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P7(1)4-5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P8(1)4,补,5-7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P8(1)下面空白处补充: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第9页上面空白处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P9(1)1-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毛泽东领导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邓小平领导的。

P10(4),(5)1,2,P11(1)1,2,(2)1,2

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

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

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P12(2)

第13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或:作用、意义)P13(2)1,2-3 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正是这样一面旗帜,它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爱国主义的概念P13(3)1-4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第13页(3)第五行前面补

爱国主义具有丰富内容:P13(3)5,6,补,8-14

(1)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大地。

(2)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

(3)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任务。

(5)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5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为什么在当代,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P15(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同促进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祖国更繁荣、更富强,前途更光辉灿烂。因此,在

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15页第二段下面空白处补:我们该怎样做到热爱祖国? P15-17

1.热爱祖国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从现

在做起。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 P15(3)1,3,4,(4)1,3

2.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学好祖国的历史、语

言和文字,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特色,并将

其发扬光大。P15(5)1,P16(2)1,2

3.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提高自身素质,以“爱国”为尺度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培养和遵守爱国行为规范。P17(1)1-2,补

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P16(1)3,4

P17(2)第二行第二句话前补:爱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首要的行为规范。P17(2)2-3

第17页第二段第三行的“在”字前面补:我们该如何培养爱国行为规范? 并举例。

1.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基本的爱国行为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重要的是我们要很好地落实。P17(2)3-4

举例:P17补

我们要自觉遵守《国旗法》规定的爱国行为规范,在升国旗时,做到面对国旗,肃立、脱帽、行队礼或注目礼。

2.要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爱国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P17(3)补,5

P17底空白处补:

举例:

我们在遇到外宾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时时处处体现出中国公民的良好的素质。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P23-P25

1.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有13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还列在100位之后。

2.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

3.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什么是基本国情?P27(1)1

所谓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

体性概括。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6(2)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7(1)1-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个方面:P27(2)1-3,4-5

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基本特点。P27(2)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P27(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上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P28(1)1-3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

1.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P28(2)2-3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我国经济社会“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3.西部大开发战略。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30(1)2,3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28(2)2-3

我国经济社会“分三步走” 战略步骤的内容:P29(1)2-5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P29(2)7-1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P30(1)3-6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P31(1)

为什么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P31(2)2-7,11-15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33(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P33(1)1-2

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P33(2)1-3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P33(2)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P34(1)1-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P34(1) 4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P34(1) 5

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P38(4)前面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在P38页(5)段前面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的内容:

1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P38(5)

2 .建设更加全面的小康。P39(1)

3 .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P39(2)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35(1)1

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P36(3)1-2

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37(1)1-2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P40(1)1-2

P42第一段上面空白处补:为什么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41(2)2-3, P42(1)1-2,补,(2)3-5,5-6,补

1.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比较落后,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品德。我们要自觉培养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和作风。P41(2)2-3, P42(1)1-2,补,(2)3-5,5-6,补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每个人现在在学业上,今后在事业上要有所建树都要有艰苦奋

斗精神。P43(1)1-2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建设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精英分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高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维护统一的民族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真诚待人、童叟无欺的诚实守信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和谐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严义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探险精神。 (1)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西方人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士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代表,都把爱国主义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和境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历代精英知识分子的终极奋斗目标。爱国主义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血管里流淌,奔流不息,代代相传,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不辱使命的唐睢;从持节牧羊十九载决不投降的苏武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高呼“还我河山”的岳飞;从面对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残败局面,眼望波涛汹涌的零汀洋,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绝不食美国钗来之食的朱自清到“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的吉鸿昌……中国正是这些爱国主义至上的民族精英,才使得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才使得中国古老的文明国度,永远广大而统一。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掌握: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理解: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学习重、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①。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③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④、⑤、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⑦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⑧和先进性。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22牧场之国(4篇)

