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本章重点:4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人口与人种一、【教材剖析】教学目的知识技艺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3.归结世界人口散布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散布的要素进程方法1.可以运用资料归结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2.可以运用世界人口散布图,归结世界人口散布的特点情感目的协助先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

2.知道世界人口散布的四大稀疏区和稀疏区,并学会剖析缘由。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设置情形,引导先生思索;自主学习与协作探求法;针对练习稳固。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进程与组织设计依据与意图教员活动先生活动创设情形〔1分钟〕展现春节时期火车站、五一泰山和十一长城,印度火车挂票图片。

截止2021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到达70亿。

观看图片,感受地球人口之多世界人口的增长〔约20分钟〕【活动1】计算地球上每添加10亿人口所需求的时间【总结】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转机】假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读图1】读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世界人口的增出息程【总结】18世纪以前,人口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二战后,人口迅速增长。

【读图1】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缘由是什么【ppt展现】图片展现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转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议【活动2】ppt出示各国出生率、死亡率,先生计算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结】欧洲,北美等兴旺国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开展中国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转机】人口增长的快慢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吗【读图2】比拟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域人口的增长还要遭到人口迁移等其他要素的影响。

【协作学习】从1830年到2021年,地球每添加10亿人口所需求的时间区分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和12年【自主学习】结合教材70页,第一二段文字,剖析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阶段特点【协作探求】剖析二战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缘由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学习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如何计算【协作探求】计算各国自然增长率,并剖析增长率大于0,等于0,小雨0区分代表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转折】是什么原因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更是人们劳动的场所,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出示图片:农村、牧村、渔村、林村)结合图片请大家思考这些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出示图片:城市景观)那么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总结】由于乡村或城市的人们劳动生产方式差异,导致乡村和城市景观出现差异。

一般来说,现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

商店、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较少,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城市:房屋高大而且密集,道路多而质量好,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较多,几乎没有农田果树和鱼塘。

学生举手回答:耕种、放牧、捕鱼、砍伐树木。

学生举手回答:银行、学校、医院、商场、工厂等地方上班。

学习二聚落与环境【过渡】聚落往往形成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假使我们能历史重演,回溯到远古时期,让你为我们某某选址你会选择甲、乙、丙哪一处?原因是什么?(出示:亚洲文明发祥地)看来大家的选择与古代的人们一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例如金融发达的某某形成金融城市,资源丰富的某某形成钢铁城市,文化资源丰富的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风景优美的威尼斯形成旅游城市。

学生举手回答:选择乙,沿河平原地带。

这里地形平坦…这里土壤肥沃,适于耕种…这里水源充足…这里交通便利…学生阅读课本82-83页,了解环境对聚落形【过渡】环境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等。

请大家阅读课本82-83页,说说环境是如何影响聚落的形态与分布的?时间2分钟1.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目前世界上的聚落集中地分布在地区,而、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2.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常呈状。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状。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城市
乡村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例7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____(省、市、区、县)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利用交通条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①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③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p81活动例8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例81:乡村的民居,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的地方例82: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83活动1.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等我国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其它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例8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聚落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材、教学课件、教案、学生作业模板等。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地图等)、地理相关教育网站和视频资源。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改进聚落发展的建议。
(3)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制作聚落模型、设计理想城市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聚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因素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实践调查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黑板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2:理解并能表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4: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与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自读教材,比一比,看谁过目不忘:① __乡村与城市__统称为聚落,先有_乡村_聚落,后有_城市__聚落。

②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劳动生产和_社会活动的场所。

③由于_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_景观_有较大的差异。

④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地形_、_土壤_、_自然资源_、_水源_和_交通_等。

⑤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_平原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_密集_,在高山_、__荒漠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⑥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人类活动__和_自然环境__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⑦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_历史文化_、_宗教信仰_等不同,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_建筑_风格。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景观因_环境_而异。

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主要表现为: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_越来越完善_。

⑨亚洲乡村聚落人口_众多_,房屋较_密集__;欧洲乡村聚落人口_较少__,农业机械化水平_高_,房屋较_分散_;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_较为原始__的村落。

(教师订正答案后给点时间让学生读记知识点,小组按分工互查记忆情况[德华1] )[德华1]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教师巡查批改,5分钟的时间到后点学生订正答案,在教师批改忙不过来时提醒学生按小组分工批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教学方法:a. 讲授法:针对聚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条件等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b. 讨论法:在讲解聚落与环境关系、聚落文化与传统等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c.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体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a.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聚落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对聚落形态、特点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聚落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c.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聚落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1. 讲授法:a. 在讲解聚落的基本概念时,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b. 在讲解聚落形成条件时,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聚落特点,使学生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 讨论法:a. 在分析聚落与环境关系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环境下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b. 在探讨聚落文化与传统时,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聚落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案例分析法: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条件、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b. 鼓励学生提出改善聚落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设备:a. 通过展示聚落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聚落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b.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互动,如开展聚落知识问答、抢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软件:a. 运用GIS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聚落分布图,分析聚落分布规律。

b. 通过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如模拟聚落发展过程,让学生观察不同因素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章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3。

了解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六种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4。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以及主要分布地区。

5。

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预习要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3、掌握六种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4、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课上自测1。

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的国家,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A。

劳动力过剩 B。

自然环境恶化 C。

国防兵源不足 D。

土地沙化严重2。

造成不同的聚落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

聚落中居住的人口数量 B。

聚落所处的地形不同C。

气候的差异 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3。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比较快的是()A.美国B.印度 C。

法国 D。

德国4.下列地区属于白种人分布区的是()A。

非洲北部 B。

非洲中部和南部 C。

亚洲东部 D。

拉丁美洲5。

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分布在()A。

热带雨林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三大宗教
3.知道聚落的类型。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3.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德育目标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 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填空题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
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不变
D、先短后长
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
B、8‰
C、12‰
D、12%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德国
C、尼日利亚
D、印度
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
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
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
A、北美洲的西部
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C、热带雨林地区
D、亚洲的北部
7、下列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青藏高原
8、人种的划分主要依据是 ( )
A、居住地区
B、体质特征
C、宗教信仰
D、风俗习惯
9、阿拉伯人属于 (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棕色人种
D、白色人种
10、下列地区,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
A、欧洲及美洲的大部分
B、大洋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亚洲东部
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法语
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法语
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4、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的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5、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A、神父
B、和尚
C、穆斯林
D、喇嘛
16、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喇嘛教
17、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三、连线题
1、人种及主要分布的大洲
黄种人非洲
白种人亚洲
黑种人欧洲
2、主要语言与使用的地区或国家对应连线
汉语俄罗斯
英语欧洲
俄语中国
法语法国
西班牙语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西亚
四、读下面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主要的人种是。

⑵图中B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信奉的宗教是。

⑶图中C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E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

⑷图中D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信奉的宗教是。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