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5张)讲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 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 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表) 曝光企业 武汉某 有限公司 苏州某 科技公司 代工产品 电子元器件 曝光内容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 染南太子湖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 响居民生活
现代
“两弹一 星”的成 功研制
籼型杂交 水稻
时期
要点
成就
提出:1986年3月,在邓小平批示下制定了“863计划”; 内容: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 “863 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 计划” 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 域
现代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 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方面取得 了重大成就。特别是现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 已经到来,它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 严峻的挑战。 材料四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哪些科技发 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成了帝 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抢夺”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此 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 发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 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 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重大突破: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原 因:巩固政权的需要;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及重大成果

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及重大成果一、科技发展的背景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飞速增长。
二、科技政策的推动1. 国家战略的调整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国家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持。
通过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2. 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政府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我国近几十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我国成功建成了天宫空间站,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天宫空间站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评台。
2. 医疗器械的创新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 5G技术的商用我国成功实现了5G技术的商用,引领了全球5G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全球的通信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深圳华为的国际化华为作为我国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成为了全球性的知名科技企业。
四、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
未来,我国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发展。
总结: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科技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深刻地解释和把握了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绝对性。
自19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一直是两股最为活跃的力量,且二者之间联系非常密切。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自己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而自然科学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
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技革命继续蓬勃发展,并以信息化、生态化和全球化的最新态势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考验后,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当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无不改变着时代的面貌,极大地影响着各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极为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自然科学视为包括哲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基础。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走过了以经验分析方式为主导的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了以整理材料为标志的辩证综合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三大发现,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和物质统一性。
自然科学对辩证法的需要与在自然科学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先后撰写了《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创立了唯物史观,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蒸汽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六单元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第六单元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单元知识结构第三十四讲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研习课标课标1 世界近代科技▲梳理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1、成就(1)天文学:制造天文望远镜;一系列的天文发现,开辟天文学新时代。
(2)物理学:发现并总结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3)开创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意义: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二、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1)伟大成就①物理学方面: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数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
17世纪60年代,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2)历史意义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②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进化论与达尔文1、条件(1)'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
(3)面对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4)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如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2、过程(1)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3)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有哪些特点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有哪些特点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有许多重要特点。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的方式,探讨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独特特点。
一、晚清时期的科技启蒙与西方接触在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中国开始逐渐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此时期的中国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科技启蒙运动的兴起,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践。
例如,康有为等一批中国学者开始翻译西方科学文献,推动了传统科学知识的更新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辛亥革命与国家独立意识的觉醒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更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铺平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科技研发体系,推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
同时,逐渐兴起的国家独立意识也激发了人们对科学文化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的步伐。
三、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自立与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国内开始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从“引进吸收”发展为“自主创新”。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取得了重大突破,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和成就。
四、科技和文明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不断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科技的进步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文明进步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保障和广阔空间。
科技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而文明的进步则催化了人们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追求。
两者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结起来,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有着特定的特点。
从晚清时期的科技启蒙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自主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中国现代科技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量子论的诞生
背 景 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宏观物体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①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提出量子概念,发表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成 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就 ③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奥地利、德 国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 意 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改变了近代物理学 义 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 革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科学技术
古代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整体考察 直观感受 近代科学技术 分门别类 科学实验
哲学思辨
科学理论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两者关系 科学与技术相分离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 (15~16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 质基础;文艺复兴等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求真务 实的科学探究精神;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科学 家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成为重要的因素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两次工业革
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有利于技术发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答案】 D
近现代关于革新的事例

近现代关于革新的事例
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九章量子计算机
“九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4、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和谐号电力动车组是2004年中国引进德国、日本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系列的总称,是中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专题 三次科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

首页
目录
尾页
·人教版
考情归纳与预测
专题近3年共考查11次,属于广西各地市重点考查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特 考情 征、成果以及带来的问题。但也包括从科学家的角度,通 归纳 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考查。对于中、英、美等国在其影 响下的不同发展历程也有所涉及。在考查过程中本专题运 用了大量科技革命成果的图片资料 2017 角度1: 识记和区分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发明成果、发明 预测 家,以及对各大国的影响; 角度2: 识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热点解读
热点:2015年9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 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轨道。
解读: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应用进入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我国 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三次科技革命以 及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开放性设问
1.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前提各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经济前提:18世纪英国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前提: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前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前提:二战后军备 竞赛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求。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表格,1860年英国工业排在世界第 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900年欧洲各强国排序发生了什 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哪一重大灾难的发生? 原因: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 量的财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产品销售市场广阔。变化:德国超过英法。灾难:第一 次世界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2.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3.(2014·兴化模拟)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
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
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是在评价()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C.量子理论D.相对论4.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不相关的是()A.普朗克B.达尔文C.玻尔D.爱因斯坦5.“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生物进化理论D.细胞研究成果6.(2014·扬州调研)“……其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引文涉及的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7.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918年12月10日电:“由于他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发现,今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这里的“革命性发现”指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相对论D.量子理论8.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下列理论能否定这位老师观点的是()A.自由落体定律B.电磁感应现象C.经典力学体系D.相对论9.“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C.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D.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10.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观念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爱因斯坦物理学的研究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11.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这一专题时,曾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目,这一目主要介绍的科技成就应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C.蒸汽机和内燃机D.汽车和飞机★12.(2014·盱眙月考)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常州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
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材料二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材料四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所说的伽利略的发现是什么?分析这一发现的意义。
(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8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说这两大支柱的形成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材料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
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根据材料一,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1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9分)答案1.选B从材料中“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数学驱散云雾”等信息可知诗句歌颂的是牛顿。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他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重大的意义。
2.选B本题考查伽利略对物理学及近代科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的成就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故选B项。
3.选B本题考查了经典力学的影响和局限。
由题目中的时间“二百年来”可知该理论诞生于19世纪初以前。
故排除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A项和诞生于20世纪初的C、D两项。
牛顿经典力学诞生于18世纪中期,但随着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其局限性日益明显,故B项与题意相符。
4.选B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的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此三人都和量子论密切相关。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与此无关,B项符合题目要求。
5.选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故选C项。
6.选B本题考查了进化论。
由题目中的信息“其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可知这应为进化论所倡导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故本题应选B项。
7.选D本题考查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根据题干信息“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贡献”,联系量子理论中能量是由能量原子构成,能量与温度之间具有定量关系的知识可知,D项正确。
8.选D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老师的观点是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
爱因斯坦的贡献表明,物理学仍然可以有革命性的发展。
故D项正确。
9.选C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理解到这是普朗克有关量子理论的重要阐述。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10.选C从材料看,马赫反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的观点,而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认为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相对的,因而马赫的思想对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有推动作用。
11.选C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人类文明的引擎”中“引擎”是指动力,符合动力的只有C项。
12.选D本题考查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故D项符合题意。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与分析能力。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可知伽利略在物理学上的贡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材料既提到了天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同时还涉及该学说的负面作用,据此综合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要结合经典力学的危机进行说明,回答第二小问时,应注意两大成就为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1)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影响:为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背景:19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挑战。
原因:爱因斯坦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普朗克的量子论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两者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
第(1)问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第(2)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