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信息处理复习题(含答案)

数字地震信号处理试题库(客观题)选择题(单选30):1、地震波中某震相的周期为20秒,其频率为:A.0.05HzB. 20Hz.C. 20秒D. 0.05秒( A)2、两个8Hz和10Hz的简谐振动合成后,其中的频率成分为:A. 8Hz, 10Hz, 18Hz, 2HzB. 10Hz, 8HzC. 2Hz, 18HzD. 2Hz, 10Hz (B)3、某体波震相的频率为2Hz, 用25Hz的采样频率采样后,其周期为:A.2秒B. 0.5秒C. 23HzD. 23秒(B)4、分析地震波中含有的频率成分的正确变换为:A. Fourier变换B. Laplace变换C. Z变换D. Walsh变换(A)5、描述模拟系统传递函数采用:A.时间域B. 空间域C. Z域D. Laplace域(D)6、描述数字系统传递函数采用:A.时间域B. 空间域C. Z域D. Laplace域(C)7、将时间域中的数字信号进行移位,频率域中改变的是A. 振幅谱B. 相位谱C. 功率谱D. 高密度谱(B)8、以20Hz的采样频率对最高频率为5Hz的信号进行采样,其Nyquist频率为:A. 20HzB. 10HzC. 5HzD. 15Hz (B)9、以10Hz的采样频率对频率为8Hz的信号采样后,数字信号频率为:A. 10HzB. 8HzC. 2HzD. 18Hz (C)10、以10Hz的采样频率对频率为12Hz的信号采样后,数字信号频率为:A. 10HzB. 8HzC. 2HzD. 12Hz (C)11、下列滤波器中,具有最优的线性相频的是:A. 椭圆滤波器B. Bessel 滤波器C. Chebyshev滤波器D. Butterworth滤波器(B)12、在相同的设计阶数下,下列滤波器过渡带要求最窄的为:A. 椭圆滤波器B. Bessel 滤波器C. Chebyshev滤波器D. Butterworth滤波器(A)13、要求去除信号中的低频干扰成分,采用的滤波器为:A.高通滤波器B.低通滤波器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A)14、通带内具有最大平坦的频率特性的滤波器为:A. 椭圆滤波器B. Chebyshev I 滤波器C. ChebyshevII滤波器D. Butterworth 滤波器(D)15、完全线性相位的滤波器为:A. Bessel 滤波器B. FIR滤波器C. IIR滤波器D椭圆滤波器(B)16、计算机不可能处理无限长数据,将截断数据进行分析相当于将无限长数据加上A:Bartlett窗B. 三角窗 C. Kaiser窗 D. 矩形窗(D)17、宽带地震仪的“宽带”是指:A. 通带范围大B.阻带范围大C.动态范围大D. 过渡带宽(A)23、图1为对1Hz的采样频率采样后进行Fourier分析得到的振幅谱,则信号中含有的频率成分为:A. 0.12Hz, 0.24Hz, 0.76Hz, 0.88HzB. 0.12Hz, 0.88HzC. 0.24Hz, 0.76HzD.0.12Hz, 0.24Hz (D)24、图1为对1Hz的采样频率采样后进行Fourier分析得到的振幅谱,其中的Nyquist频率是:A. 1HzB. 0.14HzC. 0.28HzD. 0.5Hz (D)29、某模拟信号含有3Hz、5Hz和8Hz的周期信号,若使信号采样后不失真,采样周期应为A. 0.3秒B. 0.15秒C. 0.05秒D. 0.08秒(C)30、运用滤波器对某信号进行滤波,等价于A.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的乘积。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地震资料数字办理复习题一、名词解说( 20 分)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有关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快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升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持续几十至100ms 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本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为反应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办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处震勘探所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获取高质量的、靠谱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说供给靠谱的依照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
对失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失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一样接收点遇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一样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订叠加起来。
6、叠加快度在一般状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相同的式子来表示: t2=t 2+x2 /V 2,此中, V就是叠加快度。
0αα7、静校订把因为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惹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订,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说地下的结构状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订。
8、动校订除去因为接受点偏离炮点所惹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订。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获取的失散序列实质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贡献。
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失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次。
这类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不足惹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因为地下油气藏存在所惹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加强的“点”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样,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昭雪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汲取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表记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从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有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像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有关表示波形自己在不一样相对时移值时的有关程度。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围绕以下三方面工作:1、提高信噪比;2、提高分辨率;3、提高保真度。
一、提高信噪比的处理1、原理利用噪声和信号在时间、空间、频率和其他变换域中的分布差异,设计滤波因子,将噪声进行压制。
2、处理顺序提高信噪比包含消除噪声和增强信号两部分内容。
消除噪声一般在叠前的各种道集上进行,主要针对规则干扰如多次波和面波等,增强信号一般在叠后剖面上进行,主要针对随机噪声。
3、随机噪声是指没有固定的频率、时间、方向的振幅扰动和震动,其成因大致是来自环境因素、次生因素和仪器因素,其中次生干扰的强度与激发能量有关。
随机噪声在记录上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波形或脉冲,在频率上分布宽而不定,在空间上没有确定的视速度。
随机噪声的随机性与道间距有关,如果道间距减小到一定程度,许多随机噪声表现出道间的相干性,当道距大于随机噪声的相干半径才表现出随机性。
4、一维滤波器(伪门、Gibbs现象)频率滤波器是根据信号和噪声在频率分布上的差异而设计时域或频域一维滤波算子。
它压制通放带以外的频率成分,保留通放带以内的频率成分。
Gibbs现象是由于频率域的不连续或截断误差引起的,通放带和压制带之间设置过渡带可克服此现象,设计滤波器就是控制过度带的形状和宽度。
5、二维滤波器二维滤波是根据有效信号和相干噪声在视速度分布上的差异,来压制噪声或增强信号。
通常用来压制低视速度相干噪声,在f-k平面上占据低频高波数区域。
二维滤波比较容易产生蚯蚓化现象,而且混波相现象明显,在空间采样条件不满足或陡倾角的情况下受到空间假频的影响,一般常用于压制一些规则干扰,如面波和多次波等。
6、频率-波数域二维滤波实现步骤:(1)把时间和空间窗口里的数据变换到f-k域;(2)在f-k域,通过外科切除,按径向扇形划分压制区C(乘振幅置零)、过渡区S(乘振幅置0至1变化)、通放区P (乘振幅置1) ;(3)从f-k域反变换到t-x域。
8、数字滤波有两个特殊性质:(1)数字滤波由于时域离散化会带来伪门现象,(2)由于频域截断会造成吉卜斯现象。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2024年防震减灾知识题库与答案.pptx

