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卷(2)
大学语文B试卷2

一、判断题1.由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的关键人物是谢灵运。
()答案:正确2.《淮南子》为两汉时期史传散文代表作。
()答案:不正确3.在《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答案:不正确4.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答案:正确5.有意为文学而填词的作家是柳永。
()答案:不正确6.《昌黎先生集》的作者是欧阳修。
()答案:不正确7.《牡丹亭》取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答案:正确8.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代表了清代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
()答案:正确9.曹雪芹的《红楼梦》把文言小说的创作推上了顶峰。
()答案:不正确10.《雷锋之歌》的作者是郭小川。
()答案:不正确11.《天狗》中的“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反叛精神的象征。
()答案:正确12.沈从文强调“文学艺术只有美和不美”。
()答案:正确13.巴金的回忆录叫《我走过的道路》。
()答案:不正确14.丁西林的喜剧语言幽默,多俏皮话。
()答案:正确15.郁达夫的《沉沦》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答案:不正确16.曹禺的《雷雨》是四幕剧。
()答案:正确17.欣赏是见仁见智的事。
()答案:正确18.“猩猩”是叠音词。
()答案:正确19.描写是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做清楚的解说的一种表达方式。
()答案:不正确20.元代初期是元杂剧逐渐脱离宋金杂剧而独立并走向繁荣兴盛的时期。
()答案:正确二、选择题21.西晋太康年间,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是()。
A.左思B.阮籍C.陆机D.潘岳答案:A22.屈原的诗作共有()。
A.23篇B.82篇C.27篇D.60余篇答案:A23.《郑伯克段于鄢》中“食舍肉”的人物是()。
A.颖考叔B.祭仲C.姜氏D.郑庄公答案:A24.下列诗人属于江西诗派的是()。
A.杨亿B.王安石C.黄庭坚D.林逋答案:C25.辛弃疾的词集是()。
A.《乐章集》B.《珠玉词》C.《稼轩词》D.《阳春集》答案:C26.《前赤壁赋》是一篇()。
大学语文试卷B5 (2)

大学语文试卷B5一、判断题1.《诗经》确立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传统。
()答案:不正确2.曹操的《短歌行》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答案:正确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
()答案:正确4.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和今体诗。
()答案:正确5.姜夔属于辛派词人。
()答案:不正确6.《前赤壁赋》的感情线索是“乐--喜--悲”。
()答案:不正确7.王实甫是元杂剧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
()答案:不正确8.《张协状元》是宋代作品。
()答案:正确9.陶辅《花影集》属于“艳情系列”作品。
()答案:正确10.《红楼梦》最早的刻本为“程甲本”。
()答案:正确11.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是《尝试集》。
()答案:不正确12.诗歌《莎扬娜拉》的作者是闻一多。
()答案:不正确13.散文《三八节有感》的作者是王实味。
()答案:不正确1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王小波。
()答案:正确15.田汉的剧作有《蔡文姬》。
()答案:不正确16.《雷雨》和《日出》是曹禺的戏剧作品。
()答案:正确17.《狂人日记》采用了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答案:正确18.熟悉艺术表现手法,有利于阅读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
()答案:正确19.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实词为标志的。
()答案:不正确20.描写只能状写具体的物象。
()答案:不正确二、选择题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B.曹操《短歌行》C.谢灵运《登池上楼》D.陶渊明《饮酒》其五答案:D22.下列著作属于编年史的是()。
A.《春秋》B.《尚书》C.《国语》D.《战国策》答案:A23.《庄子》外篇共有()。
A.7篇B.11篇C.15篇D.33篇答案:C24.《将进酒》的作者是()。
A.李贺B.李白C.韩愈D.王昌龄答案:B25.下列词作属于李清照的是()。
A.《青玉案·元夕》B.《鹊桥仙》(纤云弄巧)C.《永遇乐·元宵》D.《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答案:C26.称中唐古文运动为“文学上的一次革命”的人是()。
专升本语文2

大学语文密押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2.张洁《拣麦穗》一文的主旨是( )A.对纯真情谊的赞美B.对美好童贞的怀念C.对真挚爱情的追求D.对幸福婚姻的憧憬3.《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 )A.平叙B.倒叙C.插叙D.顺叙4.《西厢记》直接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 )A.《汉宫秋》B.《李逵负荆》C.《墙头马上》D.《西厢记诸宫调》5.《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A.平易素朴B.幽默诙谐C.清新优美D.铿锵刚劲6.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祝福》D.《药》7.《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手法是( )A.借景抒情B.借典故抒情C.借事抒情D.直抒胸臆8.《红楼梦》的体裁是( )A.文言小说B.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C.短篇小说D.诗体小说9.《道士塔》的作者是( )A.许地山B.余秋雨C.史铁生D.贾平凹10.《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 )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C.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11.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包孕对比关系的两个词语是( )A.“人境”与“车马喧”B.“心远”与“地自偏”C.“采菊”与“见南山”D.“真意”与“忘言”1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引词人故乡之思的景物是( )A.晚来风急B.梧桐细雨C.黄花D.雁过13.《再别康桥》中使用的“云彩”“金柳”“艳影”等词体现了“新月派”诗歌“三美”中的( )A.建筑美B.雕塑美C.绘画美D.音乐美14.《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时,主要是采用( )A.肖像描写B.细节描写C.心理描写D.场面描写15.下列作品从体裁上看属于记事散文的是( )A.《我与地坛》B.《咬文嚼字》C.《爱尔克的灯光》D.《苦恼》16.《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7.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 )A.《家》B.《雨》C.《春》D.《秋》18.下列作家中,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是( )A.吴承恩B.吴敬梓C.曹雪芹D.罗贯中19.在《箱子岩》中,作者记叙第一次游览见闻时,重点写了( )A.赛龙舟B.悬棺C.自然风景D.兵油子20.