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合集下载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A.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B.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增加地震资料的随机噪声
D.减少地震资料的可用信息
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
A.地震波激发
B.地震波接收
C.数据预处理
D.地震波传播
3.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波不能用于天然气勘探?()
A. P波
B. S波
C.瑞利波
D.斯通利波
4.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A.噪声识别
B.噪声压制
C.频率域滤波
D.时间域滤波
11.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步骤与静校正相关?()
A.水平校正
B.倾角校正
C.时深转换
D.振幅校正
1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介质的吸收特性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多次波?()
A.偏移算法
B.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
D.地震资料的采集方法
17.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资料的连续性和保真度?()
A.静校正
B.振幅校正
C.预测反褶积
D.噪声压制
18.以下哪些参数与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相关?()
A.偏移距
B.偏移速度
C.偏移孔径
D.偏移算法
1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资料的振幅恢复?()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以上都对
2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环节用于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A.反褶积
B.噪声压制
C.滤波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围绕以下三方面工作:1、提高信噪比;2、提高分辨率;3、提高保真度。

一、提高信噪比的处理1、原理利用噪声和信号在时间、空间、频率和其他变换域中的分布差异,设计滤波因子,将噪声进行压制。

2、处理顺序提高信噪比包含消除噪声和增强信号两部分内容。

消除噪声一般在叠前的各种道集上进行,主要针对规则干扰如多次波和面波等,增强信号一般在叠后剖面上进行,主要针对随机噪声。

3、随机噪声是指没有固定的频率、时间、方向的振幅扰动和震动,其成因大致是来自环境因素、次生因素和仪器因素,其中次生干扰的强度与激发能量有关。

随机噪声在记录上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波形或脉冲,在频率上分布宽而不定,在空间上没有确定的视速度。

随机噪声的随机性与道间距有关,如果道间距减小到一定程度,许多随机噪声表现出道间的相干性,当道距大于随机噪声的相干半径才表现出随机性。

4、一维滤波器(伪门、Gibbs现象)频率滤波器是根据信号和噪声在频率分布上的差异而设计时域或频域一维滤波算子。

它压制通放带以外的频率成分,保留通放带以内的频率成分。

Gibbs现象是由于频率域的不连续或截断误差引起的,通放带和压制带之间设置过渡带可克服此现象,设计滤波器就是控制过度带的形状和宽度。

5、二维滤波器二维滤波是根据有效信号和相干噪声在视速度分布上的差异,来压制噪声或增强信号。

通常用来压制低视速度相干噪声,在f-k平面上占据低频高波数区域。

二维滤波比较容易产生蚯蚓化现象,而且混波相现象明显,在空间采样条件不满足或陡倾角的情况下受到空间假频的影响,一般常用于压制一些规则干扰,如面波和多次波等。

6、频率-波数域二维滤波实现步骤:(1)把时间和空间窗口里的数据变换到f-k域;(2)在f-k域,通过外科切除,按径向扇形划分压制区C(乘振幅置零)、过渡区S(乘振幅置0至1变化)、通放区P (乘振幅置1) ;(3)从f-k域反变换到t-x域。

8、数字滤波有两个特殊性质:(1)数字滤波由于时域离散化会带来伪门现象,(2)由于频域截断会造成吉卜斯现象。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
18. ABCD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快
2.接收
3.去除噪音
4.密度、弹性模量
5.处理、解释
6.反射、折射
7.传播时间
8.多次
9.数字
B.确定地震波的速度
C.确定地震波的频率
D.确定地震波的方向
14.以下哪种地震波不是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常用的波?()
A. P波
B. S波
C. L波
D. R波
15.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A.利用地震波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B.利用地震波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C.利用地震波频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像
D.震源车
10.地震数据处理软件通常具备以下哪些功能?()
A.数据输入
B.数据显示
C.数据处理
D.成图输出
11.以下哪些因素影响地震数据的解释?()
A.地质结构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C.地震数据的质量
D.解释者的经验
12.在地震层析成像中,以下哪些参数被用于重建地下结构?()
A.旅行时间
B.波速
C.折射角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地震数据采集时,地震检波器应该放置在地面上。(×)
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增益调整可以提高地震波的能量。(√)
3.地震波速度与地层的密度成反比关系。(×)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 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 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 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 10B. 30C. 100D. 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 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 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 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 地震震级B. 地震烈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数据中心防震减灾教育考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

A.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B.乱喊乱叫C.不顾一切向外跑D.站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面2.创伤现场急救技术________。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3.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______ 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B.几分钟C.几十分钟D.几小时4.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___。

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B.停留在空旷地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D.停留在广告牌下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_____。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6._______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B.5C.6D.77.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____。

