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库仑法对测定原油有机氯、无机氯、总氯的探讨和优化

合集下载

微库仑测氯仪操作条件的优化

微库仑测氯仪操作条件的优化

打开工作站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接通氧气 、 氩气
及风扇开关 , 开始升温, 调节各段炉温至需要值 。待 炉温稳定后 , 用新鲜 电解液冲洗池体及侧臂 , 排除两
( 银离子) 的滴定池中。滴定池 内有一对测量 一 参
考电极对 、 一对 电解 阳极 一 电解 阴极对u 。滴定池
将电解池放在搅拌台上 , 调节搅拌速度, 与微库仑放大器组成闭环 自控系统。在指示 电极对 侧 的气泡 , 裂 上外加一反向偏值 电压 , 以控制池 内银离子浓度恒 使电解液搅起漩 涡为止。连接电解池与放大器、
作者筒介 : 王  ̄( 1 9 e 0 - ) , 男, 甘, 膏 古浪 人。 助理工程师.

云, 杨 秀芳 .微库仑测氯仪操作条件的优化
・l 9・
2 . 5 公式计 算 总氯 ( m g / k g ) 含 量 的测定 公式 如下式 : C l度分别在 7 3 0  ̄ C、 8 0 0  ̄ C,
增益 2 4 0 0 , 采样 电阻 为 6 k 1 ) , 进样量 为 5 , 按照 3 .
从表 2 及图 l 可见 , 温度低于 6 8 0 ℃时 , 燃烧不 充分造成裂解管 出 口大量 积碳 , 使得测定 值偏低。 当温度在 6 8 0 o C 一8 0 0 ℃之 间时 , 样 品能够完全 燃 烧, 且转化率随之增大 , 但在 6 8 0 ℃以上 , 随着温度 的升高 , 转化率趋 于稳定。本试 验选择 6 8 0 ℃为气 化段 温度 。 3 . 2 偏压 的选 择 偏压 的调节 主要根据样品含量大小而定 , 在定 氯时分析低含量样品应 降低偏压 , 分析高含量样品 则应给定较高的偏压 。偏压的大小决定了滴定剂的 浓度。调整偏压 , 实际上就是调整滴定剂的浓度 , 使 之与样 品浓度相适应。过高的滴定剂浓度会降低电 解池的灵敏度 , 过低又会影响电流效率 , 不能保证样 品的完全反应。保持表 l中的其他操作条件不变 , 偏压在 2 5 0 m Y一 2 7 0 m V之间变化 , 测得的转化率见

提高原油有机氯分析准确度

提高原油有机氯分析准确度

提高原油有机氯分析准确度摘要:由于石油工业中含有的有机氯化合物对管线设施造成了很大的腐蚀性,因此必须尽快去除含盐废水中的有机物。

原油中有机氯的现行标准是基于GB/T 18612-2011,该标准的原理为:在204℃之前,通过对石油进行精馏,以脱除所含有的硫化氢和无机氯,再采用微型库仑计对处理后的馏分油进行分析。

然而,实际检验时发现,204℃以上高沸点组分仍然含有有机氯,因此,采用传统的标准测定法,不能对石油中的有机氯进行客观的评价,对 GB/T18612-2011提高了馏分油的蒸馏温度,对204摄氏度以前的石油中的有机氯进行了测定,最后得出了石油中的有机氯。

关键词:有机氯;腐蚀;蒸馏;一.有机氯对原油的伤害(一)腐蚀性目前,对石油公司来说,石油中的有机氯对其产生的腐蚀作用还没有定论,但对石油化工公司来说,它的作用不容小视。

单独的有机氯不会对设备造成侵蚀,电脱盐装置温度区间不易发生水解,但高温高压和氢气作用下会形成HCI;水作用下会使装置受到强烈腐蚀。

(二)催化剂中毒在精炼厂生产的含氯石油中,经过再浓缩和加热后的高温分解,在精炼中产生了强的耐蚀性的盐酸,而油脑油中的氯气含量则是严重的超标;严重影响了炼油车间常压塔顶空冷风的泄漏和芳香族系重整换热的侵蚀和渗入,造成了介质相的混浊和催化中毒等,多出现于二次加工时加轻裂化,催化裂化,重整等设备催化剂上,并影响第二,三次处理设备产品质量。