22牧场之国(4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一课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内蒙古包头市姜杰) B 案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之课文主要内容概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之课文概述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脚下看到的孤寂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 《望洞庭》通过描写月夜下洞庭湖的美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刘禹锡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这首词借回忆江南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白居易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之情。 2.《桂林山水》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七月的天山》课文描绘了天山七月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第二单元以诚待人 5.《中彩那天》课文讲的是父亲买彩票的时候,帮同事捎了一张,结果偏偏同事的彩票中了大奖,父亲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将奖品奔驰汽车还给同事的故事,赞美了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也告诉我们诚信比物质财富更宝贵。 6.《万年牢》课文以父亲做糖葫芦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自己制

作糖葫芦,之后去大字号帮别人做糖葫芦,最后辞去大字号的工作重新转为自己经营的故事,赞扬了父亲真诚、实在、认真的品质。 7.《尊严》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严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8.《将心比心》课文讲述了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9.《自然之道》课文通过讲述我和同伴为救一只小龟,而使众多小龟受害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案,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1.《蝙蝠和雷达》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生物往往有奇特的本领,这些本领会对人类的发展有所帮助,启发我们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命令工人将森林里的杂草、灌木丛和枯枝烂叶清理干净,结果破坏了自然平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培养保护自然的观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 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2 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提供着并必将继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P7(1)4-5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P8(1)4,补,5-7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P8(1)下面空白处补充: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第9页上面空白处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P9(1)1-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毛泽东领导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邓小平领导的。 P10(4),(5)1,2,P11(1)1,2,(2)1,2 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 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 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P12(2) 第13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或:作用、意义)P13(2)1,2-3 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正是这样一面旗帜,它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爱国主义的概念P13(3)1-4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第13页(3)第五行前面补 爱国主义具有丰富内容:P13(3)5,6,补,8-14 (1)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大地。 (2)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 (3)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任务。 (5)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5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为什么在当代,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P15(2)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同促进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祖国更繁荣、更富强,前途更光辉灿烂。因此,在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of country of pasture (Volume 2)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2、篇章2: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3、篇章3: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篇章1: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案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设计思路】 根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文本特色,本着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体 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 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4.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新纪元的中学生来说,我们热爱祖国,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勤学和好问,因为我们要做学问。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

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 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 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必须将复兴中华民族,建设伟大中国梦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人人争做好青年!

22-《牧场之国》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2*《牧场之国》教案 一、导入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家,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使人陶醉;有的历史悠久,让人难忘;有的风俗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这节课我们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读词语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品位语言之美 (一)课文中的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ppt) 1、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荷兰的白天和傍晚是同样的吗? 2、分别找出描写荷兰白天和傍晚的段落 (二)学习荷兰白天的特点 1、默读课文第2-4段,圈出文中描写的动物。 2、你最喜欢文中描写的哪种动物,并说说原因。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

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发挥想象力)。 b、一生读,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c、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牛犊……老牛……(比喻) f、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引读)……. 如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b、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a、没有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生机勃勃吗?骏马给了你什么感受? b、解释“公爵”。 c、谁能用朗读表现这种王者气概。 d、现在你们就是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和气魄。 e、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a、给赞许换个近义词 b、想象它们可能会赞许什么呢? 碧绿的草地是猪群的天下,还是谁的天堂?体会绵羊的悠然自得

小学语文_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镶、嵌、骏、镖、垠、悠、畜”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地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同时出示幻灯片)。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生汇报。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上看,中华民族精神大致经历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几个阶段。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各民族在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看,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 7 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同时本节课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共包括三目: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三个方面,容量较大。 本框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核心展开的,既是作为上一框题知识的拓展延伸,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要识记并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懂得人人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 / 7

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依据: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需重点讲授) 2、难点: 让同学们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依据: 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实践,贴近生活) 3、关键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依据: 只有意识到重要性,才会更加重视民族精神)二、说学情高中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还比较弱,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后,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三观,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更好的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