《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的主要用意是( )A.暴露当时农民的愚昧落后B.嘲讽文豪诗兴的不合时宜C.衬托小说后文的风波动荡D.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21.苏轼曾评论下列哪位诗人的诗作特点为“诗中有画”( )A.王昌龄B.白居易C.王维D.陶渊明22.“求!无乃尔是过与”一句话的句式特点为( )A.判断句B.倒装句C.省略句D.被动句23.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什么诗体著称(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乐府旧题D.七言歌行24.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源头是( )A.《楚辞》B.《左传》C.《诗经》D.《论语》2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一句的句法结构是( )A.判断句B.陈述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二、填空题26.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__________。
大学语文A试卷2

一、判断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正确2.《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文学的重大发展。
()答案:正确3.南宋后期较有影响的两个诗派是“四灵”派和江湖派。
()答案:正确4.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
()答案:不正确5.《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
()答案:正确6.晚期元杂剧的活动中心在杭州。
()答案:正确7.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答案:不正确8.曹雪芹的《红楼梦》把文言小说的创作推上了顶峰。
()答案:不正确9.“七月派”的诗学崇尚力之美。
()答案:正确10.散文《故乡的野菜》和《乌篷船》的作者是周作人。
()答案:正确11.郭沫若的历史剧往往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尖锐性。
()答案:正确12.三仙姑这一人物出自小说《受戒》。
()答案:不正确13.主动接受式的阅读会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冲动。
()答案:正确14.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答案:正确15.论证不需要用说明的笔法。
()答案:不正确二、选择题16.曹操《短歌行》中提到的一个历史人物是()。
A.孔子B.刘邦C.周公D.晋文公答案:C17.下列属于两汉哲理论文作家的是()。
A.贾谊B.桓宽C.晁错D.刘向答案:B18.向来被视为爱情绝唱的律诗是()。
A.《诗经·关睢》B.南朝民歌《西洲曲》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D.白居易的《长恨歌》答案:C1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
A.《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B.《鹊桥仙》(纤云弄巧)C.《永遇乐·元宵》D.《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答案:A20.《祭欧阳文忠公文》的作者是()。
A.王安石B.苏洵C.苏轼D.司马光答案:A21.《张中丞传后叙》批判的人物是()。
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贺兰答案:D22.《桃花扇·却奁》中的女主人公是()。
A.李千金B.杨玉环C.杜丽娘D.李香君答案:D23.下列不属于传奇集的作品是()。
网络统考 试卷 大学语文B2

A:通假字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没有其字或一时找不到,却用一个 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本字"。如"反" 与"返","责"与"债","蜚"与"飞"。
B:通假字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本字",被替用的字叫通假字。如"蚓"与"螾", "犹"与"由","蜚"与"飞"。
B: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是《长恨歌》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完整, 情节曲折,详略适宜。在叙事过程中,不但清楚地交待了安史之乱、马嵬之变、两京收复、玄 宗的晚年生活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而且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处处融入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前半部写李、杨荒淫误国时明显的批判色彩,后半部分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杨贵 妃对唐明皇的一往情深,都极具抒情性。
B:从嘉靖二十六年到约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传奇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号称明代"三大 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玉茗堂四梦》这些作品分别在各自的题材、主题上 为后代传奇树立了范式;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革新;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为传奇的 音乐格律确立了范式;市民阶层开始在传奇中寄托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利益要求。所有这些, 标志着传奇体制的成熟。
A: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是《长恨歌》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却叙写了 李、杨爱情故事的全过程,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详略适宜。在叙事过程中,不但清楚地交待 了安史之乱、马嵬之变、两京收复、黄巢起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而且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 手法,处处融入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前半部写李、杨爱情生活的美满幸福,后半部分写唐明皇 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杨贵妃对唐明皇的一往情深,都极具抒情性。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评卷人得分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A.《论语》 B.《孟子》C.《庄子》 D.《战国策》2.“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出自()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 D.《寡人之于国也》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出自()(明月几时有) B.马致远《天净沙·秋思》A.苏轼《水调歌头》 D.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C.王实甫《长亭送别》)4.《张中丞传后叙》的“后叙”是(“叙”通“序”.史论 B.即传记后面的跋文,A .小品文C.文后的叙述 D )( 5.《报刘一丈书》的作者生活在.北宋A.清代初期 B .唐代C.明代中期 D 《史记》是6.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我国第一部历史巨著 D.