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图片版,答案不全)
2023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发源地是()。
A. 西藏
B. 新疆
C. 青藏高原
D. 黑龙江
答案:C
2. 以下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A. 对日本的侵略战争
B. 抗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C
3. 下列哪个重要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五四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辛亥革命
D.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D
二、解答题
1. 请简述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及王朝的形成。
答:三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的局面。
三国时期的起因
是东汉末年东宫玩物丧志、朝政腐败,董卓发动兵变,形势日渐动荡。
刘备、孙权和曹操利用这个机会,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王朝:蜀汉、东吴和魏国。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答: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特点包括:
注重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自由、热衷于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强调人
的价值和尊严等。
文艺复兴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的繁荣,也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三、判断题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起源于中国。
()
答案:正确
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时期之一。
()
答案:错误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
()
答案:错误。
2021北京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含答案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
2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3.马克思说: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着多样化和常规性。对以下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15.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
16.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如下史实中,与“该会”关系最密切的是
A.《凡尔赛条约》签订B.国际联盟建立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历史2024.5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A.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B.已经学会使用火C.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D.会制作各类工具2.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A.实施的背景B.失败的原因C.内容的全面D.深远的影响3.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
当时经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
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石榴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也传入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示意图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②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我国大一统局面形成④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5.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6.下图是1919年发表在《新申报》上的漫画《长蛇猛兽动起来冲破和平正义塔》。
漫画中是一座即将倾倒的塔,塔身自上而下写着“公道”“和平”“正义”“平等”字样。
塔的旁边立有一碑,上面写着“凡尔赛和会”。
漫画作者意在()A.颂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B.讽刺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C.揭露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D.说明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作用不断增强7.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中第一条内容是: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历史2024.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24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
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结合下面图文资料可知我国彩陶文化()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①反映出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状况②影响的范围完全集中在黄河流域③从中原地区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见下图)。
考古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
这表明()A.考古发现与甲骨文互证商代历史B.殷墟出土的商代人骨都来自于奴隶C.甲骨文所使用的都是象形造字法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文字3.初三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整理的资源包内有下列图片。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专题是()A.古代亚非文明B.古代欧洲文明C.古代伟大工程D.古代世界文明4.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原因有()①既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优势,又改革了秦朝的制度弊端②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③既推动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又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④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又开拓了对外交流的广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某同学在国家博物馆网站的“馆藏精品”栏目中发现了下面文物,并做了相关记录。
此文物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1953年出土于新疆地区古城遗址,青铜印上刻有文“汉归义羌长”,这是汉王朝颁赐西域某羌族首领的官印A.证明了汉代政府对西南地区进行统辖B.提供了研究汉代民族关系的实物史料C.记录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民族关系变化D.凸显了汉朝冶铁铸造业水平遥遥领先6.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
2018 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2018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 分)本部分共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3.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秦朝建立后巩固统治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5.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6.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7.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8.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A.商品经济发展B.耕地面积增加C.海外贸易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9.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
这一地区是()A.西藏B.台湾C.新疆D.东北10.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B.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11.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右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A.科学技术发达B.医学领先世界C.手工技艺精湛D.绘画成就卓越12.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13.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
2020-2021北京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北京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从初一位诗人。
”这里的“旧时代”“新时代”分别指A.奴隶时代封建时代B.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D.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代2.“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3.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新大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
这些高产农作物陆续传入欧亚地区,得到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4.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至获得自由。
庄园制日趋解体。
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农民起义和反抗不断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5.2019年是麦哲伦开启环球航行500周年。
麦哲伦被历史铭记,不是因为他曾经推行殖民统治,而是因为他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成功地把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大洲(大洋洲除外)都联系起来。
下图属于麦哲伦环球航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6.如下图内容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A.经济前提B.精神动力C.物质条件D.政治支持7.“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样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
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历史考查目标1.考查知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发展线索。
2.考查能力:考查初中阶段应具备的正确认识历史、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借助不同类型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纸,共14页;其中第Ⅰ卷6页,第Ⅱ卷4页,答题纸4页。
全卷共两大题,34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以下遗迹说明北京人①从事农业生产②已学会使用火③使用打制石器④学会烧制陶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2.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的鱼骨图,图中①②应该是()A. 小麦长江流域B. 粟长江流域C. 水稻珠江流域D. 水稻长江流域3. 《国史十六讲》中说:“武王、成王两世,共封立了七十多个新国,其中与周同姓的有五十多国……”。
与这一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禅让制4.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 甲骨文B. 小篆C. 隶书D. 行书5.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 分封制的崩溃B. 商鞅变法的作用C. 兼并战争的后果D. 百家争鸣的原因6.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2024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 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 ①②区域分别对应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B. ③处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C. ④处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典型D. ③④遗址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源是技术差异2. 《史记·周本纪》记载:“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商郊牧野,乃誓。
”这段描述可以与下列文物信息相互印证的是( )A. 商刻辞卜骨B. 利簋及铭文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汉并天下”瓦当3. 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地图,可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战国时期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B. 从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C. 两图都反映出中央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D.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争战混乱局面实现了统一4.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主题整理出教科书的相关学习资源。
据此判断推动这一时期出现下列历史现象的共同因素是( )学习资源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内地。
(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 人口迁徙B. 江南开发C. 外贸繁荣D. 孝文帝改革5.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独具特色。
从下面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A. 唐宋都城在布局上都严格对称B. 两宋都城的商业繁华地区分布广泛C. 唐朝的东市西市可以通宵娱乐D. 两宋都城都地处长江以南水运发达6.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