人教版语文四下《牧场之国》word版教案

22、牧场之国 班级:组名: 姓名: 家长签名: 内容:教材第105至107页课型:新授审核时间:20XX 年3月10日 学习目标:(目标走过来,轻松万里行)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题目我会解题目是眼睛,一定要弄清! “牧场”是放牧牲畜的草地,是荷兰的特色。“国”指王国,课文以“牧场之国” 为题,是以此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景,辽阔无际、宁静和谐的牧场是动物们的自 由王国。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 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过程: 认真点哦!动动脑筋就知道了。 一、课前热身 ①给多音字注音 模()样畜()牲圆圈() 模()范储()畜羊圈() ②解释下列词语 悠然自得:吆喝: 二、研讨学习 活动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2:认真朗读课文,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自我检测 1、我能辨别,知道哪一句是比喻句。 (1)牛羊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3)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4)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相信你能完成近反义词展台。 近义词:飞驰——( ) 赞许——( ) 偶尔——( ) 反义词:寂静——( ) 舒缓——( ) 微弱——( ) 四、课后我必练 轻松一刻钟!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骏马 ( )的奶牛 ( )的毛毡 ( )的夜晚 ( )的原野 ( )的光芒 2、照样子写句子 荷兰 是"水 之 国、花之国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 国 真是个 美 丽 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阅读。 (1)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 j ì j í)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 )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罩(zh ào )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 l 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 ǒ)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 这样的短文,我最喜欢!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小学生。我们小05-2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班会今天参加班会的除了我们班的全体成员,还有学校的领导和嘉宾,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我们先进入第一板块“弘扬民族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我想先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就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谈一谈民族精神的内涵。 1.从传统精神来看,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可以概括为: ①为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例如:(学生参与同学演讲<<满江红>>)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②与民忧乐的济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与民忧乐的人物典型图片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③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④勤劳节俭的立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勤劳节俭的典型人物图片) ⑤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典型人物图片) ⑥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威武不屈的大太夫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⑦舍生取义的尚义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舍生取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2.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它的内涵,如:长征精神、抗北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任长霞精神等(学生回答,屏幕上打出相应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那么我们对于爱国方面的名句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举行名句竞赛(抢答) 女:我们由刚刚的事例可以知道许多的名人、伟人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如岳飞从小他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

