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省纸打印版

2019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省纸打印版
2019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省纸打印版

第一章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动机的基础是各种需要。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情绪过程(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意志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9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12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3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 ,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18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 15德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6.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17.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

18.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研究人的行为。

1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20.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21. 1967年,美国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

2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1924年的《教育心理学》。4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49-56改造期,学习苏联;

56-66繁荣期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66-76破坏期十年动乱

76以后新生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35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社会职能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

36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4为实

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

法提供心理学依据。(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

的方

法论

原则

1客观性原则(本着是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

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

在迅速发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为实践服务,课

题源于实践,成果付诸实践);4教育性原则(符和教育方

针和原则)。

具体

方法

观察

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

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

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

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

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

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

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

个案

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

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简答多,第二三节重点)42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3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44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

45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

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

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角色的影

响与作用

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

影响;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4教师的举止言谈

对学生的影响。 (有声的言教 ,无声的身教 )。

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

分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

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角色意识

形成过程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角色形成

的条件

(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

参与教育实践

能力素质分为(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学反思能力(4)教育机智

3.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 ,教师根据各自的特

长 ,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

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皮革马林翁效应”。

△53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

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9.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

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1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

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5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1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工作中的情绪。

1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9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二是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12.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3.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抽象和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

14.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15.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教学监控能力

概念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计

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分类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根据作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因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

反省性;职业发展性。

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

影响和作用教育监控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督查官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都要在它的监视、领导下进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19.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

20.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23.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24.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25.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病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 2.善于随机应变,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26.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7.教师威信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74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8.师爱即是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29.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 2原则性 3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

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30.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

31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

的区别:人类学习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子啊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加涅的学习层次(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

习(4)言语联接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结局问题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

息(4)动作技能(5)态度

6.我国冯忠良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

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

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8.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

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9.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刺激在前,操作在后,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的形成过程。

6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由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10.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率与消退率;刺激泛化与分化

率;高级条件作用率。

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1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人的行为分为两类: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在操作性。(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5)惩罚。

90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9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和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对操作性行为的研究更能揭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

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种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消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 ,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 ,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

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4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接,而是主动

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

2

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95布鲁纳(美)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96☆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含的三个过程: 1新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转化 3评价。

☆97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学生的内在动机包括求知欲、成功的欲望、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17.美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8.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8.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信息流是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 2.控制结构 8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9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基本观点: 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

1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具有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3)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是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就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4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5学习驱力的组成: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交往内驱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7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2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22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4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

作用与学习活动

的关系,

近景的直接性

动机

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

动机

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

相联的,

根据学习动机的

动力来源

内部学习动机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3.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大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

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 4.事业成

就的学习动机。

14.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

不是决定活动的唯一条件。

15.强化动机理论(由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

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

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16. 成就动机理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

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

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17.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 1力求成功的动机(50%)2避

免失败的动机(特难特易)。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

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 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

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

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 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19.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

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

因。而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

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

部环境等。

20 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

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33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

有得到充分满足。

3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5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

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主要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 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

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36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

度)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

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37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

38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

赖于学习效果。

39新的学习需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1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

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分化的学习需要 2

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

转化而来。

40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

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26.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7.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

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

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

线)

28.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9.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45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

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 ,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

使学生继续努力。

3

24.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的

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

分类:根据迁

移的性

正迁

(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

期促进作用。

负迁

(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

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按照迁

移的层

纵向

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

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

间的相互影响。

按照迁

移的先

顺向

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

响。

逆向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按照迁

移的内

特殊

(木-林)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

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

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

(乘法口诀在的应用)也叫非特殊成分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

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

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作用 1.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 ,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 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 ,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怎么促进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 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49形式训练说: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无条件的。

50相同要素说(反对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51经验泛化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

52关系转换说: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

53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的影响是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54经验整合说:经验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56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7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58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

√59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

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感知,思维)

1.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形

式。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

2.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

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3.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4.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一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5思维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

