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指南

脑卒中康复护理指南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血管破裂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指南,以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进行康复过程。
一、脑卒中的护理原则1. 个体化护理:每个患者的脑卒中表现和护理需求都可能不同,因此,护理应该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护士或护理团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庭支持以及患者的康复目标,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 多学科合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
各个专业的专家应共同协作,互相交流信息,并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3. 安全第一: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可能受损,因此,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床边、洗澡、活动、营养摄入等方面,都要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脑卒中的早期护理1. 呼叫急救:在脑卒中发作时,时间对于救治至关重要。
在发现脑卒中症状时,立即呼叫急救,并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疗设施。
2. 确保通畅呼吸道: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导致呛咳和窒息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3. 维持循环稳定: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问题。
护理人员在早期护理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的治疗。
三、脑卒中的康复护理1.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能力和康复目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
训练应逐步增加难度,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 运动康复: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体力活动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
例如,进行床上主动/passive运动、体育锻炼、物理治疗等。
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绪、 日常 活 动 能 力 、 动 能 力 、 功 能 、 会 参 与 6个 领 域得 分 随康 复 时 间 的延 长 均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 两 组 比较 , 记 忆 与 思 维 、 流 行 手 社 除 交
得 分外, 干预 主 效应 及 时 间效 应 均 P 0 0 , 时 间 与 干 预 方 法 二 者 有 交 互作 用 ( < 0 0 ) < . 1且 P . 5 。结 论 对 脑 卒 中康 复 期 患者 实施 以 Orm 自理 模 式 为 指 导 制 定 的 家庭 康 复护 理 方 案 , e 能有 效 提 高脑 卒 中患 者 的 生 存 质 量 。 关 键 词 : 卒 中 ; 家庭 康 复护 理 ; Ori 自理 模 式 ; 生存 质 量 脑 e n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1 1 2 2 1 ) 1 0 7 —0 D I 1 . 8 0 hx z 2 1 . 1 0 4 R 7. B 1 0 —4 5 ( 0 1 0 — 0 4 3 O : 0 3 7 / lz. 0 1 0 . 7
康 复指 导及健康 教育 , 出院时接 受脑 卒 中相关 知识 的
出院指导 , 同时 采 用 中文 版 脑卒 中 影 响 量 表 ( to e S rk
作 者 单 位 : 南 学 院 护 理学 系 ( 南 郴 州 ,2 0 0 湘 湖 430) 李 小 英 : , 科 , 任 护 师 , 授 ; 通 信 作 者 女 本 主 教
和 效 度 。 。 ]
1 2 3 统 计 学 方 法 资 料 采 用 S S 1 . . . P S 3 0软 件 处 理 , 用重 复测 量 的方差 分析 , 验水 准 a . 5 采 检 一 Nhomakorabea 0 。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一、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特点延续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全面、个性化的护理,以确保患者在疾病康复期间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延续性护理的主要特点包括持续性、综合性、个性化和协调性。
持续性是指护理过程需要长期进行,直至患者康复为止;综合性是指护理内容需要覆盖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个性化是指护理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协调性是指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家属和社区卫生机构等协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1. 促进身体康复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体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
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提供心理支持脑卒中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许多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重新建立自信,积极面对康复。
3. 提供家庭支持延续性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会注意到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护理人员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4. 减少并发症发生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康复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等。
延续性护理通过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和干预,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延续性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1. 情绪疏导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心理支持延续性护理在长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成为患者倾诉心声的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论文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以提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入选的本院神经内科62例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预防知识、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患者家庭照顾者最需要的是康复护理知识。
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差异有可比性(p<0.05),不同性别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应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中图分类号】473. 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0-02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
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78/10万,患病率为600/10万,1993年以后我国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2],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家庭照顾者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3]。
为此,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62例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的相关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有的放矢地对照顾人员实施护理指导,提高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与排除标准1.1.1 入选标准本次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1例患者选取1例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
(1)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脑卒中,且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2)住院治疗10d以上(3)照顾人员为长期与患者一起生活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或主要照料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以上)(4)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
脑卒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进展
李汶窈;李玲;廖宗峰;尚亚辉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卷),期】2024(19)5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卒中人数的增加对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家庭照顾者多承担主要的护理角色,长期繁重的照护任务会使照顾者身心疲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照顾者益处发现是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积极改变,有利于减少照顾者负面情绪和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对脑卒中照顾者的益处发现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脑卒中照顾者照护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299-302)