22课《牧场之国》习题与解析

22 《牧场之国》习题精选与解析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内。 深深的野草()着的运河。 A、遮盖B 、遮掩C 、掩护 【答案】B 【解析】“遮盖”、“遮掩”、“掩护”都有遮住,不想让 它露出来的意思。区别在于“遮盖”侧重于包封,遮盖, 包围;“遮掩”有掩映、映衬的意味;“掩护”则是采取某种方式暗中保护,所以,野草遮不住、也保护不了运河,只是在一侧掩映衬托而已,应选B。 2、“圈”字是个多音字,下列词中读音为” qu 6”的是() A、牛圈B 、圈牲畜C 、娱乐圈 【答案】C 【解析】“圈”作作动词时是用栅栏把家禽家畜围起来,读音是ju 6 n;作名词用时,养猪羊等牲畜的建筑,读音是ju a n;做圈子,人的某一种分类时,读音是qu a n,所以选C。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安闲地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草原上的牲畜们悠然自得的样子,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下面句子的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是一个总起句,强调牧场之国,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这句话在课文的开头,点明了题目中的“牧场之国”的主题,下文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荷兰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牲畜,因此,是一个总起句。 5、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入括号内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A、银 B、垠 C、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同音字辨析能力,注意偏旁部首的区别。此处的“无垠“是没有边际的意思。 6 、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是 B 否 【答案】否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范文 今天,陈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的草原意境开阔,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写景文章的教学是本身有点难度的,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这过程就有所隔;另一方面,优美意境的建构,对学生来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体会,这些都是有难度的。何况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出现了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什么作者这样写——这让四年级的学生感受或是理解也是有难度的。这些方面就是制约着把这篇文章上好的瓶颈。不过,陈老师开自己未敢尝试的课文类型教学的先河,这种追求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对于,陈老师的这节课,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浅的一些想法。 一.初步感知,水到渠成 陈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以一个问题“你在牧场之国看到了什么”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作整体感受。学生经过朗读,踊跃举手发言,争相交流。可见这个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本课的整体感知要求,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汇报后对课文的大致感知就到位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想跟陈老师一起探讨的是板书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当学生汇报时,说到“我看到了花牛、骏马……”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相机板书,后来,一个学生交流时说在第四自然段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小鸡、山羊、黑色的猪群等”,教师则板书“猪鸡羊”。这里的板书与前面写下的板书在内在逻辑上有些不统一。比如说“花牛、骏马”表示“怎么样的一种动物”,而陈老师板书的是“猪鸡羊”表示三种动物,而且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种感觉:好像是表示一种动物。在这里,是否可以将“猪鸡羊”三种动物用顿号间隔开来写呢?如果不间隔开来,那么单种动物成一个词,或是与“花牛、骏马”的写法一样,或写成“猪群”,或写“小鸡”,或写“山羊”,这样的板书对学生视觉的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印象。 二.师生互动,亲和自然 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尤其令我们欣赏的是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她用了“请教”学生“指导”老师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学。学生兴趣颇浓,纷纷举手示意。一般而言,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下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肯定能够提高很多。陈老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即构建了和谐的课堂生态,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现。因此有学生就说“老师这里(第五自然段)的太阳渐渐落山了,应该读得慢一点”,“最后一抹晚霞的‘最后一抹’应该读得重一点……”这里我们不去评论学生对句子朗读的把握是否是正确的,但学生能有这样的朗读体验,并参与到感受句子该怎么朗读这个教学情境中来,就说明老师前面的引导是受学生欢迎的。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亲切自然的,那么能否在这个单向的互动基础上,在垂直交往的基础上引导生生互动,使互动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在这个发展创造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地锤炼、铸造自己的性格、品质、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独具魅力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又引导、推动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脊梁”。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民族。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长久以来的民族向心力。这种互补关系使得各民族在 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又产生了团 结统一的主观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又 要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导之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以,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 精神,让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光耀新世纪。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的美好形象。当然,中国是具有爱好和平的悠久传统,这是应该发扬的,但这只是传统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称为盛世的朝代,都有 扩张、侵略的记录。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如果只有仁义和和平,哪会 有广袤千里的辽阔国土?1954年12月1日,缅甸总理吴努就提到中国在元朝和清朝跟缅 甸打过两次仗的事。毛泽东对此还说:“这两次战争,都是中国人不对,中国侵略了你们。”中国要想顺利崛起就必须正视周边国家的感受,和平解决一切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封建主义压近、反对侵略与奴役,赞成平等的交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正在满怀信心地为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勤劳勇敢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沃壤。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诞生最早、开化最早的民族之一。在条件恶劣的原始社会,怎么生存和怎么发展,是时刻摆在原始先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的问题,巨大的自然压力造就了中华先民们勤劳勇敢的坚强性格。愚公移山、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真实反映了我们祖先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早在远古时期,求生存谋发展要靠自身努力的信念就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战天斗地、勤俭持家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生存的主要途径。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恶劣的生活与生产条件有着非凡的承受能力。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体现在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用勤劳勇敢写成的一部艰苦奋斗史。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劳动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奇迹。都江堰、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京张铁路等,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建设历程的忠实见证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 《周易·乾·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就是天道运行强健不怠的意思。自强不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息。这一句话是鼓励人们要像日月星辰永恒运转那样,应有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锐意进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要求人们要励志自强。古人言:“有志者,事竞成”,说明立志是修养的起点,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先人刺骨悬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等勤奋好学的故事是世代相传。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这种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