5.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1敏捷性:迅速。2灵活性:随机应变。

3深刻性:思维的深度。4独创性:新颖、独特、有价值。5批判性:严格估计、精细检查、正确判断。

65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 1言语前思维阶段(0—1岁)思维开始萌芽; 2知(直)觉行动思维阶段(1—3岁)思维的支柱是实物和动作;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7岁)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表象;

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也叫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的支柱是概念,小学时期是形式逻辑思维的形成期,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 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

11.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

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常规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的思维基本属于常规性思维;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 )

67(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13.就直观的对象而言,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14.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

式: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结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强度律指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察报告。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71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概括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72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括即直觉的概括,是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只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2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思维水平上的概括。

√☆73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以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础。(3)抽象和

4

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法则与思想。

☆74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A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3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

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两年出过论述题)

1.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的一个环节,保持是第二个环节,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

3. 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个环节来实现的。单选或判断

4. 记忆的类型:

按内容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语义记忆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

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按记忆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有相当大的容量。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是5秒至2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

8.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全面发展,大学期间是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

10.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82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 1视觉编码,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2语音听觉编码,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 3语义编码,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 4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 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 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 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 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 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6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 7识记的信心。

12. 组块是人们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84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是信息的存储过程。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86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 2系列组织 3联想组织 4网络组织 5更替组织。

√87联想组织是人们对字词水平的语义信息储存的重要方式。网络组织是语义记忆的主要方式,人类的概念和命题主要是按网络组织储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的。

√88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89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9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91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92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1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保持和记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同化说当学习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23.干扰主要由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背诵三个自然段时,中间一自然段既要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又要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

25.睡眠具有记忆凝固作用(因为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

26.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程度是50%时,学习效果最好)。27. 学习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对材料的复习,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28.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重复阅读。

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理技能的形成(每年出1小题)

1.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也称为记忆性知识,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

4.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5. 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6.多选: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8.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多选):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5

9.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 ,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元认知策略包括: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11.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1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12.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智慧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3.心智技能的特点:(一)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二)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即(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三)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14.认知策略:

一、注意策略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网联策略。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网联”策略)。

三、精细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做笔记。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

四、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要想通过复述真正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宜采用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

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要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出

√10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 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9.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1.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2.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而进行的。(正确,因其具有观念性)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四年出过大题)

1.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问题解决的

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基本特点 1问题情境性(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

早期模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

质的渐进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是在没有

推理和判断的情况下进行。尝试错误的规律:效果律、练习律、

准备律。 2德国苛勒的顿悟模型。 3美国杜威的问题解决模

型。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5个步骤:①失调②诊断③假设④

推断⑤验证。4英国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又称“创

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四个阶段为:①准备期②孕育期③明朗

期④验证期。

信息

加工

观点

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

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即操作)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

状态。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

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

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

一般

认知

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认清问题的关键) 3提出假设(解决

问题的关键) 4检验假设(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

来检验和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检验)。

主要

影响

因素

1有关的

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

因。

2定势与

功能固着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

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

题的定势。(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

3问题情

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

差异。

4酝酿效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

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

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它可能会突然

想到解决的办法,

5原型启

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

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6情绪和

动机状态

在一定的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

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

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

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能力

训练

的基

本步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

的动机)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

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

反馈。

6

1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1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9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操作指智力加工活动,即对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产品指运用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

30发散性思维及其转换与创造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反应迅速而量多;灵活性:思维变化多端,类多;独特性:观点新颖,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3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柱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32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与胸襟开阔的人格特征。

33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地想像。

34创造性思维的构成: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像 .

