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的功能恢复

合集下载

手外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手外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 d。
11 3 电脑 中频 治 疗 对 切 口愈 合者 使 用 , 为 手 法 治 疗 后 .. 作
的巩 固治 疗 , 用 E M9 2IB机 型 , 量 为 耐 受 限 ,0mi 采 c 9 剂 2 n /
次 , 次/ 。 1 d
本组 3 4例 , 程 1 疗 ~3月 , 术 后 6 月 回访 评 定 患 指 的 在 个 运动 功能 。结 果 见 表 1 。
5 ; : AM 小 于 健 侧 的 5 。 O 差 T O
2 结 果
1 1 2 红 外 线 治 疗 仪 ( D ) 疗 对 手 部 创 面 未 愈 合 且 有 .. T P治
液 体 渗 出 者 使 用 。 采用 C 2 Q2 3机 型 , 热 量 ,0mi/ , 温 3 n 次 1次
1 2 2 多 指 指 压 法 适 用 于 合 并 骨 折 的僵 直 关 节 。 目的 在 .. 于 固 定 保 护 骨 折部 位 , 另 一 手 被 动 活动 患 指 僵 硬 的 指 关 节 。 用
123 掌压法 .. 适 用 于 患 手有 多个 僵 直 的关 节 。
对 象 。所 选 病 例 其 患 指 3个 关 节 中 至 少有 1 关 节 活 动 度 低 个 于 健 侧 的 4 。其 中男 ’ O 2 5例 , 9例 , 龄 1 ~ 5 女 年 2 0岁 。损 伤 原 因 刀 砍 或切 割伤 2 1例 , 轧 伤 7例 , 裂 伤 4例 , 它 伤 2 压 撕 其 例 。累及 手指 共 6 8指 。损 伤 程 度 : 纯 肌腱 缝 合 2 单 2例 , 并 合
骨折 1 2例 , 并 神 经 损 伤 4例 , 瓣 移 植 术 后 2例 。发 病 时 合 皮
间 3d ~2月 。 1 方 法

手外伤的康复

手外伤的康复

二、一般检查
(一) 望诊 1、一般情况 皮肤营养情况,色泽、纹理 瘢痕及瘢痕的类型 伤口,红、肿、溃疡及窦道 手及手指有无成角、短缩、旋转及其他畸形 上肢有无萎缩,指甲有无畸形,色泽改变
(二) 触诊 皮肤的温度、弹性、软组织质地 皮肤毛细血管反应,判断手指的血液循环 压痛的性质、范围,疼痛缓解情况 (三) 动诊 手部关节活动的检查(主动及被动活动) 通过关节活动可以估计关节的情况 关节僵硬说明关节囊挛缩或关节破坏并融合 屈指肌腱粘连,出现屈曲畸形、伸指障碍
2、诊断要点
(1)、症状: 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手部 疼痛、局部肿胀、畸形等; (2)、体征:手部压痛或叩击痛、异常活动 或骨擦音、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肌萎缩、 关节僵硬等; (3)、辅助检查:骨关节损伤需X线摄片检 查;肌肉麻痹需要做电生理检查。
二、康复评定
(一)、手的姿势 手的休息位: 当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内在肌和 外在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腕关节微 背伸约10~15°并有轻度尺偏;手指的掌指 关节及指间关节呈半屈曲状态,从示指到 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指向舟 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 示指远节指间关节的桡侧。 无论在手损伤的诊断上、畸形的矫正时或 是肌腱修复手术中,都需要用到。
缓解疼痛的方法: (1) 理疗 水疗法、运动疗法、温热疗法、作业疗法 应注意所有治疗不得加重原有疼痛的程度 (2)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频率较高的电流:缓解外周神经和急性疼痛 频率较低的电流:缓解中枢神经和慢性疼痛 (3) 药物
4.皮肤软组织护理 (1) 损伤或手术后,皮肤干燥,角质层脱落
(二) 后期康复治疗 一般手术,术后2周伤口拆线 肌腱和神经修复术后需制动3周左右 骨关节损伤需固定 4~6周时间 康复重点: 恢复患手的运动、感觉、功能活动 减少肿胀,缓解疼痛,松动关节是治疗性 训练和功能康复的前期治疗

