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高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精品】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 姓名:【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 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 ,以古为镜,可以 ,以人为镜,可以 。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 1、重点字解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2.臣闻求木之长.者: 3.必固.其根本: 4.必固其根本.: 5.欲流之远.者: 6.必浚.其泉源: 7.必浚其泉源..: 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9.臣虽在下愚..: 10.人君当.神器之重: 11.居域中之大.: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13.承天景.命: 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 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 长: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 ①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必竭诚以待下.: 诚: ①诚.能见可欲: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以: ①纵情以.傲物: ②戒奢以.俭: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⑤虽董之以.严刑: ⑥振之以.威怒: ⑦则思知足以.自戒: ⑧则思知止以.安人: ⑨则思谦冲以.自牧: 能: ①诚能.见可欲: 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 振.之以威怒:②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而况于明哲乎: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戒奢以俭: ⑨诚能见可欲: 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8单元答司马谏议书【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动词,使……稳固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举.先王之政举:施行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答案】B 【解析】纵情:放纵感情。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②振之以.威怒③以.致天下怨谤也④以.授之于有司A.①②词性不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词性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C.①③意义不同,②④词性不同。
D.①③意义相同,②④词性相同。
【答案】A 【解析】①连词,表目的,来。
②介词,用。
③介词,因而。
④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同俗自媚于众为善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C.以膏泽斯民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答案】D 【解析】A.“媚”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下”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C.“膏泽”是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念.居安思危爱汝一念.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D.貌恭而不心服.心悦诚服.【答案】D 【解析】A.动词,思考、思虑/名词,念头、想法。
B.动词,主持、掌握/动词,当作、作为。
C.名词,计划/动词,考虑。
D.均为动词,服从。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B.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拜谒C.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同游共处,交往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答案】B 【解析】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为.天下理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得无教我猎虫所.耶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A 【解析】A.都是介词,因为。
1《谏太宗十思疏》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谏太宗十思疏》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测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晩清。
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是公正、有效之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
从御史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
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
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宫,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
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
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
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
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
《谏太宗十思疏》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魏征(580—643),字,巨鹿(今属河北)人,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著称。
②【长(zhǎng)】。
③【固】。
④【浚(jùn)】。
⑤【德义】。
⑥【下愚】。
⑦【明哲】。
⑧【当神器之重】。
当,。
神器,。
⑨【居域中之大】。
域中,。
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⑩【休】。
⑪【戒奢以俭】。
⑫【凡百元首】。
凡百,。
⑬【承天景命】。
景,。
⑭【殷忧】。
殷,。
⑮【能克终者盖寡】。
克,。
盖,。
⑯【傲物】。
物,。
⑰【吴越】。
⑱【骨肉为行路】。
骨肉,。
行路,。
⑲【董之以严刑】。
董,。
⑳【振】。
㉑【终苟免而不怀仁】。
㉒【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㉓【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意思是,。
㉔【所宜深慎】。
㉕【见可欲】。
语出《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下文的“知足” (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㉖【作】。
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㉗【安人】。
㉘【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谦冲,。
牧,。
这里用了《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意思。
㉙【满溢】。
㉚【江海下百川】。
下,。
㉛【盘游】。
㉜【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
”。
㉝【敬】。
㉞【虑壅(yōng)蔽】。
㉟【想谗邪】。
㊱【黜(chù)恶】。
黜,。
㊲【谬赏】。
㊳【弘兹九德】。
弘,。
九德,指《尚书·皋陶(yáo)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㊴【简】。
㊵【仁者播其惠】。
㊶【信者】。
㊷【豫游】。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简答【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树木2.臣闻求木之长.者:长得高3.必固.其根本:使……稳固4.必固其根本.:树根5.欲流之远.者:流得远6.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7.必浚其泉源..:水的源头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稳固,扎实9.臣虽在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10.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11.居域中之大.:重要地位12.塞源而欲流长.也:远13.承天景.命:大14.善始者实繁.:多15.克.终者盖寡:能够16.克终者盖.寡:大概17.克终者盖寡.:少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切的19.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21.虽董.之以严刑:监督22.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3.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24.将.有作:打算,计划25.将有作.:兴建宫殿26.则思谦冲.以自牧:虚27.则思谦冲以自牧.:动词,约束,修养28.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29.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30.乐.盘游:以……为乐31.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32.虑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33.惧谗邪..:形容词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34.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35.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37.宏兹.九德:此38.宏.兹九德:弘扬,扩大39.简.能而任之:选拔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好的人或事,名词②善.始者实繁:做得好,动词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就,连词②则.智者尽其谋:那么,连词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连词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长得高,动词②塞源而欲流长.也:流得远,动词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动词②必竭诚以待下.:下面的群臣,名词诚:①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连词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意,名词以:①纵情以.傲物:连词“而”,表并列②戒奢以.俭:连词“而”,表并列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表转折,连词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表修饰,连词⑤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⑥振之以.威怒:用,介词⑦则思知足以.自戒:来,连词⑧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连词⑨则思谦冲以.自牧:来,连词能:①诚能.见可欲:能够,副词②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名词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通假字,通“震”,威吓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③居安.思危:形容词用作名词,安定的环境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动用法,使……安宁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假字,通“勿”,不要⑥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端正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动词用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重权;重要地位⑨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小人⑩慎谗邪..:形容词用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⑪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形容词用作动词,看不起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动词用作名词,想要的东西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扎实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宾语前置,戒自,警戒自己②而况于明哲乎:省略句,省宾语“君王”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下册】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①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章(奏疏),他以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名垂青史。