我国第一部文学名著 7.论证是() A.用论点证明论据的过程 B.观点加例子 C.用形象语言说明观点D.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8.以下句子中“客”当“做客”讲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客我孟尝君 B.. D.客无好也.臣闻吏议逐客C..).以下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阐明观点的是9 (.《谈时间》 B《马伶传》A..《论快乐》.C《秋水》D “惟陈言之务去”是下列哪位作家的见解10.()A.司马迁.欧阳修 B .白居易C.韩愈D “还将旧来意,伶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11 .可怜眼前的我A B.爱眼前的我.爱眼前的新人 DC.可怜眼前的新人(.司马迁《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部分是12 ) A B.世家.本纪...C.列传 D.书13.《论学问》的作者是()A.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B.英国当代作家C.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 D.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4.下列文章为书信体的是()A.《陈情表》 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 D.《大同》15.《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16.下列中不属于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的是()A.《呐喊》 B.《野草》C.《彷徨》 D.《故事新编》17.下列关于作品、出处、时期搭配正确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时期B.《秋水》——《论语》——战国时期C.《大同》——《礼记》——春秋时期D.《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汉代18.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是针对谁写的()A.郁达夫 B.梁实秋C.徐志摩 D.林语堂19.钱钟书的著名长篇小说是()A.《写在人生边上》 B.《围城》C.《谈艺录》 D.《管锥编》20.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当面。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2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2(总分:11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分数:2.00)A.仁√B.仁政C.王道D.霸道解析: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政”“王道”是孟子的政治主张,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诸侯却崇尚霸道,发动不义的战争。
因此,孔子说:“春秋无义战。
”2.巴金在“文革”后出版的重要散文集是 ( )(分数:2.00)A.《灭亡》B.《寒夜》C.《憩园》D.《随想录》√解析:解析:巴金在“文革”结束后出版的五卷本《随想录》是新时期文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3.陶渊明诗歌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 )题材的作品。
(分数:2.00)A.田园诗√B.咏史诗C.咏怀诗D.拟古诗解析:4.屈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伟犬诗人,曾任官职位 ( )(分数:2.00)A.司马B.左徒√C.令尹D.太傅解析:解析:屈原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辞今,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分数:2.00)A.《汉书》B.《左传》C.《史记》√D.《后汉书》解析: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的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6.《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火上浇油,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 )(分数:2.00)A.淡酒B.晚风C.黄花憔悴D.梧桐细雨√解析:解析:从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不难找出答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 ( )(分数:2.00)A.《与元九书》√B.《秦中吟》C.《新乐府》D.《山谷集》解析:解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道:“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一)一、填空题:(10分)1.《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4.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长恨歌》)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简答题:(30分)1.《天才梦》采用了怎样的叙述笔调?试举两例。
(6分)对比手法的应用例如:我与瓦格涅3岁女孩与满清遗老7岁女孩的家庭悲剧与类似乌托邦的社会小说2、《与鲨鱼搏斗》是怎样塑造硬汉形象的?(4分)压力下保持风度的硬汉战胜自我的典范精神不败的英雄气概3、对《长恨歌》主旨,历来有哪几种认识?你更倾向于认同哪种?简述理由。
(7分)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4、《春江花月夜》怎样将景、情、理有机融合在一起?(7分)以月为中心,将景色与人物全部置于月色的背景中,从而蒙上一层清幽、神秘的面纱,同时借景引发出情与理得感触,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而深远的意境。
三、论述题:(10分)阅读下列句子并结合《伤逝》,谈谈你对子君、涓生爱情悲剧原因的认识?1、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试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A. 《而已集》B. 《二心集》C. 《沉沦》D.《故事新编》2.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 《谏逐客书》B. 《秋水》C. 《寡人之于国也》D.《季氏将伐颛臾》3.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A. 诸宫调B. 套数C. 杂剧D.散曲4.下列《天净沙·秋思》的曲句中,能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A. 断肠人在天涯B. 枯藤老树昏鸦C. 古道西风瘦马D.小桥流水人家5.张洁的《拣麦穗》表现出作者向往的是()A.丰收的年景B. 美好的爱情C. 人间纯真的感情D.一个美丽的梦6.《中庸》原存录于()A. 《四书》B. 《五经》C. 《礼记》D.《春秋》7.《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这运用的是()A. 铺垫手法B. 对比手法C. 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8.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 故居B. “长宜子孙”四个字C. 亡姐D.大门内微弱的灯光9.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王维10.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用典11. 杜甫《秋兴八首》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A. 