(三)经济损失在了解了对有机氯盐的认识后,石油化工公司对外销售的石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对有机氯的浓度没有进行严密的管制,将会导致极为惨重的经济损失。

二.原油有机氯来源随着临盘油田采出程度的加深,酸化,裂解和其他措施井数的增加,原油有机氯的含量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对原油中有机氯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机氯可分为如下两类:(1)是天然存在的。

石油中的有机氯化物是天然的,某些复合复合体中含有,以沥青和胶体为主;(2)将石油开采工艺中的油田化学品添加到生产工艺中。

原油氯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原油氯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原油氯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摘要:目前常用的测定氯含量的方法有联苯钠还原电位滴定法和燃烧氧化微库仑法。

联苯钠还原电位滴定法因其氯转化反应和后续萃取操作更适合于较轻的馏分油,不适合黏度大、颜色深的原油,且联苯钠价格昂贵,所用试剂毒性强、性质不稳定、反应不易控制,导致测试结果不太准确;燃烧氧化微库仑法是将样品送入石英燃烧管中氧化裂解后,由载气送入滴定池中测量滴定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根据法拉第定律得到有机氯含量的方法。

微库仑法因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精度和灵敏度高,且样品用量少、溶剂消耗量更少等特点,在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原油氯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原油氯含量;检测方法;研究引言为提高原油产量,原油中难动用储量也被不断开采,开采过程中常使用多种化学助剂,导致原油中杂质含量升高,极大地降低原油质量,带来产品劣质化以及设备腐蚀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催化剂中毒,其中,因氯化物引起的腐蚀问题尤为突出。

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原油中的无机氯可以经电脱盐装置部分脱除,余下的氯化物与其他腐蚀物质如硫化物、氮化物、氨化物等构成了许多复杂的腐蚀体系,出现在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装置中,影响装置的连续、平稳、安全运行。

1原油原油中的氯含量一直是炼厂关注的焦点问题,原油中同时存在有机氯化物和无机氯化物,对应的标准测试方法也很多。

已经研究过原油中不同形态氯化物的测试方法,包括有机氯,无机氯以及原油中总氯的测试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GB/T6532及其参照的ASTMD6470对原油中的无机氯含量测定具有更好的权威性,当然SY/T0536目前也是原油中无机氯含量测试的经典方法之一。

原油中总氯的测定适合采用燃烧库仑法,因为无论是有机氯化物还是无机氯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能最终充分的转化为氯离子,GB23971附录B、SH/T1757及其参照的ASTMD5808都可参考选用,但要注意分析时所取样品一定要有代表性,尤其是含水量大的原油样品,不然测试结果会有较大差异。

微库仑法测定原油盐含量的影响因素

微库仑法测定原油盐含量的影响因素

微库仑法测定原油盐含量的影响因素作者:杨利娟来源:《石油研究》2020年第03期摘要:在对微库伦法测定原油实验中,主要介绍实验原理、方法、仪器、试剂,对实验过程加以介绍,并对结果展开分析。

关键词:微库伦法;原油;盐含量;测定引言:使用微库伦法对于原油内盐含量展开测定,样品需求量少、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度高,能够探测出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此适合应用在原油加工环节脱盐工艺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一)原理使用微库伦法对原油含盐量进行测定,原理为测量原油中各种无机氯盐,如:氯化钠、氯化银和氯化钙等。

除氯盐之外,原油内还含有少量硫化物以及其他盐类,如碳酸盐和硫酸盐等,能够和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可能对氯离子的测量产生干扰。

(二)方法选择1g样品原油,使用二甲苯进行稀释、加热等,之后利用乙醇将盐抽提出去,经离心之后,使用注射器对抽提液适量提取,之后注入适量含有Ag+的冰醋酸電解液,由电极补充Ag+,使用微库伦仪测定消耗电量,测得原油内含盐量。

