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详细讲解

寒山寺详细讲解摘要:1.寒山寺的历史背景2.寒山寺的地理位置3.寒山寺的建筑风格与特点4.寒山寺的重要景点与文物5.寒山寺的文化价值与影响正文:寒山寺,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刹。
始建于南朝萧梁时期,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后历经多次修建、损毁与重建,现存的建筑多为清朝光绪年间所建。
寒山寺因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一、寒山寺的历史背景寒山寺创建于南朝萧梁时期,由当时的名僧法定所建。
法定是佛教天台宗的传人,他在苏州创建了这座寺院,旨在弘扬佛教文化。
历经多次战乱与损毁,特别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入侵苏州,寒山寺被付之一炬。
后来在清朝光绪年间,经过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寒山寺才得以重焕生机。
二、寒山寺的地理位置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路,距离市中心约5 公里。
周围环境优美,东临姑苏古城,西靠枫桥景区,南濒京杭大运河,北依寒山。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游客前来苏州游玩的必游之地。
三、寒山寺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寒山寺占地约1.3 万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式寺庙。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等,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此外,寺内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唐代的观音像、宋代的十八罗汉像等。
四、寒山寺的重要景点与文物寒山寺内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张继诗碑、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等。
其中,张继诗碑是为了纪念唐代诗人张继而立的,碑上刻有《枫桥夜泊》一诗,是游客们纷纷留影的景点。
钟楼内有一口名为“天下第一钟”的大钟,铸造于清光绪年间,重达108 吨,撞击大钟,可传声数十里。
五、寒山寺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寒山寺作为中国佛教名刹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不仅历代名僧辈出,而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寒山寺还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日本佛教曾多次派代表团前来参访交流。
苏州何处可一睹著名的寒山寺景致

苏州何处可一睹著名的寒山寺景致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而寒山寺,作为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那么,在苏州何处可以一睹寒山寺的景致呢?要想领略寒山寺的风采,首先得来到苏州的姑苏区。
姑苏区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这里的氛围与寒山寺相得益彰。
当你漫步在姑苏区的街头,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
从苏州火车站出发,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打车,不一会儿就能到达寒山寺所在的区域。
当你逐渐靠近寒山寺,周围的环境也会悄然发生变化。
道路变得更加宁静,绿树成荫,仿佛在为即将展现的美景做铺垫。
寒山寺的正门是一个重要的观赏点。
这座古老的寺庙大门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与金色的门钉相互映衬,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站在正门前,你可以想象着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香客信徒从此处踏入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
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佛像庄严肃穆,工艺精湛。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宗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
从天王殿出来,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寒山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佛像金光闪耀,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除了这些主要的建筑,寒山寺的钟楼也是不可错过的景致之一。
那口古老的大钟悬挂在钟楼内,每当钟声响起,悠扬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寺庙,甚至传遍了周边的区域。
据说,敲响这口钟可以带来好运和福气。
寒山寺的庭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庭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景色各异。
春天,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绿树成荫,带来一片清凉;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地面,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白雪皑皑,寺庙在银装素裹中更显宁静祥和。
在寒山寺的一侧,还有一条流淌着的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倒映着寺庙的建筑和周边的绿树。
河边的小径是游客们散步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一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苏州寒山寺旅游攻略