35辐合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地求取答案,思维的过程就是要明确的指向这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假定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的方向往外发散,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36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而相应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3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1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2 自我意识的结构 : 1从形式上看,分为:自我认识(认知)、自我体验(情感)和自我调控(意志)。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2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3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个体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和理想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即对想象中我的认识,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

40个体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三个阶段: 1.自我中心期: 8个月左右— 3岁,生理自我开始萌芽(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2.客观化时期,从 3岁到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 10年),逐步获得了心理自我。

10.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二)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三)自我意识的统一(四)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46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

势,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

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大一、二、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2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

面性③自我概念的变化。3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①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②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③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4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4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以学习成才、社交活动、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43自我意识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肯定型,属于积极的统一。 2自我否定型,属于消极的统一。 3自我矛盾型,自我意识难于统一。 4自我扩张型,也属于消极的统一。 5自我萎缩型,也属于消极的统一。

45青年中期(大学生)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矛盾突出的时期,也是趋向统一和转化的关键时期。

47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表现出两种片面性:高估自我、低估自我。

48自我概念变化的特点: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稳定性。

49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憧憬、自信、舒畅、紧张、急躁等。仍有波动性。他们尤为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50自尊感指一个人能“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自卑感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

51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

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44获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统一的途径: 1.坚持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步接近理想自我 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的潜能相符,并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3.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

√☆52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4态度的基本特征: 1.是一种“内部状态” 2.决定人们愿不愿完成某些任务 3.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

2.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知);情感成分(情);行为成分(意)。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是核心成分。

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预备倾向。

4.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

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5. 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6. 道德认知也叫道德观念,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7.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

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8. 品德/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6岁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二) 柯尔伯格的研究: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一:

7

前习俗水平。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水平二:习俗水平。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标准。 1“好孩子”取向阶段(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认为利他好,利己不好) 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认为只要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自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 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由大家商量所决定、改变) 2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标准,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67价值观辨析论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它们进行一步步的辨析。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 68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69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施加喜爱的刺激,以增强良好的行为。负强化就是消除讨厌的刺激,强化其优良的行为。负强化不同于惩罚,惩罚是施加讨厌的刺激以消除不良行为。

70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 ,被称为观察学习 ,亦称为社会学习。

71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榜样与示范。

72榜样在年龄 ,性别 ,兴趣爱好 ,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引起个体的观察学习。

√☆73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遵从。包含:从众和服众。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2认同。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15. 态度和品德的改变指个体在同环境相互作用中已形成的特定道德品质或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改变和程度的改变。

☆74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8 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它们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两者的区别如下:1涉及道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第十三章群众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出过小题,没出过大题)1.群体也称团队,是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系统、“权力结构”(如班级、社团)。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一)积极作用(1)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2)及时解决问题( 3)增强信息的沟通(二)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4.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 ,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6.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者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三个和尚没水吃就属于社会惰化)

7.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有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和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冒险转移。

8.群体思维是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在具有高凝聚力同时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的高层决策小组,常常容易出现为保持意见一致而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群体思维现象。

9.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82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一致性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容易出现从众行为。(3)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10.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有两种情况:1)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2)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11.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模仿有两种:有意识的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

12.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13.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体是群体的最高层次,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14.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件事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15.集体规范使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和固定化的结果。

16.集体规范只有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17.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90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18.人际交往,从动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9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93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

☆9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95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交换物质、情感或其它。☆96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交往③移情。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五年有简答题,简答概率较高)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内容

2.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3.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100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性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 3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4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5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面临的变化有:1生活环境的变化 2人际环境的变化 3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 4角色地位的变化。

2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5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

8

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3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一)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二)传播心理卫生知识(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4大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的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追求平等、情感性强、富于理想。

7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认知、情绪、人格障碍。

√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9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特征: 1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 2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3性心理的差异。困扰: 1性认识的偏差 2性冲动的困扰 3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 4两性交往的不适 5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10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0.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巧指导

第十五章教学设计(从没考过)

1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2 教学任务的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他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教学

3 教学模式的结构:(1)步骤安排(2)师生交往系统(3)反馈方式(4)支持系统

4 教学模式的种类:(1)行为矫正模式(2)信息加工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社会作用模式

13宏观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微观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对教学成效评价。

