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研究分析
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液滴自清洁、水油分离和微流控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方法,并研究其性能。
二、研究内容1. 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材料和方法研究。
该部分研究针对不同材料,以及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溶液法、电化学等方法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2. 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性能评价研究。
该部分研究主要评价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润湿性、自清洁性、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与传统功能表面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意义1. 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对于推动仿生技术在材料科学、液体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成果可以为超疏水功能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为开发实用化的超疏水功能表面提供技术支持。
3. 该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应用和推广,为构建绿色、环保的高效科技研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
四、研究方法1. 实验室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
2. 测量和表征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性能。
3. 对照传统功能表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
五、论文结构1.绪论:介绍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
2.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材料与方法研究。
3.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性能评价研究。
4.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与传统功能表面的对比分析。
5.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并展望发展方向。
六、预期结果1.测试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研究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自清洁和毛细性能,并与传统表面进行对比分析。
3.探索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4.得出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最佳条件,并提出改进设计建议。
七、研究时间预计研究时间为两年。
第一年为制备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材料与方法研究,第二年为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性能评价研究。
仿生超疏水PVDF膜材的研究与制备

仿生超疏水PVDF膜材的研究与制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仿生超疏水PVDF膜材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PVD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机械强度和耐老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锂电池、膜分离等领域。
而PVDF薄膜的超疏水性质能够将液体快速排除,被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防水雨衣等领域。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超疏水性能的PVDF膜材,许多研究者通过仿生学方法,模仿自然界一些生物体表面的超疏水结构,在PVDF膜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以增强其超疏水性能。
例如,利用莲叶表面微结构的表面特性,合成出具有类似结构的PVDF超疏水膜。
通过将PVDF薄膜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或物理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其超疏水性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PVDF膜表面通过溶液浸渍法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子膜,使PVDF材料表面形成微纳米级的结构,从而提高其超疏水性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PVDF膜表面成核生长疏水膜,从而实现超疏水效应。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形貌和结构的PVDF超疏水膜。
同时,还可以通过表面改性、涂覆复合材料等方法进一步提高PVDF超疏水膜的性能。
除了制备方法外,材料的选择也对PVDF超疏水膜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掺杂纳米级SiO2颗粒、石墨烯等材料可以增加PVDF超疏水膜的疏水性能;掺杂TiO2颗粒可以提高PVDF膜的光催化性能,实现自清洁效果。
此外,还可以将不同材料的复合应用于PVDF超疏水膜的制备中,以提高其性能。
总之,仿生超疏水PVDF膜材的研究与制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通过不断改进制备工艺、优化材料配方和增强材料性能,相信PVDF超疏水膜将在环境保护、能源领域、医疗器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仿生超疏水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超疏水材料以其独特的表面特性,如高疏水性、自清洁性以及低粘附性等,在众多领域如建筑、汽车、纺织、电子等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与聚氨酯涂层的结合,以期望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性能的超疏水涂层材料。
二、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是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特殊表面结构而制备的。
其表面结构具有微纳米级的粗糙度,同时具有低表面能物质,从而实现了超疏水的特性。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结构,从而对涂层的性能产生影响。
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主要特点是高疏水性、低粘附性、自清洁性等。
其中,高疏水性使得水滴在材料表面难以附着,而低粘附性则使得附着在表面的污渍和颗粒易于被去除。
此外,自清洁性使得材料表面不易被污染,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三、聚氨酯涂层的改性与应用聚氨酯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耐磨性、柔韧性等特性。
为了使聚氨酯涂层具有超疏水性能,需要对涂层进行改性。
将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与聚氨酯涂层相结合,可以在保持聚氨酯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超疏水性能。
改性后的聚氨酯涂层在建筑、汽车、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领域,它可以用于外墙涂料、屋顶涂料等,提高建筑物的自清洁性能和耐候性能;在汽车领域,它可以用于汽车漆面涂料,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能;在纺织领域,它可以用于制作防水透气的纺织品,提高纺织品的舒适性和耐用性。
四、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制备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聚氨酯涂层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计和制备过程。
