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剖析

了贡 献 , 也 有 其 局 限 性 , 待 进 一 步 完 善 。 但 有
【 键 词】 性主 义 ; 译 理论 ; 关 女 翻 男权 主 义
二 十世 纪 六 十 年 代 , 女性 主 义运 动在 西 方 风 起 云 涌 , 影 响 深 其 人政 治 、 化 、 学 诸 多 领 域 和 社 会 的 各 个 方 面 。翻译 研 究 者 从 中 文 文 找 到 了女 性 主 义 与 翻 译 的 相 似点 , 为 翻 译 当 中存 在 严 重 的 性 别 认 歧 视 问题 , 始 质 疑 暗 含 男 性 中 心 论 的译 论 。女 性 主 义 在 翻译 中 开 的应 用 与 发 展 , 得 翻译 领 域发 生 了极 大 的变 化 , 刻 地影 响 了 翻 使 深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的发 展 。 女性 主 义 与翻 译
法 。此 外 , 翻 译 中 赋 予 现 有 词 汇 新 的意 义 , 造 新 词 , 免 使 用 在 创 避 有 贬 低 女 性 意 味 的 后 缀 , 用 印 刷 手 段 等也 是 女 性 主 义 翻译 者 为 运 抵 抗 男 权 阅 读思 维常 用 的 翻译 策 略 。
四 、 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的 贡 献 与 局 限 女
中分 别 被 边 缘 化 。 二 、 性 主义 翻 译 理 论 女
一
、
长 期 以来 , 性 被 赋 予 男 尊 女 卑 的社 会 身 份 地 位 , 女 接受 劣 于 男 性 的智 力 水 平 定 位 。女 性 面 对 的 是 “ 有 语 言 效 力 的 男 性 世 界 观 具
与她 们 自 己难 以言 说 的 世 界 观 之 间 的 巨 大 差 异 ” 。然 而 , 性 并 非 女
西 方 女 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剖 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PPT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主张
4.女性主义翻译首先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对原文本意义 阐释的不同,并由此提出“性别译者’的概念,使性别分析范畴 在翻译领域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她们认为,女性特有的语言感 知力、经验和内心情感有时不是男性能够觉察到的,或是根本不 想察觉,或是潜意识中不知不觉陷人了男性中心的思维陷阱中, 从而对女性作品或女性主义作品缺乏准确的理解和阐释,所以应 该有女性来翻译这类作品。这种理论主张无疑也给翻译领域注入 了新的元素和角度。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主张
3.女性主义翻译打破传统的“作者/原文-译者/译文”的两元 对立模式,认为译文是原文的后续的生命(afterlife),提倡原文译文的共生共荣。原文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话,译文也 不再是机械的摹仿和拷贝,而是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它得以 在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中面对新的读者群体,为原文开启了一 个更加广阔的,料想不到的存续空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主张
1.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家都坚持翻译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为 其性别身份建构创造条件。(Simon, 1996: 8)女性主义翻译理 论并非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翻译问题的讨论,而是源于一种文化研 究对翻译现象的关注,它的理论主张与其说是翻译理论,还不如 说是一种文化策略或政治实践。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评 判好译文的标准和规则,而是通过译文的生产,在知识的传播、 转移中建构女性主体的身份诗学。
2.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加写前言与注脚在弗洛图看来是女性主义翻译中的常规 操作,这一技巧包括解释原文的背景、作者的意图,勾 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策略,旨在凸显译者的 女人身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女性主义身份及其在意义 的创造中作为一个积极参与者的作用。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50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8期总第799期No.8,2020Total of 7990引言19世纪时,女性主义渐渐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女性主义运动提高了很多女性独立自我的意识,逐渐一些女性认识到她们在男权社会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随后女性主义的思想逐渐扩展到社会的不同领域,比如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本文主要讲述女性主义思想扩展到翻译领域所形成的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本文将首先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随后探讨此理论在进入中国之后的发展及其未来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1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17世纪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Menage 有一句名言“Les belles infideles”,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像女人一样,漂亮的翻译不忠实。
还有人把翻译比作“媒婆”“美而不忠实的妻子”等[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和女性一样处于同等的弱势地位,被压抑、被奴役。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与女性的这种弱势地位是长期处于男权压制的结果,翻译和原作就好比女性和男性,原作被认为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男性”,而翻译也就是再生产的文本被认为是服从与原作权威之下的“女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男权统治下,翻译中也具有社会男尊女卑的特点,使翻译也被认为是原作的派生、从属、随后被女性化和边缘化。