14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分为两大类:智育目标(教书)和德育目标(育人)。智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德育“做人”。

15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16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17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原有的基础。

18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19教学媒体的分类(依据感觉通道):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20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1)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2)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3)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4)技术方面的因素

21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1.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

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2.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的

分析及解释。

22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

3.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

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4.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5. 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25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就是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

26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也叫项目的效度。项目效度越高,区分度越大,鉴别力越强。

√27教学测验的类型:1根据测验目的划分:①常模参照测验(如排名)②标准参照测验(如 60分就算通过)。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①准备性测验(如摸底测验)②形成性测验

③总结性测验(如单元结束后的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①

标准化学绩测验(如资格考试、中考、高考)②教师自编测验。

28试题的类型:自由应答型试题(填充、简答、论述、联想、操作题等);固定应答型试题(多选、是非、匹配题等),固定应答型试题主要用来测量知识的广度,有利于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掌握情况,而且评分客观、省时,在标准化学绩测验中应用很普遍。

29命题的一般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多种多样(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题应彼此独立

7.常模参照测验(评价)是指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

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竞赛考试

8.标准参照测验,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

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一级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是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期末考试

9. 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压划分:(1)准备性测验(比如

摸底测验)(2)形成性测验(比如随堂测验)(3)总结性测验(比如期末考试)

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单,判)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分科教学)

2.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成为西方“七艺”。

3. 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

学教学。 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层次出现多样化,(1)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层次;(2)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如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

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6.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7.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7.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高教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

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教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政治决定着+ ①高教的领导权②接受高

教的权利;政治制约着+ ③高教体制④高教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

法律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10.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有谁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11.政体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

12.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

9

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5.判断: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6.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17.人力资本理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当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11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四次教育大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19.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等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0.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高等教育应具有文化性格,既要尊重文化,又要创造文化:尤其当文化处于边缘化和荒漠化的背景下,加强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刻不容缓

(二)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保护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21. 文化传统是影响各国高等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13 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

西方:个人本位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理论(文雅教育、和谐教育)赫钦斯也主张教育自由;社会本位观柏拉图;

中国:老子是个人本位观,强调个人修养完善;孔子是社会本位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5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18 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柏拉图公元前387 年创立;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创建于齐国桓公年间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创建于11 世纪初)。中世纪大学的代表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16世纪整个欧洲都有了大学。美国哈佛学院,1636 年;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1898 年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

(2)19 世纪德国大学确立发展科学的功能。1810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3)19 世纪末美国大学首先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1862 年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乃尔、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4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①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②通过科研发展科学③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16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

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30.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核心内容)③实施的途径。(多选)

20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950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1961年,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9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

√17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22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目的 + ①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②又具有客观性(现实)。(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多选: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在本质上,教育目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都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说明:教育的目的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

23教育目的(总的)与高等教育目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具有导向;调节;评价;激励 +作用7.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8.高等教育的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5,1961年,我国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十六条”。1998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6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化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在高校总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专业定向进行的。

27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调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体现了当时“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

②在业务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从德、智、体三方面对专门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④高校培养目标涵盖了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要求。

10.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①德与才的关系,也被称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②身与心的关系,即身体素质与心理发展的关系③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多选或简答)

10

12.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

13.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简答

(1)通识教育,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14. 体育是促进高校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增强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的必要措施。

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2)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3)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0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搞定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

31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①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

②科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都是论述题,都考过)

1.个人本位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2.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人文教育思想。

3. 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

4.社会本位观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

5.孔子主张社会本位价值;老子主张个人本位价值

7.《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社会本位的思想。

8.(论述)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重要):

(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对二者的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不同;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本位观优点在于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足有两点(1)是在于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2)是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而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优点在于(1)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2)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不足在于(1)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2)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并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在现实社会背景下,任何单向的抉择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损失和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寻求两种价值取向见的协调与整合。

9.杜威美国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通才与专才教育之争,始终贯穿于高教发展的历史的整个过程。

