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混凝土结构中应用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的施工工法

合集下载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在某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联合应用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与后浇带在某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联合应用
2 Qig a is n tu t nGr u .,Lt . . n d o F rtCo sr ci o pC o o d ,Qig a 6 0 0, ia n d o2 6 0 Chn )
Ab ta t Lo g c n r t tu t r sa ei c e sn l s d i o e n b i i g r sr cu e . sr c : n o ce e sr cu e r n r a ig y u e n m d r u l n s o tu t r s d Ast em an m e s r st c iv h e mls o s r c in a d ca kc n r l fln o c ee h i a u e o a h e et es a e sc n tu t n r c o to g c n rt o o o sr cu e ,t esr n t e ig srp a da trirg to - ti a eb e d l p l d H o t u t r s h te g h n n ti n fe-ria in s rph v e n wieya pi . e w— e e ,c m p r d wih t ea trirg to - ti v r o a e t h fe -ria in srp,t eo v o sa v n a eo te g h nn ti h b iu d a tg fs rn t e i g srp i l s r h a . Th r f r ,t i p p r rp a e h fe - rg t n srp wih t e it r t s co u ea e d ee o e h s a e e lc s t e at ri iai -ti t h n e mi— r o t n te g h n n ti r m s e t ft e r tc l n lssa d e gn e i ga p ia ini h e tsr n t e ig srpfo a p c so h o eia ay i n n i e rn p l t t e a c o n

间歇式加强带方案

间歇式加强带方案

和黄·小港湾改造项目“风貌区”工程青建集团股份公司间歇式加强带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和黄·小港湾改造项目“风貌区”工程整个工程包括5栋低层商业建筑、一个半地下超市和一个大底盘地下室。

总建筑建筑面积52702.36m2。

其中地下面积21214.16 m2。

工程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防水底板,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强风化花岗岩,基础设计时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0Kpa,场区基岩良好。

柱基下设计抗浮锚杆,入岩长度4m。

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及侧墙C30P8;地下室顶板、梁C30P6;基础顶~1层顶框架柱及剪力墙C45;其它C30。

地下室施工期间:8月-10月。

2、加强带的设置:地下室整体外轮廓为近似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约为165m(上边),156m (右边),189m(左侧弧形边),为超长混凝土结构,为消除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及温度变形,控制混凝土裂缝,利用间歇式加强带按楼座划分为七个施工段。

加强带位置划分如下图2-1:图2-1 施工段划分示意图3、总体施工部署:本工程地上均为2-3层框架结构,春节前必须主体封顶及验收,工期较紧,为按期完成工程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拟采用“跳仓法”结合间歇式加强带进行施工。

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时间及间隔时间如下图3-1:图3-1 混凝土浇筑时间及间隔时间浇筑顺序:二段四段一段三段五段六段七段(七段作为暂时材料加工区,相对六段滞后1个月最后进行施工)。

相邻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均不少于7天。

4 加强带做法:图1加强带应力曲线图图2 间歇式加强带构造示意图间歇式加强带留置宽度2米,加强带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标号比加强带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5MPa,并在混凝土中掺加6%水泥重量膨胀抗裂防水剂。

间歇式加强带混凝土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达到要求的间隔时间后,与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同时浇注(如图2)。

5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为了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需妥善选定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以使所制备的混凝土除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应具有抵抗开裂所需要的功能。

浅淡超长地下室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技术

浅淡超长地下室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技术

浅淡超长地下室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技术摘要:详细阐述了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方法和工作原理,以及膨胀加强带的三种常见的构造形式,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采用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长地下室,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Abstract: describes the expansion strengthening belt setting method and working principle, and expansion strengthening belt of three common structural form,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for background on overlong concrete structure basement with the expansio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nalysis.Keywords: long basement, expansion strengthen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1 引言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收缩变形引起裂缝的问题,一般每隔30~40m设一道后浇带,要60天后方可再后浇膨胀混凝土。

但后浇带往往存在一些缺点:结构整体性差,影响工程质量;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进度;后浇带不回填,地下室降水就不能停止,增加大量的降水费用;楼板后浇带封闭前该跨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增加模板费用;地下结构后浇带处要设置止水钢板或止水条,后浇带封闭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清理;后浇带处钢筋长期暴露,易锈蚀,需防锈保护,增加了施工成本;每道后浇带有两道硬接茬,可能留下渗漏隐患。