【作者】李汶窈;李玲;廖宗峰;尚亚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R743
【相关文献】
1.癌症患者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进展
2.照顾者益处发现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叙事疗法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照顾负担及益处发现水平的影响
4.老年脑
卒中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益处发现的相关性5.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效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而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照顾者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主要照顾者在照顾患者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为提高主要照顾者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本研究采用了基于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法。
互联网IMB模型是一种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临床实践的护理模式,通过在线平台为照顾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和支持。
本研究首先对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护理知识水平、护理负担等方面的现状。
然后根据主要照顾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互联网IMB模型护理干预服务。
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研究团队观察并比较了采用互联网IMB模型护理干预的主要照顾者与未接受干预的主要照顾者在护理质量、心理状况、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减轻其护理负担,改善其心理状况和生活满意度。
这一结论对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 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而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离不开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支持,主要照顾者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关注并改善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远程护理、在线咨询等功能,为主要照顾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体会第一位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
他在脑卒中发作后失去了部分语言能力和左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阶段非常艰难。
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脑卒中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医学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患者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与他的交流,他的情绪也逐渐得到了稳定和积极的转变,对康复充满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我还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有步骤的进行。
我们不能一味急于求成,而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在制定康复计划时,我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了一份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康复方案。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患者的康复进展非常理想,最终恢复了语言和肢体功能。
另一位患者是一位78岁的女性,她的脑卒中发作后瘫痪在床,无法自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成员需要同样的关心和支持。
在这个家庭中,患者的女儿是主要的照顾者,但是她因为长时间照顾患者而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关注患者本身,而应该从全方面考虑患者的康复问题。
我花了很多时间与患者的女儿交流,给予她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她调整情绪和思维方式。
我还为她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照护技巧和康复训练,让她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
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意识到脑卒中患者社区个案护理的重要性。
不仅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更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
我们还要重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的情感需求和照护技能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康复护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还发现脑卒中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也对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饮食上,我们要根据患者口味和偏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的摄入。
在睡眠上,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康复效果也更加显著。
《2024年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照顾者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现状如何?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除了接受医院的正规治疗外,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照顾者的基本情况、照顾能力、心理状况、照顾过程中的困难及影响因素等。
样本覆盖全国多个地区,以保证研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四、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1. 照顾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以家属为主,其中以配偶、子女居多。
大部分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责任心和耐心。
2. 照顾能力:在身体照料方面,大部分照顾者能够掌握基本的照料技能,如喂食、翻身、换尿布等。
但在心理照护方面,如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情绪等,部分照顾者表现出能力不足。
五、影响因素分析1. 照顾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心理素质等。
研究发现,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的照顾者在照料过程中更易感到疲惫和无力。
女性照顾者相比男性在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2. 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沟通能力等。
病情较重、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对照顾者的要求更高,增加了照顾者的负担。
3. 社会支持因素:包括家庭支持、社区资源等。
研究发现,得到充分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照顾者在照料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能力和信心。
六、建议与对策1. 提高照顾者的心理素质和照护技能: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照顾者的心理素质和照护技能,使其在照料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以患者和其照顾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