(三)仪器选择LC-4型号的微库伦仪、振荡器离心式管(10mL),容量瓶2个(容量分别为1000mL和2000mL)、注射器(1mL)、微量注射器2个(容积分别为50L和100L)、封闭针头1个(6号、长度为100mm)、温度为70℃~80℃的水浴[1]。

(四)试剂标准液中:含盐量分别为0.20mg/L、2.0mg/L、10mg/L、50mg/L、100mg/L;电解液:使用浓度为70%冰醋酸的水溶液;抽提液为95%的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选择无水碳酸钠的基准试剂;无水硫酸钠、过氧化氢(30%)、二甲苯等使用分析纯。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一)实验过程测定<3mg/L样品时,选择1档电流50A;测定3~100mg/L样品时,选择2档电流100A;测定>100mg/L样品选择3档电流300A。

微库伦仪终点电位处于230~250mV,当电解池处于平衡状态时,处于240mV位置,此时可适当控制滴定速度,控制银离子浓度。

原油氯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原油氯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原油氯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杨德凤;何沛;王树青【摘要】通过优化气化温度,提高了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原油总氯含量的准确度:比较了不同原油无机氯、有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法,认为ASTM D6470方法的无机氯测定结果比SY/T0536方法更具权威性,氧化微库仑法总氯与D6470法无机氯之差得到的有机氯含量比ASTM D4929方法更为可靠.提出了氧化微库仑测定总氯、ASTM D6470方法测定无机氯、差减法得到有机氯的原油中不同形态氯含量的分析方案.【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0(041)004【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氯化物;氯含量;微库仑【作者】杨德凤;何沛;王树青【作者单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原油中含有微量的有机和无机氯化物.原油加工过程中,由于氯化物的水解及分解等原因,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进而引发设备腐蚀问题,例如蒸馏装置中常压塔顶及减压塔顶HCl-H2S-H2O腐蚀问题、催化裂化分馏塔铵盐结垢及垢下腐蚀问题等.尽管有"一脱三注"等防腐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氯腐蚀速度,但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氯腐蚀问题仍时有发生.研究炼油工艺中氯腐蚀问题及相关防腐技术,需要搞清楚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总氯、无机氯及有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法.本课题研究原油中不同形态氯含量的分析方法,对多种原油的含氯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实沸点蒸馏过程中氯的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用于测定原油或馏分油中总氯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依据方法原理,常用的非标准方法主要有联苯基钠还原法和氧化微库仑法两大类.传统的氧瓶燃烧法和氧弹燃烧法、快捷的X射线荧光法等只适用于氯含量较高的润滑油、添加剂类样品的测定.作为传统方法,联苯基钠还原法是很多氯含量分析方法的基础,其主要原理是将试样溶解于甲苯中,加入联苯基钠试剂,将有机氯转化为NaCl;用异丙醇分解剩余的联苯基钠;再用酸性水溶液进行抽提,分离出水相后,进行Cl-定量分析.根据Cl-定量分析方法的不同,联苯基钠还原法又可划分为容量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且后者的应用更为普遍、灵敏度更高.氧化微库仑法的主要原理是将试样在高温、富氧条件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将氯元素转化为HCl并引入微库仑滴定池,Cl-与滴定剂Ag+发生沉淀反应,消耗的Ag+通过电解方式进行补充,测量补充Ag+所消耗的电量,根据法拉第定律及进样量,计算得到样品的总氯含量.可利用原油盐含量分析方法[1]进行原油无机氯含量的分析(电导法除外).常用的原油盐含量方法主要有ASTM D6470方法和中国石油行业标准SY/T0536方法,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先将原油中的无机氯化物抽提到水相,再进行Cl-定量分析,只是所用的抽提方法、Cl-定量分析方法有所差别. ASTM D6470方法采用回流抽提方法将原油中的无机氯萃取到水相,取样量约40 g,稀释剂为二甲苯(70 mL),萃取溶剂为乙醇、丙酮和水(体积比为25 : 15 : 125)的混合液(165 mL);萃取液中Cl-的定量分析方法为Ag+电位滴定法.SY/T0536方法采用高频振动萃取、离心分离的方式得到萃取液,取样量约1 g,稀释剂为二甲苯(1.5 mL),萃取溶剂为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 : 3)的混合液(2 mL);萃取液中Cl-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微库仑电位滴定法, Ag+滴定剂来源于Ag电解,依据法拉第定律进行计算.ASTM D4929方法及其等效方法是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此类方法明确规定,先利用常压蒸馏方法(ASTM D86)进行原油切割,得到204 ℃前馏分油,再进行碱洗及水洗以脱除其中的H2S和无机氯,最后用氧化微库仑法或联苯基钠还原法测定氯含量;根据204 ℃前馏分油中有机氯含量及该馏分段的收率计算得到原油中有机氯含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原油中总氯与无机氯含量的测定结果,计算得到原油有机氯含量.