若结构为地下室底板、墙板时结构整体性差、渗漏的问题将影响使用功能并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长混凝土结构是指长度超过传统混凝土施工常规限制的结构,如桥梁、隧道、大型建筑等。

传统施工方法在超长结构中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如混凝土的固化时间、施工周期延长等。

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高效率的施工方式,成为超长结构施工的理想选择。

二、工法特点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延长固化时间: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2. 减少施工工序:将施工过程分割成若干段,每一段完全固化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施工,减少了工序之间的冲突和干预。

3. 节约材料:在混凝土凝固前可以重复使用模板和支撑设备,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4. 提高安全性:施工过程中可以保持较低的高度,降低了作业高度对工人的风险,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5. 弥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超长结构施工常常面临浇筑不平等、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三、适应范围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超长混凝土桥梁:特别是大跨度、高度和复杂的桥梁,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

2. 超长混凝土隧道:适用于长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等。

3. 超高层建筑: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大柱子、立面等超长结构。

四、工艺原理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实现施工工程的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1.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达到预期施工周期。

2. 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工序,确保每一段施工的顺利进行。

3. 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模板和支撑设备,能够适应超长结构的施工要求。

五、施工工艺超长混凝土结构间歇法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预备工作:包括模板的制作、支撑设备的安装等准备工作。

2. 施工操作:将混凝土按照先后顺序分段浇筑,每一段完全固化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浇筑。

浅析超长无缝混凝土间歇式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析超长无缝混凝土间歇式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析超长无缝混凝土间歇式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超长无缝混凝土间歇式施工进行了分析,并详细的阐述了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和做法,同时对于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也提出了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混凝土底板;施工技术;后浇带1前言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防水设计通常采用抗渗混凝土和柔性外防水法,后浇带设置间距在50m以内。

由于现代建筑物的施工工期通常较紧,地下室底板外防水采用柔性防水施工期较长,尤其是碰到雨季,防水施工很困难;同时,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留置时间设计要求不能少于40d,除降水时间长外,后浇带的清理和凿毛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延长了工期。

因此,如何解决地下室防水和后浇带留置时间给施工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2工程概况某工程建筑总面积36925m2,地上7层,地下l层,框架结构,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地下室建筑面积4922m2,东西长78m,南北宽60m。

底板厚350mm,混凝土设计强度C35,抗渗等级P6。

地下室外墙高3.7m,厚350mm,混凝土设计强度C35,抗渗等级P6。

地下室顶板厚度:人防顶板300mm,非人防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8。

地下室底板面标高-4.5m电梯井面板标高-6.0m。

地下室底板外防水采用聚胺脂柔性防水,在地下室底板、外墙侧板、人防顶板外设十字形后浇带。

由于建筑物靠近河边,地下室南面和东面均为中风化和强风化花岗岩,施工中没有做止水帷幕。

在北面和西面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

由于东南面没有做止水帷幕,风化花岗岩的缝隙有渗水,基坑降水采用降水井和基坑四周设排水沟。

地下室地板施工时正值雨季,若按设计外防水采用柔性防水施工,工期将受到影响。

为确保工期和防水质量,我们向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提出修改地下室底板柔性防水做法:改柔性防水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改后浇带为加强带。

