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随着传染病的不断浮现和传播,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划分成为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定义和目的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指为了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疾病传播和保护医务人员的特定区域。
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1. 传染病分类: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将传染病分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不同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确定相应的隔离区划分标准。
2. 隔离区等级: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将隔离区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隔离区、二级隔离区等。
一级隔离区适合于高传染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二级隔离区适合于中等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
3. 隔离区面积:根据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患者数量,确定隔离区的面积。
面积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活动空间和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域,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 隔离区设施:隔离区应设有单独的入口和出口,以及独立的供水、供电和排污系统。
隔离区内应有完善的通风系统和消毒设备,以确保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5. 隔离区人员:传染病医院隔离区应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护理。
医务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隔离区的操作规程。
三、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相关要求1. 隔离区进出管理:隔离区应设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进出隔离区的人员应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和体温检测。
同时,应制定详细的进出管理制度,确保隔离区的安全和秩序。
2. 隔离区的通风和消毒:隔离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隔离区内的物品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
3. 隔离区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隔离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医疗设备和药品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4. 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培训: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隔离区的操作规程。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一、引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是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合理的隔离区划分可以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能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二、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1. 患者隔离区患者隔离区是用于隔离已经被确诊或者疑似感染传染病的患者的区域。
划分患者隔离区的标准如下:a.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隔离级别,如空气传播病原体、飞沫传播病原体、接触传播病原体等。
b.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隔离类型,如严格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c.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隔离区域,如重症隔离区、普通隔离区、轻型隔离区等。
2. 医护人员隔离区医护人员隔离区是用于隔离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医护人员的区域。
划分医护人员隔离区的标准如下:a. 根据医护人员的接触风险和暴露风险,将医护人员分为不同的隔离级别,如高风险隔离区、中风险隔离区、低风险隔离区等。
b. 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将医护人员分为不同的隔离类型,如重症监护隔离、手术室隔离、门诊隔离等。
c. 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歇息需求,将医护人员分为不同的隔离区域,如24小时隔离区、白日隔离区、夜间隔离区等。
3. 消毒隔离区消毒隔离区是用于对传染病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和隔离的区域。
划分消毒隔离区的标准如下:a. 根据消毒的目的和方法,将消毒隔离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物品消毒隔离区、空气消毒隔离区、水源消毒隔离区等。
b. 根据消毒的频率和时间,将消毒隔离区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常规消毒区、定期消毒区、紧急消毒区等。
c. 根据消毒的对象和范围,将消毒隔离区分为不同的部位,如手术室消毒区、病房消毒区、公共区域消毒区等。
三、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相关要求1. 隔离区域的布局和设计应符合传染病控制的原则,包括通风、照明、排水等设施的合理设置。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指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将患者、疑似患者以及与其接触的人员分开管理的特定区域。
隔离区的划分需要考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需求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
1.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划分隔离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隔离区分为空气传播隔离区、飞沫传播隔离区和接触传播隔离区。
- 空气传播隔离区:适合于那些通过空气中的微粒传播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疹等。
该区域应该设有特殊的通风系统,能够将空气中的病原体有效过滤,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 飞沫传播隔离区:适合于那些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唾液等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该区域应该设有单偶尔病房,患者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应加强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
- 接触传播隔离区:适合于那些通过患者的体液、排泄物、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该区域应设有独立的洗手设施和废弃物处理系统,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和手套等。
2.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划分隔离区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隔离区分为高级隔离区、中级隔离区和普通隔离区。
- 高级隔离区:适合于那些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传染病,如埃博拉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该区域应设有专门的隔离病房,配备高级防护设施和专业医护人员。
- 中级隔离区:适合于那些病情较为严重、传染性普通的传染病,如肺结核、霍乱等。
该区域应设有单偶尔病房,医护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同时要求患者和访客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
- 普通隔离区:适合于那些病情较轻、传染性较低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
该区域应设有单偶尔病房,患者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放宽,医护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
3. 根据治疗需求划分隔离区根据传染病的治疗需求,可以将隔离区分为治疗隔离区和观察隔离区。
- 治疗隔离区:适合于那些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或者手术的传染病患者,如手术切除病灶、接受抗生素治疗等。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的特性以及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一、划分标准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划分为空气传播区、飞沫传播区、接触传播区和消化道传播区等。
- 空气传播区:主要用于处理那些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病等。
该区域应采取严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配备高效过滤器。