综合考虑上述原油中总氯、无机氯和有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法可知,对于原油中总氯含量的分析,尚没有公认的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可供选择,所述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联苯基钠还原法对于较轻的馏分油比较适合,不适合原油,因为原油的粘度大、颜色深,不利于有机氯转化反应及后续萃取操作,还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此外,该方法还存在着操作繁琐、分析速度慢等不足.对于氧化微库仑法,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当,则不能确保无机氯定量地转化为HCl,最终导致总氯含量测定结果偏低;要想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必须优化反应条件.原油中无机氯、有机氯含量的分析也存在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方便分析工作者选用.ASTM D5808,ASTM D4929,UOP 779等用到氧化微库仑原理的标准方法仅适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氯含量,而不可用于总氯含量的测定.鉴于氧化微库仑法在油品氯含量分析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在优化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特别是各种无机氯的回收率进行系统性考察,进而了解不同无机氯化物对总氯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3.1.1 气化温度对不同氯化物回收率的影响考虑到原油中存在的无机氯化物主要为NaCl, MgCl2,CaCl2及储运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少量FeCl2,主要考察这四种氯化物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转化率.鉴于影响氯化物转化为HCl的操作条件主要是温度及氧气分压,且氧化裂解温度一般设定较高(大于850 ℃),并维持不变,氧气分压一般可满足充分氧化的需要,但气化温度由于进样系统的需要往往设定偏低,被认为是影响无机氯转化率的关键因素,故重点考察气化温度的影响.分别配制NaCl,MgCl2,CaCl2,FeCl2水溶液标准样品(氯质量浓度为10-6数量级),定量移取标准样品于石英载舟中,烤干后进样,用ThermoECS3000型微库仑仪在不同的气化温度下(氧化裂解温度为1 000 ℃,其它条件相同)测定氯含量,氯回收率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气化温度高于700 ℃时,上述4种氯化物中的氯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HCl,进而实现Cl-的定量检测.尽管某些氯化物的分解温度很高(如NaCl的分解温度高达1 400℃),但因样品转化过程中的气流分压作用可导致氯化物的分解温度大幅降低;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样品转化速度逐渐加快、氯回收率逐渐增大.由于NaCl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最不易分解,故相同气化温度下,其氯回收率最小.为了保证不同氯化物均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气化温度应高于800 ℃;为了实现氯化物的较快速转化,气化温度应高于900 ℃.在900 ℃以上的气化温度下直接测定无机氯时,上述4种氯化物的回收率均高于90%.若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存在于原油、重油等油样中的这些无机氯盐时,由于油气燃烧可导致更高的气化温度及样品转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分压,将更有利于无机氯盐转化为HCl,进一步提高氯回收率,使之更趋近于理论回收率100%.因此,利用氧化微库仑法可以实现油样中总氯含量的定量分析,不会因为无机氯化物的存在而导致测定结果明显偏低.3.1.2 方法准确度的考察移取一定量盐含量测定用标准溶液(NaCl/MgCl2/CaCl2质量比为7 : 2 : 1,溶剂为醇水混合物)于进样舟中,烤干后,加入已知量的重油标样(溶质为有机氯化物,溶剂为润滑油馏分油),在气化温度为1 000 ℃、氧气流量为500 mL/min、氩载气流量为100 mL/min的条件下测定总氯含量,考察氧化微库仑法的准确度,结果见表2.为了进行对照,表2中还给出了单独测定有机氯标样和无机氯标样的实验数据.从表2可以看出,单独测定或同时测定有机氯或无机氯时,回收率均在90%以上.说明所建微库仑法可以用于原油中总氯含量的分析,不会因为其中存在的无机氯盐而导致测定结果明显偏低.为进一步澄清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规范原油无机氯含量分析工作,通过一系列原油试样的测试,对ASTM D6470方法和SY/T0536方法进行比较.实验时先将原油样品在约65 ℃防爆烘箱中预热,充分混合后立即同时称取两种方法的实验用样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无机氯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两种方法测定原油无机氯含量时,只要样品混合足够均匀,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均可令人满意;与ASTM D6470方法的测定结果相比,SY/T0536方法的测定结果偏小,但对于多数样品,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即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ASTM D6470方法具有样品代表性好、Cl-定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等优点,相比之下,SY/ T0536方法由于取样量少,样品代表性相对较差,因而可能导致结果的代表性较差.