浇筑超长无缝混凝土和间歇式施工,将地下室底板厚度350mm改为450mm。

超长混凝土结构加强带施工新工艺

超长混凝土结构加强带施工新工艺
( 混 凝土 进 场验 收 :严 格 按 国家 规 范进 行进 场 验 5 ) 收 。每车 目测 检查并 进行坍 落度 检验 , 测试 结果 有偏 差 应及 时反馈 混 凝 土搅 拌 站 , 时修 正 , 合格 产 品不 得 及 不 使用 , 确保 混凝 土性 能 。 ( 施 工前做 好混 凝土进场 计 划 , 证 混凝土 供应连 6 ) 保 续、 时。 及
2 基本原理
UA混凝土 膨 胀剂 是一 种 新型 混凝 土外 加 剂 , E 其主
关系到 施工 的成败 。 要求 混凝土试 配和 供应 做到 以下几
点:
( 底 板混 凝 土 U A E型膨 胀 剂掺 量 为 水泥 用 量 的 1 ) E— 要成 分 是无 机铝 酸 盐和 硫 酸盐 。水化 后 生成 膨 胀 结 晶 8 , % 加强 带掺量 为 1 % 0。 体一 水化硫 铝 酸钙 ,这 种产 物 能填 充 混凝 土 中的毛 细 ( 混凝 土缓 凝 时 间要 求 8小时 ,坍 落度 1 ±2 m 2 ) 2 c, 孔 、 , 加 混凝土 的密 实度 , 高 抗渗 性 能 , 在混 凝 要求 加 入 的缓 凝 剂 应与 U A E膨 胀 剂不 得 出现 发 泡或 缝 增 提 并 E— 土 内部产 生 0 2 . M a的预应 力 , . ~0 7 P 它能抵 消或 部分 抵 其它 化学 反应 。 消 由混凝土 干 缩 、 蠕变 及 温度 等 引起 的拉应 力 , 从而 提 (要 求膨胀 剂供应 方指 导混 凝土试 配 、 3 ) 搅拌站 混凝 高混凝土 的抗裂 性 。在 混凝 土超 长结 构 中, 根据 混凝 土 土生 产 、 现场 施 工 的全 过程 。 水平法 向力 o 分布 曲线 , 设想在 应 力量 大地 方 施加 较 ( 在保 证 混凝 土 等级 的前提 下 ,掺 加适 量 的 粉煤 4 ) 大 的膨胀应 力 o 而在两 侧施 加较 小 的膨胀 应 力 , 面 灰 , 少水泥 用量 , , 全 减 降低 水灰 比 , 减少 水化 热 。选用 级配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防止混凝土开裂的作用原理,并结合实际,介绍了膨胀混凝土加强带连续(或间歇)浇筑的施工技术。

该方法的应用,取得了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Abstract : A first analysis of overlong concrete structure seamless construction of the expansion reinforcing band to prevent the crack of the concrete action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introduces the expansion reinforcing strips continuous ( or intermittent ) pou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made to shorten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n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expansion reinforcing band; seamless construction1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涵义对于民用建筑地下结构连续结构的施工,超长无缝施工是将结构无缝设计理论与工程施工方法相结合,在结构施工时,把混凝土结构裂缝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防水抗裂的要求。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无缝施工是释放收缩应力的后浇缝。

其设计思路是“抗放兼备’’“以抗为主”的原则。

采用补偿收缩或膨胀型外加剂补偿收缩混凝土作结构材料,其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由于钢筋的邻位约束,在结构中建立少量预压应力,从而实现“抗”“放”的原则路线,“抗”的原则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约束,通过膨胀剂的掺入,增强混凝土的限制膨胀,产生预压应力,使其出现抵抗裂缝,在施工时,采取一些附加应力的方法,抵抗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干缩与冷缩,在设计时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在施工时采用膨胀加强带的方法,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应力尽早释放,从而减少裂缝,这是“放”的原则。

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式加强带施工工法概论

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式加强带施工工法概论

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式加强带施工工法(MGJS-GF-01-2010)马钢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张暄前言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经常发生的,其危害程度不同。

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国内外在解决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有害裂缝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设置后浇带或跳仓法浇筑混凝土,再就是设置加强带,但前两种方法施工周期长,不适应工程全面展开、快速施工的要求,采用加强带施工要求严,气候环境影响大,潮湿环境膨胀可保持,干躁环境会存在问题,另外费用高。

马钢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马钢新区2250热轧带钢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采用后浇式加强带裂缝控制施工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有效地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达到了工程连续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的目的。

马钢2250热轧设备基础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攻关获马钢集团公司2005年度技术攻关奖,本工法就是在此工程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1 工法特点1.1本工法运用“放”“抗”结合的原理,能有效的防止超长混凝土结构有害裂缝的产生,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

1.2本工法有利于大体量混凝土工程全面展开施工,方便了施工组织,并能够加快施工速度,提前为其他工序提供作业面,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

2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室和含有地下室的设备基础、地下构筑物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工程。

3 工艺原理按“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则,结合采用“分块跳仓浇筑综合技术施工工艺”,初期使混凝土温度变形和自身收缩部分完成,过后利用加强带中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允许裂缝范围内。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施工工艺流程后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见图4.1-1。

