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总结

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总结

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总结
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旨或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总结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理解文章的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所讨论的主要话题或问题。

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

2. 辨析文章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观点是作者对于主题的见解或看法,而论据是用来支持观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

通过分析观点和论据,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3. 确定中心思想
在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通常是作者试图通过文章所传达给读者的核心观点或主旨。

它可以是一个简洁的陈述,总结了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4. 获取主要细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还需要获取一些主要细节。

这些细节可以是支持中心思想的论据、例证、细节描述等,通过收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总结文章的
主旨。

5. 进行整理和概括
最后,我们根据理解和收集的信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整理和概括。

概括应该简洁明了,准确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同时避免歪曲原文的意思。

总结阅读理解中的中心思想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据,并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通过正确的分析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目的,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最新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修订版)整理版

最新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修订版)整理版

阅读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

中心思想是写什么(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

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好了解了什么是中心思想之后老师来教大家怎样准确快速地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

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一)、看文章的题目1。

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文章,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有些文章,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

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二)、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中小学语文阅读素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总结 (一)

中小学语文阅读素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总结 (一)

中小学语文阅读素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技巧总结 (一)
中小学语文阅读素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总结
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
阅读者,就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概括文
章主要内容的技巧总结:
一、寻找关键词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需要注意并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即文章中
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词语或短语。

通过关键词可以较快
的确定文章的中心和主旨,从而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二、掌握段落
一篇文章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需要掌
握每个段落的意义。

每个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因此需要关注段落
的开头和结尾,并了解段落中首句、尾句的重要信息,从而确定文章
主旨。

三、了解文章结构
了解文章结构对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至关重要。

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首先,开头通常会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揭示文章意图,告诉读者文章要谈的是什么。

中间则会扩展文章的主旨,给出论据和
证据。

而结尾则会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回归到开头提出的问题或观
点上。

四、依据语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除了要注意文章结构、关键词和段落意义,还需要考量语境以及文本的逻辑关系,避免错将次要信息当作文章主要内容,甚至颠倒黑白。

总之,在阅读中,要快速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需要通过寻找关键词、掌握段落、了解文章结构和依据语境这4个方面的技巧。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我们才能在阅读中得心应手,轻轻松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五大技巧阅读文章是从整体-部分-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第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第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读文章是从整体——部分——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技能之一。

无论是学术论文、新闻报道还是小说故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学术研究、情感沟通和知识积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要领。

1. 找出文章的关键词文章的关键词通常是强调作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或主题。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者应该尝试寻找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和短语,并思考这些词汇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这些关键词和短语往往反映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举例来说,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词汇的频率较高,那么可以初步推断这篇文章的主题可能是有关环境问题的。

进一步地,如果这些词汇被用于强调某种观点或者解决方案,那么这也有助于帮助读者概括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2.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深入探讨某个问题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而采用的论述框架。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逻辑和论证过程,从而推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常见的文章结构包括:•问题解决型:这种文章结构通常由问题引入、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等部分构成。

读者可以通过理解问题的性质和文章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来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型:这种文章结构通常是通过提供一系列事实和数据,然后利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出某种。

读者可以根据这些被列举的数据和事实来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型:这种文章结构通常是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思想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读者可以通过理解对比各方的优缺点、优势和限制等方面的方法来文章的中心思想。

3.理解作者的语境和语气了解作者的语句表达的语气和语境也有助于读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如果文章语气严肃且表达紧凑,则说明作者可能在强调某种观点或者问题;如果文章注重环境的描写,则说明文章的主题或者背景可能与环境相关。

此外,还应该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转折句等语句,这些语句通常包含着文章的重点和。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阅读——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怎样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二、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6、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答题格式:1)物:文章通过描写(物),借物喻人,赞美了那类人的什么高贵品质。

