威胁地下水资源供应;对大气而言,有机氯(氧)污染物会引起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防控技术面对原油有机氯(氧)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技术,包括预防治理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
1. 预防治理技术预防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工艺优化等措施。
在开采阶段,可采用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减少有机氯(氧)污染物的产生;在储运阶段,可加强管道设施的维护,减少泄漏事件的发生;在加工过程中,可优化炼油工艺,减少有机氯(氧)污染物的排放。
2. 污染控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光解等方法。
对于有机氯(氧)污染物的处理,可采用活性炭吸附、高温氧化等手段进行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油区防控治理原油有机氯(氧)污染探析

油区防控治理原油有机氯(氧)污染探析随着石油开采和加工的不断发展,原油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有机氯和有机氧污染物。
这些有机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在油区防控治理中,对原油有机氯(氧)污染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原油中的有机氯和有机氧污染物主要是从地下岩石中溶解出来的,可能是由于古代海洋曾经覆盖这些岩石,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质受到了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形成。
有机氯污染物是烃类化合物,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上结合了一个或多个氯原子。
实验表明,这些有机氯物质的毒性比同样含有氧原子的化合物高得多。
原油中的有机氧污染物是含有氧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酚、吡啶、硫酸乙酰胺等。
二、有机氯(氧)的危害和对策1. 污染环境有机氯和有机氧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可能会影响水源、土壤和空气中的生物种群。
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机氯污染物会导致生殖系统异常、内分泌失调和癌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有机氯油污染物造成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人体内部的细胞壁和DNA 分子;同时,由于这些污染物可在人体内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引发细胞毒性和细胞死亡的衰老现象。
3. 对策尽管有机氯(氧)污染物有可能对环境和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但有一些简单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有机氯(氧)的污染。
1)原油净化对生产中使用的酸、碱、溶剂等原料的预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原油中的含氯和含氧物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原油净化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进行分重、水洗、减震和脱气等方式实现。
2)原油储存在原油储存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原油中的含氯、含氧物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原油储存主要包括地面储罐、船舶运输等方式。
3)生产过程中防范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科学规范的生产方式,以避免有机氯(氧)污染物的存在。
有机氯(氧)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油井管道、泄漏、废弃物处理等方式流入生产中。
因此,有效的防范控制原油中的有机氯(氧)的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的程度。
原油氯含量研究和测定方法