考虑到方法的代表性、权威性、准确度等问题,推荐使用ASTM D6470方法及其等效方法测定原油无机氯含量,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与国际同行数据的一致性.采用两种方式对原油有机氯含量进行分析,方式1:采用ASTM D4929方法,204 ℃前馏分油经碱洗及水洗后,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方式2 (差减法):利用氧化微库仑法直接测定原油样品得到的总氯含量与ASTM D6470方法得到的无机氯含量进行计算得到原油有机氯含量,实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用两种方式得到的原油有机氯含量的差别很大,究其原因,认为ASTM D4929方法的设计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用204 ℃前馏分油中的有机氯含量来计算原油的总有机氯含量,该假设的前提是基于原油中的有机氯主要来源于采油过程中加入的低沸点氯代烃类采油助剂,对于原油中固有的或采油过程中加入的高沸点有机氯化物无法检出,故测定结果明显偏低;偏低的程度取决于原油中固有的有机氯化物沸点分布及含量、采油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氯型油田化学剂的种类及沸点分布.对于用差减法得到的有机氯含量,其准确性取决于总氯及无机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只能通过规范操作细节、减小各环节的操作误差来减小最终结果的偏差.在上述方法对比考察及性能优化的基础上,确定原油中总氯、有机氯、无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案如下: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氯含量,用ASTM D6470方法测定无机氯含量,用差减法计算有机氯含量.利用所建方法分析部分原油氯含量的实验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对于所分析的原油样品,总氯含量差别较大;不同原油中,无机氯和有机氯的比例不尽相同,大部分原油以无机氯为主,有机氯所占比例较小.脱盐后的鲁宁管输原油、江汉混合原油及南阳原油经实沸点蒸馏得到的宽馏分油中总氯、无机氯及有机氯含量的分布情况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3种脱盐后的原油中有机氯、无机氯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沸点低于350 ℃的轻质馏分,特别是汽油馏分中,以有机氯为主,无机氯含量较低;高于350 ℃的重油及减压渣油馏分中,以无机氯为主,有机氯含量很低.通过优化气化温度,可提高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原油总氯含量的准确度,微库仑法可以用于原油中总氯含量的分析,不会因为其中存在的无机氯盐而导致测定结果明显偏低.通过比较不同原油无机氯、有机氯含量的分析方法,认为ASTM D6470方法的无机氯测定结果比SY/T0536方法更具权威性,由氧化微库仑法总氯与D6470法无机氯之差(差减法)得到的有机氯含量比ASTM D4929方法更为可靠.因此,适宜的原油中总氯、有机氯、无机氯含量分析方案为: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氯含量,用ASTM D6470方法测定无机氯含量,用差减法计算有机氯含量.Key Words:chloride; chlorine content; microcoulometry【相关文献】[1] 杨德凤,何沛.原油盐含量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40(12):39-42 AbstractBy optimizing sampling temperature, the accuracy of oxidative microcoulometric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tal chlorine content in crude oils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various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organic and organic chlorine cont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inorganic chlorine content the test result of ASTM D6470 is more authoritative than that of SY/T 0536 method; for organic chlorine content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tal chlorine content from microcoulometric method and inorganic chlorine content from ASTM D6470 is more credible than that of ASTM D4929 method. Finally an analytical scheme for measuring the total chlorine, inorganic and organic chlorine contents in crude oils is proposed, i.e. oxidative microcoulometric method for total chlorine, ASTM D6470 for inorganic chlorine and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for organic chlorine.。