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

37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1)我国殷商,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2)在西方,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到了中世纪,实行分科教学,在“七艺”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在通过法学、神学、医学三科的分科教学来培养律师、牧师和医生。

38,20世纪通才教育回归:巴格莱,要素主义;赫钦斯,永恒主义;马利丹,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原则。

39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差异。

☆18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特征: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选)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①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16.为什么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①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人格形成需要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③通才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要求。(简答)

17.通才和专才教育是就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

18.英才和大众教育是根据办学规模来确定的。

19.高教的平等和效率是有关教育的政策取向。

英才和大众高等教育

41美国马丁·特罗提出:毛入学率<15%,英才教育,15%-50%时,大众高教,>50%普及高教阶段。英才高教阶段体现了传统高教的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教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高教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即高教的经费主要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资。

42英才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只代表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对立。实际上在已经进入大众甚至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的西方国家,少数高等教育机构依旧带有鲜明的精英高教的特征。

43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一)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趋势(二)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首先是私立),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22.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水平。

23.我国高教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①在可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大众化的前提下,高校在各自条件下办出特色。

24.保罗.朗格朗(法国)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教育平等

45思想的提出:孔子“有教无类”、柏拉图“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这是最初的“教育民主思想”。

46当代高教平等的三种学说:①英国西尔佛:教育平等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涵义。平等是相对的,平等是分阶段的。“积极差别待遇”②瑞典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组成部分。教育平等思想的转变三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主义新概念阶段。

③英国马斯格雷夫从教育选择性功能的实现程度来阐述教育平等概念的演变。

47对教育平等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育平等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48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C、受高等教育的结

11

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49高等教育的效率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50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①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高教资源要适当集中;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②是一对相互统一的范畴: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平等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追求效率本质上离不开平等。平等和效率应该兼顾。

51处理平等与效率的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显示,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①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和地区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第四章高校教育制度

52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那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

1.学制建立的依据:学制的建立+①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多选)

2. 学制类型:①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②单一公立,多重管理部门(法)③多重公立,多重管理部门(中澳加德)④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

5高校的层次特征:①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我国专科)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56我国高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57我国成人高校的基本类型: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其他。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58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学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59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巴黎大学)起初没有区别,不存在高下之分。后逐渐有了高下之分。约在 13世纪后,比硕士和博士学位稍晚,出现了作为教授助手的学士。

60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备受重视,故哲学博士学位也就应运而生,但并不是哲学学科。

61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四种:副学士或协士

学位,学士,硕士,博士。德国,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法国,学士,硕士,博士与英美代表的水平不同。

62我国 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4.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

5.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63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对高水平人才提出了更多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在速度和规模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要与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相协调。其次,改变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的现象,增加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再次,健全学位管理中的评估制度,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最后,要“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64我国招生:统一考试,交费上学;我国就业制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高校实行收费制度,意义在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6.各国招生制度类型:①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英、法、德)②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③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④推荐入学(此选项选吗)(多选)

△6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③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7.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8.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多选

10.教师岗位设置的原则:①系统②整体效应③最低岗位数量④动态性(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只是结构调整) +原则

11.教师的聘期一般为二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定期对教师的考核内容: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实绩。☆7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①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③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④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聘任制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第五章管理体制

72管理体制是指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分为宏观(校外)和微观(校内)。

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指责,权利和利益关系。

73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力分散型:美;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德、日、英)。

74我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1995“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5.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76高校的管理模式:

欧洲大

陆模式

(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

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

理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美国模

(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

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效管理模式;

英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相互制约。

我国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78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特点:①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②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③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10.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重点: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的同时,适当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能力。

1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①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②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性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④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1.高教结构指高教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宏观结构包括:层次,形式,能级,地域,管理体制 +结构;

12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完整版)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 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 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2个月多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8.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2016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结构化面试试题(完整版)

