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2011年新闻学基础考试真题-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考点汇编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案例分析题1.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正确答案: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网络传播的复合性。

其内涵包括:网络集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传播形态与形式具有复合性;网络传播的信息手段是多媒体的融合,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声音、视频等;网络传播的功能具有多重性;网络媒介同时具有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性质。

(2)网络传播的开放性。

包括传播格局的开放性和传播过程的开放性。

网络传播使传者和受者的界限趋于模糊,公众既是受众,也可以是传播主体,受众意见的表达更为畅通。

信息的即时发布、报道的全程跟踪和不间断、网络过程中各个要素与环境的开发等等都让其传播过程具有开放性。

(3)网络传播的多级性。

一是指信息流动的多级性,即信息的传播级数可以无限增加,传播具有多次性和多极化。

二是指信息作品及消费过程的多级性,网络信息的组织与发布是采用层次化的结构,使新闻作品成了多级的。

(4)网络传播的连通性。

包括网络结构的连通性、网络信息的连通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连通性以及受众之间的连通性。

2.媒介制度的类型正确答案:媒介制度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四种:(1)集权主义理论媒介制度集权主义媒介制度植根于15世纪的封建专制社会,这种媒介制度承认封建君主的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具有绝对的统治权。

大众媒介如报刊等,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绝对不允许报刊批评政府。

统治者有权干预一切报刊事务。

(2)自由主义媒介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是在封建制度逐步瓦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这种制度主张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传播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意见;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

(3)社会责任主义媒介制度这种制度主张没有无限制的自由,媒介应该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服务,为公众的利益服务,政府和公众有权监督媒介。

中传考研新闻学基础历年真题汇总

中传考研新闻学基础历年真题汇总

中传考研新闻学基础历年真题汇总新闻学基础历年真题及答案新闻理论和新闻史: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尚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也是正在建设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

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与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在延安改名为现名。

它的发展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

起初条件简陋,但是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选稿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

在战争中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Radio Beijing:即北京电台。

其前身是1949年2月2日诞生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51年更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电台建台之初,只有14名工作人员,为一套节目,每天播音不足9消失,发射功率不足1千瓦。

中共中央从陕北迁往北平,同时接收国民党北平电台的设备开始广播,即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新闻史上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1958年5月1日创建,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是中国最早的电视传媒,目前已经称为中国第一大电视台。

现在的北京电视台是以北京市观众为服务目的的电视台,1977年筹建并开播新闻与信息:新闻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代媒介都把采集和发布新闻作为最重要的活动内容。

信息是客观实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一切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期刊、资料等。

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有偿新闻”: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以酬金或实物等方式包场新闻机构,换取一定的新闻作品、版面、播出事件,为该人或该单位及其产品、社会活动进行宣传的所谓“新闻报道”。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

(清华大学2011年研)正确答案:(1)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中枢部门颁制法律的活动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自1906年至1911年的5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则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

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治的末年初步建成。

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办报和采访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首先是办报的自由。

《钦定宪法大纲》作为我国第一部近代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还包括采访的自由、发表的自由。

报刊对国家政治法律的言论自由按说是宪政的应有之义,但由于清政府在实行宪政上缺乏足够的诚意,因而允许报纸作为监督政府的舆论工具而存在的同时,法律对报道自由、评论自由又进行了诸多限制。

②报刊创办制度:从批准制到注册登记制。

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中采取的是审批制,规定:“京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

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

”1908年的《大清报律》取消了审批制,采取了注册登记加保证金的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学业务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新闻「参考答案」社会新闻是着重从伦理道徳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气,以及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展变化的新闻报道。

这类新闻以典型事例为主,注意人物活动的情节、细节,写作上讲究寓爱憎、褒贬于叙事之中,拥有广泛的受众。

社会主义新闻机构发布的社会新闻,目的在于布新除旧、扶正祛邪,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抨击不良的社会现象,以净化社会风尚,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

2、新闻集纳「参考答案」新闻集纳是一种短新闻的发布形式,又称"新闻集锦”。

一般把若干则简讯分类编排,并冠以栏目或题目刊出或播出。

这种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稿件,扩大版而或节目的信息容量,但一次集纳的条数不宜太多,表达也要力求简明。