燃烧-微库仑法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燃烧-微库仑法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燃烧-微库仑法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杨森;张元广;陆克平;陈燕梅
【期刊名称】《石化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24(42)2
【摘要】为了提高汽油中有机氯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基于燃烧-微库仑法,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水溶液作汽油无机氯萃取剂,优化了直接测定和总氯含量差减无机氯含量(差减法)测定汽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方法。

结果表明:采用0.02 mol/L乙酸钠的水溶液取代水-乙醇(异丙醇)溶液作无机氯萃取剂,可取上层油相直接测定汽油有机氯含量;采用萃取剂内含0.10~0.20 mg/L无机氯盐的空白加标方法,解决现行差减法部分汽油中有机氯含量偏差大的问题;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均不大于10%。

【总页数】5页(P144-148)
【作者】杨森;张元广;陆克平;陈燕梅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发展规划部;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21;TQ533.1
【相关文献】
1.微库仑法测定汽油中氯含量条件的优化
2.微库仑法测汽油中氯含量的影响因素浅析
3.微库仑法对测定原油有机氯、无机氯、总氯的探讨和优化
4.燃烧氧化微库仑法检测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油氯含量研究和测定方法

原油氯含量研究和测定方法

原油氯含量研究和测定方法摘要:因有机氯化物会对管道设备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所以在原油生产过程中携带的有机氯化物必须及早的除去。

目前原油有机氯检测标准依据GB/T 18612-2011,其原理是通过原油蒸馏获得204℃前的石脑油馏分,去除所含硫化氢和无机氯化物,将处理后的馏分油使用微库仑仪测定出其中的氯化物含量。

但在实际检测中发现,在高于204℃的高沸点成分中仍存在有机氯,故原标准方法不能客观反映原油中有机氯的实际含量,本方法通过对GB/T 18612-2011进行改进,提高蒸馏温度,测定320℃以前的馏分油中有机氯含量,最终确定原油中有机氯含量。

关键词:有机氯腐蚀蒸馏微库仑法一、氯化物的危害和分类标准氯化物存在巨大的危害性,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因氯化物的腐蚀严重,造成氯化物腐蚀事故严重威胁生产安全,氯化物的腐蚀已有带减压装置扩展到二次加工装置,针对日趋严重的现状,应制定进罐原油有机氯上限控制,控制氯的来源,建立完善有机氯实验分析,优化“一脱三注”(防腐措施之一,“一脱三注”是行之有效的工艺防腐措施,目前已被国内外炼厂普遍采用。

1.一“脱”——原油脱盐原油中少量的盐,水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形成HCl—H2S—H2O腐蚀介质,造成常压塔顶塔盘、冷凝系统的腐蚀。

原油脱盐后,减少原油加工过程中氯化氢的生成量,可以减轻腐蚀。

2.三“注”——注碱、注氨、注缓蚀剂)防治氯带来的危害,确保原油稳定达标生产。

分类和标准:氯主要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两种,馏分油中的氯主要为有机氯,且1500℃以下馏分油中的含量较高,350℃以上重油馏分中有机氯、无机氯含量较高,这些氯含量分布不仅造成了常压塔和石脑油加氢装置的腐蚀,也给重油加工带来了必要的困难,同时降低换热器和加热炉的传热率,也影响了油品的质量。