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患者和其照顾者行需求评估,根据其需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2个月,对照组的照顾者则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于患者出院后的1周、2周、1个月以及2个月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并评价两组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出院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的增加,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增高;观察组患者的照顾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患者及其照顾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關键词]需求;护理措施;脑卒中;照顾者[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nursing measures that with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as a guid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caregivers.Methods 132 stroke patients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principle.Each group was 66 cases.Routine nursing instruction in nerv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as conducted in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discharge.Needs assessment were conduct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nd caregivers,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their need.At the same time,demand oriented nursing measures were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for intervention 2 months.The caregiver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used routine nursing method.1 week,2 weeks,1 month and 2 months after patients discharged,the daily life ability,life quality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car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Self 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of caregivers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 After patients discharged,the daily life ability,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the score of daily life ability,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creased;Self 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of caregive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patients discharged (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as a guide are helpful in enhancing the life quality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clinical.[Key words]Needs;Nursing measures;Cerebral stroke;Caregivers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老龄人口的增加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了很大比例。
我国乃至世界慢性病占到死亡率的80%以上,其中脑血管病名列首位,绝大部分由高血压所引起,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包括由各种诱因引起的脑内动脉狭窄、破裂或闭塞,导致患者因急性脑缺血而遗留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1]。
脑卒中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给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
如今,脑卒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致残率高、恢复慢、病程长,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是协助患者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同时,家庭照顾者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也需要学习相关的照顾技巧并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在面临如何更好地照顾病人以及如何增强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有亟待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针对其和其照顾者的需求,制定出出院后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腦卒中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学》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无糖尿病;既往无精神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并排除意识障碍、血管性痴呆以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等;无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格拉斯评分>8分并达到出院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能够正常交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57~79岁,平均(68.45±2.37)岁;其中左侧肢体瘫患者28例,右侧肢体瘫患者38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55~76岁,平均(66.38±2.51)岁;其中左侧肢体瘫患者30例,右侧肢体瘫患者36例。
患者的照顾者选择标准:年龄20~50岁,身体健康,积极乐观。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建立相应的护理小组,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特邀本院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参与,主要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主治医师2名、康复医师3名、主管护师3名、康复专科护士4名、护师3名等。
并对这些医师及护士进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的相关培训,使其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有科学的认知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护理康复指导。
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并在出院之前建立相应的康复护理档案。
护理小组在患者出院之前采用自制的需求评估量表调查并咨询观察组患者的需求以及其家属的相关需求,对每位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进行记录总结,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研究探讨、科学归纳,制定出对观察组患者和照顾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患者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和照顾者仅行常规护理和回访,观察组患者和主要照顾者在常规护理时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提供医疗服务支持、照顾的相关信息支持、人力和技术支持、心理支持以及协助康复支持等五个方面。
医疗服务支持包括指导照顾者正确使用康复工具、不良姿势的纠正、药物服用、注射指导及患者突发状况处理等知识的传授。
照顾相关信息支持包括拍背、翻身、协助排便、室内环境调节等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2]。
人力和技术支持则包括定期电话随访,监督管理患者是否遵照医嘱按时用药,是否戒烟戒酒,是否按时按质按量进行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明确患者有无其他需要的帮助并积极匹配和患者的康复过程;定期家访并进行康复指导以及身体护理技巧指导,提供对患者的基本检查服务,帮助患者复诊、挂号,及时解答照顾者的问题等。
心理支持包括对患者和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知识的宣教,长期进行家庭走访或电话访谈,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担忧并积极解决,安抚患者,肯定照顾者的付出,分享照顾经验并予以心理支持[3]。
协助康复支持包括协助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训练,肢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患者的患肢被动训练和健肢主动训练、患者的卧位平衡姿势训练、坐姿和腰腹肌活动训练、站姿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使用轮椅、拐杖,以及如何上下楼梯的训练。
言语训练支持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如何清晰吐字、如何用语言交流、如何遣词造句等[4],干预周期为2个月。
由护理小组分别于患者出院后的1周、2周、1个月以及2个月,调查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并评价两组患者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相关评估采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5]:选取能否自主穿衣、自主饮食、翻身、行走、如厕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1、2、3、4、5共五个分数等级,总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
②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健康状况满意度、生活乐趣、经济水平、生活安全感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1、2、3、4、5共五个分数等级,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③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患者对满意度的评价分为1~1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满意度越高。
④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6]:包括生活乐趣、经济水平、生活安全感、幸福度以及生活满意度5个方面,每个方面分1、2、3、4、5共五个分数等级,总分数越高表示照顾者生活质量越高。
⑤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采用张建新所使用的GSES表,分10个项目,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效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