A.进行“倒水”B.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C.检查有无外伤D.送去医院8.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______的方针。

A.预防为主,抗救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防为主,专群结合D.群策群防9.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____。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10.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是不正确的:______。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D.躲在吊顶、吊灯下;11.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______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12.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_______。

地震监测仪器与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地震监测仪器与数据处理考核试卷
C.振幅
D.周期
16.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地震预警?()
A.地震波传播时间差预警
B.电磁波预警
C.地声预警
D.地震波振幅预警
1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
A.提高数据质量
B.提高数据分辨率
C.降低数据精度
D.分析地震活动
18.在地震监测中,以下哪个参数用于描述地震波的相位?()
A.震级
A.纵波
B.横波
C.长周期波
D.短周期波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结果?()
A.仪器灵敏度
B.数据采集环境
C.数据处理算法
D.分析人员的经验
3.在地震预警系统中,以下哪些技术被应用?()
A.地震波传播时间差
B.电磁波监测
C.地声监测
D.卫星遥感技术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D.牛顿·米
1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消除噪声?()
A.傅里叶变换
B.小波变换
C.卡尔曼滤波
D.高斯滤波
11.在地震学中,以下哪个参数用于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
A.震级
B.震中距
C.周期
D.相速度
12.以下哪个软件不是地震数据处理软件?()
A. SAC
B. GMT
C. ArcGIS
D. ABAQUS
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数据预处理是可有可无的步骤。()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有关。()
4.地震矩是一个描述地震大小的绝对量度。()
5.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发出。()
6.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7.地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地震灾害的风险。()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仪器考核试卷
A.振动传感器
B.放大器
C.数字转换器
D.遥感器
2.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地震数据采集的主要步骤?()
A.信号发射
B.信号接收
C.数据处理
D.地质层分析
3.以下哪种传感器在地震勘探中用于检测地面的振动?()
A.麦克风
B.重力传感器
C.加速度传感器
D.磁场传感器
4.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哪一步骤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A.增加采样间隔
B.使用多个震源
C.信号平均
D.提高接收器灵敏度
12.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图像的重建?()
A.波形反演
B.速度分析
C.叠前深度偏移
D.三维可视化
13.以下哪种波在地震勘探中难以穿过液态地层?()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瑞利波
14.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识别地层的界面?()
17.以下哪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天然气资源的探测?()
A.常规地震勘探
B.电磁法
C.微地震监测
D.地震干涉测量
18.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步骤用于提取反射波的信息?()
A.去噪
B.叠加
C.滤波
D.反演
19.以下哪种设备在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
A.震源
B.数字转换器
C.打印机
D.信号处理器
2.地震数据处理中的______步骤是去除地震记录中与地质结构无关的噪声。
3.在地震勘探中,______波主要用于判断地层的弹性特性。
4.地震数据采集时,震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称为______。
5.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不同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______和______。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考核试卷
D.只有折射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结构
14.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激发地震波?()
A.地震仪
B.检波器
C.震源
D.剖面仪
15.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用于增加地震波的能量?()
A.增加检波器数量
B.增加震源药量
C.减少检波器与震源的距离
D.提高地震仪的采样率
16.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可能导致数据失真?()
(注:以上试卷内容仅为样例,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A
6. D
7. A
8. A
9. B
10. C
11. C
12. D
13. C
14. C
15. B
16. A
17. C
18. A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
3. ABC
A.深层反射法
B.深层折射法
C.震源深度控制
D.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19.以下哪些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A. Seismic Unix
B. Petrel
C. Kingdom
D. ArcGIS
20.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使用非爆炸性震源
B.限制勘探区域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地震勘探中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区别,并说明它们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2.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震源?请结合实际勘探需求,阐述震源选择的原则和考虑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
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

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

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
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
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登录道头、废炮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4分)、增益恢复、预滤波、反褶积等.
地震资料数据中目标处理方法有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4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等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分类有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振幅处理、滤波、分析、正反演、复地震道技术等。

(3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包括野外原始资料检查与验收、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确定、
中间监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质量科学管理。

1、简述预测反褶积原理,并简述预测反褶积应用中算子长度、预测步长和白噪系数的
影响。

预测反褶积原理:根据已知的过去数值和当前数值,设计一个预测算子(因子),对已
知信息进行处理来获得未来时刻的预测数值。

更长的算子使谱进一步白化,使它进一步靠拢尖脉冲响应谱,但增到一定算子长度后,更长的算子不能改善结果。

为了选择算子长度,理想的情况是应用未知地震子波的自相关。

随着预测步长增加,输出谱的宽度愈来愈窄。

在理想的无噪音条件下,预测反褶积对输出的分辨率可通过调节预测步长来控制。

单位预测步长意味着最高的分辨率,而较大的预测步长意味着较小的分辨率。

脉冲反褶积应用于野外资料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理想的,因为它提高了资料中的高频噪音。