二、原油有机氯的测定方法方法研究:目前有机氯测试的标准原来是:GB/T18612-2001《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现改名为《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GB/T18612-2011,其原理是通过原油蒸馏获得204℃前的石脑油馏分,去除所含硫化氢和无机氯化物,将处理后的馏分油使用微库仑仪测定出其中的氯化物含量。

利用微库仑仪测定出矿原油中总氯含量

利用微库仑仪测定出矿原油中总氯含量

利用微库仑仪测定出矿原油中总氯含量唐红娇【摘要】The total chlorine content in crude oil was determined by LC-2000 microcoulometer.The optimal vaporiza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microcoulometer was 750 ℃, and the optimal combustion temperatureand stable temperature was 900 ℃ and 750 ℃ respectively with oxygen and Nitrogen flow rate of 300 mL/min and 120 mL/min.The relative errorof measurement results between standard sample value and true valuewas less than 0.5%, and the repeatability error range was 0.39% ~3.75% which showed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利用LC-2000通用微机库仑仪测定出矿原油中总氯含量,通用微机库仑仪检测的最优条件为:汽化段温度750℃、燃烧段温度900℃、稳定段温度750℃;氧气流量300 mL/min、氮气流量120 mL/min。

该方法测量标准样值与真值相对误差低于0.5%;样品测量重复性相对误差0.39%~3.75%,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准确性。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3页(P146-147,161)【关键词】微库仑仪;出矿原油;总氯含量【作者】唐红娇【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开发实验中心,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1原油中盐分为无机盐及有机盐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V¨>, º«, l«, «, G­Ò
9 `abcB 0h*--
9defgh V
di1B !((!)"*##&-(!.'-!)((.,)($
G.&%)&)<0)A:G"-')82)%E"-"%A.+$-.)+$+8>,-.A.B$-.)+)2>%*$+.&@'0)%.+"# U+)%*$+.&@'0)%.+"$+8/)-$0@'0)%.+".+@%<8">.0
(!ÿê@{
(+(!ÿ!ê
k+)$(( #¸G­Ò|># DZÇzùz{>Ølø 5&, 6Z)=F)-((( #¸V¨IEz{># DZÇzùz{>
9999999999999 m)no U×&!"..)' # ù# 0$´µ# F¡ÍÎez{/÷|$
Ølø5&, ^k).(3©ªÌEØ# »Aå>Ølø5&, P , dÀ, 0Mc)2Yô "GdeP# »Aåü Ølø5&$
à ,* íà -! Q -(!. ( !! ,
!9"9#9$ NODC>?:KO +:HLGBDP%CQOR;ST
UKPE,* 'KE-! 'pç éçSê)@%#
U9×# §ô# àrh
[ID¨I#UVWÚ7[ ab9D9$*-(((
@/#23# 1%/82))?)&'7# ;<K)&3)O3'7 & &GCKB:HL1ODC?:KO 8H;SKB:HLGBDP+KE# c;QE# ZOAGDC 1ODC?:KO $*-(((# +:GCD'