原油氯含量研究和测定方法摘要:因有机氯化物会对管道设备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所以在原油生产过程中携带的有机氯化物必须及早的除去。
目前原油有机氯检测标准依据GB/T 18612-2011,其原理是通过原油蒸馏获得204℃前的石脑油馏分,去除所含硫化氢和无机氯化物,将处理后的馏分油使用微库仑仪测定出其中的氯化物含量。
但在实际检测中发现,在高于204℃的高沸点成分中仍存在有机氯,故原标准方法不能客观反映原油中有机氯的实际含量,本方法通过对GB/T 18612-2011进行改进,提高蒸馏温度,测定320℃以前的馏分油中有机氯含量,最终确定原油中有机氯含量。
关键词:有机氯腐蚀蒸馏微库仑法一、氯化物的危害和分类标准氯化物存在巨大的危害性,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因氯化物的腐蚀严重,造成氯化物腐蚀事故严重威胁生产安全,氯化物的腐蚀已有带减压装置扩展到二次加工装置,针对日趋严重的现状,应制定进罐原油有机氯上限控制,控制氯的来源,建立完善有机氯实验分析,优化“一脱三注”(防腐措施之一,“一脱三注”是行之有效的工艺防腐措施,目前已被国内外炼厂普遍采用。
1.一“脱”——原油脱盐原油中少量的盐,水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形成HCl—H2S—H2O腐蚀介质,造成常压塔顶塔盘、冷凝系统的腐蚀。
原油脱盐后,减少原油加工过程中氯化氢的生成量,可以减轻腐蚀。
2.三“注”——注碱、注氨、注缓蚀剂)防治氯带来的危害,确保原油稳定达标生产。
分类和标准:氯主要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两种,馏分油中的氯主要为有机氯,且1500℃以下馏分油中的含量较高,350℃以上重油馏分中有机氯、无机氯含量较高,这些氯含量分布不仅造成了常压塔和石脑油加氢装置的腐蚀,也给重油加工带来了必要的困难,同时降低换热器和加热炉的传热率,也影响了油品的质量。
二、原油有机氯的测定方法方法研究:目前有机氯测试的标准原来是:GB/T18612-2001《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现改名为《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GB/T18612-2011,其原理是通过原油蒸馏获得204℃前的石脑油馏分,去除所含硫化氢和无机氯化物,将处理后的馏分油使用微库仑仪测定出其中的氯化物含量。
原油有机氯分析方法

层 油液 ,通过库仑法分析有机 氯含 量 ;方法-N用原 油总氯与无机 氯之差分析有机氯含量 ,最终得 出因为低 沸
点氯代烃的挥发造成方法一所测得有机氯含量偏低 ;方法二 比方法一分析得到 的有机氯更为准确 ,同时相对 于
现有国家标准所执行的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标准误差会更小 。
关 键 词 :有机氯 ;总氯 ;无机氯 ;库仑法
中 图 分 类 号 :TE62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671—0460 (2018)03—0509—04
Analysis M ethods 0f Organic Chlorine in Crude 0il
ZHA0 Cheng一 . Shang-zhi.LOUXu—cheng (Sinochem Quanzhou Petrochemica1 Co..Ltd.,Fujian Quanzhou 362000.China)
仪器有限公 司 );JF—WK.2000型微库仑综合分析仪 取 的抽 提液 用于 测定 原油 中盐 含量 ,则 上层 油 液利
(江苏 江分 电分 析仪 器有 限公 司 );台式低 速离 心机 用 库 仑 法 分 析 所 得 到 的原 油 氯 含 量 即 是 有 机 氯 含
原 油 中氯含 量 由无机 氯 和有机 氯构 成 。原 油通 过 电脱盐 装 置后 获取 的脱 后原 油盐 含量 可 以控 制在 小 于 3 mg/L,而 有机氯 并 不能脱 除 ;氯 化 物导致 氯 离子 的腐 蚀 已经 由常 减压 装置 扩展 到第 二 次加工 装 置 ,造成 低 温露 点腐 蚀与 结盐 问题 ;对 重 整 、乙烯 造成设备或管线腐蚀开裂事故或者换热器结盐 ,同 时会 造成 催化 剂 中毒 等危 害 。因此对 装置 生产 工 艺而 言 ,分析 有机 氯 含量 为监 控装 置设 备 与管线 的 腐 蚀 提供 技术 参考 ;同时 根据 不 同原油 水解 生成 氯 化氢的程度 ,控制抗腐蚀材料的损耗 ,降低能耗与 成 本 。本 次实 验通 过两 种方 法对 比寻求 最佳 的测 定 方 法 ,使 有机 氯测 定更 为 准确 有效 。
原油氯化物来源及应对措施浅析

2441 前言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原油劣质化、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氯作为原油中存在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含量也逐年递增。