二、简答题(10分)简要阐述消息、通讯、言论三者之间的差异。

「参考答案」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它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适方式。

消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讲究用事实说话。

篇幅短小,实效性强,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除简讯外, 大多有"本报讯"或"电头”、"本台消息”,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组成。

通讯是一种以记事为主,比消息容量大、记叙也更为具体、详尽的新闻体裁。

这种体裁兼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可以多侧而、多层次、生动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具体深入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英经验,是各种新闻媒介常用的体裁。

采写通讯,不仅要求事实真实、准确,讲究时效,而且要求题材具有典型意义:不仅用事实说话, 而且用形象说话,较为细致、具体、形象地再现人物活动、事物变化和现场情景。

言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典型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岀问题,直接阐述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并影响读者、听众、观众的思想和行动。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2.文化帝国主义3.万国公报(上海)4.默多克5.微内容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分析】学术前沿问题,要点是强调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不再由专业媒体组织垄断;当年热点问题,比较容易。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

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2.文化帝国主义【分析】比较老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为对抗西方的优势地位而提出,学术上有争议,认为凭空建构的,没有实质内容,如果是简答题要深入讨论,作为一个名词解释,只要答出西方国家带后殖民色彩的文化输出就可以了;稍难,老概念可能复习时忽略。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D.观察使牒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华人的宣传方法主要是()A.单纯阐发基督教义B.以新闻图画为主C.使用深奥的语句D.明说孔孟之道,实说基督教义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地点是()A.广州B.香港C.澳门D.上海5.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申报》创办的()A.《四溟琐记》B.《环宇琐记》C.《点石斋画报》D.《民报》6.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7.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D.《中外纪闻》8.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是()A.《循环日报》B.《万国公报》C.《国闻报》D.《时务报》9.“苏报案”的直接导火线是()A.邹容《革命军》的出版B.《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发表C.《苏报》“学界风潮”栏的设立第 1 页D.梁启超保皇理论的被批判10.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是()A.《申报》B.《大公报》C.《循环日报》D.《新闻报》11.清末因报道《中俄密约》而惨遭杀害的记者是()A.卞小吾B.詹大悲C.蒋虎臣D.沈荩12.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被害的名记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张季鸾D.胡政之13.从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的是()A.刘少少B.徐彬彬C.胡政之D.张季鸾14.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记述国内外大事、刊载评论及学术文艺的著名大型综合性杂志是()A.《东方杂志》B.《小说月报》C.《教育杂志》D.《妇女杂志》15.国闻通讯社的社长是()A.张竹平B.肖同兹C.吴鼎昌D.胡政之16.暗杀《申报》主持人史量才的主谋者是()A.戴笠B.陈立夫C.汪精卫D.蒋介石17.范长江1935年为《大公报》采写西北通讯时的身份是()A.特约通讯员B.特派记者C.读者D.战地记者18.1942年5月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的著名报人是()A.赵石宾B.何云C.彭雪枫D.杨松19.在重庆采取“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编辑方针的报纸是()A.《大公报》B.《新蜀报》C.《国民公报》D.《新民报》20.1941年4月,中共在香港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是()A.《光明报》B.《星岛日报》C.《华商报》D.《立报》第 2 页2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展成报业集团,在各地拥有分社()A.5个B.8个C.l2个D.25个22.1949年l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A.中央人民广播电台B.北京人民广播电台C.北京广播电台D.新华广播电台23.1957年6月8日发表影响重大的社论《这是为什么?》的报纸是()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解放日报》D.《文汇报》24.“文革”中大型彩色纪录片《毛主席和百万文化大革命大军在一起》的拍摄单位是()A.北京电视台B.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C.八一电影制片厂D.长春电影制片厂25.1978年5月11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报纸是()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解放日报》D.《文汇报》26.1982年发起我国首次受众调查的新闻团体是()A.全国记协B.北京新闻学会C.全国报协D.人民日报社27.最早报道1991年春邓小平在上海一系列讲话内容的报纸是()A.《解放日报》B.《文汇报》C.《新民晚报》D.《人民日报》28.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正式播放黑白电视的年份是()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29.台湾“报禁”解除后创刊的第一家报纸是()A.《联合晚报》B.《台湾立报》C.《自立早报》D.《中时晚报》30.1990年6月澳门立法局正式通过了()A.《新闻记者法》B.《出版法》C.《新闻法》D.《广播电视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2011-2012考研官方版初试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2011-2012考研官方版初试真题