苏州寒山寺旅游攻略简介苏州寒山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寒山寺镇。
寒山寺最初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有古老的寺庙建筑、静谧的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朝拜和学习。
交通苏州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区以西,交通便利,可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或自己驾车前往。
•公交:乘坐苏州市区至寒山寺的公交车,如2路、28路、207路、217路等,可直接到达寺庙。
•地铁:乘地铁2号线到相城大市口站下车,然后转乘公交车到寒山寺。
•自驾车:苏州市区驾车约30分钟可到达寒山寺,寺庙周边有停车场供游客使用。
寺庙介绍寒山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占地面积达到120亩,由山门、大雄宝殿、紫霞轩、藏经阁等建筑组成。
整个寺庙建筑布局合理,坐北朝南,融合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风格,呈现出典雅庄重的氛围。
山门寒山寺的山门为整个寺庙的正门,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山门高大宏伟,雄浑壮观,门上刻有“寒山寺”三个字。
进入山门可看到两侧对称的石狮子和屏风墙,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寒山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寺庙的中心位置。
宝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殿内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地向佛祖祈福。
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宫殿式的屋顶反映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紫霞轩紫霞轩是寒山寺的重要建筑之一,是供僧侣学习和休息的地方。
紫霞轩位于山门的右侧,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内部设有禅堂、休息室和会客厅等功能区域。
这里是僧侣们闭关修行的地方,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藏经阁寺庙的藏经阁是保存佛经和经典文献的地方,也是游客可以参观的景点之一。
藏经阁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献,包括经典、经群、论藏等,对于学习和了解佛教文化的人来说非常宝贵。
游览攻略苏州寒山寺作为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游览寒山寺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领略到苏州的优美风光。
•游览时间:建议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游览寒山寺,充分欣赏寺庙的建筑和环境。
苏州寒山寺内景点介绍

苏州寒山寺内景点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苏州寒山寺。
一走进寒山寺,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先说说那钟楼吧,那可是个大家伙呀!站在下面,感觉自己好渺小。
想象一下,要是能上去敲上那么几下钟,“当——当——”,那声音肯定能传得老远老远,说不定能把烦恼都给吓跑喽!
还有那大雄宝殿,庄严又肃穆。
里面的佛像看起来可慈祥啦,就好像在跟你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哟!”每次看到这些佛像,心里就莫名觉得踏实。
寒山寺里还有好多的碑刻呢,那可都是历史的见证呀!看着那些古人留下的字迹,就好像能穿越回去,看看他们当年是怎么一笔一划刻下来的。
哎呀呀,真是神奇得很呢!
对啦,寒山寺的庭院也特别有意思。
走在里面,曲曲折折的小路,旁边是绿树和花草,感觉就像在逛一个超级大的花园。
有时候会有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跟你打招呼:“嘿,欢迎你来这儿玩呀!”
说到寒山寺,那不得不提那首著名的诗《枫桥夜泊》啦。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哇,想想都觉得好有诗意。
站在枫桥边上,仿佛能看到当年诗人张继在船上听到钟声的情景。
说不定咱也能沾点诗意,回去写首小诗呢!
哎呀,在寒山寺里逛呀逛,感觉时间都过得特别快。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好像有故事似的。
等你逛完出来,就会觉得心里特别平静,就像被洗礼了一样。
总之呢,苏州寒山寺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自然的美好。
朋友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来逛逛哦,保证让你不虚此行!嘿嘿,就说到这儿啦,下次再带你们去别的好玩的地方逛逛哟!。
苏州寒山寺简介和历史

苏州寒山寺简介和历史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位于苏州城西南隅、寒山
桥畔。
据《吴郡图经续记》记载,该寺始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苏州刺史陆令萱发动民众
在此建“妙利普明塔院”,取《妙利经》中“普门遍照”之意,
取名“寒山寺”。
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扩建,
才形成今日规模。
寒山寺现存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是全寺的核心建筑。
殿内供奉“四大金刚”神像,神态庄严。
大殿后的藏经楼珍
藏着丰富的佛教典籍和佛教文物。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地
位的《寒山子诗集》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目前寺院内还保存着唐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所刻的《寒山子诗》碑一通。
寒山寺不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笔下《枫桥夜泊》的发生地,也是张继早年生活过的地方,还是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以唐
代诗人张继(一说张继之子)命名。
—— 1 —1 —。
古老的苏州寒山寺:宁静的寺庙之美