2)人:文章经由过程描写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样,嘉赞了人物的什么高贵品格。

3)事:文章通过描写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道理。

4)写景:文章通过描写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物什么(喜爱、赞美)/对家乡(怀念、热爱)/对祖国(热爱、歌颂、赞美)的思想感情5)寓言、童话:本文通过描写什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四、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回答,常见的有称道、赞美、热爱、喜爱、喜悦、开心、巴望、震撼、眷恋、失意、忧愁、惋惜、忖量(吊唁、怀念)故里和亲人或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五、概括作者观点/思想常用的词语有:表现了......”说明了......”表达了......”歌颂了......”赞扬了......”揭露了......”鞭挞了......”等等6、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第01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解)-中考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第01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解)-中考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第01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解)【技法说明】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般是要通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常考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技巧点拨】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文分析:《孩子与老人》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

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

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

爷爷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

”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世界辩护。

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知道的。

”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击。

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望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新课引入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

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

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可三整天,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

事后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

”二、中心思想的知识1、什么叫中心?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中心就好象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有了航灯一样。

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即主要的意思)用文字完整地把中心思想表述出来,从其结构上看,可分两部分,即文字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习作目的。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是教学中的难点,又是重点。

因为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能深透。

3、怎样确立、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呢?三、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1)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2)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3)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公式: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

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

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

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

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

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阅读训练:(一)滴水穿石雨越下越大,我(座坐)在门口,看着(漂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

”我没理会。

突然我好想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那样大叫起来:“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酒窝?”爸爸还没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我知道了,那是屋檐上的雨点打的。

”爸爸故意问:“雨点怎么有这么大的劲儿,把石头都打出哦小酒窝来?”我被爸爸问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笑着说:“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

雨点的力量虽然小,但是长年累月总会滴水穿石。

”接着,爸爸又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用“——”画出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理睬——()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苍蝇和蜜蜂一天,苍蝇正停在垃圾堆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完蜜回来。

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的那样坏,他们对我很好,还替我造新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还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

蜜蜂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说:“你的行为不改变,()你搬到哪里,()会遭到人们哦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终于叹了一口气,再也不想搬家了。

1、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A、虽然但是B、尽管还是C、即使也D、无论都2、填空蜜蜂受人们欢迎的原因是();苍蝇被人们驱逐和攻击是因为();从中你明白了()。

3、用“——”画出小蜜蜂说的话,用“﹏﹏”画出苍蝇说的话。

4、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5、你想对苍蝇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公鸡脸红了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早上,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下午,鸭子请公鸡帮忙挑水,公鸡说:“我要休息,不去!”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跑了。

他急得又叫又跳。

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来手里的活,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

风停了,雨住了,屋顶修好了。

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鸭子,公鸡脸红了。

1、这个故事共有()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兔子、鸭子帮助公鸡修屋顶的句子。

3、“公鸡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花城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

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

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

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

路边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

()(2)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4、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5、用“____”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

用“﹏”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6、说说阅读了本文带波浪线的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老师我们的李老师中等身材,瘦瘦的个子,喜欢戴一副宽边眼镜。

他虽然快50岁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

李老师高鼻梁,高颧骨,尖下巴,两只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窝,显得更加清瘦。

我想,李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他实在太辛苦了。

1、这段话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段话外貌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李老师的,反映出李老师为培养下一代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外貌上有什么特点,请简单地写出三、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我到果园里去玩。

走进果园栅门,一阵清香迎面扑来,我赶紧向园中跑去。

初秋的果园真美。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果园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红艳艳的水蜜桃,压得枝条都弯了下来。

金色的梨子结得真多,一簇簇数也数不清。

满树满园的海棠,像开了一树金色的花,把绿叶都挤得看不见了。

最惹人喜爱的是葡萄,深绿的、浅绿的、老紫的、淡紫的,一串串像抹上一层淡淡的霜。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串葡萄,穿着彩色的衣裳,在五彩缤纷的盛会厅里,伴随着姐妹们,翩翩起舞。

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一瓶瓶醇香的美酒,供献给丰收的宴会。

1、把文中描写颜色的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所表示的意思。

“封”、“挡”、“遮”都是用来描写果树“压”是用来描写水蜜桃_________________“挤”是用来描写海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横线画出短文里联想的部分,再回答:这一联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