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康复治疗对与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76例手部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

在接受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手指的综合功能以及僵硬手指的活动范围。

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手部活动范围较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僵硬的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加,手指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优良率达到了84.1%,被动活动范围优良率高达96%,僵硬的手指运动功能的保留率由治疗前的16%提高到了53%。

结论:系统的康复治疗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手部外伤后手指关节僵硬的情况,并能够增加僵硬手指的活动范围,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外伤指关节僵硬系统康复治疗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42【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33-01双手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器官,大多数情况下手部没有得到太多的保护,同时又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工具和物件,当发生摔倒或撞击的时候,双手会反射性地扶持、支撑,也使得它成为全身中最容易受伤的一部分[1]。

正是因为双手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地处理手部的外伤,使其得到更快、更完全的功能和外观的恢复,也就成为广大患者和手外科医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2]。

我院对手部外伤导致指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了系统的康复治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76例手部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的手关节中至少有一个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40%,其中食指受伤患者57例,中指受伤患者86例,小指受伤患者33例。

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璃伤及 刀割伤 1O例 。损 伤部位 :手掌 13例 ,拇指 9例 ,食指 21 减轻患指肌肉萎缩 的程度 ,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
例 ,中指21例,环 、小指 12例 ,无 肌腱断裂及骨折 。患手有 局部 1.2.3 关 节活动度的训练 在做完物理 治疗后 ,组织变 得相
肿胀 、疼痛 、指端麻木 、关 节僵硬、手指不能屈伸 、感觉障碍等 。 对柔软 ,可采 用主动运动和主动加助力运 动的方 法 ,开始 时让
受 为 限 ,20min/次 ,1次 /d。③ 对 于 表 面形 状 不 规 则 或 有 局 部 疼 显疼 痛 ,以 免 造 成 新 的 损伤 。
痛 、不能直接接 触治疗的部位可 采用水下超声波治疗 :将 水煮 lI 2.4 肌 力耐 力训练 采用从 轻至重分级抗阻训练 ,原则是
· 1]6 ·
疗手外伤后功 能障碍 3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 1疗 程 ,共 治 疗 2个 疗程 ,疗 程 间 隔 4~ 7d。
lI 2.2 运 动疗法 伤 后 6周 以内以被动运 动为主 ,训练 时治
1 资料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疗 师 用 左 手 固 定 患 指 的近 端 ,用 右 手 的 拇 指 和 食 指 按 压 患 指 关节的远 端 ,做屈伸运动 ,动作要轻柔 ,5min/次 ,2~3次/d。主
1.2 治疗方法
患者用较小的力 ,轻柔、缓慢地做 手指的被动屈指和主 动伸指
1.2.1 物 理 因 子 治 疗 ① 对 患 手 肿 胀 明显 、创 面不 愈 合 者 可 活动5~1O遍,然后主动做关节各方 向的运动 ,如指 间关节 、掌
进行超短波 治疗 ,采用板状 电极患区对置 ,微 温量 ,15min/次 , 指 关 节 的 屈 伸 、拇 指 外 展 ,对 指 运 动 及 腕 关 节 的 屈 伸 运 动 ,2~

手外伤术后康复怎么做

手外伤术后康复怎么做

手外伤术后康复怎么做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离不开的重要器官,但是大家对于手的保护并不重视,再加上劳动密集产业的发展,整日不断的接触很多工具与物件等,使得手外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手外伤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有的还会残疾,不仅增加病人和家属的身心负担、经济压力,也会给病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增加很多难度,康复训练可大大改善手外伤后的恢复情况,降低残疾的发生率。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手外伤术后该怎样做康复训练。

一、手外伤术后的训练指导1、手术后三天,如果伤口没有出现明显的渗血或渗液等情况,病人可进行被动指关节训练,家人或是专业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做受伤手的掌指关节以及其他各关节的屈指活动训练,建议每天训练两次,每次在三分钟左右。