古老的苏州寒山寺:宁静的寺庙之美古老的苏州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作为苏州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寒山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宁静的氛围和优美的寺庙建筑使其成为游客们心灵安放的去处。
寒山寺建于公元刘宋元嘉年间(420-479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和佛塔为主要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寺庙的典型特征。
走进寒山寺,漫步在其宁静的庭院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唐宋时期。
寒山寺的山门是寺庙的入口,是连接塔林和山门殿的主要通道。
山门上方雕有雄伟瑰丽的双凤装饰,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进入山门后,便可以看到一座庄严宏伟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寒山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全寺最高的楼阁。
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
寒山寺的藏经楼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经楼内收藏了众多珍贵的经典书籍,吸引着众多信众和学僧前来阅读和学习。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智慧的人文氛围,静心领悟佛法的精髓。
除了寺庙主体建筑,寒山寺内的佛塔也是令人注目的景点之一。
佛塔通常由多层组成,最上层是佛塔的瓦顶,下面则是塔体。
这些佛塔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之一。
在佛塔前,你可以凝视着这些古老的塔楼,与灵之力量相连,沉浸在它们神圣的氛围中。
寒山寺不仅仅是一个宁静的佛教寺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
寺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古代的文献、佛像、壁画等,使人们得以领略到古代苏州地区的宗教和文化特色。
除了庙内的建筑和文物,寒山寺的周边景色也是令人陶醉的美丽风景。
寺庙靠近太湖,在寺后的山脚下,翠绿的竹林和茂密的树木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卷。
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太湖的湖泊和周边的山脉,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与宁静。
对于前来寒山寺的游客来说,不仅可以感受到宁静的庙宇之美,还可以感受到佛教教义的内涵与智慧。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喧闹的尘世,沉浸在寺庙宁静的氛围中,静心修行,倾听内心的声音。
苏州寒山寺简介历史

苏州寒山寺简介历史
苏州寒山寺,原名兴福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
502年-503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
它
位于苏州城东北隅,紧依虎丘,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遥遥相望。
寺址原为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3-417年)僧慧远所建“会稽灵
岩山妙善精舍”,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赐名“兴福寺”。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玄奘法师在此译经传教。
唐玄
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敕赐“兴福寺”额,更名“寒山寺”。
据清乾隆皇帝《御制寒山寺碑记》记载:“苏州之有寺,始
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名兴福寺。
西元二千七百四十二年,唐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法明和尚至苏州府之寒山、拾得二地
间住持,创为兴福、兴福禅寺。
其寺古名兴福寺。
相传梁武帝萧
衍在此译经传教,故又名译经院。
—— 1 —1 —。
寒山寺风景区简介

寒山寺风景区简介
寒山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是当时的名僧寒山住持,由于他有才有识,在他的努力下,寺庙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
寒山寺现有各种殿宇、亭台、楼阁,以及历代名人的石刻造像等共两千余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寒山寺内有两株古银杏树,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一株高二十余米,冠幅二十四米;另一株高十五米,冠幅十九米。
两株古树历经千年沧桑仍枝繁叶茂。
寒山寺内还有一个“月江亭”和一个“枫桥塔”。
在寒山寺内的寒山书院里有一座高达三层楼的大书库,藏有历代名人墨迹碑帖。
寒山寺的对面有一条小河,叫“枫桥”河。
相传这条河是唐代大诗人张继所创。
相传在公元779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张继来到寒山寺附近的枫桥边游览,他看到一位老渔翁在江中打鱼,于是就拿着竹篙、渔网到江中去捞鱼。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蘇州寒山寺
唐張繼
寒山寺(Hanshan Temple)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
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
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贞观年间,
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
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1000
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
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
绪年间。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
大名寺之一。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
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
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
等。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
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
枫江楼等。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
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
角舒展。
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
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
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
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
“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
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
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
观音。
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
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
两人都是披头散发,憨态可掏。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
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
《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
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
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
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样和吉庆的象征。
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
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
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
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
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退还的钟楼。
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
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
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
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
”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
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
✧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
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
口唐钟了。
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
一说当时“遇倭
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人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
”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
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
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
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
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l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
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
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
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
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
生过的。
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
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
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
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
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
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
✧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
时的情景。
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
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寒山寺(图4)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
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
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
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
“拾得寺”。
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
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
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
寒山寺中的一绝。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
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
据《寒山寺志》载,
《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
书。
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
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
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
《枫桥夜泊》诗碑。
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
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征明所书残碑,仅
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
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
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其时,俞樾虽已八十
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
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
俞樾作书后数
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
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
据文史专家郑逸
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
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
诗后有
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
一游。
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
者相同,嘱书此诗也。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
沧州张继。
”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
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
可
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
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