非单位预测步长的最大优势是压制谱的高频端,并保持了输入资料的总体谱形(2分)。

随着预白百分比的增加,谱的宽度都减小。

预白使谱变窄而不怎么改变谱的平坦特征;而较大的预测步长使谱变窄并改变它的形状,使它看起来更像输入地震子波的谱。

预白得到一个限带输出。

但是与改变预测步长相比,它的影响较不易控制。

通过改变预测步长,我们对输出带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与预测步长有关(2分)。

2、应用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
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有面波、多次波、导波、折射波、侧面反射、电缆干扰等,不规则干扰包括环境噪音等。

(2分)
对于规则干扰,可以将信号变换到其他域,针对该域中干扰信号与有效信号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将规则干扰消除。

如面波的特点是低频、低速、能量强,可以在频率域设计高通滤波器加以消除,也可以变换到FK域,根据其低频低速的特点,将其滤掉;(2分) 对于非规则干扰,可以在某个域中如FX域中将相干的有效信号提取,达到滤掉干扰的目的;叠加也是一种有效的去除非规则干扰的滤波方法。

(2分)
3、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述其方法原理?
4、什么是叠加速度?叠加速度在不同地层模型时的含义?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x2/Vα2,其中,Vα就是叠加速度。

(3分)
(1)在地下介质为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为均方根速度;(1分)
(2)在地下介质不是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不等于均方根速度,但是它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比与平均速度更加密切;(1分)
(3)对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的情况,叠加速度就等于有效速度。

(1分)
5、简述无干扰时时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原理及步骤?
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原理,是维纳(N·Weiner)最先提出的,是以这样的最佳准则来设计滤波器的:使滤波器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

只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输入、输出和期望输出,就可设计出各种具体目的所需的反褶积方法。

(4分)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步骤:计算步骤如下:
①由已知子波b(t)通过解方程,得到脉冲反褶积算子h(t);
γ,再与b(t)作互相关,得()t a';
②h(t)作自相关,得()t
hh
③()t a'与x(t)褶积,得()()t
≈。

(4分)
t yξ
6、 分析观测系统对偏移成像的影响?
如果波的传播速度不变,自激自收剖面的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半圆形构造(2分)。

道理很简单,地下界面如果是圆心在地面的一个半圆形构造,采用自激自收观测系统进行观测,反射波将会聚焦在圆心处,在时间剖面上呈现为一个脉冲波。

如果输入剖面是用非零炮检距观测系统测得的(有炮检距剖面),则速度v 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椭圆(2分)。

当采用自激自收观测方式,且地下介质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响应为一绕射双曲线。

若使用非零炮检距系统(例如共炮点观测系统)其脉冲响应仍为双曲线(2分)。

7、 简述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
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1)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成像原理,适用于叠后的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

水平叠加剖面可以看成是这样形成的:设想把一系列爆炸震源安置在反射界面上,其产生波的强度、极性与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和极性一致,测线的每个共中心点上放置一个检波器,假定在0 t 时刻,所有的震源同时启爆激发出地震波,波沿界面法向方向向上传播直到被地面的检波器接收形成叠加剖面。

这种形成叠后地震剖面的模型称为爆炸界面模型(3分)。

2)测线下延成像原理,将测线下延,直到达到反射点A 时,波的旅行时间为零,炮检距也为零(3分)。

3)波场延拓的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可表示为反射界面存在于地下这样的一些地方,下行波d 的到达或产生与上行波u 的产生和到达在时间上是一致的(2分)。

8、 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高分辨率(3分)、高信噪比(3分)和高保真度(2分)。

16、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特殊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据中特殊处理方法有亮点及A VO 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反演、地震属性分析(4分)、地震资料相干体数据处理、地震资料可视化数据处理等。

17、偏移成像方法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是哪些?
偏移成像方法分类按算法分:射线和波动方程偏移成像;按输入资料分:叠前和叠后偏移成像;按输出资料分: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

(6分)主要特点与成像方法分类原理类似。

三、论述题
1、通过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和体会,论述应用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

主要论述要点:
简述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原理(6分)
分析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4分)
分析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过程(2分)
论述应用时间域数字滤波方法结论及建议等(2分)
2、通过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和体会,论述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中野外进行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并详细分析低降速带资料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提示:包括方法或技术原理、效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简述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中野外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6分)
分析低降速带资料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过程(4分)
分析消除低降速带资料对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影响(2分)该方法结论及建议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