首先,通过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与聚氨酯基体复合;其次,通过控制涂层的厚度、粗糙度等因素,实现涂层的超疏水性能;最后,对涂层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研究分析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研究分析超疏水表面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特殊表面结构,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和自清洁能力。
利用仿生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超疏水表面的仿生原型主要包括莲叶、河蚌壳和玫瑰花瓣等。
这些仿生原型都具有微米到纳米尺度的特殊结构,能够在表面形成微凸颗粒或纳米柱状结构,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莲叶表面有丰富的微米级凹凸结构,使水珠能够在凹凸结构上形成气体垫层,从而达到超疏水效果。
这些仿生原型表面结构为制备超疏水表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模具刻蚀、溅射、电子束曝光等方法制备仿生原型表面结构。
通过光刻技术制备的模具可以在聚合物表面形成微米级结构,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溶剂挥发、自组装、溶胶-凝胶等方法制备仿生原型表面结构。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氧化钛膜可以形成纳米柱状结构,达到超疏水效果。
这些制备技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超疏水表面能够广泛应用于防污、防腐、自清洁、液滴运动控制等领域。
利用超疏水表面可以制备自清洁玻璃,避免各种污染物附着在玻璃表面,保持玻璃的透明度。
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应用于微流控系统、微反应器等微纳尺度应用中,实现对液体滴的精确控制和操控。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仿生原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从而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结构与性能研究

3、抗腐蚀性能:通过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评估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在 腐蚀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六、结论本次演示研究了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测量方法
展望未来,超疏水表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 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优化 制备工艺,提高超疏水表面的批量生产能力;2)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抗生物污 损性能,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探究超疏水表面在其他极端环境 (如高温、低温、强辐射等)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内容二
摘要:本次演示旨在研究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方法。首 先,本次演示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制备和性能研究提 供理论基础。接着,本次演示详细阐述了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方 法,包括表面微结构加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等关键环节。
最后,本次演示介绍了性能测量方法,对制备出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进行了 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 备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优异的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3、表面修饰法:采用表面修饰法将低表面能物质与金属表面牢固结合,提高 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四、性能测量方法为评估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性能,本次演示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1、水滴接触角:通过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评估其 疏水性能。
2、耐久性:通过摩擦实验和热稳定性实验,考察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在不同条 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低表面能物质:低表面能物质如氟化物或硅氧烷可以显著降低表面的水滴 滚动阻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低表面能物质和制备工艺,可以获得具有优异超疏 水性能的表面。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研究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研究
仿生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利用生物所具有的水结合特性来开发的表面材料。
该表面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抗菌性;2.耐热性强;3.具有渗透性。
应用这种表面材料可以使得涂料和医疗器械更加安全;还可以让材料具有延长的寿命,可在高温下保持稳定;4.减少污染-水和油不容易在表面留下残余物。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溶剂中添加特定添加剂,使其形成一种很薄的表面膜;第二种方法则是利用成膜法,利用多糖衍生物的分子电屏蔽的作用,形成水结合特性表面。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表明,该表面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涂料、医疗器械以及传感器等材料表面发生氧化、水乳化和变质等现象。
而且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化学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可以在较高温度状态下工作。
此外,仿生超疏水表面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污染。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而且它的高耐久性、耐热性及抗氧化性等特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材料表面实现高水结合和抗污染的任务。
可见,仿生超疏水表面已成为一种研究热点,也让我们对表面材料创新 improve越来越有信心,使材料具有更高的性能。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构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 2个方面总结近年来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 键词 :超疏 水 ;接 触 角 ;低 表 面能 物 质 ;微 细结 构 中图分 类 号 :0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5 0 5 (0 1 1 0 5 67 24— 10 2 1 ) —17—
lt n hp wee ito u e a d t e if e c fs ra e ru h mir sr cu e o o tc n l s ds u sd. u eh d o a i s i r nrd c d, n h n l n eo u f c o g c otu tr n c na ta ge wa ic se S p r y r— o u
低表 面能物质 聚二 甲基硅氧烷 ( D )具有 良 P MS 好的稳定性 和疏水性能 ,常被作为制备超疏水表面的 材料 。Gvn h 等 利用 酸化处 理得 到粗糙的 P MS i cy e D 物质表面 ,再将 其与全 氟分子膜结合 ,构造 出超疏水
氟丙烯聚合层进行表面修饰 ,研究表明 ,具有最大纵 横 比的表面 ,其疏水性最好 ,可 以达到 10 。 7。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0706 ;辽 宁省 5953 ) 高校重 点实验 室项 目 (0 809 . 20S2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7— 6