大量研究表明,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原油所含的氯化物会分解产生氯离子造成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对炼油企业平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类型,了解氯化物的腐蚀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和危害,讨论了氯化物在炼制过程中的转化,并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氯化物脱除技术研究。
2 原油氯物化的分类和来源原油中含有的氯化物在加工炼制过程中会造成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导致生产异常及经济损失,一般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1)无机氯化物。
原油中的无机氯化物常以乳状液或悬浮颗粒状态存在于原油中主要为NaCl、MgCl 2、CaCl 2等化合物,其中NaCl含量最高,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2)有机氯化物。
有机氯化物在原油中含量一般较少,大多以络合物分布在原油的胶质和沥青质中。
但随着原油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大量使用含氯采油助剂以及用于储存、运输的含氯助剂等,使得原油中氯含量迅速增加,其中清蜡剂、降粘剂、沥青分散剂、破乳剂、水处理剂、清洗剂、缓蚀剂和粘土稳定剂中均含有卤代烷成分,GL-1型高效溶胶分散剂有机氯含量甚至高达570 mg/g。
另外,油田增产增注所用的酸化液能与原油中的有机氯反应,导致无机氯的转化为有机氯残留在油中。
3 氯化物在原油炼制过程中的转化为了减轻氯化物对生产装置平稳操作、设备腐蚀、产品质量带来的危害,石油炼化企业在原油加工过程中,要对原油进行电脱盐处理,该过程通过向原油中注水,将原油中的氯盐溶解出来,随水排除,一般的电脱盐过程对无机氯盐类的脱除比例可以达到99%以上,但对于有机氯的脱除却十分有限。
研究证实,有机氯化物由于沸点较低,在原油蒸馏过程中,主要富集在轻油馏分中,而无机氯的沸点较高(大于350℃),主要残留在重质组分中[1]。
(1)无机氯化物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原油中都伴有水,这些水中都含有盐,原油中盐的成分和浓度与油田的地理位置、开采时间、开采方式等有关,盐含量可从几个mg/L到几千个mg/L不等,对于同一种原油,盐含量与盐的浓度有关,还与水的含量有关。
由于人们认为原油中通常不会含有有机氯,因此在GB/T2538.1988《原油试验法》中未规定测试原油有机氯含量,各油田也没有有机氯含量的控制指标。
我们咨询了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石油大学、济南炼油厂、稠油厂等单位,他们只是监测原油的总氯含量,作为调整炼油厂的电脱盐设备的脱盐温度、注水量、电场强度等参数的依据,以往都未测试原油有机氯含量。
同时,油田用化学药剂除了清防蜡剂规定了有机氯含量的测试方法和控制指标以外,其它药剂都没有此项指标要求。
由于中石化针对炼厂提出的控制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要求,着手制定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控制指标,胜利油田外输原油已加入破乳剂,只有测试井排来液,才能初步掌握胜利原油有机氯的来源及含量,胜利油田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控制指标,否则胜利原油将面临降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局面。
各油站外输原油有机氯含量和日产原油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各采油厂平均有机氯含量,即:
胜利油田各油站及各采油厂的外输原油都含有有机氯,它们总外输原油有机氯含量水平基本一致。
除了滨南采油厂以外,其它9个采油厂都低于5μg/g,最低的是纯梁和桩西,分别是0.73μg /g和0.72μg/g。
胜利油田外输原油有机氯总体含量较低,输往齐鲁石化的混合油有机氯离子含量为3.65μg/g,满足国内小于5μg/g的要求。
输往齐鲁石化的混合原油包括清河原油、草桥稀油、草桥稀稠混合油和孤岛油,草桥稀油、孤岛油和清河原油的有机氯含量分别为Oμg/g、0.9μg/g和1.1μg /g,含量都较低,达到国际标准。
但是由于草桥稠油有机氯含量较高,经过草桥稀油稀释后,有机氯含量仍达到5.89μg/g,经过孤岛油和清河油的稀释,有机氯含量进一步降低到3.65μg/g。
因此,应控制草桥稠油区块有机氯含量,必定大幅度降低齐鲁石化混输原油的有机氯含量。