2、手术后一周左右还是不可对受伤手指做伸肌腱的活动练习,但其他手指活动都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与活动时间,并开始增加手指分开和并拢的练习,每天要练习三次,每次保证五分钟左右,这样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的发生。

3、术后半个月可拆除患处缝线,继续训练手指各关节的伸直与弯曲,分开与并拢的练习,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保证10分钟左右。

4、手术后三周,要对病人受伤手指进行轻度活动训练,注意在训练时要保证动作轻柔,力量适当,不要过于着急再次伤害到手部,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保证6分钟左右,受伤手指练习时以手部感觉酸胀为宜,避免训练过量,用力过猛等。

5、手术后四周再进行功能锻炼之前,要先用温水浸泡患手四五分钟,并对前臂的肌肉和关节进行按摩,同时也可对患处局部位置进行理疗,比如超短波红外线疗法等,锻炼结束后要立即对患处进行冰敷五分钟左右,避免发生肿胀等。

6、手术后六周,可拆掉手上的固定束缚物,逐渐将被动训练改为主动训练,增加主动训练的负重。

二、手外伤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1、术后1-3周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一周内多采用超短波与超声波的物理治疗,多进行伸屈关节锻炼,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

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适度,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渐,活动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

常见手外伤的康复(林玲)

常见手外伤的康复(林玲)

复合握拳练习
• 方法:屈曲MP、PIP 和DIP关节,使指屈浅、 深肌腱做最大滑动
备注: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和远侧指间关节(DIP)
4.3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原则
• 术后第6周,轻度功能性活动。 • 术后第7周,抗阻训练,如:使用强度各异的海棉 球、塑料治疗泥进行训练,以维持手的抓握能力。 • 术后第8周,强化抗阻训练,增强肌力、耐力。 • 术后9-12周,主动活动,强化患指在阻力下进行 指屈练习。
神经损伤治疗仪
治疗仪A
治疗仪B
治疗仪A
治疗仪B
4.4.1正中神经损伤康复
• 目的:预防猿手畸 形 • 采用动力型夹板,维 持拇指外展、伸直 和对掌位,防止拇 指的内收挛缩。
4.4.2桡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
• • 预防垂腕畸形 • 使用腕关节固定夹板, 维持腕关节伸直,掌 指关节伸直,拇指外 展位。协助手的抓握、 放松功能。
• 对于手外伤的患者而言,手术成功固然重 要,但是手功能的康复锻炼也必不可少。 • 完美的手术方式,需要及时有效的康复锻 炼才能如虎添翼!!
常见手外伤的康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手外科 林玲
主要内容
手外伤康复定义 上肢功能位 手外伤康复评定 手外伤常见康复治疗原则 常见手外伤康复治疗方法
3.2 肌力测试(手功能)
• • • • 手的握力; 拇指分别与示、中、环、小指的捏力; 拇指与示、中指同时的捏力; 拇指与示指桡侧的侧捏力。
检查:徒手肌力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检查。
3.3 康复评定-感觉测试
1. 手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和实体觉测定; 2. 两点辨别试验; 3. 肢体体积测量;
两点辨别觉测试
4.4 周围神经修复术后康复原则

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

方法应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作业治疗,对30例手外伤术后需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

评价治疗前与治疗两疗程后患手普渡手精细运动(PPT )和总的主动活动度(TAM )。

结果治疗两疗程后,患者患手、双手及组装运动能力明显提高(P <0.05),TAM 也明显增加(P <0.01)。

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26.7%),良14例(46.7),中6例(20.0%),差2例(6.3%),优良率为73.3%。

结论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作业治疗能极大改善手外伤术后的功能障碍,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手外伤,术后;康复;物理因子;作业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1;R5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12)12-0073-03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帅浪,冯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昌330006)收稿日期:2012-09-15通信作者:冯珍,主任医师,E-mail:fengzhenly@ 。

手是人类进化的高级产物,手的结构必须适应复杂的生理功能。

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宜分割的整体,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最终效果,它应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程,直到功能恢复。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采用物理因子配合作业治疗对30例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手外伤术后需进行康复治疗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45(28.2±9.8)岁,康复治疗前病程为(24.8±11.6)d 。

