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题分析5
分析化学试题E答案_5

分析化学试题E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面有关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B )A 精密度高则准确度高;B 准确度高则要求精密度一定要高;C 准确度与精密度没关系;D 准确度高不要求精密度要高。
2 用0.1000mol·L-1NaOH滴定0.1000mol·L-1HCl时,pH突跃范围为4.30-9.70,若用1.000mol·L-1NaOH滴定1.000mol·L-1HCl时pH突跃范围为( A )A 3.3-10.7;B 5.30-8.70;C 3.30-7.00;D 4.30-7.003 已知Ag+-S2O32-络合物的lgβ1- lgβ3分别为9.0、13.0、14.0。
以下不正确的是( C )A K1=109.0;B K3=101.0;C K不稳1=10-9.0;D K不稳1=10-1.04 金属离子M与L生成逐级络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D )A [MLn]=[M][L]n;B [MLn]=Kn[M][L];C [MLn]=βn[M] n [L];D [MLn]=βn[M] [L] n5 当M与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存在,αM(L)=1时表示( A)A M与L没有副反应;B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C M的副反应较小;D M与L的副反应较大6 在pH=10.0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αZn(NH3)=104.7,αZn(OH)=102.4,αY(H)=100.5,则在此条件下,lgKˊZnY为(已知lgK ZnY=16.5)( D )A 8.9;B 11.8;C 14.3;D 11.37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B )A 0.09V;B 0.27V;C 0.36V;D 0.18V8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D )A 浓、冷、慢、搅、陈B 稀、热、快、搅、陈C 稀、热、慢、搅、陈D 稀、冷、慢、搅、陈9 Ag2CrO4在0.0010mo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mol•L-1KCrO4中的溶解度( A ) Ag2CrO4的Ksp=2.0×10-122A 小B 相等C 可能大可能小D 大10 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cm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
唐徕回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3.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5X3反应后质量/g111158A.表中的X=6B.在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4∶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5.《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6.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8.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5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个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2、下列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2克水受热形成12克水蒸气B、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比原煤的质量少C、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得到80克食盐水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KNO3B、Cl2C、H2D、NaO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比细铁丝的质量大B、酒精燃烧后只产生热量,没有生成物C、在所有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都等于生成的总质量D、在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必然变化5、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改变的是A、原子种类B、原子个数C、分子种类D、原子质量6、在反应XY2 + 2 Z2 === XZ2 +2 M 中,M的化学式为A、Y2B、X2YC、YZD、Y4Z27、在A+B==C+D 中,20克A和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克C,则生成D的物质质量是A、20克B、30克C、16克D、无法确定8、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10个二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A、5个B、10个C、20个D、25个二、填空1、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
这是因为一切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增减,也没有变化。
2、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化和一个可能变化。
根据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质量③分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⑦原子的种类⑧分子数目⑴五个不变:从宏观看,和不变;从微观看,、和不变。
⑵两个一定改变:从宏观看,一定改变;从微观看,一定改变。
⑶一个可能改变:;3、已知化学反应A + B→C + D,A与B参加反应时质量比为3:2,若反应后生成C与D共10克,则反应掉A的质量为克;4、将A、B、C各10克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C增加了8克,同时生成了4克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5、右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小气球,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的玻璃管。
2025届山南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山南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一氧化碳可做还原剂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A.剪断烛芯——隔离可燃物B.吹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隔绝氧气D.用湿抹布熄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B.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C.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D.将b的溶液由N点变成M点可以用加入适量固体b的方法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闻气味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红磷与白磷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5.下列对标志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是A.节水标志B.禁止火灾C.当心烟火D.有害垃圾6.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7.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
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8.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H2SO4中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9.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白色的固体是A.氧化铜B.碳酸氢铵C.木炭粉D.铜10.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混合物的是_____,氧化物的是_____(均填容器下的字母)。
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测试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2.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3.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5.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沪教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第5章 金属与矿物测试卷及解析

沪教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第5章金属与矿物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填空题________的性质;(2)油罐下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了铁的___________性质;(3)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性质;(4)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这说明铁有__________性;铁块也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二、简答题____________.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产品的质量,在实验室中称取铁屑样品10.0 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 .然后冷却、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5 g.计算:(1)生铁样品中杂质的含量.(2)生产100 t这样生铁,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质量.4.炼铁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被__________还原为铁.在实验室进行这一反应时,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5.不能用铁制容器盛稀盐酸,是因为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实验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学生设计了两个方案: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你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做法:____________.写出本实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生活实例,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两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8.(1)生铁和钢都是___________的合金,但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主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比生铁___________;(填“高”或“低”)(2)铁在__________中易生锈,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 .9.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和该实验有关的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人一会儿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氧化铁?__________(2)能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b处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因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新添加的题型( )A. 熟石灰、氧化钙、CaOB. 生石灰、氧化钙、CaOC. 石灰石、碳酸钙、Ca(OH)2D. 铁锈、氧化铁、Fe3O412.下列关于铁的述说,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的熔点是:1535℃B. 铁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C. 在空气中能够生锈D. 铁放入水中会沉到下面1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大B. 在铁制品表面镀锌是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弱C. 出土古代铜器表面的铜绿是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的碱式碳酸铜D. 钛具有耐腐蚀性,不与酸反应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通常状况下都是固体B. 凡是能导电、导热的物质都是金属C. 相同条件下,铝的导电性比铁强D. 同体积铁块和铝块质量相同15.下列有关铁的叙述,错误是 ( )A. 铁具有导电和导热性质B. 铁与硫酸镁溶液反应得镁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D. 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16.