面上 的表面张力 。此时 3种表面张力相互作用处于平
衡状态 ,得 到本 征接 触角 。对实 际表 面 而言 ,必
21 0 1年第 1 期
李
杰等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 展
19 0
板 ,从而使沉积形成的 P F T E表面具有典 型的荷 叶乳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物质制备方法,寻求更高的工程技术应用。
其中,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备受研究者们关注的材料,因为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一、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和意义超疏水表面是指一种表面能够使水分距离其迅速溢出的表面。
当水滴落到这种表面上,其表面张力 /黏附能会使得水珠变得特别小,此时,水滴向外的接触角会达到90度以上,这种表面常用作自洁、排水和防污染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深受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赞誉。
在医学领域,为潜在药物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在环境领域,用于水污染的处理;在汽车钣金表面,能够有效避免大气污染和噪音的影响;在纺织工业,能够有效增强织物的防水能力,降低腐蚀性化学品的接触。
二、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需要确定一组特殊的化学菜单,以及实现多层分层 (从毛细多层表面) 来避免暴露到表面。
此外,为了让疏水能力记录相对优美和准确,制造者们还需要准确地把控材料的流量和温度,使其能够在其他物质表面中崩溃。
1、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积挥发性和锐化的溶液,将纳米颗粒分散在表面上,从而形成疏水表面。
同时,与表面增强感受中使用的铜镀法类似,制造者们还可以使用皮质碳纤维进行疏水表面制备。
2、电极沉积法相对于化学沉积法,电极沉积法的制备方法更加复杂。
制造者将钼或铜通过电子感应、蒸降和金属复合的方式,放置于硅基材料上。
在这种复合过程中,制造者需要精确地控制复合过程中的电压和湿度,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超疏水表面的品质。
三、超疏水表面的性质研究超疏水表面基本特性已经被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这个表面的特性,就需要从表面能量、防污性、稳定性、抗磨耗性、生物适应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考虑。
1、表面能量疏水性由表面能的值密切关系密切。
因此,测定超疏水表面的表面能称为评估其疏水性能的重要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 surface)是指在微納复合结构与特殊表面物质共同作用下呈现疏水功能的材料表面,其水滴静态接触角>150°且滚动角<10°[1-4]。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表面具有优异漠甲虫表皮、蝴蝶翅膀等[5-6]。超疏水润湿现象受到普遍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由此研制的超疏水表面被广泛应用于防腐、自清洁、建筑防水、流体减阻、防污等诸多工程领域[7-8]。一方面,人们不断探究自然界中动植物表面的微形貌结构与超疏水表面润湿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基本润湿模型和数学方程;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已不局限对于超疏水表面高疏水性能的追求,更希望通过构建特定润湿模型和获取新型制备方法,实现超疏水表面的低成本制备与功效持久性。基于对自然界中超疏水原型的探究和超疏水模型(Wenzel模型和Cassie-Baxter模型)的理论分析,可通过低表面能物体表面粗糙化处理或粗糙表面低表面能修饰实现超疏水表面制备,所对应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刻蚀法、模板法、静电纺丝法、溶胶-凝胶法等[9]。但现阶段超疏水表面依旧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度高、因微纳形貌结构易遭破坏而导致功效耐久性低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该领域未来长时间内所面临的主要难点。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研究分析
作者:王立新张硕研纪运广张琳琳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第01期
摘要: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 surface)是指水滴静态接触角>150°且滚动角<10°的材料表面,广泛应用于自清洁、防腐蚀、疏水抑冰与船舰减阻等诸多工程领域。基于仿生工程学原理,人们对典型超疏水仿生原型进行广泛研究,以期获取超疏水表面研制的理论基础。从呈现超疏水润湿现象的典型动植物体表入手,综述其表面微形貌结构特征对超疏水润湿特性的影响机制,介绍材料表面超疏水润湿行为量化表征的数学模型;重点关注仿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与3D打印制备技术,以及超疏水表面制备样件的功效表征;分析指出仿生超疏水表面的低成本、大面积、功效持久性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可加深学者对超疏水润湿特性的认知,推动超疏水表面仿生研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材料表面与界面;润湿特性;仿生原型;3D打印技术;超疏水表面
中图分类号:TB17;Q811.1;TB39 ;文献标识码:A ; doi:10.7535/hbkd.2020yx01001
Abstract: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can cause a water droplet to show a static contact angle >150° and a sliding angle <10°,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such as self-cleaning,anti-corrosion,hydrophobic ice suppression and ship drag reduction. Based on bion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cholars have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ed many typical superhydrophobic bionic prototypes,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development. In this review,based on the typical prototypes(animals and plants)of showing the phenomena of superhydrophobic wettability,the effect of morphology/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uperhydrophobic wettability properties is reviewed,and mathematical models used to quantify superhydrophobic wettability of material surface are introduced. We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bionic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mainly including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y,and wettability quantification of fabricat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eanwhile,we point that low cost,large area and durable effect of bion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near future. This review enriches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uperhydrophobic wettability,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new methods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preparation.