致伤类型:电锯伤2例,碾压伤9例,玻璃伤及刀割伤19例。

骨折合并关节损伤8例,肌腱损伤19例,神经损伤3例。

损伤部位:手掌16例,拇指1例,食指9例,中指4例。

2方法康复治疗前的评估。

1)外观:观察手的状态,有无瘢痕、伤口、红肿、手指畸形、皮肤营养等;2)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灵巧性;3)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痛、触、温度)、深感觉(震动、位置、运动觉)、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质地、形状、轻重等)。

手功能康复

手功能康复

4、 后期(术后8~12周) 可以继续使 用防止爪形手的夹板。着重进行恢复力 量的练习,包括木工作业如砂磨,家务 作业和模拟职业作业,准备重返工作岗 位。必要时行支具使用训练。
(三) 伸肌腱修复术后
.Ⅰ和Ⅱ区损伤 为跨过远侧指间关节的伸肌 腱损伤,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其康复治疗如 下:
(1) 术后1~6周:远指间关节的伸侧或屈 侧夹板固定于伸直位,近侧指间关节自由屈伸 以防关节强直。
(1) 灵巧性测验:手活动的灵巧性有赖 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健全,也与视觉等 其他感觉的灵活性有关。评定的方法很 多,如九孔柱检验和Mober拾物测验等。 基本原则相同,即令受试者拾起指定的 物品置于指定的位置,记录完全操作的 时间。
3.感觉功能评定
(1) 神经修复后轴索生长速度可通过定期 的Tinel’s征检查,平均每日生长1~3㎜;
皮肤与皮下脂肪萎缩、血管痉挛、骨质疏松明
显。
3.
第3阶段(9~11个月)表现为肌肉萎
缩,疼痛可能消失,一致性严重骨质疏松、血
管萎缩,手干燥,关节挛缩。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是:
1. 密切观察,及早治疗,第一期及时治疗有可 能效果极佳,第三期往往行关节手术。
2. 止痛是首要任务,可以采用TENS,也可采 用星状神经节过视、触诊几患者的 动作,评定手的总体感觉,包括上肢及 手的完整性、活动度、有无疤痕、僵直、 畸形。骨骼需藉X线片评定,关节和软组 织可用磁共振评定。
2.运动功能评定
(1) 徒手肌力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检查:测 定手和上肢肌肉的肌力、握力、夹力。
(2)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了解关节在主动运动 和被动运动时的角度。一般采用量角计,测量 时以中立位定位0º,从中立位起关节弯曲度数 为屈曲度,从屈曲向中立位方向活动为伸,以 欠缺度数表示,超过中立位为过伸,用正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的功能恢复
发表时间:2011-07-12T16:13:15.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于岚[导读]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

于岚(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原庐山区人民医院> 332000)【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058-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应用多种物理因子, 结合作业治疗, 对20例手外伤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后进行总结。

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疗程后进行患手总的主动活动度和手皮肤感觉功能的评价, 发现治疗后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结论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手功能训练的方法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能极大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康复治疗手外伤术后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宜分割的整体。

手外伤康复治疗的质量直接影响疾病治疗的最终效果,它应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程。

2009年9月~2011年3月本科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术后患者20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手外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45岁,平均28.2岁。

致伤类型:电锯伤2例,碾压伤6例,玻璃伤及刀割伤14例。

骨折合并关节损伤4例,肌腱损伤15例,神经损伤1例。

损伤部位:手掌13例,拇指1例,食指5例,中指4 例。

1.2 评估:①外观:观察手的状态,有无瘢痕、伤口、红肿、手指畸形、皮肤营养等。

②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灵巧性。

③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1.3 治疗方法患者均拆线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1.3.1 物理因子治疗在患者伤口允许的情况下1)温热治疗:蜡疗或中药熏药:温热量,每次治疗20min,1 次/d;2) 音频治疗:对患手瘢痕粘连、手指挛缩者,可采用音频电疗,20 min/次,1次/d;3) 超声波治疗:治疗剂量连续输出法,声强1~1.5W/cm2,10min/次,1次/d。