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推广,主要原因是 ( )A. 价格便宜B. 导热性能好,且保温性能也好C. 铁中含有碳元素D. 烹饪的食物中留有对人体有益的铁元素1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铁可用于制造剪刀B. 锌常用于电镀,制造干电池C. 铝可用于制造电线D. 碳索钢的主要成分是铁18.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氢气和氧化铜B. 镁和稀盐酸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D. 锌与硫酸铜19.某学生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人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小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产生气泡(溶液的体积几乎不变),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A. 上浮B. 下沉C. 不变D. 沉至杯底20.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青铜B. 水银C. 18K黄金D. 不锈钢2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生铁、铁锈B. 石灰石、碳酸钙C. 氧化铝、硬铝D. 生石灰、熟石灰22.反应方程式下列各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3Fe+2O2Fe3O4B. 2Fe+3H2SO4===Fe2(SO4)3+3H2↑C. Fe+CuSO4===FeSO4+CuD. 3CO+Fe2O32Fe+3CO223.金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多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矿物的是( )A. 黄铁矿B. 孔雀石C. 赤铜矿D. 碳素钢24.下列物质间比较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铁的质量分数:生铁<钢B.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FeOC.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铝元素<铁元素D.铜和铁生锈的难易:铜比铁难25.把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部分实验现象是 ( )A. 铁丝表面覆盖着铜B. 铁置换了硫酸铜溶液中的单质铜C. 反应后有硫酸亚铁生成D. 铁丝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26.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 氧化铝、铝合金B. 氧化铁、铁锈C. 自垩、石灰石D. 二氧化碳、干冰参考答案1. 可塑性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延展性【解析】1.(1)薄铁板、细铁丝稍用力弯成各种形状,这一现象说明铁具有可塑性;(2)油罐车需要将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以防事故发生,避雷针也是如此,油罐车后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导电性;(3)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4)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这说明铁有延展性;铁块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明铁有延展性。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0分)[ID:13360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分)[ID:133606]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水水水双氧水Y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二氧化锰A.①B.③C.②③D.②④3.(0分)[ID:133600]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蒸发溶剂B.降低温度C.加入硝酸钠固体D.升高温度4.(0分)[ID:13358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5.(0分)[ID:13357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15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65g溶液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6.(0分)[ID:133577]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C.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设计通过蒸发、结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D.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7.(0分)[ID:13357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4分) 1.在2H 2+O 2=====2H 2O 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物质的质量总和 D .各种原子的数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 g 酒精和50 g 水混匀后形成60 g 酒精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2 L 氢气和1 L 氧气反应,生成3 L 水D .1 g 氢气和8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 g 水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
A .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 .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 .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 .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
A .Zn +HCl=== ZnCl 2+H 2 B .4Fe +3O 2=====2Fe 2O 3C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D .S +O 2=====SO 2↑5.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分别表示A 、B 、C 3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C 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点燃 △ 点燃 点燃反应前反应后A.4∶1∶3 B.3∶1∶2 C.4∶1∶2 D.3∶1∶36.已知化学反应:2A+B===2C+D,当10 g A和8 g B刚好完全反应后,生成6 g C。
如果要得到3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化学试卷命题时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能力立意,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重点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显现出如下特点:
(1)全卷四大题,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实验探究、计算
(2)试题内容重视基础性,突出探究性,应用性。
试题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考查。
如第2、3、10等题,分别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试题简单。
试题还非常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第7、8、22等题对学生解读化学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理推测的能力进行了科学考查,试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
(3)试题选材新颖,图文并茂。
试题注重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如第3、9、24等题,体现了化学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
总之,试题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关注探究、应用,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课改理念。
三、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归纳:
1、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
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方程式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到位,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写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等的情况
相当普遍。
不难看出这些试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题目本身难度大,而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以至对这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
2、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
如:元素符号的书写大小写字母问题,错字、别字,物质化学式书写张冠李戴等,近年来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一些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开放性试题答案似是而非等。
3、科学探究、读图识图、实验能力较弱
本套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实验评价的能力、实验与计算相结合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解题中反映出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图象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得分率较低。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造成的错误较多,反映出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解题习惯养成的培养不够,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过程理解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
2、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
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
尤其是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文字叙述等方面,有的学生词不达意,化学式
书写随心所欲。
因此,加强学生规范化答题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平时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地类似训练。
3、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给题目让学生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教学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培养能力的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
5、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
它考查内容广泛,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
该类题目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
所以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关心社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和问题,用化学语言解答问题。
6、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化学实验。
新的课程,增加了很多科学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应该引起教师教学中足够的重视,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实验,只听教师讲解或看教师演示,学生只能获得间接的实验经验,对于很多本源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解答一些注重探究过程的实验题目时就会出现问题,抓不到解答问题的关键。
因此,教学中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究分析;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的教学误区。
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教学的启蒙外,还需要对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因此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实验能力,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