2、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这一“镜”,是三镜中的以人为镜。
3、“载舟覆舟”,典出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选择题1.下面与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思.正身以黜恶B、欲流之远.者C、宏.兹九德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B、简.能而任之(选拔)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D、虽董.之以严刑(正)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C )A.面对、对着B.适合C.主持,掌管 D.抵御,阻挡.②善始者实.繁(D )A.实际,真实B.果实C.真诚,诚实 D.确实③克.终者盖寡( D)A.战胜,攻破B.完成,成功C. 克制,制约D. 能够④⑤⑥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A、副词,大概/连词,表示原因,是由于;C、代词,指代天下、江山/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用、行/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克终者盖.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终苟免而.不怀仁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居安思危,戒著以.俭臣闻求木之.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B 介词,凭借,用;其他,连词,表目的,用来)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6.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动词,行,用;其他:介词,凭借,用)A.振之以.威怒B. 何以.知之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戒奢以.俭7.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助词,的;其他:代词,代动作对象。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

2022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挖空及文言知识复习练习附答案【单篇梳理课文9谏太宗十思疏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臣闻求木之手%)者,必国%)其私夺③():欲流之远者,必承%)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尊%),臣虽丁,学%),知其不可,而况于刀哲%)乎!人君串%)砂费%)之重,居炒乎%)之大,将专⑪()之峻,永保无疆之作⑬()。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整包()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2段)元首,承大萝%)命,莫不照炒%)而遗%)著,功成而德衰。
有着罗孝%)实繁,能君%)终者手%)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缺乏,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丁%):既得志,那么秩苗%)以佟物%)。
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矿曰艰)为彳仍穴)。
虽掣3'()之以严刑,卷业)之以威怒,终可业)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痰舟,所宜深慎;令亨朽丰%),其可忍、业)乎!(第3段)君人者,诚①()能见?■终%)那么思如足以自戒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等%)人念高危那么思谁冲%)而自些%)惧懑孝⑦()那么思江海丁%)百川)率折%)那么思三驱四为业)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终虑华厥®'()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那么思乎⑭()身以却善%)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个零•()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孝观⑰()辱⑱()此十思)兹九德矿项'()的纹)而任之)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4羿3()其惠信者卷做()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琢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聿卷怎()不言而竹㉔()何必劳神苦思代下世7()职彳邺()聪明之耳目宇双)无为之大道哉答案(I)断句略。
(2)(第1段)①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②固:使……牢固③根本:树木的根④浚:疏通水道⑤理:治理得好,太平⑥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①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②【长(zha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③【固】使……稳固。
④【浚(Jun)]疏通水道。
⑤【德义】德行和道义。
⑥【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用作谦辞。
⑦【明哲】明智的人。
这里指唐太宗。
⑧【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
当,主持、掌握。
神器,指帝位。
⑨【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⑩【休】喜庆,福禄。
⑪【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⑫【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
凡百,所有的。
⑬【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景,大。
⑭【殷忧】深深忧虑。
殷,深。
⑮【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克,能够。
盖,表示推断。
⑯【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人。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
⑱【骨肉为行路】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
行路,路人。
⑲【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
董,督察。
⑳【振】同“震”,威吓。
㉑【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㉒【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㉓【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㉔【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㉕【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
语出《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㉖【作】建造,兴建。
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㉗【安人】安民。
㉘【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谦冲,谦虚。
牧,养。
这里用了《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意思。
㉙【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
㉚【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意思是,要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而的意见。
下,居于……之下。
㉛【盘游】娱乐游逸,指田猎。
©【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
”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敬】慎。
㉔【虑壅(yθng)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想谗邪】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黜(ChU)恶】斥退奸恶小人。
黜,排斥。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S)【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
弘,光大。
九德,指《尚书・皋陶(ydo)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㉙【简】选拔。
⑩【仁者播其惠】仁爱的人广泛施布他们的恩惠。
⑪【信者】诚信的人。
⑫【豫游】岀游,游乐。
帝王秋天岀巡称“豫”,春天岀巡为“游”。
⑬【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
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上古传说中的仙人。
⑭【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己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而留一而,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岀他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己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作者】魏徵(580年一643年2月11 0),字玄成。
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一-《谏太宗十思疏》。
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木,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而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主题思想】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复习题及答案】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魏征使民心不乱。
”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㉖【作】建造,兴建。
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㉗【安人】安民。
㉘[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谦冲,Mo牧,养。
这里用了《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意思。
㉙[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
㉚[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意思是,要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下,居于・・・・・•之下。
㉛[盘游]娱乐游逸,指田猎。
©【三驱】语出《周易》:“王用三驱。
”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敬】慎。
㉔[虑壅(yθng)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 [想谗邪]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黜(ChfI)恶】斥退奸恶小人。
黜,排斥。
®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㉘【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
弘,光大。
九德,指《尚书・皋陶(ydo)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简】选拔。
⑩[仁者播其惠]仁爱的人广泛施布他们的恩】⑪【信者】诚信的人。
⑫【豫游】出游,游乐。
帝王秋天出巡称“豫”,春天出巡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