因此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也就是在这方面,找到了翻译与女性的相同点,进而引发了两者的结合。
弗洛图提出了女性主义译者常用干涉文本翻译的三种主要翻译手段:增补(supplementing)前言和注释 (Prefacing and Footnoting)以及劫持 (hijacking)。
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改变了过去译者谦卑的做法,“常常越出传统为她规定的隐形译者之限度”[11]。
与此同时,在翻译文本中,她们开始妇弄(Womanhandling),既对文本从女性视角,以女性的方法进行操纵,大胆实践自己的理论宗旨。
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就是要揭示和批判这种 终使女性显现在语言之中。
既将翻译又将女性逐入社会底层和他(她)者处境的状况。女
四、结语
性主义译论者为了在译文中彰显女性,为女性争得话语权,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探索了
特别强调“判逆”。如《圣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从性别
(一)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翻译主体
意象就是“不忠的美人”。此外,在斯坦纳的《通天塔之后》中,
译者主体性是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基础,女性主义译者质 翻译过程被描述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显而
疑长期以来把翻译置于性别化的低等位置的字眼,主张重新 易见,在这个隐喻中,男性是主体,占主导地位,然而女性是
中,勒雯对安方特德作品进行了改写、操纵和“叛逆”。
翻译策略,以使女性显现于译文之中。
三、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三)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们对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旨在揭示翻
一系列翻译理论基本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
译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长久以来,关于翻译的一个典型
文化派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推动力。本文旨在探索女性主 公然提倡操纵—“女性主义译者肯定其关键作用,以没完没
义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以便增强对女性主义翻译 了的反复阅读和反复写作为乐,炫耀她对文本操纵的迹象。”
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实践
传统译论将原作和译作看作对立的两元,认为原作占主
女性主义者从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派理论中 导地位,译作是派生的,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背景
• 上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这次运动的目的旨在打破社会中 性别歧视、男性占主导,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的社会意识形态。随着二战的 发展,除了英国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外,此时兴起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 女性主义等主要一些流派。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 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 的发展。翻译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认为翻译中存在严 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由此,女性主义翻译观应 运而生。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二)翻译目的 简言之,女性主义翻译目的是让语言为女性说话,使女性显现于语言 之中,延展女性的话语权。她们提倡通过操纵译文而彰显女性。魁北 克女性主义翻译者B.Godard(1990)公然提倡操纵—“女性主义译者 肯定其关键作用,以没完没了的反复阅读和反复写作为乐,炫耀她对 文本操纵的迹象。”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三)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传统译论将原作和译作看作对立的两元,认为原作占主导地位,译作 是派生的,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者认为,译文与原文 是平等互补的共生关系,译文与原文享有同等的地位。典型的说法是 译文是原文的后起生命(afterlife),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五)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20 世纪上半叶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由女性翻译的。俄罗斯文学中的经 典著作最初主要是由女性翻译家嘎尔奈特翻译成英语的,她60 卷的翻 译著作包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和果戈理 的作品。德国的情况也相似,主要的文学著作也是由女性来翻译的。 此外,《很悲伤的老虎》(Tres Tristes Tigres)的译者、女性主义者勒 雯与作者安方特紧密合作,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作品。在自己的女 性主义项目中,勒雯对安方特德作品进行了改写、操纵和“叛逆”。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析摘要: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