自然天成B. 融情于景C. 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12.汉乐府民歌中大多数为()A. 叙事诗B. 抒情诗C. 讽喻诗D. 归隐诗13.成语“狡兔三窟”出自()A. 《庄子·秋水》B.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D.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14.宗臣写《报刘一丈书》的导火线是()A. 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B. 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友情C. 有感于自己“长不见悦于长吏”D. 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15.下列属于契诃夫作品的是()A. 《我的叔叔于勒》B.《万尼亚舅舅》C. 《山上的小屋》D.《猎人笔记》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A. 《归园田居》B. 《饮酒》(其五)C.《种豆南山下》D. 《山居秋暝》17.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是一首()A. 五言律诗B. 五言绝句C. 七言律诗D. 七言绝句18. 《炉中煤》借炉中煤来抒写作者的情怀,这种表现手法是( C )A.侧面烘托B. 对比反衬C. 托物言志D. 象征暗示1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文与可关于画竹的精湛见解不包括()A. 胸有成竹B. 心手相应C. 文以载道D.尺幅万里2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被郭橐驼直斥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行为是()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C.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D.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21.莫泊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第一部成名作是()A. 《俊友》B. 《一生》C. 《苦恼》D.《羊脂球》22.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写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A. 议论笔调B. 倒叙方式C. 象征手法D. 描写方法2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一诗情感运行的特点是()A. 昂扬——愁苦B. 愁苦——昂扬——愁苦C. 愁苦——昂扬D. 愁苦——愁苦——昂扬24.《世说新语》是一部()小说集。
A.讽刺B. 志怪C. 笔记D.传奇25.“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排比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黄沙百战穿金甲,。
27.明月松间照,。
28. ,长安不见使人愁。
29. ,千树万树梨花开。
30.江间波涛兼天涌,。
31.春花秋月何时了??32.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33.34.小说《命若琴弦》的作者是。
35.在诗歌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的是。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每小题1分,共10分)36.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7.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3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9.无乃尔是过与?40.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41.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4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3.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44.操吴戈兮被犀甲。
45.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四、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10分)46.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47.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48.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五、理解与分析(每小题7分,共35分)5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
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
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
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边炮从高岩上抛下,尽边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沈从文《箱子岩》)请回答:(1)这段文字属什么描写?(2分)(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3分)(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5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姑娘跨进了门槛。
——一幅厚的门帘子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请回答:(1)“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2分)(2)“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2分)(3)“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3分)5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请回答:(1)在这段话里,苏轼主要阐述了哪两种创作思想?(2分)(2)“执笔熟视”是什么意思?(2分)(3)“心识其所以然”与“不能然”有何区别?(3分)5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韩愈《答李翊书》)请回答:(1)这段话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这段话文字中,“陈言”主要指哪些方面?(3分)(3)“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2分)5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请回答:(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2)指出“暴风雨”和“激怒的风”的象征意义。
(2分)(3)诗中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2分)六、诗词赏析(10分)5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赏析短文。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七、作文(50分)57.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是家境贫寒,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己的家庭作坊。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