图4.1-1后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4.2操作要点4.2.1区段的划分及加强带的设置(1)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式加强带设置时应考虑底板的约束条件、施工区段的划分等因素,按设计的要求或参考表4.2.1的要求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长混凝土结构中应用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的施工工法构造同后浇带Ⅰ段Ⅱ段掺12%~14%膨胀剂Ⅱ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7~14天后浇筑掺8%~10%膨胀剂或不掺加构造同后浇带浇筑顺序:Ⅰ段→Ⅱ段→加强带膨胀加强带掺12%~14%膨胀剂钢丝网构造同后浇带Ⅰ段Ⅱ段掺8%~10%膨胀剂或不掺加浇筑顺序:Ⅰ段→加强带、Ⅱ段后浇式加强带间歇式加强带1前言超长混凝土结构在地下和地上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如何运用“抗”与“放”的原理,合理的划分超长结构,既能解决混凝土收缩应力的问题,防止开裂,又有利于施工组织,是当前施工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集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组织总承包分公司与置业分公司的相关人员,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运用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划分施工段,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在**、数码科技大厦、科技广场二期等工程上进行了实际应用,所形成的研究成果“间歇式、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在超长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于2007年9月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技术水平为国际先进。

本工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由**集团股份公司总承包分公司编制完成的。

2工法特点2.0.1本工法运用“抗”“放”结合的原理,能有效的防止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

2.0.2本工法有利于施工段的划分,方便了施工组织,并能够加快施工速度,提前为其他工序提供作业面,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及地上工程的分段施工中。

4工艺原理4.0.1间歇式加强带。

当一侧混凝土浇筑,且相邻施工段混凝土具备浇筑条件后,随即同时浇筑加强带和相邻施工段的混凝土;间歇式加强带主要是利用了膨胀带产生的预加应力即“抗”的原理,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开裂。

4.0.2后浇式加强带是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并间隔一定时间(7~14d )后,方可浇筑其间的加强带。

它是利用了“抗”“放”结合的原理,即先释放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再利用加强带抵消另一部分收缩应力。

4.0.3本工法结合了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施工条件等,来选择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合理的划分施工段,以防止结构开裂,加快施工速度,见图4.0.3。

对上部结构还应用了模板加强等技术措施,以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图4.0.3 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原理铁丝网膨胀应力曲线掺膨胀剂8%-10%混凝土收缩应力曲线加强带掺膨胀剂12%-14%加强带受力示意图5.1工艺流程5.1.1间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见图5.1.1。

5.1.2后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见图5.1.1。

5.2操作要点5.2.1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的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1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设置时应考虑底板的约束条件、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按设计的要求或参考表5.2.1的要求设置。

表5.2.1 后浇带、加强带设置间距地基约束条件桩、锚杆岩体地基滑动层图5.1.1 间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第一段钢筋绑扎第一段模板支设第一段混凝土浇筑,同时留设间歇式加强带第二段模板支设第二段钢筋绑扎第二段及加强带混凝土浇筑第一段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第一段钢筋绑扎第一段模板支设第一段混凝土浇筑,同时留设后浇式加强带第二段模板支设第二段钢筋绑扎第二段混凝土浇筑两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7~14d后,浇筑加强带混凝土第一段混凝土进行养护图5.1.2 后浇式加强带工艺流程加强带混凝土养护后浇带≤40m ≤50m ≤70m后浇式加强带≤35m ≤45m ≤65m膨胀带或间歇式加强带≤30m ≤40m ≤50m 1)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应避开主楼、电梯井、集水坑等位置;2)底板不宜采用后浇式加强带,墙体不宜采用间歇式加强带;3)工期紧要求紧的地下室应优先采用间歇式或后浇式加强带。

2 地上混凝土结构可按40~50m的间距设置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相邻施工段之间宜采用间歇式加强带。

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应避开电梯井、楼梯间等混凝土墙体的位置,3连续采用后浇式加强带的长度不宜超过200m,连续采用间歇式加强带的长度不宜超过150m。

否则,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后浇带,见图5.2.1-1。

4 设计及构造要求主要包括:1)为消除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混凝土裂缝,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2~3m宽加强带,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加强带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5MPa,并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膨胀剂(见本工法6.1节),使其产生一定的预加膨胀应力,抵消混凝土自身及温度的收缩应力。

2)除加强带外,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掺加或不掺加膨胀剂,上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混凝土不宜掺加膨胀剂。

3)底板后浇式加强带的构造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QDCG-GF12001)中后浇带的构造,底板间歇式加强带构造见图5.2.1-2,底板后浇式、间歇式加强带的应采用膨胀止水条,其他部位可采用止水钢板。