传统翻译研究的理论重点在文本内部,即研究怎么译的问题,误认为这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全部,这一点至上世纪50 年代之前中西皆没有大的改变。
50 年代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萌芽,至70 年代获得理论上的大突破。
“等值”、“忠实”、“源文本意”的真理性开始动摇并逐渐被彻底解构。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就是妇女从质疑并反叛男性中心论出发,“识别并批判那些将妇女和翻译一并降至社会和文学阶梯底层的一团概念,翻译理论和实践不可避免地要去探寻存在于文本实践中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关系反映了存在于更大文化语境中的权力结构。
探讨翻译被女性化的过程,并试图动摇那些维持这种联系的权威结构。
”(simon,1996:1)与文学理论界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大量引入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而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国内的介绍并不多见,仅散见于一些论文集中,对其理论的批判性研究成果更是缺乏,显然这一理论并没有引起国内译界的应有重视。
本文希望能比较详尽地将这一理论的最新动态介绍到国内译学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进国内译学界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90-03一、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得益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自身的发展和西方诸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以及这两个研究领域在诸多所关心的问题上存在着相似之处。
西方后现代的转向在理论、艺术和科学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翻译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后现代转向之令人兴奋和激动在于它包含了一种经验、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冲突,即与已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斗争并且提供观察、写作和生活的新方式。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第六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加注与前言) Highjacking (劫持)
hystory(Mary Daly从希腊语词根hyst“子 宫”+story创造出来,意为“女性的历史”) (注:与history相对的词不是herstory
曾在《当代文学》(Contemporary Literary), 《国际小说》(Fiction International ),《符 号》(Signs)以及艾伦·华伦·弗里德曼等人主 编的《贝克特的翻译和翻译贝克特》发表过论 文
《性别和翻译的隐喻学》发表后立刻成为女性 翻译研究和性别研究中的经典代表作
有关女性的比喻
钱伯伦认为,翻译通常是以性别程式化和性别 中的权利话语之间的关系呈现。
“不忠的美女”不仅是对翻译的贬低,也是对 女性的贬低。归根结底,它是将翻译看作是男 女之间的婚姻契约,妻子和译文必须忠实于原 配,否则就罪责难逃,而丈夫则不受此契约的 约束
译者——男性 译本——女性
从词汇层面看男性的主导地位
Mistress情人、小蜜 Mister先生
Dog
Bitch母狗
Call boy 仆佣
Call girl 应召女郎
Cook
Chef
Histroy、they、man、mankind、 freshman、chairman
女性忠实的悖论
Menagerie :les belles infidelles(不忠的美 人)————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 (信雅) 翻译=婚姻 原文(丈夫、父亲或作者)+译 文(女性)=忠实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

女性主义翻 译的历史背 景
翻译研究与 女性主义的 结合
女性主义翻 译观的理论 基础
女性主义翻 译观的理论 主张
女性主义翻 译观的代表 人物
女性主义翻 译理论批评
历史背景
理论基础
理论主张
翻译策略
Feminism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起源 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以社会性别差异论(gender theory)为基础,以“从边缘走向中心” 为行动纲领。
公司介绍 历史起源
品牌介绍 代表人物
多品牌运作 理论主张 理论基础 互不关联战略
Sherry Simon雪莉·西蒙 翻译理论中的性别化立场
Lori Chamberlain 劳丽·钱伯伦 , 性别与翻译的隐喻
Luise von Flotow 路易斯·冯·弗罗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批评
代表人 物
巴巴拉·格达德 Godard
女性主义(feminism)也曾被称为女 权主义。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 运动争取男女平权斗争的政治意识, 而女性主义则更注重相别差异及文 化意识。
公司介绍 历史背景
品牌介绍 理论基础
多品牌运作 翻译策略 理论主张 互不关联战略
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第一次 思潮
19世界末至 20世纪60年 代
第二次 思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传统 的翻译理论中原作与译作,作 者与译者的二元地位遭到了质 疑与动摇。
公司介绍 历史背景
品牌介绍 理论基础
多品牌运作 翻译实践 理论主张 互不关联战略
一,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都坚持翻译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为 其性别身份建构创造条件。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颠覆传统的“忠实”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 二司 者介 结绍 合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女性主义如何延伸到 翻译领域?