案例分析 2011 年 10 月 25 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今年 1 月 1 日起, 34 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差不多是中新网这段新闻的原话。我们博 客于 2011 年 10 月 26 日第一时间发布了这篇博文《广电总局正式发布“限娱令” 》,详见 /s/blog_8c5d03250100vkny.html 相信我们的同学,结合资料肯定能考得很好~0~)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述 1 媒介素养
2 新闻自由
3 传播媒介的类型
二论述 1 请结合“抢盐风波”谈谈谣言控制策略。 (本人于 2011 年 11 月 3 日在群共享上传:非常重要★“抢盐风波”的生成因素、传播路径、议题演化及媒介表现_基于 网络文本的智能化,有认真看过同学吧,这题肯定不会失分了吧~0~)
(我们的预测资料有非常多的原题啊,在下边目录仔细看看吧!相信使用我们资料的同学过初试无悬念~~) 《2011 年国内外十大传媒事件盘点》原博文地址 /s/blog_8c5d03250100ymjf.html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 新闻自由 媒介批评 理论新闻学 简答, 1、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新闻事业五功能? 论述, 怎样做到客观公正报道和立场倾向的统一? 业务: 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导语,提问,新闻敏感。 写作三十分,通讯改消息。关于一个天津第一个民间艺术团在市场中摸打滚爬成功的通讯。 新闻史, 名词解释 万国公报,两报一刊,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简答, 二元化传播体制, 严复的报刊活动。 论述世界广播电视传播体制类型,各自特点。 论述之~~~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简答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要论述你对在华外报的认识和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正确答案:(1)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

许多在华外报的主办人更是直接投入侵华活动中。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当闭关政策被打破时,中西文化交流得以恢复,这对中国来说并非坏事。

在华外报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固有文化。

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引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它宣扬英、美等国政治开明、社会繁荣,介绍西方的富强之道,断断续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

它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3)外报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

它与邸报的不同之处在于记者和编辑有独立撰稿权,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

这一点体现了近代报刊的民主主义观念。

若不是西方殖民者强行把近代报刊带到中国,在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产生近代报刊的。

中国人逐渐掌握了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管理方法,以及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

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

石印和铅印技术也是随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中国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新闻史2.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和办报思想。

(复旦大学,2010年;南京大学,2011年;广州大学,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广西大学,2014年;南京大学,2014年;清华大学,2014年;河北大学,2014年;广西大学,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山东大学,2015年)正确答案:(1)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的特点:①文体解放——“纵笔所至,略不简束”,即打破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大解放,无拘无束,灵活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真题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5′×3)
1.“定本”制度
2.《万国公报》
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二、简答题(10′×2)
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
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
三、论述题(15′)
谈谈你对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5′×2)
1.公共新闻学
2.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10′×2)
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三、论述题(20′)
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新闻业务
一、简答题(10′×2)
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
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论述题(15′)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

三、应用题(15′)
根据下述材料,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评论。

武汉300亿建全球第三高楼
投资约300亿元,设计高度606米,8日破土动工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将打造成仅次于阿联酋迪拜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塔。

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关于这幢超高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讨论。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由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汉沪两地迄今为止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合作项目,未来它将成为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

其核心部分即为全球第三高楼绿地中心。

据介绍,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规划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特征,集商业、金融、办公、高星级酒店、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于一体。

整个项目计划5年后全部建成。

8日,“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开工奠基典礼”举行。

绿地集团与美国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由后者进行运行白金五星级酒店。

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打造高端的购物中心。

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与武汉政府签订保障性居住区合作协议,参与建设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据了解,绿地中心的高级公寓、写字楼、商务会所等各项功能都定位在世界级别,该项目将成为世界500强、大型国企、优秀民企等高端商业运营机构在中部地区的“华中总部首席商务空间”。

武汉亿房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武汉作为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无论是出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形象的需要,超高层建筑都是必然选择,将来武汉的摩天大楼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