.我国处于( )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八)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震动属于(B)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构造地震 .听到有人预报,本地于某年某月某日将发生某级大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都非常精确,应该相信他吗?(B) A.时间、地点和震级如此精确,应该相信。 B.正因为时间、地点和震级太精确,因而不可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D)
A.当地地震部门
B.中国地震局
C.新华通讯社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1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
)
地震。(C)
7.6级
7.8级
8.0级
8.1级
16.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三类。以下哪个不属于
B.气管插管 C.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D.手指掏出口腔异物,并抬起下颌 67.(B)部位严重损伤,容易发生挤压综合症,必须谨慎处理,确保伤者生命安全。 A.手和前臂 B.臀部和大腿 C.脊柱 D.胸部 .灾后为了预防食源性疾病,饮用取自江、河、湖泊的水时必须严格消毒,最为简单高效的办法是:(D)。 A.加含氯消毒剂 B.过滤 C.明矶澄清 D.煮沸 .如果发现受灾者口咽内有可见异物阻塞气道,徒手解除异物气道阻塞的方法有(D)o
A.手指掏出法 B.击背法 C.腹部按压 D.以上都是 .地震废墟中解救出受困者,发现其腿部伤口出血,裤子部分卡在伤口中,地震现场急救包扎时应(B)o A.轻轻地将嵌入部分从伤口中取出 B.剪掉嵌入周围的部分,不取出嵌入部分 C.直接消毒后包扎 D.直接冲洗后包扎 71.在心理急救过程中,开始接触受灾人员最好的方法是(C)o A.耐心的询问 B.给与精神的陪伴 C.提供实用性的帮助 D.鼓励受灾者说出内心感受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震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逃生行为?A.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从窗户跳下D. 立刻跑到户外空旷地带答案:D2. 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B. 提供地震发生后的救援信息C. 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D. 用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答案:C3. 地震的震级是如何确定的?A. 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B. 根据地震波的振幅C. 根据地震波的频率D.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答案:B二、多选题4. 地震发生后,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B. 立即关闭家中的煤气和电源C. 迅速跑到高楼的阳台上D. 远离玻璃窗和悬挂物答案:A、B、D5. 地震发生时,哪些场所是相对安全的?A. 开放空间B. 坚固的桌子下面C. 电梯内D. 室内的墙角答案:A、B、D三、判断题6.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
(对)7. 地震时,应该立即离开建筑物。
(错)8. 地震发生后,应立即检查家中的水电煤气是否安全。
(对)四、简答题9. 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
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避震措施,如迅速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远离玻璃窗和悬挂物,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如果可能,尽快跑到户外空旷地带。
10. 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当检测到地震发生时,系统会迅速分析地震波数据,计算出地震的震中、震级等信息,并在地震波到达之前,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发出预警,以便人们采取避震措施。
地震防震减灾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

防震减灾方针政策1.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地震监测;(2)地震预报;(3)震害防御;(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答:1988年。
4.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5.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6.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7.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答: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8.什么是地震对策?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9.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10.抗震防灾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答:在遭遇地震破坏时,保障城市要害系统的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严重破坏或能迅速恢复生产;对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对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指挥部门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法律法规知识11.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1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20分)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延续几十至100ms 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成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
6、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x2/Vα2,其中,Vα就是叠加速度。
7、静校正把由于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释地下的构造情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正。
8、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实际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贡献。
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离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率。
这种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不足引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常,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平反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吸收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标识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进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相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相关表示波形本身在不同相对时移值时的相关程度。
(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13、环境噪音由自然条件或环境(如风吹草动、工业交流电的干扰等)造成的对地震波有效信号的干扰。
14、有效信号野外地震工作想要得到的含有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信号。
15、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
16、共中心点在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的记录中具有公共炮检的中点。
(野外采用多次覆盖工作方法时,如界面水平,则每次都能接受来自界面上同一点的反射。