其次,翻译和女性在各自等级结构中都处于从属地位,有着“同构”关系。《圣 经》里,上帝是先创造了男人,然后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于是人们认为世 界上先是有了男人后有女人,女性属于“第二性”,是“从属于他人的人”。而 在翻译研究领域也是先有原作再有译作,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无论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努力的接近原文,译作也被认为是派生的,是“摹本”和 “替代品”,必然存在着缺陷。一部作品的成就也大都归于原作者,而为作品传 播做出巨大贡献的译者则被忽视,是不可见的。 翻译与女性之间的这种“同构”关系使得人们将二者联系起来,把原作比喻为强 壮而有生产力的男性,译作比喻为低劣的,派生的女性。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 理论基础
❶德里达的 解构主义理 论
❷新历史主 义
❸尤金•奈 达的读者反 映理论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德里达的 解构主义理论
由于翻译的文化转向是在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 民主义等后现代思潮和运动风起雨涌的文化语境中发 生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认为现代社会二元对立的 表现之一是男权中心论和终极存在论,解构主义的目 的就是要颠覆之一中心。
公 二司 者介 结绍 合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翻译好比女人,美丽的不忠实,忠实的不美丽”。 这一比喻构成了对女性和译者的双重歧视,可见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 相结合并不是一次巧合,而是在跨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二者各自不断 向前的必然。
公 二司 者介 结绍 合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Sherry Simon雪莉·西蒙 翻译理论中的性别化立场
Luise von Flotow 路易斯·冯·弗罗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批评
Lori Cham,berlain劳丽·钱伯伦
性别与翻译的隐喻
代表人 物
巴巴拉·格达德 Godard
女性主义话语/翻译的理论化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女性主义(feminism)也曾被称为女 权主义。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 运动争取男女平权斗争的政治意识, 而女性主义则更注重相别差异及文 化意识。
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第一次 思潮
第二次 思潮
19世界末至 20世纪60年
代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女性主义翻 译的历史背
景
目录
翻译研究与 女性主义的
结合
女性主义翻 译观的理论
基础
女性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翻 译观的理论
主张
女性主义翻 译观的代表
人物
女性主义翻 译理论批评
Feminism
历史背景 理论基础 理论主张 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起源 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以社会性别差异论(gender theory)为基础,以“从边缘走向中心” 为行动纲领。
公 二司 者介 结绍 合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女性主义如何延伸到 翻译领域?
首先,从中世纪开始翻译一直是女性进入文学世界的有效途径。在男权 统治的压迫下,女性长期以来生活在社会文化的底层,被排斥在公共社 会和学术领域之外,不被鼓励文学创作只被允许翻译,且题材仅限于宗 教文本,女性的话语权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后来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挖掘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早期的女性译者在 翻译宗教文本时并未按照传统翻译要求的那样完全“忠实”地进行翻译, 而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和个人的政治宣言,改变了宗教文献中的某些 原意,尽管这些改动及其细微,但它反映了女性不甘于父权制的压迫, 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积极地对男权进行着反抗,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 爱情,政治的看法。
德里达把他的解构主义引入翻译理论,否定原文和译文的对立,以及由此派生出 来的种种二元对立关系,主张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应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 系。德里达的翻译理论超越了对微观翻译技巧的探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翻 译理念,成为女性主义批判父权制的理论基石之一。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翻译研 究
女性主 义
翻译与女性主义的联系主要是由翻译的地位而来。在传 统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同样翻译也处于这 种低下的地位。
所有的翻译因为必然有缺陷,所以一般被认为是女性。 ——弗洛里欧(Florio )
翻译是女性进入文学世界的有效途径。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翻牌 译介目绍的 多理品论牌基运础作 互理不论关主联张战略
目的
(1)消除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关注女性的存在,将性别意识 植入翻译理念中。
(2)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从语言上对原文进行解构,消除 男性中心主义及性别歧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平等关系。
(3)延展女性话语权,分析翻译作品中不同性别的语言的处理,尽 量让女性在语言中显现。
公 历司 史介 起绍 源 代品表牌人介物绍 多理品论牌基运础作 互理不论关主联张战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传统 的翻译理论中原作与译作,作 者与译者的二元地位遭到了质 疑与动摇。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公 历司 史介 背绍 景 品 理牌 论介基绍础 多理品论牌主运张作 互翻不译关策联略战略
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也由最初的反抗男权拓展为反对一切文化霸权, 而如何对待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也被提上了日程。对语言中大量存在的, 根深蒂固的,显性或隐性的歧视女性的成分,如history=his+story, salesman, mailman, mankind单词中以man涵盖两性,西方女性者再也不 能容忍。 20世纪70年代一个耳熟能详的呼声是“女性必须获得语言的解放,女 性的解放必须先从语言着手。”(simo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