- 飞沫传播区:用于处理那些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该区域应设有单间或病房,病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要有足够的防护设备。
- 接触传播区:适用于处理那些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肠道传染病、皮肤传染病等。
该区域应设有独立的洗手间和更衣室,医护人员在进入和离开该区域时要进行必要的消毒。
- 消化道传播区:主要处理那些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霍乱、肠病毒等。
该区域应设有独立的饮食区和厕所,病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卫生措施。
2. 病原体的特性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可以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划分为不同级别的隔离区,如高级隔离区、中级隔离区和低级隔离区。
- 高级隔离区:用于处理那些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传染病,如埃博拉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该区域应设有严格的进出管控措施,医护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和呼吸防护设备。
- 中级隔离区:适用于处理那些中度传染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麻疹等。
该区域应设有相对严格的进出管控措施,医护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和口罩。
- 低级隔离区:主要处理那些传染性较低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
该区域的进出控制相对较宽松,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卫生措施。
二、相关要求1. 医院内部设置传染病医院隔离区应设在医院的相对独立区域,与其他区域有明确的物理隔离。
隔离区应有单独的入口和出口,并设有相应的防护设备,如洗手间、更衣室等。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合理划分隔离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一、隔离区的划分标准1. 传染病类型: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类型,将隔离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等。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确定相应的隔离区。
2. 传染病程度: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将隔离区划分为不同级别。
一般可以分为高度传染性疾病、中度传染性疾病和低度传染性疾病。
高度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区需要更高的防护措施和严格的管理。
3. 患者数量:根据患者数量的多少,划分隔离区的大小。
大型传染病医院可以设置多个隔离区,每个隔离区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患者。
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充分的隔离和治疗。
4. 隔离区设施: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划分隔离区的设施。
包括病房、洗手间、隔离门、通风系统等。
隔离区的设施要符合卫生标准,并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供医护人员进行工作。
二、隔离区的相关要求1. 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区前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 通风系统:隔离区内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能有效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病原体。
通风系统应符合卫生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3. 消毒措施:隔离区内的物品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消毒。
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程序,确保隔离区的环境清洁卫生。
4. 医疗废物处理:隔离区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学习正确的废物处理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病原体。
5. 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区前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防护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消毒措施、废物处理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安全地工作。
6. 访客控制:隔离区内的访客应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随着传染病的不断爆发和流行,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划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隔离区划分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要求。
一、隔离区的划分标准1. 传染病类型: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类型,隔离区可以分为不同级别。
普通而言,传染病可以分为A、B、C三个级别,级别越高,对隔离区的要求越严格。
2. 患者数量:根据患者数量的多少,隔离区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
小型隔离区适合于少量患者,中型隔离区适合于中等规模的传染病爆发,大型隔离区适合于大规模传染病流行。
3. 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区可以分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传播途径需要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4. 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隔离区可以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隔离区适合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中型隔离区适合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重型隔离区适合于病情危重的患者。
二、隔离区的划分要求1. 空间布局:隔离区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包括患者区、医务人员工作区、消毒区、洗手间等。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隔离措施,如实体墙、密封门等,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2. 空气流通:隔离区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以减少病原体的积聚。
应配备空气过滤设备和通风系统,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3. 消毒设施:隔离区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设施,包括消毒液、消毒柜、消毒器等。
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隔离区时,应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4. 医疗设备:隔离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
医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医务人员培训: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防护服等,以保护自身免受感染。
6. 废物处理:隔离区应设立专门的废物处理区,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是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的划分对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一、隔离区的划分标准1. 区域级别划分: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将隔离区划分为三个级别:高级别、中级别和低级别。
- 高级别隔离区:用于收治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如SARS、埃博拉等。
该区域应具备严格的防护措施,包括负压隔离室、完善的空气过滤系统、专用的消毒设备等。
- 中级别隔离区:用于收治中度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流感、麻疹等。
该区域应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过滤系统、消毒设备等。
- 低级别隔离区:用于收治低度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水痘、风疹等。
该区域的防护要求相对较低,主要包括单间隔离、通风良好等。
2. 患者分类划分:根据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将隔离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 确诊区:用于收治已经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该区域应具备高度防护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洗手间、消毒设备等。
- 疑似区:用于收治有传染病症状但尚未确诊的患者,该区域应具备一定的防护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洗手间、消毒设备等。