该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称为共中心点。
)17、共深度点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18、反褶积同2反滤波19、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20、绕射当地震波通过弹性不连续地间断点(如断层、地层尖灭点或地层不整合面的凸起点)时,按照惠更斯原理,在这些凸起点上会形成新的震源,产生新的扰动向弹性空间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叫绕射波,这种现象称为绕射。
21、偏移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显示出来反射点位总是沿地层下倾方向偏离了反射点的真实位置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偏移。
22、多次波在界面之间来回传播的波,主要分为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和折射-反射波。
三种基本类型。
23、切除对记录中不希望保留的部分进行充零处理。
包括初至切除和动校正拉伸切除25、剩余静校正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不精确,导致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即剩余静校正量,对其误差进行的校正称为剩余静校正。
26、波动方程描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微分方程。
27、地震信号震源激发后,有检波器接收到的反映地下情况的信息。
28、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做双曲线,求出的速度。
29、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数字频率滤波的有限性造成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波动。
)30、伪门效应对滤波因子离散化采样造成。
在原来门外两侧周期性重复出现许多侧门,称伪门。
31、AVO 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
32、DMO 倾斜时差校正。
33、增益扩大地震信号的过程叫做增益。
34、道平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35、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 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
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 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36、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37、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38、最大相位对于一组信号b 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内,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后部,则b n是最大相位的。
39、最小相位对于一组信号b 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外,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前部,则b n是最小相位的。
40、混合相位对于一组信号b 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内、外都有,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中部,则b n是混合相位的。
41、零相位相位谱为零的信号是零相位的。
42、反射波当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不同时,波在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形成反射波。
43、面波沿地层分界面传播横波,且只有在界面附近的薄层中才有适当强度的波称为面波。
44、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
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45、直达波从震源出发沿测线传播直接到达检波点的波。
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波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数字记录:在野外记录的是地震波振幅的离散值,而不是记录连续波形。
球面波:所有的波面都是球面的波。
(将中文译成专业英语)(10分)1、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exploration2、地震反射法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3、地震波传播seismic wave propagation4、吸收/衰减系数absorption/attenuation coefficient5、波阻抗acoustic impedance6、数字记录digital recording7、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8、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9、观测系统layout/geometry10、应用地球物理学applied geophysics11、亮点技术bright spot technique 12、面波surface wave13、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 14、临界角critical angle15、绕射波diffracted wave 16、反射界面reflector,reflecting interface 18、正常时差校正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19、频率域frequency domain 20、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21、直达波direct wave22、时距曲线time-distance curve 23、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24、均方根速度root-mean-square velocity 25、合成地震记录synthetic seismogram 26、同相轴event/lineups 27、地震解释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28、风化带weathering zone 29、叠加stack30、地震资料处理seismic data processing 31、折叠频率Nyquist frequency 32、真振幅恢复true amplitude recovery 33、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 34、脉冲响应impulse response 35、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36、层速度interval velocity 38、反褶积deconvolution39、高程校正elevation correction 40、偏移migration41、时间剖面time profile/section 42、频散波dispersion wave44、虚反射 ghost 45、地震剖面 seismic profiling 46、圈闭 trap47、调谐效应 tuning effect 48、盲区 shadow zone 49、层间多次波 interbed multiples 50、初至时间 first break/arrival time51、横向分辨率 transverse resolution 52、假频 alias frequency53、垂直叠加 vertical stack 54、随机干扰 random noise55、剩余静校正 residual statics corrections 56、零偏移距剖面 zero-offset section58、测井曲线 borehole log 59、速度测量 velocity measurement60、共角度叠加 constant-angle stack 61、偏移孔径 migration aperture二、 简答题(56分)1、 什么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包括哪些内容?1.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2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2分)。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2、 什么是速度谱?它有几种方式?速度谱资料用在哪些方面?2. 速度谱:速度V 与反射时间to 关系的图形。
包括叠加速度谱和相关速度谱;(3分)主要应用:(1)确定叠加速度;(2)用于检查叠加剖面的正确性(3)识别多次波(4)求地层的层速度(5)制作等速度剖面。
(3分)3、 什么是叠加速度?叠加速度在不同地层模型时的含义?3.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 2=t 02+x 2/V α2,其中,V α就是叠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