上部结构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的构造见图5.2.1-3。

5.2.2加强带部位的模板支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除间歇式加强带与施工段混凝土同时浇筑部位可采用密目钢丝网外,其余加强带与施工段混凝土结合部位均应采用木模板或快易收口钢板网。

第一段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加强带一侧挂密目钢丝网,网孔直径≤10mm,并加设竹胶板,每隔200mm 设置一根竖向Ф16钢筋予以加固。

加强带钢筋在绑扎顶板钢筋时,一并绑扎,保证顶板及梁钢筋连续通过加强带,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3cm混凝土保护层,钢丝网应与上下层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绑扎或焊接牢固,见图5.2.1-2、图5.2.1-3。

2 上部结构采用间歇式加强带的楼板,加强带部位支撑体系支撑应适当加密,并使用带顶托的支撑,见图5.2.1-3。

5.2.3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后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应待两侧混凝土浇筑图5.2.1-2底板间歇式加强带构造2~3m膨胀加强带密目钢丝网16200加固钢筋膨胀止水条图5.2.1-3 上部结构加强带构造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密目钢丝网16200加固钢筋木模板或快易收口钢板网2m~3m方木顶托支 撑 加 密 区上部结构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做法2m~3m方木上部结构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做法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木模板或快易收口钢板网木模板或快易收口钢板网后浇式加强带间歇式加强带图5.2.1-1 后浇式、间歇式加强带设置后,7~14天后方可浇筑。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两侧混凝土界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

2)加强混凝土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不得过振。

3)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 3 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沉缩裂缝。

2 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浇筑应与第二段混凝土同时浇筑。

1)加强带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界面的模板拆除。

第二段梁板及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垃圾,清理钢筋及松动的混凝土;将混凝土界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素水泥浆。

2)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浇至加强带时,采用掺加膨胀剂或大掺量膨胀剂的混凝土,加强带内的混凝土不得同底板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混用。

必须保证加强带及其一侧混凝土的浇筑在初凝前完成,并应加强结合处混凝土的振捣,以混凝土不泛浆、不出气泡为准,不得过振。

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至少搓平3次,最后一次搓平压实应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二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不引起伸缩裂缝。

5.2.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应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袋保湿、浇水的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4d 。

冬期,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袋覆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必须在覆盖的塑料薄膜下始终保持有凝结水,如室外气温过低则应相应增加覆盖草袋的层数。

5.2.5荷载堆放及拆模。

上层施工结构时,严禁在间歇式加强带跨内堆放材料,避免因上部荷载过大和震动造成加强带部位的裂缝。

在搭设间歇式加强带上部结构模板支撑架时,必须垫设脚手板。

加强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拆除其下部的模板支撑。

6材料与设备6.1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则间歇式、后浇式加强带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进行配合比设计外,还应减少收缩、满足抗裂的要求。

6.1.1干缩率。

混凝土42d 的干缩率应不大于0.03%。

6.1.2坍落度。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地下室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控制在140mm ~160mm 。

6.1.3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

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砂率宜控制在35%~45%。

6.1.4水泥及矿物掺和料用量。

可采用Ⅱ级以上的粉煤灰替代15%~30%基准水泥用量,地上结构混凝土选用低粉煤灰掺量,其水泥用量宜为270~450 kg/m 3;地下结构混凝土选用高粉煤灰掺量,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宜大于350kg/m 3。

6.1.5采用高效减水剂,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 m 3。

6.1.6膨胀剂的掺量宜为10%~15%,混凝土水中养护14d 的限制膨胀率应≥2.5×10-4。

6.2原材料要求6.2.1水泥。

宜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采用早强型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 3A )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使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

6.2.2骨料。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宜采用中砂,其要求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2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粒径在5~31mm ,含泥量小于1%,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3为避免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应采用非碱活性的骨料。

每立方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得大于3kg 。

6.2.3外加剂。

为减少用水量和限制混凝土的膨胀,起到补偿收缩作用,可采用高效减水剂或膨胀剂。

所用外加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膨胀剂》JC4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规定。

6.2.4矿物掺和料。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可在混凝土中掺加Ⅱ或Ⅰ优质粉煤灰及磨细矿渣粉。

所用矿物掺和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6.3 设备本工法所采用的机具设备同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主要机具设备见表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