- 观察区:用于收治接触过传染病患者但尚未浮现症状的人员,该区域的防护要求相对较低,主要包括通风良好、隔离病房等。
二、隔离区的要求和措施1. 空气传播防护:隔离区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过滤和排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高级别隔离区应采用负压隔离室,中级别和低级别隔离区应采用正压隔离室。
2. 人员防护: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前应进行专门培训,掌握正确的穿脱防护服和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监测,确保自身安全。
3. 患者管理:隔离区内的患者应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最小化。
患者应定期接受病情评估和治疗,同时接受心理支持和护理照料。
4. 消毒措施:隔离区内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对隔离区内的设施、物品和床位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随着传染病的不断爆发和蔓延,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划分成为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传染病医院中,隔离区的划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标准。
一、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可以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类型。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等。
二、隔离区划分1. 根据传播途径划分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空气传播区:用于隔离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病等。
该区域应配备高效过滤器和负压隔离设施,以防止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
(2) 飞沫传播区:用于隔离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该区域应设置单间或多床位,床位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并配备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口罩、护目镜等。
(3) 接触传播区:用于隔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肠道传染病、皮肤传染病等。
该区域应设置单间或多床位,床位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并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隔离衣等。
2.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根据传染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重症区:用于隔离病情较为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如重症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该区域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治。
(2) 普通区:用于隔离病情较轻的传染病患者,如轻型流感、疱疹等。
该区域应设置单间或多床位,床位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并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
3. 根据医疗资源划分根据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高级隔离区:用于隔离病情严重、传染性高的传染病患者,如埃博拉病毒感染等。
该区域应配备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级医护人员,以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
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
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
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
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
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
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 拍片室。
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
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
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及感染疾病科室医院建筑布局应按照使用功能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
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是杜绝医院感染的保证。
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
(一)隔离区工作要求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
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
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1 隔离区管理要点
各类人员严格分清“三区、二线”(三区:清洁、污染、半污染;二线:清洁路线、污染路线),并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以保证三区功能。
物品设置合理有序,标志清晰,相对固定,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
抢救物品要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及时检查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2 人员流动方向
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
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二)隔离区病人的管理
甲类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肺炭疽等严密隔离的传染病疑似患者、临床诊断患者需置单人病房,并与确诊患者隔离收治,重症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室收治,必要时重症患者应收治在有负压病房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或具备监护抢救条件的病室。
呼吸道传染病要求患者戴好口罩,并不得随意离开所住的病室,更不能串病室。
各房间门均应保持关闭状态。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谢绝探视,如有患者特殊需要时探视者需与医务人员一样做好严密的个人防
护。
患者所需的生活用品需经外勤及医务人员经清洁端传递进病室,做好交接。
家属需询问病情,可设热线专人负责电话解答。
病室要24 小时开窗通风,但不得与医务人员办公室对流。
病人入院流程:门诊、污染通道、病室。
病人出院流程:消毒、沐浴更衣、清洁通道、出院。
(三)隔离区物流方向
清洁物流均需经清洁路线送入病区清洁端,并由病区专人负责清点接收,如送餐、送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送办公用品、日常用品、送药品、送清洁被服、送消毒灭菌后物品等。
1 洗衣房取污染被服路线洗衣房病区污染端洗衣房工作人员用清洁双层布制污衣袋不经清点与病房清洁工一起将病房的污衣袋放入洗衣房的双层清洁污衣袋中,扎紧袋口,保持污衣袋外清洁由污染路线运回直接进入洗衣房的高压锅先消毒(或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正常洗涤。
2 供应室回收流程用封闭污染车从污染出口进入各区污染端将初步消毒处理后医疗器械经污染路线回科再消毒后洗涤包装高压灭菌分类存放、备用。
3 医用垃圾处置流程医用垃圾均需由隔离区外的清洁工用专用垃圾袋与病区清洁工两人配合将污染垃圾袋放入双层垃圾袋中,扎紧袋口,注意保持双层垃圾袋外面清洁→用专用垃圾贮存箱密闭贮存,后送焚烧。
4 检验科取病区血、尿、便标本流程检验科工作人员用专用容器经污染路线各病区污染端回检验科。
三、医护人员防护
传染病院和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在诊治传染病病人中,不可避免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性大,必须采用隔离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造成感染的危险。
但防护并不是越多越好,科学有效的防护是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的有力保证。
一般可分区分级防护。
(一)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二)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诊断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N95 医用防护口罩)、鞋套、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三)严密防护
防护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的环境与场合应用适宜的防护标准是相当重要的。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SARS 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密闭式呼吸保护装置等。
传染病隔离病区内划分为三个区域,原则上穿着隔离防护服装不超过三层即可。
隔离防护关键不在多,而在每个隔离区内,都要有相应的一层隔离防护服装,并按顺序穿脱,保证隔离防护到位。
注意穿隔离防护服时要按要求穿戴,里外层顺序不乱,脱隔离防护服时也要按要求顺序脱,并慢脱轻放。
配备的隔离防护服装要保证质量,既要保证有效的厚度又要保证使用有效的材质。
同时要尽量保证医务人员穿着舒适,穿脱方便,利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