中小学结构化试题 1.结合教师工作岗位。说一下你自己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答题策略】 回答这个问题,要求考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是有一点困难的,但关键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卑不亢地回 答.不要胡乱吹嘘或贬低自己。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同时可借题发挥说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进取 精神.面试官在意的不一定是应试者的内容而是态度。 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就好像一个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广告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既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将自己最 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引发了他们的购买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自我介绍呢? 巧妙而自然的介绍顺序。是考生必须要重视的因素,它是体现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方法,是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 不可或缺的。那么又如何达到巧妙而自然的效果呢? 第一,突出重点。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教师考录的要求与测试重点来组织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就是说。 考生不仅要把体现自身优秀品质的信息传递给考官。更要把考生非常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信息传递给考官。这就要求考生做 一个有心人。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做到重点突出0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即使是你引以为荣的强项.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第二。层次分明。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大部分考生都知道从优点和缺点两个大的方面来向考官展示自己,但是很多 考生在向考官介绍自己的时候,处理不好各个优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使整个答题过程显得杂乱而没有条理。还有的考生,优点和缺点之间缺乏适当的过渡,也就是说,在优点和缺点之间缺少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者过渡性的句子。直接表述缺点,显得非常突兀。 2.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何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必要时你会更换跑道吗? 【参考答案】 教师是一份清贫的职业.比起某些高收入的行业,确实是囊中羞涩,不好意思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工资。但是既然选择 了这份工作,就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我们的下一代.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 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培育好祖国的花朵,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我会选择教师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行业,这里有可爱的学生,令人敬佩的同事,他们是人生路上不可 磨灭的一笔。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尽管在物质上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进步,很欣慰.也很高兴,和他们一起去研究讨论问题,我觉得很愉快。 其次.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熏陶。我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父母的教诲以及 和睦的家庭环境让我从小就有了做教师的梦想。 第三.我觉得教师职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善用教师职业优势,教师一样有精彩幸福的人生。比如教师.与许许多多高 风险的职业相比,老少无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也许在许多人眼里太稳定的生活让人觉得单调寂寞.但是有位哲人说?真 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教师要善待稳定。心平气和地工作与生活。所谓善待,一是 珍视?现在?,享受工作乐趣;二是不断进步,与时俱进。这样就不再会觉得寂寞。。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暑假做过 教师兼职,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还有我的性格更适合做老师,我有耐心,并且做事认真,最主要的是我很喜欢孩 子们。我想我是不会更换跑道的,我只想脚踏实地做好教师.做一平常人、做一寻常事,尽心而为。 3.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参考答案】 做一个老师所要具有的基本素质.温家宝总理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 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 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 重身教。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4.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参考答案】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 班主4-2.r-作是否做到位,将会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看来,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 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平等对待每一 位学生: 其次,自身要练好?内功?。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 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套来源: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 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 .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 .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 .娱乐性 C.自觉性 D .系统性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导入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 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前滚翻 (1)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1.社会很复杂对学生影响大,学校的影响很小,你认为对吗?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社会很复杂,确实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相比遗传和社会生活的不可控制而言,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进行系统的培养。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个体心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品德的培养。 2.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

师,需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第二,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完善。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学生的心理背景,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且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使其适应社会需要。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习的内容是难以穷尽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个泥呆呆的“教书匠”,而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 3.有人说家境好的孩子比家境差的孩子未来发展得好,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具有片面性。孩子的发展靠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境好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上一臂之力,可以给孩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 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 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2020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须