9:#-%$&-( 0:SKO>: ;:HRHPHB;GKC DCQ K<;GLG?D;GKC K[;:HLDGC <DSDLH;HSRK[;:HLGBSKBKOPKL@ DCDPT?HS# ;HL<HSD;OSH# >DR[PK=DCQ @GDR# DCQ DBBOSD;HPTQH;HB;HQ ;:H;K;DPB:PKSGCHDCQ ;K;DPKS>DCGBB:PKSGCHK[;:HH];SDB;HQ KGP<:DRHDBBKSQGC> ;KNV/0!.*!-)-((!# ;:HBKC;HC;K[GCKS>DCGBB:PKSGCH=DRQH;HSLGCHQ DBBKSQGC>;K;:H&Y/0(2$* )-((. LH;:KQE0:H RDP;BKC;HC;K[;:HD`OHKOR<:DRHD[;HSH];SDB;GKC =DRQH;HSLGCHQ DBBKSQGC>;K;:H&Y/0(2$*)-((.# DCQ ;:HC BKCJHS;HQ ;K GCKS>DCGBB:PKSGCHE0:H;K;DPDLKOC;K[KS>DCGBB:PKSGCHDCQ GCKS>DCGBB:PKSGCHH];SDB;HQ [SKL ;:HKGP<:DRHDCQ =D;HS <:DRH=DRBDPBOPD;HQ DR;:HDB;ODP;K;DPB:PKSGCHK[BSOQHKGPE0:H;K;DPB:PKSGCHBKC;HC;K@;DGCHQ @T;:HLGBSKBKOPKL@ LH;:KQ =DRBDPBOPD;HQ DR;:HDCDPT;GBDP;K;DPB:PKSGCHE0:HSHPD;GKCR:G< @H;=HHC ;:HDB;ODP;K;DPB:PKSGCHDCQ ;:H;K;DP B:PKSGCHK[;:HDCDPT;GBDPLH;:KQ =DRBKL<DSHQ# ;KJHSG[T;:H[HDRG@GPG;TK[ORGC>LGBSKBKOPKL@ LH;:KQ ;KDCDPT?H;K;DP B:PKSGCHE0:HSHROP;RK[;:HH]<HSGLHC;R:K=HQ ;:D;;:H;K;DPB:PKSGCHSHROP;R[SKL ;:HLGBSKBKOPKLH;SGBDCDPTRGR=HSH RLDPPHS;:DC ;:HDB;ODP;K;DPB:PKSGCH# DCQ ;:HRLDPPDLKOC;K[B:PKSGCH=DRD@KO;!-a 4!,a# DCQ [KOS<KRRG@GPG;GHRK[ ;:GRHSSKS=HSH<O;[KS=DSQ# =:GB: <SKJGQHQ DBHS;DGC <DSDLH;HS@DRGR[KS;:H<SKQOB;GKC K[;:HSH[GCGC>OCG;E
(+#!!{
Vz«ùÀ6/G­ÒùÀ6# [÷#:KLlø5 &, BH6& N\' , &!g$' £¤)R} & £¤* "2az{ I# R*´IR' , $(aHµæ#X& N\' , P°& N\' , « ë# de#$KC:;>, Gë# de#$KC:; >, « G & I ÷ ³ " ' ""E"".a' , æ G & I ÷ ³ " ' ""E#2a' $
\9* MµÁ¸V¨IEz{>F¡OP¥T( Ë÷% GÓ-Ò% úHSEf## º NV/0!.*!- )-((! ÷|eº«
/Z*YeEl«# «|º &Y/0(2$*)-((. |Z*YREG­Òw#*«# l««/=*exhº «# ¸V¨Dº«=*z{º«$ «mxhº«/z{º«HÔ¶ö# yyݸV¨Dz{º«Hb8J# Kµxyï0z{ º««xhº«^_Ô# ÔÒª* !-a 4!,a# Q¯07ýVjHÞÐbÅJ# *leNÞ ¯_ÄH¥T+U$
;"1 7)%8#( LGBSKBKOPKL@ DCDPT?HS, ;K;DPB:PKSGCH, KS>DCGBB:PKSGCH, GCKS>DCGBB:PKSGQH, RDP;BKC;HC;
jelqµ´N# VjH«#MjÄåNFR¥ G°ÁNÞc¥e9# ØR&Bc¥­# HN]# só«& B/Ñ^E¥«#R1LM$ s234nêl5fH| eº«HëøGD# »'eNH«F¡º«#2% « #% «#Qì Vj# [úMH*cmn³zÀ# è Ýu^V¨çðDVjçð³?WbÅJÍsñº«| H"# qXMµf#¸V¨>Ø¥T/SEE}HZ* z {eº«# ^_øÆJMµZ*zeNRE|ýNH G­Òfsw#*«# eEMµV¨çðD|ýNHl «# ±/v|ïHº«E«mf8y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