破乳剂和降粘剂的主要原料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它们是由二氯乙烷和二氯丙烷聚合而成,因此原料中可能残存微量的二氯乙烷和二氯丙烷,从而引入有机氯。
清防蜡剂的原料中可能加入石油磺酸盐,磺酸盐中可能残存未磺化的卤代烷,从而引入有机氯。
破乳剂加量约为30mg/L,降粘剂现场最高加药量为20mg/L,清防蜡剂最高加药量为5mg/L,目前胜利油田采出液中平均含水率约90%,因此有机氯在原油中可能残存量平均约为lμg/g。
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对所加工的原料油中的氯分布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原料油中的氯主要集中在100*C以下的低沸点馏分中:
通过对胜利油田各采油厂井排来液原油、各站外输净化油以及胜利总外输原油的全面检测,结论是有机氯含量平均水平仅是无机氯的几分之一,原油有机氯含量在由0.0~lO.Oμg/g很小范围所波动,总体含量相对于原油中的无机氯(盐含量)水平是较低的:有机氯含量与各站所使用的原油破乳剂的品牌及使用量相关性不大,室内腐蚀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的有机氯在实验条件下并不是影响原油腐蚀的首要因素。
油田化学助剂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氯,各化学助剂可按溶解特性分为三类,能溶于水的称为水基,溶于油的称为油基,通过原油的脱盐脱水可以脱除,而油基和乳液类的含氯化学助剂则是原油有机氯的主要来源。
因此要彻底避免原油开采过程中混入有机氯,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杜绝生产和使用各种含氯油田化学助剂,尤其是油溶类的含氯油田化学助剂。
各采油厂要加强对化学助剂的采购,质量检测,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杜绝使用含有机氯成分的化学助剂,定期对原油进行质量检测。
残余油田化学剂以油溶性、水溶性和不溶性三类物质存在于原油中。
进一步分析表明, 这些残余物主要存在于原油与常减压渣油中, 对原油电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单元操作造成不良影响。
原油中的有机氯一般存在于80~130℃的馏分中,它们随着重整原料一起进入重整装置,为了保持重整催化剂的酸眭功能,生产过程中应保持氯含量小于或等于3μg/g,而80~130℃的馏分油中的有机氯含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值,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
而原油中的有机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投加的化学剂引入的,那么为了降低原油有机氯含量,必须检测和控制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
近年来,由于原油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采油率注入了多种含有机氯的采油助剂,如降粘剂、破乳剂、解堵剂、清防蜡剂等,使得原油中的有机氯质量分数高达5 ~ 100 μg /g。
原油中的有机氯是以氯代烷烃、氯代芳烃、高分子氯化物等形态存在,在电脱盐脱水时,因其不溶于水不能被脱除,进入蒸馏设备因被加热到300 ℃以上分解生成HCl,进入分馏塔顶部,造成塔顶Cl -含量升高。
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有不同的来源。
部分有机氯化物以某种复杂的络合物形式天然存在于原油中,主要浓缩在沥青质和胶质中,但有机氯化物大部分来源于采油过程中加入的含氯油田化学助剂。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批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为了提高采收率,许多油田采用了含有氯代烃的清蜡剂、降凝剂、减黏剂、水处理剂等采油助剂,从而使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大幅度增加。
各种采油助剂可按溶解特性分为3 类: 能溶于水的称为水基,能溶于油的称为油基,既溶于水又溶于油的称为乳液。
其中仅水基类含氯采油助剂通过原油的脱盐脱水可以脱除,因此油基和乳液类的含氯采油助剂是原油中有机氯的主要来源。
从原油中氯的来源及无机氯增加机理可知,除原油本身含有的少量有机氯外,有机氯主要来自采油助剂。
要彻底消除有机氯的影响,最根本的措施是油田企业杜绝使用各类含氯的采油助剂,尤其是油溶性的含氯油田化学助剂。
原油在开采过程中使用各种采油助剂,会给原油带来了新的污染。
原油中有机氯长期积累,不仅造成了炼化设备腐蚀严重,而且也影响了油田原油外输。
中原油田原油中有机氯来源调查与分析
塔河原油中有机氯来源分析和脱除
胜利油田原油有机氯含量及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