知2018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须知 面试考试xx: 一、考生须携带《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两证”缺一不可。如《准考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与居民身份证上的不一致,不得参加考试。 二、考生应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到达候考室,在截止进入候考室时间15分钟之后的迟到考生,不得参加面试,面试成绩按照“缺考”处理。 三、考生可携带必要文具(如签字笔等)进入候考室,禁止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个人电脑等)进入“抽题室”、“备课室”、“面试室”,如有违反,将按照作弊处理。 四、考生自进入候考室起,要遵守秩序,保持安静,听从考点工作人员指令与安排,进入指定区域做好相关准备。 五、考生备课时,须将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以便核验。“备课”时间为20分钟。 六、考生须在考点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面试室”。面试时,试讲须按照“讲课”形式进行,“说课”形式不予给分。 七、面试结束后,考生应向考官提交抽取的面试试题及备课纸,在得到考官许可并领取“出场证”后方可离开面试考场,不得向面试考官询问面试分数和结果,不得在考场附近大声喧哗。 八、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并自觉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考生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33号令)等规定进行处理;如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面试注意事项: 一、形象要好。

青年人要xx、正派,xx、活泼; 洋溢xx气息,有自信,充满正能量。 二、试讲要有兴奋点和亮点。 其中,最好有一、两分钟要有点“激情”,带有艺术性(有限度的、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表演和夸张),这是得分点。结构完整,不是片断。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不可以省略,但必须简化,保留核心要素。这是教学的设计的得分点。 三、教学语言要自然流畅规范 普通话要尽可能标准些; 声音要xx,但是不能喊。 语速近似于演讲,绝对不可以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必须多加演练。这是教学语言关键得分点!讲话不要半推半就、含混不清,防止自说自话。 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还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 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但绝对不可以嘻皮笑脸。 四、面试时要衣着得体、打扮朴素,切记:不要佩带饰物。行为举止大方,不拘禁,也不能太嚣张,要给人留下稳重端庄的印象。 注重礼仪: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进门前,要敲门,重要的事儿要说三遍。不要轻视答辩: 答辩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就是针对你讲课过程中不尽如任意的地方进行提问的,不要轻视,要仔细思考怎样挽回试讲时的失误。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救育 B.情感陶冶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 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 导入 (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 前滚翻 (1) 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 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 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 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 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语言引导提示并带领做放松练习。 2. 课堂小结。 和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谈谈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和保护与帮助方法?【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动作做法:由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腿蹬直离地,同时屈膝。低头、含胸、提臀,以 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收腹 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抱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的同学跪立于练习者的侧前方,用手顺势推其背部帮助成蹲立。 2. 前滚翻教学中,一些学生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做动作,你如何处理?【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前滚翻的整节课堂中一般都会有部分男生和女生不敢滚翻,在垫中徘徊,害怕滚翻。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通过“纸人”形象的比喻,在我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保护下,鼓励他们勇 敢地滚翻过去。在学习的初期,不对他们做更多的技术要求,只要完成滚翻的动作即可。随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201) 【来源于网络心成教育整理】 注意事项:心成教育整理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 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券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 A.不怡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怡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劳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自己看课堂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嗯,体现了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的是( ) A.互助 B.教学观摩

D.教学反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A.劳动权 B.休息权 C.罢工权 D.受教育权 6.某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取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教由政府责令该机关退还所收费用 并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员 A.依法给予验 B.依法给与诉讼 C.依法给予处分 D.依法提出复议 7.教师魏某工作消极,多次矿工,多次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 以采取措施的是( ) A.給魏某予以解聘, B.给予魏某行政处罚 C.对魏某予以罚款, D.要求魏某悔过 8. 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抗乱现草纪律,学校经过研气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9.小学生孙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向他收取“违纪金,并予以公布,该班主任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有想戒学生的权利 D.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 梁某在小学周边开了一家网吧,并对前来.上网的小学生打折优惠,梁某的做法( ) A.合法,梁某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C.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分 D.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罚 心成教育整理 11、11 岁的陈某参加了当地的一一个团伙,学校发现有违法行为,依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来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应当及时报告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与答案

第1题单选题 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 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 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C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说明学生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B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 生的优缺点,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 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第3题单选题 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 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A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在教师角色转换方面,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一、面试时间:2019年5月18日-19日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程序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参考答案 含面试考试程序 结构化面试真题 2019