以上物理疗法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2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手功能评定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肌腱修复后康复治疗:①早期:主要仍以固定为主,术后立即开始未被固定的手指及近端的肘、肩等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但需严格防止引起修复肌腱张力增高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1周后鼓励患者小心进行手术部位肌腱的等长收缩训练。

②中期:术后3~4周,由于肌腱修复多为手掌屈肌腱,外固定去除后,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腱活动度练习和肌力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

(2)手部骨折后的康复:①掌骨干骨折:此类患者3例,复位后固定3周后均开始康复治疗,固定期间鼓励未受累手指活动及全上肢活动,去除外固定后开始活动患手,鼓励患手从事日常生活活动。

方法同前。

②指骨骨折:此类患者1例,复位后固定2周开始被动运动指导,6周后拆除固定后逐步加强患者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伤后6周内以被动运动为主,治疗师用左手固定患指近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压患指关节远端,做屈伸运动, 5min/次,2~3次/d。

伤后6~8周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 ,以减轻患指肌肉萎缩的程度,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3)肌力耐力训练采用从轻至重分级抗阻训练,让手指尽最大能力伸缩。

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增强肌力,促进功能的恢复。

(4)感觉训练 1)触觉训练:均为感觉减退的患者,主要进行:质地和形状地训练方法:用粒度240P、120P、60P、30P四种规格的工业砂布,等分粘附在一根木棍上,让病人作闭眼-睁眼-闭眼触摸训练;纺织品质地识别和区别;识别小物件,从单纯识别各种形状的木块开始,逐渐转为对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识别。

2)温度觉训练:在两个小瓶内分别装入冷水和温水(45℃),用患手分别触摸两个小瓶,睁眼看,闭眼体会冷热之间的差别。

触觉训练和温度觉训练可交替进行,2~3次/d,15~20min/次。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手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开始各种生活活动及功能性练习,如做手指的弹、勾、拉、抓、握、捏等细小动作。

练习提物、放下,逐渐到拿和放较小的物品,待手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可练习梳头、进食、洗澡、入厕、穿衣裤等,但训练要适度,1~2次/d,5min/次。

1.4 疗效评定根据患侧手总的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 movement , TAM) 为评定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 >健侧75%;可:TAM>健侧50 %;差TAM<健侧50%。

手皮肤感觉功能评定标准:1级(S1): 无感觉;2级(S2) :神经单一分布有深感觉;3级(S3) :神经单一分布有浅感觉及触觉;4级(S4) :神经单一分布有浅痛觉及触觉且重叠感消失;5级(S5) :在神经单一分布恢复两点鉴别能力。

2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手总的主动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优良率为75%, 经统计学处理x2=25.2, P<0.01。

经治疗与训练后患者手皮肤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3 讨论
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手外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感觉功能障碍。

手外伤修复后瘢痕粘连可造成肌腱活动受限,甚至可使患肢肌腱、韧带挛缩,关节僵硬。

综合康复治疗的首先是进行正确手功能的评定,更关键的全面理解患者手术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软组织的完整性三方面[1]的因素来制定功能锻炼的方案。

在进行作业治疗前,通过配合一定的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促进肿胀消退,同时可软化瘢痕,消除粘连,对痉挛肌肉及其纤维有松弛作用,能缓解关节强直与挛缩,增加作业治疗的效果。

作业治疗是恢复手关节和肌力的主要手段,早期正确的作业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反,损伤严重及康复介入时间晚的患者,由于已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硬,关节松动术效果差。

手功能的恢复关键是早期进行手指的功能训练,早期有控制的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一般可在修复后3~4周左右进行恢复肌腱活动度的练习,6周后可开始进行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

手外伤在强调治疗疾病时即应重视为康复创造良好条件,而康复方案与实施既需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也应因人而异[2],以保证进一步提高而不是损害已有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5-46.
[2] 戴闽,帅浪,范红先,等.骨折术后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几点体会[M].医学与哲学2010,31(5):35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