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精】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精】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 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 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 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 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 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 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突出单穴疗法
肩关节
病理分期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 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
周以内者。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 (3)晚期患者,即发病1月以上者,每日一次,28次一个疗程。 来源于《内经》的巨、缪刺法。
4、压痛。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 肌肉萎缩。
5、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6、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肱骨头上 移或关节腔变窄。
三、针灸处方
• 主穴:肩痛穴(BP-LE6):属经外奇穴,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灸学。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教授于1976年成功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冠名“肩痛穴”(BP-LE6)。
又称“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高 1、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不同的 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 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平衡针灸在治疗中不过于强 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 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将不同的针感扎出 来即可。

肩周炎的针灸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方法

肩周炎的针灸方法:1、取穴:取右侧二间穴,直刺0.3寸,小幅度捻转,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治疗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也可按: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髃部,其分支悬绕肩胛部,夹脊柱,二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荥穴,能行阳明经经气,对本经经筋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2、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3、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4、取穴:左侧中平穴。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5、取穴:“颈中”位于天鼎穴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丛神经所在,患者取正坐位,头后仰歪向健侧,取患侧“颈中”穴,用1.5寸32号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不可过深,然后针尖指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以患侧上肢抽动2~3次为度,患者自述电击样针感传至指尖为有效,不留针。

针刺要注意避免伤神经。

肩周炎的日常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

如果不坚持锻炼,不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

2、营养不良可导致体质虚弱,而体质虚弱又常导致肩周炎。

如果营养补充得比较充分,加上适当锻炼,肩周炎常可不药而愈。

3、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

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4、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据调查,肩关节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发作的几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颈交界处,肩膀外侧,约在耳后发际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肩部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2. 臂丛(肩井)穴(LI15)臂丛穴位于上臂前侧中部三角肌外缘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

按摩时要适度,并避免用力过猛。

3. 鱼际穴(TE16)鱼际穴位于肩关节外侧,手臂抬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4. 肩髃穴(GB21)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中央,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的疼痛和舒缓肩部的紧张感。

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体。

5. 天宗穴(SI12)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的中央,内侧缘。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胛骨周围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可以配合每日的饮食和锻炼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加重肩部的负担。

总之,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建议在使用穴位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肩周炎的调理,保持健康的肩部。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发布时间:2023-07-05T05:52:36.133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5期作者:苟亮[导读] 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平昌县中医医院 636400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较长者可达两年,发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五十岁左右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该疾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1、局部选穴局部选穴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取穴方法,多选取肩背部穴位,具有代表性的是“肩三针”,目前,中医领域对于肩三针具体包括的穴位有着不用的认知,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针灸流派。

但整体来看,目前肩三针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为显著。

当然,由于目前缺乏统一化的研究,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除了肩三针外,在夹脊穴进行针灸也是局部选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夹脊穴针灸与肩三针搭配进行治疗后,效果则更为显著。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8%以上,其中45%左右的患者的肩周炎得到了完全治愈。

2、远部选穴远部取穴主要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加以进行,腧穴在对远隔部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部取穴中,条口穴、五腧穴和井穴等穴位在治疗肩周炎中较为常见。

相关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采用远部取穴法,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与局部取穴法相类似,而在恢复肩关节活动方面,则相较于局部选穴有着明显优势,总治愈率接近98%。

除此之外,针刺阳陵泉穴在近年来的肩周炎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中医使用针刺阳陵泉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以往的远部取穴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和疗效好的特点。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1T15:33:25.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作者:阙彬福连清清
[导读] 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 AS 评分状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选穴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并选择相应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治疗前,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并将统计分析与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 评分状况对比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

结论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 评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肩周炎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并且患有肩周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肩部疼痛或者肩部运动不畅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肩周炎患者一经确诊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1]。

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多推崇针灸治疗,其原因是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时间相对西医比较短,并且治疗效果较为良好[2]。

而我院现阶段已经针对以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就此本文为了研究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特此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与观察,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

其中研究组48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21例、27例,最小的患者年龄为44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8±2.3)岁;常规组48例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分别为22例、26例,最小的患者年龄为45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71岁。

根据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可知,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选择以及常见针法
常见穴位选择主要包括局部选穴,远道取穴以及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选取三大类型[3]。

其中,其中局部选穴较为常见,此穴位选择多以肩井、肩偶、肩贞作为主穴进行针灸治疗。

远道取穴则又分为辨经远道取穴,循经取起、止穴,取五腧穴之腧穴三种。

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选取则需要医师具有足够的经验。

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穴位的选取常见针法:一、巨刺法,此针法需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以及具体患病情况选择穴位进行针灸,通常多选择上下左右循经取穴。

二、阻力针法,此针法在临床治疗肩周炎比较常见,并且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但是此方法需患者配合找出其最疼痛点进行下针治疗。

三、透刺法,此针法的特点在于一穴多针,同时治疗时间短。

四、长针辐射状斜刺法,此针法需选择患者的背部阿是穴作为下针中心,特点则是不需进行留针操作[4]。

1.2.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选穴进行针灸治疗。

研究组患者则需根据医院对患者患有肩周炎的具体情况,病变位置等,再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穴规律选择适宜的穴位以及针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 评分状况对比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资料如下表一: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在不断增加,其中从事劳动体力的人的比例较高。

肩周炎患者一般会表现出肩部关节疼痛,甚至肩部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的现象,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临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针灸治疗;但是由于针灸治疗的方法较多,并且针对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也会出现不同的疗效,因此临床选择治疗治疗肩周炎因考虑患者的具体的患病情况,再进行选穴针灸[5]。

在本文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 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由此可见根据临床研究出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选穴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的进行针对性治疗更改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越平.温热电脑中频治疗仪配合肩三针和条口穴治疗肩周炎3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3(8):53.
[2]崔韶阳,王曙辉,许明珠.肩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5(11):92-94.
[3]王晨瑶,方剑乔,石慧,等.“肩三针”温针配合电针治疗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19例[J].中医杂志,2014,52(20):1752-1756
[4]于恒,邵萍.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7(2):311-313.
[5]梁兴森,温优良,林吕,等.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14,(4):7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