三、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真题详解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提出问题:冰箱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如何知道它的体积?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该如何研究它的大小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到长方形是用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提出问题:类比长方形测量面积的方式,如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1:可以将长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2:之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长和宽,那长方体的体积能不能先测量再计算出体积呢? 教师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体积为的小长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在交流中思考:如何摆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是如何求得长方形的面积的,类比长方形用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长方体就可以用小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观察其中包含几个小正方体。接下来组织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手中拿到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观察研究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计算,还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并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得到正方体体积公式。 2.在本节课中,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探究过程。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综合分析类【考题回顾】一名老师说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孰能生巧。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参考答案】...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综合分析类 【考题回顾】一名老师说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孰能生巧。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参考答案】 1. 表明观点,作业能够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而不忘、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作业过量了,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不赞成教师过量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这种行为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更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的要求不符。 2. 论述布置大量作业的危害:其一,过量作业会侵占学生课外活动、娱乐和睡眠时间,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二,过量作业会影响学生与家长、同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 教师应合理地布置作业。例如,要制定科学的学生家庭作业的标准;要加强教学管理,严肃处理过量布置作业的教师;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考题一回顾】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课业压力普遍很重,对于这一现象,

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 课业压力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悖。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2. 分析学生课业压力重的原因:首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其次,教师评价学生方式单一,仅看考试成绩。最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尚未改革完成。 3. 提出减轻课业压力的建议。例如:要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师考核方式,注重教师的引导式教学,还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进度,转变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考题二回顾】许多老师教案直接用网络上的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 信息时代下,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授课,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但直接用网络教案并不可取。 2. 过度依赖网络教案,是教师思想上的"懒惰"。长此以往,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下降,这不利于教师的进步。 3. 此外,网络上的教案不一定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所以照搬照抄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4.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理性利用网络,要懂得学习和借鉴,更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计,这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考题三回顾】你怎样看待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安排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安排: 下半年笔试报名时间:2019年9月3-6日 下半年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日; 下半年面试报名时间:2019月12月10-13日 下半年面试时间:2020年1月4-5日。 具体的报考情况请以下半年所在省份发布的笔试公告为准。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面试科目:

注1:初中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科目。 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 注2: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小学面试科目分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中学面试科目与科目三相一致。 报名方式: 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在报名期间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e7847877.html,),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项目主页,按照栏目指引进行网上报名。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考生网上报名、缴费,审查和确认考生信息。 准考证打印: 准考证格式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考生可在正式考试前一周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项目主页网上报名系统,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合格证明打印: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 合格证明打印方法: 1、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 2、点击证书查询。

3、选择考试项目 4、输入查询条件即可查询

5、点击“下载NTCE证书”,即可下载到本地电脑。 6、在桌面打开图片,点击打印。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e7847877.html,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题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题小学语文《詹天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熟练认写课后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关键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张铁路修筑纪录片。 1900 年开始,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侵占,为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纷纷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但事实上,京张铁路最后却是完全由我国自主修建成功的。这一扬眉吐气的壮举离不开一个人——詹天佑。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詹天佑是如何在那么艰巨的情况下将铁路修筑完成的呢?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结合导学案同桌间互相检查字词。教师总结点拨。 2.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总第二段:(2——6):修筑京张铁路。分 第三段:(7):京张铁路建成的意义。总 (二)深入探究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杰出——工程技术扎实。 第五段:开凿居庸关①山势高②岩层厚→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开掘八达岭隧道隧道长→中部凿井法第六段:青龙桥:火车爬坡 2.爱国

那些词句可以体现出詹天佑的爱国呢? 第四自然段:临危受命(不怕困难、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工作精密(“大概”“差不多”这类词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不畏艰险(亲自带学生测绘,恶劣天气也不停止)任劳任怨...... 意志坚定......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京张铁路修筑完成的意义。 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中国人争了一口气。环节三:巩固提升 播放视频——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环节四:作业设计 1.阅读老师在微信群中发放的资料。 2.可以把巩固练习的交流成果写下来,150 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